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有一本什么书是你常常想去翻翻看的?

寂灭轮回-情殇


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和帮助非常大。

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时代精神

主人公孙少平不论经历多少凄风苦雨,都努力的追逐时代的潮流,尤其是钻在煤矿看书的场景,给我的思想和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无时无刻不在用知识武装自己。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对理想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奋不顾身,敢于追求的爱情观

一个村庄困住了两天硬汉,一条河流阻碍了两只鸳鸯。经管在当时由于教条主义和封建思想情况下,孙少平和田晓霞经济地位如同皓月与萤火,千差万别。但是田晓霞奋不顾身,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断的让对方变得更好,无不令人敬佩!

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生

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每个人都有自己平凡的世界,每个人都在努力的驾驭自己“平凡的世界”这辆马车。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旧充满泥泞!


春夏秋冬L


红楼梦放在书桌上已多年了,书皮已掉,由于是硬皮书,就没有再粘上,而是放在抽屉里雪藏了。

曾经跟朋友大言不惭的说:宋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我一部红楼读半生。虽有些夸张,但是红楼梦却是经常读的。想那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弃之不用的石头,幻化成人,为谁情种,化作相思泪。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显贵之家,在他12岁时曹家两次被朝廷抄家,彻底破产,曹雪芹也由贵族公子沦为落魄文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含泪写下了这部登峰造极的巨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前八十三回,章章精彩,且不说家喻户晓的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真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海棠诗社里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香。十二首菊花诗,这些只能是冰山一角,里面提到杜工部、陶公,还有信口拈来的彼此的称赞和打趣,不能用任何语言评价他们的才情和纯真,只静静地看,任何语言都会污秽了他们。

芦雪庭联诗,史湘云夺得头魁,都笑说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贾母是这个大家庭的灵魂人物,见惯了世道的风风雨雨,并且蕙质兰心,洞察秋毫。中秋节带领众人赏月闻笛,笛声从桂花树下细细的吹来,诉说着中秋佳节倍思亲,月挂树梢。四更天了,众人都熬不住才散了。黛玉和湘云并没走,两人在凹晶馆说话,品谈陆放翁,东方朔,高雅又博学,两人在湖边又联起了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花一般的女子,花一般的年纪,都是无父母的孩子,有很多的知心话互相诉说。

还有宝玉到栊翠庵,找妙玉乞红梅,妙玉赠送给每人一枝红梅,白雪红梅配佳人。人总是对美感兴趣,对文明的、有教养的有不可抗拒的喜爱,妙玉气质美如兰,颇有红梅品格,高洁,有傲骨。白雪红梅妙玉栊翠庵,这世上还有如此白璧无瑕的美丽吗?

从第八十四回,红楼梦的文风变了,变得没有神韵,看的少了,趁这个机会,再静下心来,不管是曹公所写,还是高鹗代续。红楼梦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流芳百世。


沁香对月


《道德经》是我常常翻看之书。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之理,精深微妙。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于变化中自然运行。物极必反,周而复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对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可视为全篇主线。抓住准绳,或略知大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之道,即为自然之道。

天地有序,人各有道。圣人之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凡人之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墨舞人生


在我个人看来,读的书并不多,所以还不具备评判一本书所谓的好与坏的能力,只能运用我有限的认知,聊一聊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书。仅代表个人观点,是否妥当,还望读者自行甄别。

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感兴趣的书的类型是不同的。

小学阶段,受武侠电视剧的影响,对武侠类小说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那时候边翻字典边读,也是一种乐趣。这本书不用多做介绍,想必每个人都熟悉。

中学阶段,鲁迅先生的文章开始出现,加上受老师的指点,开始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集。小说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杂文如《且介亭杂文》等。当然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这个年龄段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晦涩难懂。我个人认为,需要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做铺垫,才能自发地从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领悟其思想精髓。

