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孩子爱动手打大人,该如何处理?

树洞妈妈说育儿


我家孩子也有这样的坏毛病,我也正在帮助他改正这个坏毛病。

我分析孩子养成这个大大人的坏毛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大人过度宠爱孩子,在孩子面前和孩子一样,可以说没有自尊和威信。我家孩子妈妈在孩子面前就是没有威信,可以说他是孩子的好朋友,更可以说他是孩子的奴仆。他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而且孩子经常会试探他的底线,做出更多破格的事情。在孩子眼中,他大概就是一个没有没有底线的人,可以任意得罪,他真的很溺爱孩子。

第二,孩子有打人的习惯,而且还是孩子有欺负弱小的习惯。在家里面孩子还有个妹妹,当然妹妹是打不过她的,所以孩子经常欺负她。按他妈妈的表现让他认为妈妈和妹妹一样好欺负,所以当有不如意的时候,他就会打妈妈。

第三,孩子有自大的毛病。自打让孩子认为自己非常的厉害,比家里面所有的人都厉害,而当家里人宠他的时候,让着他的时候,更加助长了他自大毛病。让他敢随意打人而没有顾忌。

为了改正孩子这个毛病,我和他妈妈也约法三章。

第一,孩子妈妈必须有原则,不能无限度的宠爱,让着孩子。答应孩子的要求必须办到,但是不能无限度地答应孩子任何要求。

第二, 当孩子又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妈妈必须纠正他。这样大概可以纠正孩子自大的毛病。

第三,当孩子有打人的行为时,妈妈必须提出斥责,要求孩子改正。

经过一段的实施,孩子的打人行为有所收敛。他也意识到打人的行为不是不被鼓励的,需要什么惩罚的。

结束语:改正是需要时间的,希望孩子尽早改掉这个坏毛病。


曦宝和伊宝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今天发生在自己家的事。我儿子今年3岁3个月,吃过午饭,儿子在他玩具堆里玩,我在一边吃橘子。儿子看见了,跑过来找我要橘子,我逗他说不给,小家伙跑到玩具堆里找了一把玩沙子用的塑料铲子一边打我一边嚷嚷着要吃橘子。我首先制止他打人的行为,拿走他的铲子,然后一本正经的问他,你想干什么?儿子说我要吃橘子。我说你一边吵一边打我,我为什么要给你橘子吃。儿子说因为我是你儿子呀。我又说你是我儿子我也不给你,我不喜欢打人的宝宝。儿子说,那我不打你了,我们做好朋友吧。然后我说你要亲我一下我才跟你做好朋友。儿子踮起脚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我表现的很开心,把橘子分给他一半,一边吃一边往我身上蹭,显得很亲热。

关于这个问题,对于3岁的孩子,首先一个就是不能让他养成强烈的占有欲,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要,要让他明白别人的东西就是别人的东西,那怕你是我儿子也不能抢我的东西。2、我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你能得到我的东西,我跟你是朋友我才愿意跟你分享。3、我告诉他怎么才能让别人成为你的朋友,你要付出,要让别人从你这得到他需要的东西。4、要明确的告诉他,打人是不行的。打人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没有人愿意跟你分享。

作为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有原则,当孩子做的事情违反了你的原则,一定不能迁就他。孩子是很敏感的,会一再试探大人的底线,尝试着突破。

还有一种观点,大人不能事事迁就孩子,有时要做孩子的绊脚石,适当给他制造难题让他去解决,即能给他教育又能锻炼他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云上5621


hello,我是Sally,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

说到这个问题,到现在我都很后悔我家娃第一次大人的处理方式。

我家娃第一次打人是在早教课上,那时候他不到一岁,但是对方妈妈反应很过激,大叫你这孩子怎么大人呢。叫的我当时一下子就蒙圈了,因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所以脑子里只剩下我家孩子打人了,对方妈妈不愿意,怎么办怎么办?当时我的处理方式是严厉的让娃去道歉,导致孩子一度不敢去社交了,后来我引导了很久才转变过来。现在想想,不到一岁的孩子当时有什么意识呢?他没有!所以,应该是大人积极的去道歉,事后跟孩子讲道理比较好。当然,这种方式适合无知小儿,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懂事且可以表达,就需要先了解他为什么大人,知道原因后按照原因处理!


