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今天跟處於叛逆期的兒子打了一架,怎麼辦?

紫霖霏雪


其實從幼年到成年,孩子會經歷三個比較明顯的叛逆期。

在各種叛逆期中,父母們最頭疼的是青春期叛逆。青春期的年齡段,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是10-20歲。此時孩子的三觀正在初步形成階段,孩子們眼中的世界,與父母眼中的世界,可能截然不同。

父母說往東,孩子偏要往西;什麼都不跟父母說,回家就關門,躲在自己的小屋裡,神神秘秘的;沉迷遊戲,熬夜看網絡小說,每天跟同學微信語音到深夜;聽不得批評,一說就炸毛,活像一隻貓……總之做各種父母眼中不務正業的事。

為了不被氣死,我們來看一看青春期的叛逆,對孩子來說有什麼重要意義。

叛逆是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的表現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叛逆的產生需要以這兩者為基礎。叛逆說明孩子生理成熟了,變得更聰明瞭,才有跟父母反抗的資本。這樣一想,身為父母,有沒有開心一些呢?

叛逆是人格成長的需要

叛逆是孩子探索自我的方式,通過與別人的差異去明白“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擅長什麼”,最終形成統一的人格。這是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務。如果孩子一直很乖,對父母言聽計從,反而要替他們擔憂,因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缺乏主見,流於平庸。

叛逆是釋放壓力的途徑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很強大,而心理尚未成熟,常常遭遇挫折。在身體與心理的矛盾中,女孩常常會變得內向,並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鬱等情緒,男孩則更多體驗到暴躁和憤怒。於是叛逆也就成了他們發洩不良情緒、釋放成長壓力的途徑。

叛逆是對人際關係的調整

這一時期,孩子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具體表現為:好面子、自尊心強;重視朋友關係,易受朋友影響,可能會做一些自己不喜歡但朋友認同的事,如抽菸、喝酒、戀愛……對孩子來說,這是成人的象徵,代表他們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同時也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會面臨一些危險,比如暴力、早孕、酗酒、犯罪等。

那麼父母可以做點什麼呢?

有的父母會過度憂慮孩子可能面臨的危險。事實上,大多數孩子都順利度過了這個特別的時期,我們可以信任孩子有這個能力。

除了信任,還可以少說一點話。當他們嘗試失敗時,只要讓他們知道,父母一直在那裡,就行了。孩子並不傻,默默支持比不停地嘮叨“我早告訴你不要XXX”,給他們帶來的感受好得多。

有的父母會說:“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為了你?你這麼大了就不能懂事一點?”孩子對這種抱怨,一句話頂回去:“又不是我要出生的。”父母又氣個半死。

的確,父母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只是,讓孩子變得懂事,可以換一種交流方式。如果讓孩子多參與一些家庭事務的商量和決策,傾聽孩子的意見,能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感。父母跟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也會喚醒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比如做一些家務,儘量不讓父母操心。

叛逆期的孩子們如同刺蝟,渾身上下都是禁止父母靠近的刺,但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比任何時候都柔弱,渴望獲得尊重和愛。如果父母能從叛逆中看到成長,得到了父母的認可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2-4歲:自我意識萌芽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麼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時期,孩子正逐漸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時,他們掌握的詞彙量很少,暫時無法準確地表達內心世界,當父母聽不懂孩子說什麼時,孩子難免鬧情緒,看起來好像很叛逆。

另外,這一時期的孩子有種遊戲心理,大人們制止的事,他們反而覺得很好玩。比如媽媽說:“插座很危險,千萬別摸。”可有的孩子偏要用手捅一捅,看看會發生什麼。他並不是非要和父母對著幹,只是想要探索未知的世界。

對待這一階段的孩子,家長無需講道理,更用不著使用武力。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對於成人語言並不能完全理解。道理講不通,父母也會越發火大。

與講理相比,更好的辦法是接納,並引導。先冷靜一些,聽聽孩子到底想說什麼,然後再用一些小技巧解決問題。

轉移注意力是個好辦法。比如,三歲的孩子晚上要吃巧克力,天已經黑了,沒辦法去買。這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我們要買一大塊巧克力,好多好多的巧克力,各種口味的巧克力……這樣開開腦洞,過一會兒再看孩子,基本上就會忘記買巧克力這件事了。

還可以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比如,父母與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放在床上。”不如換成:“你可以把鞋放在床邊或是鞋架上。”睡覺前,父母給出的選擇可以是:“咱們是現在上床,還是五分鐘後上床?”

