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何看待楚汉争霸的关键战役——彭城之战?

今夕何夕960611


彭城之战发生在楚汉战争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5年4月,当时刘邦率领麾下的诸侯联军共计56万攻破了当时项羽的都城--彭城。



当时的项羽正在率领楚军主力攻打齐国,这才给了刘邦可乘之机。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霸王项羽留下主要将领及楚军主力继续攻打齐国。自己则亲率3万精锐楚军铁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刘邦一个回马枪。

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刘邦没想到项羽会这么快杀回来,于是指挥混乱,群龙无首的汉军被项羽的铁骑在短时间内击破。汉军死伤无数,狼狈逃窜的刘邦抛下了家人退出彭城,勉强捡回一条性命。



彭城之战是四年楚汉战争中刘邦一方遭遇最大的一场败仗,刘邦迅速消灭项羽的计划破产。对项羽一方来说,这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闪电战战例,充分体现了项羽本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以及楚军骑兵的强悍。

虽然项羽一方在彭城之战中取得了对刘邦一方的完胜,但是彭城之战却无法挽回项羽最终的败亡。遭遇如此惨败的刘邦尚有勇气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乌江边上身边尚有二十八骑的项羽却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刘邦和项羽不同的性格也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项羽的失败有其可敬之处,而刘邦的成功也有其可取之处。


亘古怀念说史


引言:

公元前205年的四月,徐州附近一处荒凉的驰道上,一辆马车正飞也似地向前奔驰,马车夫不停的抽打着马匹,丝毫不在意马儿的哀嚎。马车内,一个中年男子不时的探出头来向后张望,不远处还可以听到喊杀声和士兵们的惨叫。突然,马车停了下来,车夫从路边抱上来一对孩子,男子一看竟然是自己的一双儿女,可这一停,后方的追兵已经肉眼可见了。“夏侯婴!你他妈快点!追兵要过来了!”男子忍不住的痛骂车夫。可多了两个孩子马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男子一脚把儿女踹下了马车,车夫见状,赶紧下车抱起孩子,这样来来回回十几次,“夏侯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他们!赶紧赶路,敌军追上来,我们都没有活路!”

男子继续催促着车夫,最终,经过了长时间的奔逃,一行四人到达了安全地带,而历史,也因为男子的脱困而开始了新的一幕。

汉高祖刘邦剧照

他,就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刚刚的那个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彭城之战中,刘邦召集了五路诸侯国共计五十六万大军一鼓作气拿下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却没想到在短短几天后被项羽的三万士兵打的一败涂地,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而彭城之战,也成为楚汉争霸的一个拐点,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场关键的彭城之战呢?

一.彭城之战的背景——天时地利人和

公元前206年,随着项羽在阿房宫的一把大火,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落下了帷幕,项羽主持了分封大会后诸侯们各自就国,但因为分封不均天下很快又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被项羽打法去了巴蜀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趁机走出了蜀地,还定三秦,刘邦联合了五个诸侯国,带着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拿下项羽的首都彭城,连刘邦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这其中,是刘邦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

1.天时——分封诸侯,天下大乱

在秦灭六国之后推行了郡县制,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项羽倒行逆施,在天下百姓都谋求和平的愿望下开了历史的倒车,选择进行分封制,但由于分封不均,燕王臧荼与辽东王韩广火并,代王赵歇赶走了常山王张耳,齐将田荣更是把齐地搅成了一锅粥,项羽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兵去齐国平叛。

项羽分封诸侯国地图

趁着天下各地重燃战火,而项羽又深陷齐地,刘邦任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顺利拿下关中,随后组成五个诸侯国反楚联盟,得以拿下彭城。

2.地利——选都失败,彭城易攻难守

项羽灭秦之后,选择彭城作为西楚的首都,彭城交通便利,承东启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彭城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地势平坦宽广,根本无险可守,这才让刘邦顺利拿下彭城。

3.人和——杀害义帝,正义联盟

自古出师从不出无名之师,只有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刘邦对这个道理是在明白不过了,为了使自己出师有名,刘邦以项羽杀害义帝为由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正义之师来获取民心。在刘邦的大肆宣传下,反楚联盟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得到了民心。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史记.高祖本纪》

正是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利用,刘邦在项羽远离彭城之际顺利占领彭城,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更是刘邦战略上的胜利。

二.军事史上的奇迹——三万击败五十六万

当身处齐地的项羽知道刘邦已经占领了彭城之后非常愤怒,在与齐国达成暂时性的和解后,项羽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星夜赶回彭城。但项羽只有三万人马,可刘邦手上却有多达五十六万人马,可结局却是刘邦惨败,五十六万部队损失殆尽,这个结果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彭城之战示意图

