02.25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墨绘生死情,羽仪映松雪,染尽樱花祭。我是墨羽樱,这次我想给大家介绍潮汕的一些美食,潮汕美食实在太多,只能挑一些介绍,毕竟我也是个潮汕人嘛。

潮州和汕头经常被放在一起,连同其他周边的城市,统称为潮汕地区。而潮汕地区最出名的莫过于这里的小吃。

作为土生土长的揭阳普宁人,我喜欢原汁原味的吃法,清蒸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易的。同样是海滨城市,相同食材在这里却是精工细作,成为一道道风味独特的美食。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生蚝被佐以各种香辛料,中和了其原有的腥味儿。

牡蛎也叫做蚝,这里最常见的做法是蚝烙,是用鸡蛋、粉面和生蚝搅拌在一起,放入油里煎炸,出锅后点缀上香菜。吃的时候,蘸上鱼露、胡椒粉、辣酱调配的酱汁。鸡蛋和蚝肉都有腥味,被油脂煎炸过后反而激发出香味,酱汁中的胡椒和辣椒又恰到好处地解掉油腻,入口别有一番滋味。喜欢清淡口味的会觉得过于飨口,所以只适合少量食用。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牛肚与黑椒,堪称绝配。

住宿的地方在汕头老城区,楼下的金凤酒楼在大众点评上被力推。我们点了烧卖、凤爪、虾饺和牛肚。我认为,潮汕小吃中的精华都集中在早餐上——牛肚韧劲儿十足,配上黑椒汁,十分对味,里面的白萝卜则是牛肚的最佳补充;虾饺的皮透明且富有弹性,虾肉被剁成泥后搅打上劲,再加入整只的虾仁,口感丰富;凤爪被油炸过后呈虎皮状,再蒸得皮肉脱骨,滋味浓郁;烧卖是最后上桌的,金黄的蛋皮包裹着爽口弹牙的肉馅和虾仁,居然还被点缀了颗颗分明鱼子,有种鲜掉了眉毛的感觉。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海鲜粥里的食材丰富——整只蚝肉、剥掉半个壳的鲜虾、嫩滑的瘦肉片、细嫩的鲜芹、煮至开花浓稠的大米,端上来时还在噗噗地滚着花儿。那味道勾着我等不及它自然冷却,舀起一勺呼呼吹得略微凉一点便送进嘴里,啧啧地品味着。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肠粉是我的最爱,路过一家便要进去尝尝。肠粉店老板手脚麻利,托盘里刷一层薄油,舀上一勺米浆晃匀,塞进蒸箱后将鸡蛋打散抓入顾客所点的食材,再拉出托盘倒入平铺,一分钟后再拉出刮到盘里,浇上鱼露洒上榨菜末即成。整个过程用不上五分钟。肠粉店里的食客老少皆有,仿佛这是他们从小吃到老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汕头的小吃店非常多,三五步便是一个,生意也都不错。我很疑惑,这里的人们都不在家做饭的吗?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与在深圳吃到的不同,这里的肠粉都是整个儿端上来的。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粿条汤也是最常见的

最常见的粿条有着多种吃法,可以配汤,可以用麻酱拌起来,也可以配菜。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豆花儿比豆腐脑密度大一些

走过一个街边甜品店,里面的招牌豆花,吃起来更加紧实有弹性,配了甜香口味的粉末,有花生的香味和口感。吃完后,满手黏着糖分甩也甩不掉。这个甜有些发腻,我更爱鲜香口儿的豆腐脑儿。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清蒸石斑鱼在这里也是一道硬菜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 鸟贝的做法也略微有些不同

相对于吃的丰富,汕头的市容市貌真的是槽点多多。楼体外墙发黑,绝大多数都人家阳台和窗户都安装着防盗网,或是盖着绿色的防晒网,临街的窗户上还晒着不少衣服,看上去凌乱且落后。

潮汕,生长在味蕾上的城市

或许这里的人们最关心的是满足口腹之欲,而居住环境则同样也有很多讲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