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方面,父母給出的選擇經過了篩選,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另一方面,孩子也不會產生被控制感,相反還可幫助孩子培養自主選擇的能力。

7-9歲:準大人時期

此時的孩子,大約上小學二、三年級。脾氣突然轉變,以及強烈的逆反心理,都是這個階段的常見現象。孩子進入學校後學到了很多知識,急於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因此會開始要求獨立,行為上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

孩子放學路上和小夥伴聊天,磨磨蹭蹭不回家,或是吃完飯後,又一溜煙跑出去瘋玩。很多父母看在眼裡,內心抓狂——給孩子設計的學習計劃就這麼泡湯了。

於是父母把孩子關在家裡寫作業,或者不許看電視,不許上網,不許玩手機……結果呢,孩子只好不情願地呆在家裡,卻深感沒有自由,學習也只是流於形式。有多少孩子邊寫作業邊玩,字跡潦草,時常出錯?因為他們將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

對此父母有什麼好辦法呢?

首先,可以試著改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問問孩子為什麼做這件事。或許會發現,孩子的瘋玩並不是毫無用處,他們從中學會了怎麼和不同性格的小夥伴交流,怎麼與人協商建立並遵守規則,以及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都是孩子適應社會的必經之路。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學習全權攬過來,制定各種規範讓孩子遵守。這樣,學習就完全成了父母的事,跟孩子無關,孩子會越來越缺乏主動性。

其實,父母不妨適當偷個懶。比如引導孩子做時間成本計算,讓孩子明白他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少,花在玩上的時間就越多,幫助孩子通過提高效率來達到多玩的目的。慢慢地,孩子能夠管理自己了,也能感受到一定的自由。

從孩子一生的發展來看,叛逆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


愛路永相隨


上初中以後,兒子慢慢就不聽說了。以學習的名義,要手機,說他們班都有,給他買了。這下好了,晚上房裡亮燈到半夜,過去看看在寫作業。我當時奇怪初中作業就這麼多,那上了高中怎麼辦?身體怎麼吃得消?後來偷偷觀察,發現兒子回家先看手機,看到很晚了,才開始做作業。成績直線下降。我們苦口婆心,收效甚微。後來強制收回手機,還好,不久以後,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

上高中後,說查題,要手機。當家長的,一聽為了學習,就乖乖給他買了。又重蹈覆轍

,高中那麼緊,依然不誤他看手機。我把手機藏起來,過不了幾天又要,說查題,只好又拿出來…一次次妥協。到了高三,我們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說也不聽,他爸把手機給摔了,父子大鬧一場,成了仇敵。他爸說,就算你記恨我一輩子,我也覺得摔手機摔對了,就是懊悔,摔得太晚了。

如今兒子上大學了,回家跟他爸很親,聊的特別熱乎。他知道,父母不害他。我覺得,判逆期的孩子,該說的說,該鬧的鬧,該打的打,終有一天,他會明白我們的苦心。




紅塵上的


這事還真就發生了,老公和叛逆期的兒子打了一架,兩個男人用男人的方式解決問題,我把他們拉開,把他們扯回各自的房間。過了半個小時,我用微信和兒子溝通,雖然他不回我信息,我知道他會偷偷的看,面對面的交流會惹他心生厭煩。網上太多叛逆期孩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選擇輕生的,在這種時候,我覺得還是應該給兒子做個心理疏導,不能讓他自己生悶氣。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傾述,需要安慰,需要發洩,需要我們大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帶著同理心和他交流。