项羽不愧是军事的奇才,按理说,从山东回到江苏应该是从北向南(齐地属于山东,而彭城即徐州,属江苏),但项羽却一改此路线,选择绕过徐州转而到达地处徐州西南的萧县(即安徽宿州萧县),当刘邦把所有的主力都忙着防守可能在北方出现的项羽时,项羽却神出鬼没的从萧县北上进攻徐州,刘邦的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激战一上午便损失达十多万人,刘邦的部队一直被追到睢水附近,为了逃命,十多万人跳进了河里,睢水一度断流,刘邦急得连自己的家小都来不及接,父亲妻子都被项羽俘虏,路上碰见了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也一度被刘邦踹下马车,为了逃命,刘邦已经不顾一切了!

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史记.项羽本纪》

彭城之战,最终以项羽以少胜多而结束,刘邦的美梦只做了短短几天就被项羽撕了个粉碎,他终于认识到项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为他后来与项羽的对抗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当然,这个教训买的着实有些太贵了。

三.失败是必然的——彭城之战结局早已注定

这场战役在刚一开始,刘邦似乎已经站在了胜利的终点,政治上他现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军事上他手里有五十六万部队,心理上已经拿下项羽的首都彭城,而项羽此时被困在齐国无法脱身,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抓住项羽。可实际上,在刘邦拿下彭城之后这场战役失败的结局就已经注定,刘邦完全不是和项羽一个级别的。

1.刘邦骄兵必败:在彭城之战前,刘邦和项羽从来没有交过手,因此他不知道项羽到底有多厉害,再加上自从汉中誓师出兵以来,平定关中,进攻彭城都非常顺利,刘邦此时内心已经非常骄傲了,觉得就算项羽回来也是必输无疑,何况自己手上还有五十六万部队。

2.楚军哀兵必胜:寻根拜祖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不管身处何方最终都要回到家乡,对于项羽手下的子弟兵来说,彭城是西楚的首都,就是他们的家乡,如今家乡被敌人占领了,他们一个个早就杀红了眼想要报仇,哀兵必胜!

3.项羽是军事天才:刘邦猜到了项羽最终会救援彭城,所以他把目光都对准北方,这是常理,但项羽却反其道而行之,绕过彭城从南向北进攻,再加上彭城易攻难守,原本对刘邦的有利如今反而成了不利因素,彭城很快就被项羽攻破,城池陷落从而导致刘邦兵败如山倒。

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4.反楚同盟一盘散沙:刘邦虽然号称五十六万部队,但是却分数五个诸侯国,刘邦虽然是盟主却只是名字上的,当初这些诸侯国答应是因为彼时项羽处于劣势,进攻彭城对他们有好处,可一旦攻守逆转,他们马上会调转枪口,反而使刘邦腹背受敌。

综上所述,刘邦虽然看上去实力强大,却不过是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罢了。在加上刘邦的军事素养远不如项羽,在战术上吃了大亏,五十六万部队被项羽三万人马一击即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下邑画策——楚汉相争的第一个拐点

彭城之战的失败让刘邦第一次认识到项羽的实力,也感受到了自己与项羽的差距,刘邦毕竟只是亭长出身,没有受过正经的军事教育,和兵家世家的项羽比差距明显,这让刘邦开始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开进行之后的楚汉战争——培养人才!

在刘邦看来,自己这次失败五路诸侯国如同一盘散沙,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就像战国时六国合纵攻秦一样,各怀鬼胎最后的结果只有失败,想要击败项羽只有自己不断的去挖掘人才,才是正确的出路。关键时刻,张良展现了他一代谋主的风采,为刘邦进行了出色的谋划,史称“下邑画策”

张良的献策让刘邦有了目标



在张良的推荐下,刘邦确立了自己手下未来的三大人才:大将军韩信,此时还在齐王手下的将军彭越,九江王英布。为此,刘邦可以说下了血本,提出了“捐关以东”的筹码,最终,这三人也成为楚汉相争期间为刘邦立下最大功劳的三个武将。

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史记.留侯世家》

对于刘邦来说,此时击败项羽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可以放弃函谷关以东的所有土地来换取人才,因为刘邦非常明白,人才难得,长期混迹社会使刘邦懂得“舍得”的重要性,项羽锱铢必较导致天下大乱,而想要谋取天下就必须先舍,刘邦放弃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可以说是一次大手笔,这次舍弃为他带来了三个大将,而他最终得到的却是整个天下!人生道理尽在于此。

