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寫給即將開課同學的一封信:災難、信念與你


寫給即將開課同學的一封信:災難、信念與你

同學們:

經過了一個漫長的寒假,你還好嗎?

想到又要與你見面,雖然還在這乍暖還寒的季節,雖然只能通過網上課堂,但我依然激動萬分。

我覺得與你相隔了一個世紀,我們彼此隔絕,但卻前所未有地牽掛著對方。

這樣的日子實在罕見,而這樣的日子也給了我們一種新的體驗:它讓我們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存在於21世紀的中國,存在於一個彼此命運高度關聯的時代。

我相信歷史不會忘記庚子年的春天,但我更希望你們不要忘記這個春天,不要忘記這個春天給予你的所有生命經驗。

寫給即將開課同學的一封信:災難、信念與你

1

災難

疫情之初,我給幾位武漢的朋友發去微信,收到他們安好的反饋,甚至調皮的胡侃,我很放心——這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舉重若輕是成大事者多有的氣質。

我還頻頻被全國馳援湖北的新聞打動,深感陌生人之間的特殊“會面”,恰說明了文明的意義。

同時,我也看到一些海外媒體的報道,它們把新型冠狀病毒加以“中國”或“武漢”前綴,讓一場本為人類共同面對的災難,瞬間轉化為地域或民族的對立。這真是讓我不知作何言語。

“天台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清末詩僧巨贊在杭州靈隱寺給日本友人寫了這樣兩句詩。

在他那裡,朗朗乾坤,芸芸眾生,都是彼此關聯的情感,生則俱榮傷則俱哀。

可為什麼到了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時代,人群與人群間卻仍有如此深的成見?

原諒我很難在這裡追問這一話題。但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災難面前,人類理應結成一個堅實且溫暖的命運共同體。

疫情就是戰爭,不幸的是這次戰爭的前線在中國,所幸的是戰爭的後方是全世界。

同學們,你要站在這樣的高度來認識這場災難!它的意義絕不只是“某些人該死”,更要緊的是——“我們要站出來!”

我確實很難忘記那些逆行者的笑容,忘記那些捐贈者的言辭,忘記那些為世界鑄就抗疫長城的、與你我一般無二的血肉之軀。

寫給即將開課同學的一封信:災難、信念與你

2

信念

你還記得《流浪地球》嗎?杭州淪陷了,北京CBD一片死寂,上海東方明珠被凍成了擎天的冰柱。

可是,地下城裡的劉啟和韓朵朵,還是想到外面看看。這會不會多少有些類似這段時間的你?如果你也想出去浪,我勸你還是謹慎。

僥倖與輕慢,是病毒得以肆虐的理由之一。

愈是在危難關頭,愈要有敬畏之心。讀書人,所敬者何事?我以為是知識與真誠。

流行病學與公共醫學是相當專業之事,面對疫情中的種種謠言,你要有辨別之心。而作為大學生,對知識的敬畏,卻不應止於此。

更重要的是在“兵荒馬亂”中,用知識反思現實,為自己“開天闢地”。

只有真誠地信仰知識,相信知識來源於人民,又終將回到人民之中,才能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站起身來,邁開步子,走向前線。

說到讀書,這個寒假我又重讀了《鼠疫》。裡邊有句話我印象極深,英雄的醫生裡厄說:“同鼠疫做鬥爭,唯一的方式就是真誠。”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你更要相信他人,相信由一個個他人組成的群體;而唯有真誠,才能讓這樣的群體成型,併發揮出強大的力量。

寫給即將開課同學的一封信:災難、信念與你

3

關於“你”

這段時間,我欣喜又感動地看到浙大醫學院女生在接到“從一線撤下”的通知後,奮筆寫下了按著紅手印的請戰書;看到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挺身而出,或奔赴前線,或堅守基層;看到數不過來的同事、學生參與疫情防控,用他們的知識、信仰、身體,乃至生命,擋在了我們與病毒之間。

他們中有95後的學生,也有45後的院士。其實,無論年齡,只要他們心底保有對人類未來的真誠嚮往,他們就不但是青年,更是青年中的典範。與他們為伍,我何其榮幸!

在疫情中,我也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工作,與美、英兩國學者一起翻譯、轉發了一些國內主流媒體的感人報道。但更多時候,我還是一個人望著天空。

也許你和我一樣?但請不要把“放空”變成“發呆”。病毒在繁忙生活與加速社會中,不由分說地摁下暫停鍵,那麼不妨讓自己從忙碌中安靜下來,做好開學的準備。

歡迎你回到課堂,更期待與你相聚在啟真湖畔。祝願你在新學期勇猛精進,學業有成;祝願我們腳下的土地春回日暖,萬象更新!

寫給即將開課同學的一封信:災難、信念與你

作 者|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 林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