醬紫的生活


覺得兒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原本想好好糾正,誰知談的過程中仍然是那種痞子態度,一著急惡語相向,誰知他竟然想打我,然後我就先打了他,結果他就跟我打起來了,很傷心,我兒子不是這樣的孩子呀,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


紫霖霏雪


我是一名十七歲的青少年,雖然我不清楚您的兒子多大了,但是我們這一代心理和情緒都差不多。

三歲一代溝,因為有很大的代溝,思想上也有些不同所以我們很少跟家裡人交流,幾乎找不到共同話題,反而和身邊的朋友感情很好,但是很多家長都認為不能交朋友,會導致成績下降,所以就想辦法阻攔我們交朋友,這就有了第一個矛盾,您的兒子和你惡語相向,有可能是因為他覺得和你之間沒有什麼好說的,說了也只會招來打罵所以乾脆別說了,直接罵起來算了。

您平常和兒子有沒有聊過天?是不是一聊天就是學習或者成績?說實話這樣作為孩子真的很反感,從來不過問心理的情況,沒有考慮過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給人的感覺就是父母眼裡只有成績,有一句網絡語就是成績使我媽開心,我媽開心全家開心。真的是太扎心了~

您要想想你的兒子最近的情緒波動是不是特別大?千萬預防抑鬱症(我沒有惡意),抑鬱症的前兆就是情緒易怒,自我封閉,產生一種厭世感,喜歡用和別人對著幹來發洩情緒,所以靜下心來和他多聊聊,如果他不喜歡學習這個話題那就換一個他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先打成一片,或者也可以從他的朋友,同學那裡問一問他最近的情況。

您說覺得他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和他聊一聊,要問他是不是真正喜歡學習,被逼著學習是不會有好成績的,相反我們還喜歡對著幹[看]如果他真的不喜歡讀書可以考慮學一門感興趣的技術,如果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那就讓他發洩出來

總的來說,我們00後實在是太難帶了[呆無辜]

/狗頭護體


瑟釐畫歌


我覺得“叛逆期”,更形象的可以稱為“獨立期”

首先來說說這個時期是怎麼形成的

1.自身身體發育,生理上第二性徵的出現,身體激素分泌旺盛,孩子自己表現出的不適應,或者煩躁不安

2.思想上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非常想要獨立,不想再依賴父母。

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導致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容易與父母起衝突,以前那個可愛的孩子突然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好鬥的公雞”[發怒][發怒]

針對這個時期,我給出兩點意見:

1.父母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思想,千萬不要再以教導式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而是轉為傾聽者。

我舉個例子:

比如,正好青春期的亮亮放學回家,回家跟你抱怨,今天學校老師真的很過分,我很想殺了他!

此時的作為父母的你,聽他這麼講,你會作何反應呢?

普通父母:

啊!你要殺老師?

你為什麼要殺老師呢?

老師每天教育你們

你應該多體諒

不應該這麼責怪老師

你不要這麼衝動

……

看到沒,上面的一段文字,都是教導式的,都是叫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得到的結果必然是孩子回你一句:

要你管!!

我們回過頭想一下一個問題:

亮亮真的要殺老師嗎?

當然不是,他只是遇到事情了,這只是一種他的表達方式,請一定注意,青春期的孩子表達方式特別誇張和過激,但是他們不會真的這麼去做。

會溝通的父母會有如下對話:

哦,亮亮要殺了老師哦?

這個時候孩子肯定會繼續說:

也不是啊,只是今天發生了一件事很讓我氣啊!

父母說:

發生了一件事情很讓人生氣啊?