五.彭城之战,意义深远

彭城之战,刘邦在先胜利的情况下最终惨败收场,对于刘邦来说就是花钱买教训,可细细想来,彭城之战的意义远非那么简单,因为彭城之战所带来的一系列深远影响甚至改变了刘邦的一生。

1.使刘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彭城之战发生在楚汉相争的开始时期,彼时刘邦手下还没有太多可用的人才,这次失败,尤其是失败之后张良的建议让刘邦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挖掘人才成为刘邦取天下的一项必修课。

功成名就之后刘邦也不禁感叹:“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2.使刘邦第一次感受到诸侯王的不可靠

在这次战役刘邦并不是孤军作战,早在平定关中后他便组织了一个反楚同盟,五个诸侯王参与其中,分别是:魏王豹,赵王歇,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可是,在战役的后期,这些诸侯王眼看刘邦输了,就纷纷倒向了项羽,连早已投降的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也投靠了项羽,这无疑让刘邦非常心寒。

同时,这些诸侯王的背叛也让刘邦感受到异姓诸侯王的不可靠,毕竟血管里流淌的不是同样的血液,说翻脸就翻脸,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就开始了对异姓诸侯王的大清洗行动,而这一切的开端便来自于彭城之战的失败。

3.分兵作战开始,韩信做大

由于诸侯王纷纷倒向项羽,刘邦在对付项羽的同时不得不分兵去处理其他的诸侯王们,而刘邦手下这些将领里单独领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就是韩信,韩信也得以第一次单独领兵作战。

这下,韩信的军事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假渡黄河灭西魏,背水一战灭赵国,不战而降得燕国,胜利一场接着一场,更是在灭齐时消灭了项羽头号大将龙且和十万楚军精锐,韩信的实力开始慢慢做大,也逐渐让刘邦与他渐行渐远,最终两人终于分道扬镳,这一切,都始于彭城之战的失败。

结语: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只是因为他的胜利者项羽最终成为了失败者而在这方面的例子中显得有些灰暗。但是,彭城之战的意义是深远的,它让楚汉之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并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假如项羽在彭城之战失败,可能历史就是另一个展现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有的,只是今人的遐想罢了!


相城历史小学生


这场战争是楚汉争霸的序幕,自此之后天下再度陷入战火之中,数年后天下归与汉朝,开启了大汉四百年的江山。在这场战役中,高祖刘邦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以项羽谋杀义帝为理由,为义帝发丧,堂而皇之号召诸侯讨伐项羽。短短时间内就占据了三秦之地,西魏王魏豹率兵依附,河南王申阳投降,韩王郑昌战死,殷王司马卬战死。刘邦得以劫五诸侯兵直入彭城,人数多达数十万之众。但是,项羽以逸待劳灵活机动,以三万奇兵突袭重创汉军,盟军四散,刘邦星夜逃命狼狈不堪。这场战争改变了楚汉战争的格局,但是项羽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虽然赢了这场战役,却在战略上开始渐渐落入了刘邦的算计。刘邦自此之后,知耻而后勇,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战略,逐步收复诸侯,吸纳土地,扩充自己的力量,以蚕食的手段最终瓦解了项羽。

在彭城战役之前,刘邦的战略是联合天下诸侯共讨项羽,瓜分天下。可是在这次战役中,各国军队互相猜忌,军心不稳。刘邦看到了这一点,随后他消灭了西魏国、攻克赵国,又派遣韩信攻打齐国。这样彻底吞并诸侯就是在彭城之战后,刘邦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看到了项羽的身边只有谋士范增,他于是利用陈平的反间计,使得范增项羽反目,断去了项羽的左膀右臂。此外他又看到了项羽后勤不足,所以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积极袭扰项羽,让他得不到喘息之机,最终拖垮了项羽。

而项羽一方,在彭城之战后志得意满。开始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并没有把全军压上,彻底摧毁刘邦。而是分兵去攻打齐国,致使力量分散。而且,项羽看似赢得了彭城之战的胜利,但是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他的都城如此轻易地被刘邦攻破,这说明彭城本身就不安全,缺少天险。就如同范增最早让他建都关中,就是为了依靠函谷关天险。可是他此时尚未醒悟,如果他将都城南迁,那么刘邦只怕会满盘皆输。只可惜,项羽并非明主,懵然不知,让人唏嘘。


经典守望者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前言

公元前205年4月,汉王刘邦抓住西楚霸王项羽在齐国平叛,身陷齐地不能分身的机会,率领五路诸侯共计五十六万大军东出函谷关,去攻打项羽的西楚囯,由于大军士气很高,并且刘邦高举“为义帝报仇的正义之旗”,所以他们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西楚囯的国都彭城,并迅速占领了彭城,正在齐国平叛的项羽闻讯后,率领三万精兵杀回彭城,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是刘邦和项羽自秦末起兵以来,第一次在战场上正面交锋,这也是刘项争夺天下的第一次大战。项羽以三万对阵刘邦五十六万,这又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大战呢?