嘟妈Sally


一些大人在教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在意,经常会用恐吓性的语言来吓唬孩子,比如常对孩子说:“你再不乖,我就打你”。实际上大人往往并没有真的去打孩子,但是孩子却学到了:打我,是一个让我乖的方法,那我也会可以用这种方式让别人乖。这时父母需要不断地跟孩子重复,帮孩子建立新的行为方式。跟孩子去沟通:一个事情,不能通过打人的方式得到满足,另外平时需要带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进而转移孩子注意力,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别恐吓孩子!




美小护的妈妈经


孩子爱打人背后一般都是有原因的,因为不知道孩子一般是什么情况下爱打人,只能大概泛泛地帮您分析一下:

一般原因大概分下面几类:

1)打人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如果孩子学会告诉别人“你这样做我不喜欢;你这样我很伤心很生气;你再这样我就生气了;你能xxx吗?我希望你能那样做”,ta通过打人来解决问题的行为就会少很多。

2)孩子爱动手打大人,大人要先想一下,过往的相处过程中,大人是否也是经常用打孩子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呢?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很多时候,孩子有可能只是见样学样,因为ta觉得爸爸妈妈打我好用,那我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也要用打人的方式。如果是这样,作为大人就要先改变行为模式,以身作则,做好好的榜样才可以奥~

3)孩子打人有可能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感或者权利感。潜在是说我也想说了算,我也想有力量。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如果是4岁往上的大一些的孩子,就该有基本的情绪认知与处理能力了,该知道主动打人是不对的,家长要把是非观和情绪处理方法给到孩子。比如通过情绪认知类绘本和孩子认识一下情绪,讨论一下情绪,学习一些表达情绪和处理情绪的工具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多鼓励,孩子很快就能更好地用语言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再只是用拳头。

而如果是小宝贝,则更多应该给孩子做好示范,示范给孩子可以怎么好好说话,好好积极地解决问题,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情,从小身先示范,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能积极表达情绪,遇事不着急,能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通过吵闹打人解决问题的人。

以上,希望对你能有一些帮助。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建议,可以留言给我提供更具体的事例[微笑]


树人绘玩家Echo


当看到孩子某个时期的行为时,可以接纳,理解,抱持,而不是焦虑地放大到未来,对于这个孩子讲是幸运的。

一个母亲最可敬的行为,是她能够被自己的孩子深深伤害,而她自己能深深憎恨孩子却不会向孩子报复。

其实这一幕我们家里也经常会发生。由于弟弟现在小,目前说话还不多,所以表现的行为就只能是肢体,有时候会拍妈妈爸爸姐姐,更搞笑的时候是从阳台拿着棍子出来。奶奶看到后会很着急的,这么小就打人,长大以后怎么办?

我们受传统教育,开始也认同奶奶说的话。老人说什么我们也不变直接产生冲突。但实际我们小时候也经常遭受这样的冷落,批评。

但却没有出自己的愤怒,只是陌陌的接受别人的批评,指责,最终成为父母眼中的自己,一个不敢表达喜怒哀乐,拥有双重性格的人。

通过看一些书,真正了解到孩子出现这些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们不要简单的认为孩子是在打人,应该多了解,恰当的给与回应。那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攻击行为?

攻击性的释放伴随孩子的成长

攻击是孩子成长的信号

攻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温尼科特说,最早形式的攻击从子宫中就已开始,那就是婴儿的胎动。成长的动力本身包括攻击性的释放,《如何应对孩子的愤怒和攻击》一书中提到,当孩子经历一个成长节点时,攻击性情感就会浮出水面。

刚会爬的婴儿喜欢乱扔东西,学步期的儿童有咬人打人的行为,到两岁左右孩子突然脾气大增,处处跟父母对着来,这些攻击性的释放都伴随着成长的重要节点发生着,孩子会享受制造混乱与激怒父母所带来的快感,他试着用新的方式和父母沟通,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他对于分离在做进一步的准备。