亮亮說:

就是今天……(陳述事情)

父母要做的就是重複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的最後一句話就好了,只要做到一個基本傾聽者的要求就好了。

你會明白,孩子不是真的要殺老師,孩子只是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了。

最重要的是,你要讓孩子明白:你懂他~

這樣子,孩子有任何事情都會給你溝通,因為他知道你懂他。

2.做好孩子的情緒管理

很多時候孩子一些事情也不會和父母溝通的。

教會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就很重要,教會他們自己化解情緒

比如說,聽歌,看電影,看看書等等

化解情緒的能力也非常的重要。

目前您的問題和孩子打架,我覺得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如果自己確實太過激,可以和孩子道歉,我相信孩子會原諒您,如果他有錯,也不要再以教導式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多多以傾聽者身份和孩子溝通。

我相信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以上。

我是方哥,如果喜歡我的回答,希望可以點贊、轉發和關注[玫瑰][玫瑰][玫瑰][祈禱][祈禱][祈禱]


方哥物理


您好,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處在叛逆期時,在父母面前特別容易做出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來,嚴重的甚至跟父母打架,您的孩子出現的情況就屬於比較嚴重的了吧,為把跟孩子的關係扭轉過來,讓孩子進入發展正軌,我建議您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反思自我。回顧一下過往在孩子習慣教育的心裡路程,孩子的習慣必須從小開始嚴格要求,這一點是絕不馬虎的,孩子的習慣好了,將來做什麼事都會有成就的。

二、控制自我。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其實孩子敢於跟您打架,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您的影響,比如您脾氣易衝動,那孩子從小都是看著您衝動過來的,他也跟著學樣,導致他也衝動,就跟您幹架了,以後在情緒激動時提醒自己,這是親生的娃,冷靜,冷靜,待情緒穩定後再跟孩子好好溝通。

三、對孩子多鼓勵、多建議,少責罵。您換位想一下,誰罵您、打您您心裡肯定不好受,可誰誇獎您、或是心平氣和的建議您,您就舒服多了,所以要用正確的方法來跟孩子相處。

總之,您先動手是您的不對,要向孩子道歉,並跟孩子講清楚以後對他的習慣要求。做得好有獎勵,做得不好有懲罰,賞罰分明,有言在先就好處理!

不知道能幫到您不,謝謝!






想要改變的大叔


1.我們先不說是不是叛逆期,就說我家的孩子,大女兒今年4歲了,有時候她犯錯,家長說的時候,她這麼小就反駁,我們都知道,有的孩子屬於那種比較乖的,家長說什麼就按照去做,有的孩子屬於順毛驢,就是我們要多順著她的想法去,這樣孩子她會聽。

2.針對你的這個叛逆期的問題,首先你要知道,孩子如果真的是在叛逆期了,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多抽點時間去陪孩子,給孩子多溝通,發現孩子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了,這樣才好對症下藥。你說和兒子打起來了,我覺得自己對不對,首先都要先給孩子道個歉,叛逆期的孩子心理還是很幼稚的,先給孩子寬心,畢竟我們動手也是不對的,然後心平氣和的和孩子進行深入的溝通,把孩子好好引導,有什麼問題及時溝通,避免孩子走彎路。





苗苗的農村生活


我的孩子也是叛逆期,高三了。我有時也在走彎路,吵架很正常,但是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理智的留著底線,不要讓孩子越過!辱罵父母,肢體衝突(孩子永遠都不允許出手,無論父母有沒有過錯)越過就再也回不來了!可以先冷處理,但是不能妥協。過了這個時間點再慢慢溝通,而且一定要溝通。擺事實,講道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老宅娛樂


你這位家長也真是的,會和叛逆期的孩子打架?你沒有從叛逆期過來過?還是脾氣暴躁沒控制住?首先教育孩子作為家長不能急躁,要找對方式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思想有個性,就像一個發芽的小樹苗。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歪枝歪杈,我們作為家長要想讓他成才長成參天大樹就要時時為他修枝劈杈,你到好一錘子砍倒小樹苗,還咋修復?多些耐心找出問題的原因,和他談心講道理以理服人。動手能解決問題嗎?趕快給孩子道歉,然後找原因談心擺事實講道理。孩子會明白你的良苦用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