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用一道菜证明你有苦过?

晨晨东方夜谈


我是八零后,其实相比我们上一辈人,我们这一代真的算是幸福了。爸爸妈妈吃过的苦不愿我们再吃,所以他们尽全力让我们过得更好。 先在此祝全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

说到苦日子应该是上学的时候吧,我小学就开始寄宿了。每星期回家一回。那个时候学校没有食堂只有锅炉房。自己淘米蒸饭,而菜吃的最多的就只有两样:臭豆子和辣子

臭豆子很咸,拌了很多调料,能长时间保存,也很下饭。有的时候妈妈想让营养丰富些就炒些菜在里面,但那样子一般不能超过两天就坏了,特别是夏天。

辣子也是常备菜之一,菜籽油做的辣子很香,也是我最爱的下饭菜!可能是那个时候辣椒吃的太多,现在我一吃辣椒就胃疼。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辣椒了。

记得那个时候学校旁边有人做大锅菜卖,一毛钱一勺,勺子还不小。但从来不舍得买来吃。留着零花钱到放假的时候给妹妹买零食吃。长长的辣棍儿一毛钱一根,糖一毛钱两颗,方便面五毛钱一包、、、说起这些都是满满的回忆啊,现在想来仍记得当时夏天的酷热,冬天的酷冷。但当时周围的同学都是如此,倒也没觉着苦。


阿遥爱吃蛋炒饭


作为一名90后我很幸运,生活在阳光下。我们这一代人也算是世界的宠儿,中国那段艰苦的年代并未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那时的童年是那么的美好,相比于现在虽然还是稍微苦点但是确实承载了太多的回忆。现在想吃什么东西超市或是各种网站无论是贵的或者是便宜的都能找出一堆,各种口味。我小时候物质并没有这么好,家里条件又一般,吃一只烧鸡,大人总是把两条鸡腿一条先给老人吃在给自己吃另外一条。也许是延续了大人们艰苦朴素的生活吧,每次在集市上遇到自己想吃的东西总会先问问价格,一听卖东西的阿姨说的价格后感觉很贵自己就主动的不要了,那种懂事总会逗乐身边的多数人。以前吃的一些东西虽然说对身体健康不怎么好,那时候一口馒头一口就菜真是满满的幸福感。

小时候我们这边近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口缸,用了腌制咸菜的,其实就是把白菜,萝卜啥的放进缸里然后倒进食用盐最后盖上缸盖子放至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可别小瞧这一缸菜,它可以放很长时间,更加可以吃很长时间。每次吃饭的时候没有就菜了又不能干吃馒头米饭吧,就从缸里捞出个萝卜,我们这边叫辣疙瘩。放进清水里洗干净,刮皮把萝卜切成丝,倒点味精酱油啥的就可以吃了,我最喜欢用辣椒油拌这吃,一口馒头一口菜的,真是满满的爽感。而我最喜欢的吃法就是把萝卜切成丝,用面粉加点水一搅拌放进锅里用油煎,出锅的时候吃起来酥酥脆脆的。可是当时条件不允许用这么多油做菜有点奢侈了。当时确实是一缸腌菜解决了一大家子人好长时间的就菜问题。作为90后的我,对于童年的回忆确实非常美好,虽然有点小苦,但心里总归是甜的。


吃货别跑


以前我叫它酸酸菜,现在才知道它叫“马齿苋”,以前一种路边常见的野菜。。父母都是白手起家、辛勤劳动、努力打拼才有了现在的生活。以前从汉阳县(现在沌口开发区)转过来时(88还是89年从郊县(区)转到市区),当时父亲单位省测绘局外业队分了房子,所以我和妈才转过来的(按他当时的级别分的两室一厅)。记得当时爷爷奶奶,也就给了他们一个碗柜、几个碗和几双筷子……而在这之前,父母还要每月把生活费交给爷爷奶奶,毕竟我和妈吃喝要开销。再则,爷爷那个年代,他们的子女都偏多。。父亲这边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他们的子女偶尔还要过来蹭蹭饭什么的……再加上当时家里土房翻修红砖房不久,所以估计在那个年代里父母也没存下什么钱来。。后来我就读于鲁巷小学,他们当时交了学费以后手头上就没有什么余钱了,而鲁小属于省级/市级示范性小学,记得当时教学很有特色,课外还开设有音乐、手工、体育、种植、航模、无线电、绘画……等等的兴趣班和特色小组,非常丰富,费用上比一般小学要高出不少,记得当时一学期学费加杂费都得100-200,当时大多数人工资只有1、20一个月,多的也不过3、40……父母作风又都很硬派,又不愿拉下脸找单位同事邻居开口借,所以吃了一段时间那种带点酸味的、未曾见过的菜,我叫它“酸酸菜”(萝卜、白菜、菠菜、茄子、黄瓜、瓠子……这些应该属于常见。后来才知道它是野草一样的菜- - 野菜。)时至今日,我才知道它叫“马齿苋”,那种放在任何恶劣环境都能顽强生长的,犹如野草一般的野菜。。其实,现在妈偶尔还是会弄上一点来凉拌。。毕竟过过苦日子,忆苦思甜。也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辉YJH


