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 将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级的善良 】


【 将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级的善良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时期,孔子为弟子们讲学,子贡问道:“先生能否用一个字,作为弟子们终身为人处世的准则?

孔子闻罢,随口道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金句:“这个字应该是“恕”吧,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于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在告诫弟子们:人生在世,要学会换位思考,在要求别人做事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愿意这样做,沿袭至今便成为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

孔子用朴素的语言,向世人宣扬着处世最基本的准则。时至今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经典名言,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为一代代人的成长指引着方向。

【 将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级的善良 】


将心比心,化敌为友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在边界上设立了界碑,双方的士兵在各自的地界上种了西瓜。

梁国的士兵很勤劳,经常在地里除草施肥,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士兵懒惰,整日游手好闲,结果瓜秧瘦弱不堪。

出于嫉妒,楚兵夜深之时偷偷爬到梁国的瓜地里将瓜秧全部扯断。梁兵发现后愤愤难平,便将此事报告给了长官宋就,为了报复,梁兵们打算将楚国的瓜秧也扯断。

宋就得知后说:“楚人这样做当然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意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还要反过来扯断他们的瓜秧?

明知对方卑鄙,我们再跟着他们学,那显得梁国也太狭隘了,从今天开始你们每晚上偷偷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楚国的瓜秧也长得像梁国的一样好。”

士兵们觉得宋就所言有道理,当夜便遵令执行了。楚兵发现他们的瓜地被梁国人偷偷浇过,便将此事告知长官,长官既觉羞愧又对梁国深感敬佩,便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

楚王听闻后,深为邻国修睦边界的诚意所感动,特意准备了重礼送达梁国表示酬谢,原本剑拔弩张的局势就此消弭。

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孔子生后不远。在充斥着杀伐征战的乱世,一句话即能免除无数人的灾祸,这便是教化的力量。

【 将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级的善良 】


将心比心,学会感恩

北魏年间,一则故事向世人宣扬将心比心的道理。

西域有一个小国名为“波罗奈国”,这个国家有一项很奇葩的政令:为了保证健壮劳力的口粮供给,但凡家中父亲年过60以后,后人就得给他换上破鞋子,让他吃着粗劣的食物看守庭院,如不照做即要遭受律法惩罚。

当地有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已年过60了。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你给父亲换一双破鞋子,让他去看门吧。”

弟弟随后拿了三双破鞋出来,哥哥奇怪地问道弟弟:“为何要多拿两双破鞋子?”

弟弟回复道:“你我以后也要老,到那时我们的儿子也会让我们穿着破鞋去看门。所以我就将我们需要的破鞋也找来了。”

哥哥一怔,弟弟接着说道:“只要这种不孝顺老人的习气存在,我们迟早都要面对这样的境况。”

随后兄弟俩来到了王宫,向国王阐明了心声。国王闻罢后想到自己将来也会年过60,如果依此政令,身为国王难道不应该为子民作出表率吗?到时候他不是也要穿着破鞋子去看守宫门?

最终,波罗奈国废除了这种风俗,教导全国子民们要学会感恩,孝顺父母。

这个世上的任何说教,都没有将心比心的感受更令人顿悟。

【 将心比心,是做人最高级的善良 】


将心比心,即是情商

知乎上有这样一句话:“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唯有将心比心的智慧,才能处得长久。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段子:一个老太太看见儿媳整日指使儿子干家务,而自己却在一旁享乐,顿时心生不快与儿媳争吵起来,老太太言辞激烈:“我这辈子造了什么孽,居然会有你这样好吃懒做的媳妇?”

怒火平息后,老太太收拾好衣物到女儿家住了些时日。这期间,老太太见女儿整日悠闲,女婿却忙乎得手忙脚乱,不禁眉开眼笑:

“有这样勤快的女婿,女儿这辈子命真好!”

哑然失笑之余,读者便会发现老太太家庭关系不睦的症结:她太缺乏将心比心的情商,不曾想过自己的女儿,也可能是亲家母眼中懒惰的儿媳;而自家儿媳,也将成为她父母眼中的娇娇女。

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我们骑车时,讨厌那些不避让的汽车司机;当自己开车时,却对那些占道行驶的骑车者使劲按喇叭;员工吐槽老板抠门没人性,老板们感叹员工混日子玻璃心;商家认为顾客挑剔,顾客却认为商家黑心……

站在自身的位置看待对方,看到的永远是阴影的的一面。

更多时候,人际关系间的不和谐,皆是源自彼此缺乏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学会将心比心,才是上等的情商,才是最高级的善良。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美无瑕的相处。

红尘漫漫,唯有将心比心,彼此理解互助,才能品味岁月静好,才能安享风轻云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