彭城之战:项羽是如何夺回彭城的?

面对彭城刘邦五十六万的大军,项羽该采取怎样的战略?

从西边打,先占领萧县,然后对彭城发动攻击

项羽绕到彭城(徐州)的西边,与河南接壤的安徽萧县,因为萧县离彭城只有六十里地,而且刘邦没有在萧县重点设防,因为只有从西边来的军队才会经过萧县,按照正常的作战逻辑,项羽远在齐地,是从北边来的,只能往南打或者从东边打,刘邦没想料到项羽兜了个圈转到西边,占了萧县。

项羽在占了萧县后,便对刘邦的军队发起了攻击,一路顺风顺水,从早上打到中午,很快就打到彭城了,刘邦所率领的联盟军队已经开始“崩盘”了,很多士兵争先恐后跳水求生,根据史书记载,光跳到河里淹死的就有十余万人。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刘邦于是向南撤退,在安徽灵璧被项羽追上,双方又打了一仗,结果刘邦还是大败而逃,又死了十几万人,两次交战,刘邦一方大约死了将近三十万的兵力,剩余的军队全乱套了,刘邦本人也被围困住了,最终还是靠一场沙尘暴逃出生天。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至此,彭城之战,刘邦所率领的汉军几乎全军覆灭。这场以3万对56万的彭城大战,最终以刘邦一方的惨败而终结。

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刘邦为何还会惨败?

(1)西楚军士气高昂

项羽所率领的西楚军队一向是凶猛善战的军队,这次刘邦把他们的国都给占了,他们愤慨激昂,势要回来收复国都(家园)的,如此一来,西楚军队的士气就迅猛高涨。而刘邦的军队在占了彭城以后,天天喝酒,安于享乐,导致军心涣散,一击即溃。

《汉纪》记载:“汉兵逸豫,战心不固。楚兵皆有愤激之气,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

(2)项羽指挥得当

这一仗显示出了项羽的军事才华,他以三万精兵击败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可谓指挥得当,这一仗已经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了。项羽的军队出现在了刘邦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后出其不意,步步紧逼,使得刘邦大败。

(3)张良、陈平皆无预见

彭城之战,张良、陈平皆在刘邦的大营之中,这两个顶级的谋士,没有一个人给刘邦提个醒,他们都没有想到项羽会从萧县来这么一手,谋士毫无预见,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讽刺吧。

(4)刘邦盲目乐观

自秦末起兵以来,刘邦从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的军队,在很顺利地攻占彭城后,刘邦开始得意了,但他忘记了西楚霸王项羽可是一位战神,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5)联军组织松散

刘邦联军虽然人数庞大,但他们是五国诸侯的联军,各有各的心思,因此他们在联合作战方面缺少统一性,一旦打乱的话,就很容易跨。

(6)骑兵奔袭步兵

项羽所率领的三万精兵皆是他手下最强悍的骑兵,可以以一当百,而且骑兵对阵步兵,占有绝对的优势,就像砍西瓜一样,一切一个准,所以很快就把刘邦给解决了。

从以上这些原因来看,刘邦被项羽击败是可以料想到的。

彭城之战让刘邦陷入危机,项羽重新拿回主动权

彭城之战,是刘邦自秦末起兵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败仗。此战过后,汉军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不仅他的父亲与妻子都被楚军俘获,而之前那些依附于刘邦的各国诸侯纷纷背叛刘邦而投降了西楚项羽。刘邦只能收拾残部,退守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陷入了“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

而项羽在此战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英勇果敢,以及雄才大略的军事指挥才能,此战取得了完胜的结局,他不但全歼刘邦的主力军队,而且还让刘邦陷入了危机局面;另外,此战扭转了项羽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政治局面,让他重新占据了楚汉战争的主动权。

结言

彭城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一举扭转了对他不利的局面,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还让众多的诸侯投奔于他,比如如塞王,翟王,还有的走向了与刘邦的对立面,如魏王豹,陈馀,从此大大削弱了刘邦的实力。

但是,这场完胜的战役却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项羽没有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逃跑的刘邦,以至于刘邦得以苟安,最后依靠关中汉中丰富的资源,东山再起,终于将项羽拖垮,赢得了整个天下。