我是90年的,当时对于60后70后80后来说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人了,条件比他们好很多,经常听60后的爸妈说他们那时候吃的是地瓜渣丸子,谷糠丸子条件好的就地瓜片配菜汤!对于我们90后来说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我们那时候吃的是白饭配霉豆腐,配炒酸菜,或者炒芋头丝。在校当寄宿生的时候我们会炒其中的一个菜带到学校吃可以很久,这样就不用在学校买菜了。我就得最能证明我苦过的就要数这霉豆腐了。

霉豆腐的做法是自己家黄豆来做的游浆豆腐或者买游浆豆腐(游浆豆腐是靠前一夜的豆浆发酵成酸浆再加到煮开的新鲜的豆浆中制作的),游浆豆腐做好后把豆腐拿到锅内煮开煮透,再放到沥水篮中沥干水分大概沥一天左右,待水沥干果拿一个竹篮放上一块白纱布把豆腐切成小块再裹上纱布把篮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气温比较高时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了,气温较低时要10天左右,当豆腐表面出现红霉为最佳品质,喜欢吃味道比较重的可以多放几天,待霉好后辣椒粉加盐和味精放到盆里把霉豆腐一块一块的裹上辣椒粉再放到玻璃瓶里,喜欢的可以当茶油,这样就可以吃了






chrry霞的美食


就是这样一碗芥菜丝了,家里在村里有名的穷[捂脸]天天一吃饭就有一碗芥菜丝,就着馒头吃,老家产这玩意,永远吃不完!那时候中午同学去家里,我妈给炒点鸡蛋,美屁了,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我拌的这样丰富。就切成土豆条形状,加点醋,到点香油,或楞或楞完事,现在长大了,条件也好多了,但是偶尔不吃还挺想这玩意[捂脸][捂脸]



大胖子小瘦子W


我今年26岁,我小时候是在姥爷家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我姥爷是一个打白铁的,就是从临沂买铁皮,或者拆解油桶然后用锤子制成锅、壶、炉子、舀子、桶之类的家什的营生。我记事的时候,姥爷家已经很富裕了。 九几年就给我舅舅盖了楼房。逢年过节的时候前来道谢人情的邻里街坊烟啊,酒啊,各种好吃的把睡觉那屋塞成了批发部。我的记忆里姥爷是一个能人,大字不识一个,硬是会修锁,修手电筒,针灸等一些巧活。听我妈妈说以前的时候,小死孩到处都是。有的小孩在医院里医生都说不行了,抱回家埋了吧。然后抱到我姥爷哪里,脖子筋都软了,姥爷取出银针,丢,丢,丢,针几下,马上就哭了。再针几天一天一个样,最后就好了。我姥爷平日大烟大酒大茶。一天能喝一斤52度的黄皮汤沟大曲。烟是那种悍烟。茶叶是本地的散装大茶。



小小顷


鸡蛋炒西红柿必须上榜!

小时候家里穷,冬天几乎都是吃白菜,炖白菜,炒白菜,酸菜,突然吃上一顿鸡蛋炒西红柿,我就想用菜汤泡米饭,结果我爸说,泡菜汤就不许吃菜,吃菜就不许泡汤!记得那顿饭就我和我爸在吃饭,时间久远不记得妈妈和弟弟去了哪里,只记得那盘鸡蛋炒西红柿……


狮子座傻姑娘


要说我最苦的日子,那是我23岁的时候,我一个人在深圳漂泊,最惨的时候就是三天没有吃饭,睡广场,草地,喝公共卫生间洗手池龙头的水,那个饿得难受的感觉啊,到现在估计一生忘不了,真的是手发抖,站起来都头晕。从那之后我就落下一个毛病,只要肚子一饿手就有点抖,头发晕心慌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71149165


我是90后91年的,我们这个年代确实没吃过什么苦,就算小时候家里条件差,一般大人也都是把最好的给我们!唯一让我记忆尤新的就是在毕业之后的那两年,我是学计算机的软件编程,按理我工作前景很不错了,就像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一样,刚出学堂大门不甘平庸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干一番大事业大成就!