攻击的同时孩子也有和父母保持连结的复杂心情,所以孩子会非常关注攻击之后父母的反应。

❷ 攻击是孩子试探边界的表现

弟弟一岁多的时候喜欢抓妈妈和姐姐头发,不经意的时候抓一下,妈妈和姐姐都喊疼,你越反抗。他越抓的紧。后来他抓的时候,妈妈会和他那温柔的说,妈妈现在很疼,希望宝石放开,弟弟就像哪吒一样,也温柔的看着妈妈,好像感受到妈妈的疼痛,手也慢慢放开了。

妈妈会反复和他说妈妈和姐姐很疼,其实他尝试控制自己,也在试探边界在哪里。

大一点的孩子会因为抢夺玩具攻击其他小朋友,这其实也在试探自己和别人的边界,只不过通过抢玩具表现出来,所以攻击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在学习怎么和他人打交道而已。

❸ 攻击是无法表达的亲密

为人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和你玩得正开心时,会突然抓一把你的头发,或者抠你的鼻子,戳你的眼睛,看见你假装发怒还会笑个不停,这些行为都是在表达他有多想和你亲近。

游戏中的一个小孩突然打了另一个小孩的行为,也可能是为了表达亲密,因为他还没有学会其他表达方式,比如说语言。

前几天我带姐姐弟弟一起出去,就在我和姐姐说话时,一转头,弟弟一个耳光打在我脸上,当时旁边的人在笑,原来他一直想和我表达,只是语言上的欠缺,所有就用这种方式表达了。

我家里两个宝宝,每天姐姐和弟弟都会因为一些游戏产生冲突,我和妈妈也会参与其中。在他们真正打急的时候,我们会把对方拉开,让他们先冷静。我们不会强化这次的相争,会告诉她两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们都爱对方,我们是一家人,然后他们两会相互拥抱,继续做游戏。

我爱人也经常说,对于小孩来说,攻击哪个,或者在哪个身上用力就表示喜欢哪个。

小孩子还分不清楚他的攻击是喜欢还是纯粹的攻击,因为这两者可能本身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❹ 攻击为了引起父母关注

我们谈论孩子的攻击行为,实际上在谈孩子是如何建立关系的,攻击也是关系建立的一种方式,在他还没有学会用语言表达,或者他还没有完全被社会化之前,攻击是孩子能选择的建立关系的为数不多的一种方式。

通过观察父母在自己攻击行为后的反应,形成关于我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是可以被接纳的还是不被接纳的体验,这样的反馈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自我认知和自我如何在关系中存活的经验。

理解了孩子的攻击性,回应的方式就有了

❶ 意识到孩子的攻击性是在经历一个成长节点时,接纳他的攻击性,陪他度过这个节点。

如果妈妈不能承接住孩子的攻击,她的反应是剧烈的,指责孩子,甚至给孩子贴上愿意打人咬人的标签,孩子要么认同这个标签,攻击行为越来越多;要么被自己的攻击性吓住了,感觉自己可以摧毁母亲,而需要把攻击性隐藏起来或攻击转向自身。

压抑的攻击性等待日后的爆发,比如成年后的暴怒、肢体攻击,甚至是犯罪,这种爆发就是婴儿期的攻击性没有得到转化的集中显现。

攻击性转向自身就会变成自我攻击,典型自我攻击的行为是有很多自我否认,总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也会有不配得感。

如果妈妈接纳了孩子攻击性,孩子的经验是“你接受了我本然的样子,或者我可以成为的任何样子。”这种对自我的认可使得攻击性获得日后升华的机会,比如通过正当竞争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社会成就等。

❷ 给孩子一个清晰的边界

接纳并不是一味地纵容,接纳的同时也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一个清晰的边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设定边界的时候要温和而坚定,温和的意思是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厌恶和惩罚的情绪,让孩子理解到不当的是行为,而不是他本身,坚定的意思是规则明确,不是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也可以。

比如当他咬你的时候,你可以和他说:你咬妈妈的时候妈妈会很痛,咬人不是一个好的行为,下次你想咬妈妈的时候,可以轻轻地亲妈妈一下,或者在妈妈手臂上吹一口气。

让孩子逐渐意识到他和你是两个个体,他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他的边界感就此慢慢建立。