这正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点点文史


彭城之战是楚汉争霸时期比较有名的战役,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汉 二 年(公元前205 年),刘邦还定三秦之后,率兵出关,降服沿途几个诸侯,收拢军队,朝着楚国的都城彭城进发。当时项羽正带着楚军的主力讨伐齐国的反叛,彭城留守军队较少且不是精锐,导致刘备与诸侯联军很快的拿下了彭城。当时刘邦一方军队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6万,又占据了战略要地彭城,以为大局已定,整日里与各路诸侯喝酒高会,放松了警惕。

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马上率领3万轻骑兵,连夜赶回彭城,趁刘邦不备一举击溃诸侯联军,杀死10万,掉到水里淹死的10万,取得全胜。楚军以少胜多,一举收复楚都彭城,结束了开展以来的被动局面。

第二,归降刘邦的诸侯反水,讨伐西楚的联盟瓦解。

刘邦出关后,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联络了各路诸侯来讨伐项羽。战事顺利的时候,这些人一起瓜分缴获的战利品,尤其在攻下彭城以后和刘邦好好享受了一番。项羽杀回来之后,这些人一哄而散,一有机会就争着投奔西楚。

刘邦退守荥阳时,先后传来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齐王田荣、赵王歇、魏王豹反叛的消息。至此,刘邦出关以来降服的各路诸侯王,又站到了项羽一边。


第三,此战促使刘邦改变战争策略,使得韩信获得单独领军的机会。

彭城兵败之后,刘邦一路逃到荥阳,半路上收揽失散的将士,并派韩信在京、索之间击退追兵,赢得喘息的机会。刘邦经过考虑,采纳了韩信的建议,自己领兵与项羽正面对抗,韩信对西楚实施包围战略,即“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此后,韩信朝东打败赵王歇,朝北打败代王陈馀,说降燕国,平定齐国,最后攻占西楚大片土地,围项羽于垓下,逼他自刎。韩信在这些战斗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才能,世人称之为“国士无双”,奠定了其在中国军事史上的地位。

结语

彭城之战结束了刘邦自还定三秦以来顺风顺水的局面,打击了汉王一系的骄傲情绪,迫使刘邦改变策略,调整部署,最终经过四年的苦战,结束了秦朝灭亡以后的混乱局面。


子冬


如果说西楚霸王项羽之前所做的一切事情,它的战略性还有待考究的话,那彭城之战则完全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在战略上面短视而造成了一种情况!

我们不得不说的便是西楚霸王项羽在战略上很难跟刘邦相提并论,虽然刘邦本人的战略眼光可能跟西楚霸王项羽是半斤八两,两个人差不多,但是刘邦属于那种一点就透的人,怎么说呢?就是他身边有智囊团的时候,他能够拉高他的平均智商,而且他也愿意听别人的话,西楚霸王项羽呢,听都不愿意去听!

这也就造成了在这之前二者互相之间面对面拼刺刀的时候,那双方比各自的智商那半斤八两,谁都奈何不了谁,可一旦等到刘邦把自己的智囊团武装起来之后,那西楚霸王项羽就压根儿比不了刘邦了!战略上的短视造成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战争里面一拜再拜,即便一开始坐拥天时地利人和,可最后呢还是活活败给了刘邦!

其中战略短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就是刘邦开始用自己的智囊团征战天下的第一步就是彭城之战!我们不管这个彭城之战到底胜还是失败,但是他总归做到了一点,也就是刘邦把战火烧到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地盘!作者之后无论战争推演到哪一步,你可见过西楚霸王项羽的部队,并至函谷关,逼迫刘邦把函谷关的大门给关起来吗?没有函谷关里面天天进进出出的,是萧何给刘邦运过来的大量的物资和援兵,刘邦也正是凭借着这大连的运输的物资和援兵一步一步的把西楚霸王项羽给活活耗死!

对于西楚霸王项羽来讲,均略方面虽然可能跟韩信没有正面pk过,(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征战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军事上面肯定是不输给任何人的,彭城之战战术上打的确实漂亮,3万吸储骑兵打的56万诸侯联军头都不敢回那这一点,从单纯的战术方面来讲,西楚霸王项羽是那个时代的王者,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战术上面打的再漂亮。有什么用战略上面输了个彻彻底底,那你就算是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扭转局势!

对于楚国老百姓来讲,楚汉战争是一场灾难,为什么战场几乎就摆在他们的家门前?每天刘邦的军队更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打个你死我活,最后遭殃的是就是老百姓!不仅要把自己的子弟放到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里面打仗,还要预防着刘邦的军队出来劫掠,就这样楚国的实力不停地遭到削弱,而西楚霸王项羽越打越穷,可刘邦却可以越打越富!

