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我國的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多少文人墨客在文壇上傾注了一生的心血,譜寫出眾多的詩詞歌賦,名著典章,後人每每品讀,都能甘之如飴,餘味回甘。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中國的對聯文化蔚為大觀,可謂是文壇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對聯,又稱為楹聯,有著和詩詞一樣的語法結構,都講究平仄押韻,對仗工整,只不過詩分為五言和七言,字數較多,而對聯的字數少則可以是幾個字,所以對聯也是詩詞的精簡和濃縮版。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對聯文化一經問世,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早期的對聯形式相對簡單,到後來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對聯的難度也日益加大。現在的對聯可謂是多種多樣,有諧音聯、迴文聯、諷喻聯、重字聯、數字聯、偏旁部首聯等等。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古人以對聯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切磋文學,偶爾吟詩作對是常有的事情。還有的考官以對聯來試探學生的才華,如果能在短時間對出上聯,且意境深遠,語法合乎邏輯,自然會被認為是國之棟樑。後來的對聯文化流傳到民間,逐漸成為了市井的一種樂趣,有的女子也以對聯來招親,一時間對聯之風盛起,才子佳人爭相效仿之。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宋朝以對聯招親的軼事趣聞有很多,有很多才女自恃才高,對父母選定的婚事也是頗有微詞,雖說有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身,但是畢竟人人都渴望愛情的自由,倘若父母選定的和自己所期待的相差甚遠,生活自然過得也是不盡人意,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以對聯招親的故事。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宋朝開封城有一位才女,家境殷實,而且老爺子膝下就這一位千金,自然是奉為掌上明珠。老爺子在朝為官,雖說公務繁忙,但是卻十分關心女兒的教育。從小就給女兒請來了最好的老師,教她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這名女子也是頗有天賦,學習也極為的客戶,待到長大後也是亭亭玉立,在當時可稱得起是一名大才女了。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這樣飽讀詩書的女子,眼界也是十分寬廣,那些鄉野村夫自然也是瞧不上。老爺子看著小女一天天長大,也應該為其擇一門婚事,於是到處打聽。由於老爺子是朝中大官,上門提親的人也是絡繹不絕,可是老爺子看中的女婿,才女卻不以為然,這可讓老爺子為難了。

但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畢竟到了適婚的年齡,總這麼拖著也不是一件好事。才女就和老爺子商量,決定以對聯的方式來招親,一是能選取如意郎君,二是對自己的婚姻大事負責,父母也就點頭應允了。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徵婚當天,府中賓客坐無缺席,酒過三巡才女在閨房中寫了一副上聯,管家拿到大廳之上懸掛在高處,眾位才子仰頭觀看,上聯寫的是“洞中泉水流不盡”

在場的眾位才子可就犯了難,一個個抓耳撓腮想了很久,卻沒有一人能對出下聯,有好多人打了退堂鼓,悄悄地溜走了,還有一些才子也試著對出幾副下聯,但是大多數都是差強人意,這可是難倒了眾人。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就在眾人尷尬不知如何應對下聯的時候,門口來了一位玉樹臨風的秀才,他來到府中一眼就看到了那副上聯,知道這是以文招親,剛好自己又是孤身一人,於是就碰碰運氣。才子思考良久,這洞中泉水是一種優雅的意境,下聯自然也要意境高遠,泉水對清風,為此聯的精髓,於是他大聲地說出了下聯“山間清風迎面來”。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這副下聯很有禪機,而且詩意盎然,對仗工整,此聯一出,在場之人紛紛叫好,才女聽到後也是小鹿亂撞,在偷眼觀瞧, 這名秀才長相出眾,英姿勃發,臉上又是一紅。老爺子知道了女兒的心事,於是當場選定了這名才子,三天之後兩人拜堂成親,喜結連理,在當時傳為一段美談。

中國的對聯文化,可以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成為琴瑟之好,這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多讀對聯故事,熟悉對聯的語法,相信你也會成為對聯高手,早日找到心儀之人。

  • 今日話題:如果是你來對,上聯是“洞中泉水流不盡”,你能對出優秀的下聯來嗎?

<strong>文 | 國學大觀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國學大觀園

才女徵婚“洞中泉水流不盡”,才子對出下聯,二人喜結連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