❸ 言说孩子的冲动

孩子非常容易认同他人的评价,因为他的自体还非常弱小,他需要通过他人的反馈来建立和认识自己。

当你的小孩因抢玩具打人时,你可以问他:你是不是想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啊,那你可以拥抱他一下,或者和他握握手。

先解释他的冲动是什么,再告诉他一个替代攻击的行为,而不是直接打压他的攻击。

应对孩子攻击性的目的是帮助他学会自控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首先意味着孩子从中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自己。父母的负面评价不但不能制止住攻击行为,也给了孩子一个不好的暗示,这是最得不偿失的地方。

说到父母的负性评价,实际上和父母的投射有关。

父母一辈的人迫于社会环境和养育环境的恶劣,很多攻击性都被压抑了,在看到孩子打人时攻击性被激活,通过训斥孩子来缓解自己的攻击欲望。

相对父母而言我们的攻击性压抑得没那么厉害,还是有一些地方可以释放攻击性的,不会把过多的攻击性投射给孩子,觉得一个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就是一个暴力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攻击行为不会引起我们激烈的情绪反应。

在一个情绪稳定的状态下更容易运用智力,也就是可以运用上述我们介绍过的那些理解和应对攻击的方式。

除了这些出现攻击行为后采取的方式之外,平时我们也可以安排孩子通过绘画、运动和游戏的方式来释放攻击性,尤其是绘画,简单易得,有时悦宝大发脾气或乱扔东西时,我就会把他带到小桌子旁给他几根画笔让他画画,很容易安抚他的情绪,屡试不爽。

说到底,父母应对孩子攻击性的目的不是控制他,而是帮助他学会如何自控。当孩子情绪爆发或出现破坏性行为时,我们要意识到我们怎么做实际上是在给他做示范,让他意识到他的攻击欲望是可以被接纳的,也是可控的。

最后,想用温尼科特说的一句话做为结尾:一个母亲最可敬的行为,是她能够被自己的孩子深深伤害,而她自己能深深憎恨孩子却不会向孩子报复。


刘敏育儿知识分享


我们每个人父母都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的愤怒,每一次的生气,可能都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孩子爱动手打大人,我们要看孩子是出于一种什么状态,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大人,如果说我们太过于的溺爱,太过于的宠,可能都会改变孩子的心态,有一点我们一定不要惯着孩子向自己索要东西的时候我们在不给的情况下孩子出手打人,我们也千万不要孩子动手打人了就给他,这样会给他一个情绪动手思维,久而久之你不给东西,不顺从他就会动手打人,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改正过来,比如说多陪孩子玩玩游戏,多陪陪他聊天,在他动手打人的时候坚决批评,动手打人就该收到惩罚,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说动手打人一次一顿饭不许吃肉,一天不允许喝饮料等等,这样我们就会慢慢的给他把动手打人的习惯给慢慢改过来,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有需要的人。






韩星尚


我儿子开始总是和姥姥姥爷喊,老人总是惯着他,首先我会让他知道他做的是错的,会跟他讲,告诉他他做的不对,然后不听我就揍他,他打我一下我就得打他一下,必须我得还回来,我让他知道没有人总让着他,孩子得慢慢讲,但是孩子也真不能惯着,

沟通引导孩子,多关心和陪伴孩子,教孩子学会沟通。

1、家长注意抓住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使其身心向健康发展。

2、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并培养孩子对其他人和事物的爱心。

3、要教导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教孩子用多种方式来化解困境。

4、可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和别人的合作中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



然麻麻566


宝宝现在还不会说话,当他想要一个东西,可能会通过挥舞手臂“打人”来表达。如果你明白了他的意图,给了他想要的东西,他就形成了用打人来表达意愿的习惯。

要及时地协助宝宝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不用跟宝宝说“打人不对”、“不要打人”这样的话,直接拉着他的小手,教他用手指一指,替他说出想要的东西,然后再把东西拿给他,多次练习,让他把“用手指”和“得到东西”联系起来。下一次,宝宝想要什么的时候,就知道用手指一指,而不是用打人来表达需要了。


any安逸的米菲


小孩子打大人一定要让他认识到他的举动是错误的,可以体罚与甜枣并用,让其有敬畏和关爱之心。祝您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