刚刚毕业去上海上了两年班,研发手机的,恰巧碰上了手机行业的大更新大统一,很不幸我上班的公司破产倒闭了,我回了武汉!在无意之中接触了销售,可能是性格的原因,销售真的可以说我是得心应手,连续成为公司月销冠,平均一个月最少1万8,慢慢就提升带团队当经理,应该说是很稳定的了,人嘛总是不甘平凡,我离职了,一手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因为有资源,起步还算不错,仅仅7个月,人生的大起大落开始了!客户跑路了,上家找我要钱,员工逼着我发工资,硬抗了三个月,没办法倒闭了,欠了一屁股债!在我最穷的时候没有什么菜不菜的,我都是用电饭锅清水煮面,会放一点盐,没有油,我也没有怪过谁,也明白一些道理,也算是看清了人情冷暖!其实没有什么苦或者不苦的,我就是为之前的不理智买单了!现在依然我没有放弃努力攀登,只是经过之前的一切,心里有一个衡量,衡量可为跟不可为,衡量自己的能量!希望2020一切好起来,也希望大家不要放弃攀登!


来杯奶茶三分糖


大家好,我是喜食笔记,我现在回答的是:“用一道菜证明你有苦过?”


我是一个80后,身为独生子女的我在县城长大,据说我刚出生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吃过点苦,在家里睡觉都能把耳朵冻了,随着一点点长大,关于吃苦的记忆还真的不多。

对于用一道菜证明苦过,感觉这个苦属于相对的,我见过大冬天站在东北街头卖水果的,手都冻裂了还依然笑呵呵的说自己过的挺好,也见过每天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不愁吃不少穿的人感觉自己过的很苦。

对于我个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条件的改变每一个阶段的某一道菜,可能让我自己感觉苦过,这个苦不一定是经济条件带来的苦,也可能是劳累之苦,心苦,孤独之苦等等。

给大家讲讲我吃的证明我“苦过”的菜。


首先,从小学说起,因为那时的记忆就比较清晰了。


那是吃酸菜炖粉条让我感觉很苦,虽然现在很爱吃。到了冬天,本来就挑食的我回家天天都得面对炖的粘粘乎乎的酸菜。

长大了才搞明白那是因为家里没啥吃的,一大锅酸菜,上顿吃,下顿吃,绝对不断,一口大锅酸菜没了加酸菜,汤没了加水,当然了想加肉得等到过年、过节。

当然小学时候还让我感觉很苦的就是吃热面,我们那一种非常出名的小吃,大人孩子都爱吃,家附近就有一家最出名的热面馆子。那时家里条件刚有好转,偶尔也有了零花钱,就攒起来跟小伙伴们去吃碗热面。

财大气粗的小伙伴们都点1块5一碗的,家里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就只能点一碗1块钱一碗的,比高配的热面少两半茶叶蛋,遇到不爱吃茶叶蛋的发小就是我那是最幸福,感觉最不苦的时候。

初中后一直到高中,家里条件一点点好了,我想大声的说我没吃过苦。


一直到几年后出国,才又让我感觉很苦,当然那时不是因为经济上的苦,长那么大第一次坐飞机,还是一个人横跨半个地球。到了地球那边,每天吃着国内孩子们最爱吃的洋快餐,开始感觉很幸福,一个月不到每日拿着汉堡都想吐。

从来没离开过家乡,没离开过父母,第一次感受到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那时最苦的还不是吃洋快餐,让我感觉最苦的,反而是比较好的一顿西餐。

在学校礼堂打工,当天是婚礼宴席,中午12点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午夜12点,足足站了12个小时,第一次干活的我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礼堂负责人对学生一向很好,把婚礼的美食给我们在场的学生每人留了一份。

一起去的同伴在收拾完,趴在后厨吃这顿丰盛的婚礼宴席时,边吃边哭,现在想想我还不算苦,同伴比我更苦,都吃出眼泪了。

下班后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了,不敢躺在床上,吃着最不爱吃的一种口味类似薯片的小吃给自己提神写论文,那时觉得最苦的就是自己,现在想想有的吃就不错了,还不够苦。


长大了工作后,吃过一盘回锅肉感觉自己很苦,回国后工作也比较顺利,做过外企白领,做过地产公司中层,但总想着自己创业。

于是脱离眼前的舒适圈去四川卧底打工,后厨的伙食没得说,天天各种川味美食,凌晨起来干活,中午下班,午饭经常是回锅肉,那时吃着回锅肉装着打工仔,浑身弄的油腻不堪感觉自己很苦。

结语


吃过的菜感觉自己苦过,每个人对苦的定义都不相同,有的认为吃树皮是苦,也有人认为吃香的喝辣的也是一种苦。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知足,只要家人在一起,有书读,有文章写,有肉吃肉,有菜吃菜,都不感觉苦。

我是喜食笔记,感谢你关注我的小故事,今天我回答的哪道菜让我感觉吃苦可能有些与众不同,希望所有人都能摆脱吃苦,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