大学阶段,自己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读的书相对来说多且杂,不一一举例。

迄今为止,《白鹿原》是我常常会拿来翻看的书。这本书我完完整整看了三遍之后,偶尔会再拿起来,不一定要从头仔细翻看,而是随意翻到一个章节,通过阅读这个章节,来回忆前后以及整本书,也是一种阅读乐趣。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白鹿原》是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在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中,还要名列前茅。正如陈忠实先生引用巴尔扎克的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一样,《白鹿原》算是比较露骨地展示了中国自清末到解放这段近代秘史,很值得仔细品味。

以上代表我个人观点,望斧正。



业余文学爱好者林原


《论语》。

正式通读过5遍,并写了读《论语》之一至七:《“人不知而不愠”二解》《君子器还是不器?》《天下无道时,君子仕还是不仕?》《富贵与骄亡》《“加”可反训为“减”》《〈论语〉之问》《读〈论语〉札记》,共两万余字。

我写的关于《论语》的下面100字在第二届“伯鸿书香奖”活动中获优秀奖——活动由中华书局、桐乡市人民政府、光明日报社、人民网、百道网、大佳网共同组织;项目之一为“‘我读《论语》’微征文(包括标点符号不能超过100字,每人仅限1稿,微博跟帖投稿)”,设大奖3名、优秀奖10名: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易”前或脱了“不”字,此句式或当如“为君难,为臣不易”。窃以为,要么两难,无怨难,无骄难;要么两易,生怨易,生骄易。史鰌曰:“富而不骄者鲜。”“富二代”现象可休矣!



丐丏读札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个好女人,让你爱不释手、流连忘返、而欲罢不能!

如果你也有闲暇,不妨坐下来读一读《唐诗宋词元曲》,真的不错哦



平阳一虎


我手头常放的三本书:周易我读、说文解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这三本书我是经常或一直在看。1、喜欢传统文化,说文解字可以从根本上了解每个字的来历和文化传承、所包含的历史和文化密码。2、周易:是万经之首,中国文化的根本。在21世纪会更加发扬光大。3、历朝通俗演义: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总之,是我喜欢读的,也是对我有价值和意义的。






山西晋城李小龙


我是糖中宗,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古代的有趣知识。


我认为常常想去翻看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有一定的价值,不管是文学价值和现实价值也好;第二,有趣,读的下去。

在我心里,只有《红楼梦》可以让我时常翻看。

首先,《红楼梦》是什么?它是一部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百科全书式的小说。

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阅读它,便会得到不一样的感悟。而且它是章回式的,前80回,随便翻开一章都很精彩。

年少时读红楼,我们为宝黛的爱情悲剧而惋惜;年轻时读红楼,我们叹服曹雪芹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塑造的如此丰满;中年读红楼,我们对里面各方政治势力的波谲云诡感兴趣;老年读红楼,我们方能看清里面的人情世故。

这本书是难以被定义的,所以才会又那么多的红学研究者,因为它确确实实是值得反复阅读的,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初次读可以并不急于读原版,可以读一读《蒋勋细说红楼梦》,蒋勋的语言就好像涓涓细流,让你觉得红楼的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实可爱。

如果对红楼里面所映射的政治社会环境感兴趣,可以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开始》。

里面不仅介绍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各种分析也是有理有据。如果要读原著,可以先看看这本书,再决定读哪个版本的原著。


糖中宗


由大作家柯岩先生主编丶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巜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上下卷),我会经常阅读。这套书辑录了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的所有知名诗作。我所著《毛泽东之歌》(原名巜咱们的毛泽东》),有幸与艾青丶郭小川等前辈的作品一道,列入此书中的“长诗存目”部分。


领袖诗人卢伟宗


《金刚经》此书短小精炼,文辞华丽,很多名语都来自此书,比如“学无高下,是法平等。”此书主要讲述我们如何看这个世界。叫我们别老疑神疑鬼,怨这怨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管居家,还是修行,都是必备的指导书,让我们得以正知,正见——“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