刘邦胜过西楚霸王项羽,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萧何,而如何才能把这一环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就是给他赢得一个稳定的后方环境,如何才能够赢得这个稳定的后方环境呢?那就只有把战火烧到西楚霸王项羽的福地里面去,让西楚霸王项羽无暇去进攻刘邦的腹地!

好像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下本来已经是一个必死的局面,此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蒋介石的心脏,南京使得蒋介石不得不从华北和山东战场抽调援兵,这个时候解放战争整个一盘棋全盘活了,而对于刘邦来讲,彭城之战正是他盘活整个棋局的重要一站!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北面的军队可以暂时缓解压力,而自己也把战火烧到了楚国的土地上面,西楚霸王项羽正式迈入到了灭亡的倒计时!


漩涡鸣人yy


楚汉两军之间的彭城大战,是楚汉战争主战场项羽、刘邦亲自统率军队的第1次较量。这次战争,项羽以3万精兵大败刘邦56万军队,主帅刘邦几乎被项羽生擒,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吏上以绝对劣势之军战胜强大之军的又一奇迹。项羽军在彭城之战的胜利,对改变楚汉两军的战略态势都至关重要。汉军攻占彭城后,已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只要再接再厉,以高度的戒备状态,积极寻求与项羽决战,是有可能夺取更大胜利的。但却疏于戒备,导致惨败。而楚军则因此军威大振,将汉军赶至荥阳以西地区,夺得了主战场作战相当大的主动权,楚军的胜利最重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战略指导上的雄才大略、英勇果敢; 奇兵突袭,出敌意外 ;以精锐骑兵为主体,充分发挥骑兵快速突击的特长;楚国实力雄厚,且在楚国本土作战,占了人和、也利的优势. 张良在彭城之战所起的作用其实是在前期,引诱项羽进入他与刘邦设计的谋略圈套,可以说他的作用是明显的,也是积极的,令项羽深信不疑;而这个时候韩信继续率军围攻废丘之章邯军,并在项羽军乘胜追至荥阳地区后,本可一举歼灭刘邦军的时候,韩信援军赶到,反击楚军取胜,遂阻止了楚军的推进,保住了战略重镇荥阳,可以说他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至于项羽,则体现了他高超的军事能力和战术创新,从战前的深谋远虑,大胆布局,到突袭的迷惑性隐蔽性及喧张效果,再到出众的战场指挥能力和正确的战术选择,就决定了他取得这一伟大胜利的必然性。


御前带刀侍卫


史记卷七 项羽本纪:(公元前205年)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榖、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雎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雎水,雎水为之断流。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项羽)与汉大战彭城灵璧东雎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雎水为之不流。乃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

彭城一役,真正让刘邦见识了霸王的实力。以三万精兵破敌五十六万,杀敌二十余万,还掳走刘邦的父母妻子,刘邦可谓惨败。但刘虽败,却没有伤筋动骨。因为刘邦带的是五个诸侯国的兵,汉军主力由韩信指挥驻扎在河北。之后项羽一路追杀刘邦至荥阳至宛、叶,至成皋,其间陈平用离间计除掉范增,又由彭越在东,刘邦在西不断袭击项羽,项羽实力不断被削减,最后由韩信帅生力军成其大功。

对于彭城之役,很多史学研究者都认为项羽大获全胜后没有程胜追击,一举歼灭刘邦,而让刘邦逃脱,给了刘邦喘息的机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若将剩勇追穷寇,历史恐将改写了。

其实霸王并非没有追穷寇,只是刘邦太狡猾罢了。

每个人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评判都不一样。其实司马迁已经对楚汉争霸做出了评判,“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霸王之败,在于暴?以暴虐经营天下,能不败吗?

其实历史上的帝王之争,没有哪个是为百姓争天下的,全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成就了自己的功名,哪管死了多少百姓。像得了天下的刘邦,项羽以他父母要挟他,说你若不从就把你爹煮了当饭吃。刘邦倒是一点都不在乎,回到,煮就煮了吧,记得给我留一碗。你看,这都是些什么人呀?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每个人都应该珍惜。不要为战争唱赞歌,不要以我们历史上的什么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为骄傲。和平共处,和谐共享才是人类之福。


天然蔬食


战神显威 以少胜多

汉二年(前205)四月,刘邦利用项羽平定齐地叛乱陷入山东战场的机会,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打到西楚都城彭城。 刘邦此行,主要是为了消灭项羽集团,顺便接走家人。刘邦起兵反秦时并没有携带家属,彭城离他的老家沛县只有二百里地,所以,他想这次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 项羽得知刘邦攻占彭城的消息之后,带了三万精锐骑兵,绕过刘邦重点设防的彭城东面和北面,插到彭城之西的萧县,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萧县。萧县距彭城只有六十里地。项羽到达萧县之后,对彭城的刘邦军团发动突然袭击。 刘邦进入彭城之后,忙于搜刮项羽的财宝、美女,每天饮酒宴会,根本顾不上接他的家人。项羽从彭城之西,突然袭击汉军。战斗在早晨打响,到中午,楚军已经打败了汉军。 这一仗,刘邦败得极惨。项羽军团“杀汉卒十余万人”,还有“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两个“十余万”让刘邦军团受到重创,而且,第二个“十余万”还是被迫跳水逃命,淹死在睢水中。 刘邦本人也被楚军所围,幸亏一场沙尘暴,直冲楚军而来,侥幸逃出重围,只带了几十名随从逃难。《史记》有不少此类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字,这是当时美化刘邦的结果,不可轻信。但不管怎样,事实是,刘邦侥幸逃出来了。 刘邦在前面逃,楚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刘邦在逃命中意外地遇到他的儿子、女儿,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为刘邦赶车的滕公(夏侯婴)匆忙中将刘邦的儿子、女儿抱上了车,但是,楚兵追得急,刘邦担心因为车上多了儿子、女儿跑得慢,便一脚把儿子、女儿踹下车来。夏侯婴一见,赶快停车抱孩子,刘邦还很不愿意。跑了不远,刘邦又一脚把儿子、女儿踹下车来,夏侯婴又忙着停车抱孩子,一连几次这样。夏侯婴说:情况再紧急也不能不顾孩子。刘邦这才同意让儿子、女儿跟他一块儿逃,最终摆脱了危险。 这表现了刘邦对子女薄情寡恩的一面,但从另一方面看,他毕竟也是父亲,也应有疼爱儿女之心,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于穷途末路,狗急跳墙,实在无奈。 刘邦是谁?是司令啊!总司令坐着自己的专车只顾逃命,根本谈不上组织有效反击。这样,刘邦军队的建制全被打乱了,可以说,团长找不到师长,师长找不到军长,军长找不到司令。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建制,建制一被打乱,整个军队就成了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这就是项羽奇兵突袭的结果。

地利人和 项羽这次彭城之战只投入了三万军队,刘邦却有五十六万军队,为什么项羽能以如此少的军队大败刘邦呢?

第一,攻其不备。 刘邦进了彭城,自以为已经稳操胜券,每天喝酒庆功,把当年项羽从咸阳掠走的秦朝的财宝、美女全都收归己有。这恰好应验了范增当年对刘邦的两句评价:贪于财货,好美姬。他对项羽的反攻也有准备,但是,项羽没有在刘邦重兵布防的彭城的北面、东面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从彭城西面的萧县进行奇兵突袭,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围汉王三匝……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第二,地理和人气优势。 项羽这次是本土作战,是在自己西楚的国土上进行战争,因此,项羽的士兵人人都怀着收复西楚国都的激情参战,战斗力很强。刘邦却是从关中千里迢迢来到西楚都城作战,是侵略军,所以,刘邦在地理上、人气上都不占优势。 这一仗项羽以三万精兵大破刘邦的五十六万军队,杀死汉兵十余万,逼迫汉军跳水淹死十余万,刘邦本人差一点被俘。所以,彭城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名气极大。 彭城之战结束之后,刘邦向西溃退,项羽一路追杀,直至荥阳、成皋一带,刘邦才成功地阻击了项羽的追击。



小灰LX


一、刘邦的战略胜利压倒项籍的战术胜利

楚汉第一次彭城之战,是楚汉双方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正面冲突,刘邦先胜后败,因应对得力,避免了溃败,战争进入相持状态。

表面上看,项籍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实际上却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可以说是【战略胜利压倒战术胜利】的典型例子。

二、秦亡天下再分裂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籍等诸侯联军在巨鹿击破秦军王离部,与章邯陷入相持。

此后八个月,刘邦在黄河南岸攻城略地,黄河南岸几乎尽数落入刘邦之手,秦二世三年八月率先攻入关中,秦朝宣告灭亡。

而在刘邦入关前一个月,章邯投降项籍,项籍恼怒于刘邦率先入关,率军后脚攻入关中,刘邦被迫让出所占领土的处分权。

诸侯在戏相王,共立十九王,项籍占据梁楚九郡之地,刘邦占据汉中、巴、蜀三郡之地。



三、戏下体系分崩离析

汉元年四月,诸侯各就国。

五月,汉王刘邦还定三秦。

六月,田荣支持陈馀驱逐张耳占据赵代,并三齐,项籍击齐。

八月刘邦基本消灭三秦主力,九月派兵迎接家属,但被项籍阻止,没成功。

支持戏下体系全面崩溃。

四、彭城之战是临时决定的战役

很多人印象中,彭城之战是刘邦蓄谋已久的倾国之战,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刘邦有心去跟项籍争霸不假,但具体如何去实行,并没有一开始就决定,就如同你确定去下馆子吃饭,但去哪一家快餐店还没有决定尽管吃饭已经确定事项,刘邦当时是走一步算一步,而真正促成刘邦下决心进攻彭城的,是两个人:陈平和董公。

汉二年十月(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刘邦东进吞并河南国,并令韩信(韩王室后裔)攻占韩国。

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均没有大的进攻。

三月刘邦越过西魏的地盘进攻并吞并殷国,遇到了自西楚投奔的陈平,陈平带来项籍不在彭城的消息,这个时候进攻彭城的计划才初次出现,但刘邦还是没有那是进攻,而是率军到洛阳观望。

灭殷国之前,刘邦有四个月的大停顿,可见其当时并没有完整的计划,直到遇到陈平,陈平是西楚高层投降过来的,虽然刘邦一早收到项籍征齐的消息,但捕风捉影的传闻远不如对方高层的证言来得可靠。

而刘邦接连灭五国、降二国,虽说是为了打回家乡,并道义上并不占优势,攻势陷入末梢。

一个人的出现为刘邦打破僵局提供了答案。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汉书·高帝纪》

由此可见,彭城之战并不是蓄谋已久,而是临时决定的。

五、彭城之战汉军兵力远没有想象那么多

《史记·高祖本纪》声称汉军56万入彭城,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中国历来有报大数吓唬对手的习惯,而且达到几十万通常是喊整数,很少有这么具体的数字的,甚至于汉军总兵力都没有56万那么多。

我们可以参考秦灭楚之战,和垓下之战,都是60万左右,这还是在其中一方基本上统一天下的前提下。

假设天下总兵力80万,彭城之战时占据天下1/4的刘邦满打满算也才20万,这还是总兵力,刘邦还不可能出动全部兵力去进攻彭城。

刘邦的实际兵力还可以参考刘邦初次占据关中的时候,当时也才拥兵十万,彭城之战时地盘多了河内、河南两个郡,勉强还有汉中、巴、蜀三郡(汉中其实在初次占据关中的时候已经被刘邦打下了,而巴蜀具体占领时间未知,估计短时间很难提供刘邦兵力,如今勉强算上),大了一圈,总兵力满打满算都不可能超过20万,56万兵力简直天荒夜谈。

也就是说刘邦当时最大兵力不过20万,这还是最大,实际上还达不到。

因为各地占领的时间不一样,占领一块地盘后,要设置官署,降军要么解散,要么改编,短时间无法提供兵力。

更何况从击败敌方主力,到彻底平定,还有一个时间段,换言之刘邦占据的九个郡的短时间内并不能都提供兵力。

更何况彭城之战时,连章邯都还没有平定,后方需要镇守,能够动用的兵力更少。

那么刘邦进攻彭城实际兵力是多少呢?《史记》另一个篇章为我们提供了答案——5.5万。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於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布遂剖符为淮南王,都六,九江、庐江、衡山、豫章郡皆属布。 ——《史记·黥布列传》

谋士随和口中刘邦进攻彭城只有5.5万,这是符合上述刘邦总兵力(20万),以及大部分兵力并没有办法调用的论点的数字,5.5万吹成56万,这牛皮吹的也太大了。

六、刘邦先胜后败,应对得力,避免了溃败

七、彭城之战是项籍失败的开始

诸侯就国时,刘邦拥有3个郡,项籍拥有9个郡,有压倒性优势。

经过一系列战争,刘邦先后消灭雍、塞、翟、河南、殷五国,降服韩、魏两国,势力基本上和项籍持平,甚至略微占优势。

而此时此刻项籍正在征齐。

彭城之战意义在于阻止项籍吞并齐国,西楚失去了进一步壮大的机会,回落到于刘邦一样的水平上,由此开始了楚汉之战。

刘邦还定三秦和项籍征齐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刘邦灭五国而项籍平一国都没成功,空耗国力,这是其失败的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