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天閱財經故事。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是一家頗具傳奇色彩的民營公司。從2004年投下1145元現金起步到2010年上市,前後只用了6年時間,之後又用了4年時間一躍成為了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行業巨頭。這家公司就是天齊鋰業,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成長過程就是:“開局一條鯤,進化全靠吞。”
從貿易到加工
天齊鋰業的創始人蔣衛平1982年大學畢業,做過技術搞過行政,後來做銷售。1997年,辭職下海,做``起了礦物進口生意,泰利森的鋰礦石就是他的主營項目。泰利森是全球最大的固體鋰礦石供應商,擁有澳大利亞最大的格林布什鋰礦,一度供應了中國80%的精鋰礦。
射洪鋰業是一個縣辦加工廠,籌建於1992年,1996年建成投產,從事鋰鹽加工生產。由於種種原因,投產後長期虧損。至2004年,累計虧損6232萬元,資不抵債,開始尋找接盤俠。蔣先生做了7年的鋰礦石貿易,上下游都熟,往下游發展進入鋰鹽加工業順理成章。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蔣先生以1145現金和承擔3575萬債務為代價,入主射洪鋰業,之後改名為天齊鋰業。
天齊鋰業的主要產品是鋰鹽,關於鋰鹽我們主要講三件事:
一、鋰鹽主要用於鋰電池,中國每年生產的鋰產品佔到全球一半以上。。
二、鋰鹽的主要生產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鋰輝石中直接提取,另外一種是從鹽湖滷水中提取。中國的碳酸鋰生產完全依靠前者,原料高度依賴進口,主要來源就是泰利森。而鹽湖滷水,主要產自美洲的幾大鹽湖,由於可以提取多種礦物,所以成本分攤後比礦石鋰有絕對的成本優勢。
三、彼時,主要優質鹽湖和固體鋰礦都在國外,由美洲的幾大國際巨頭把持,形成充分的壟斷,它們分別是SQM、雅寶、FMC和洛克伍德。
從加工到上市
2010年天齊鋰業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代碼002466,前後用了6年。
根據天齊鋰業的招股書,當時天齊鋰業已經是國內鋰鹽生產的帶頭大哥,產能產量都是第一,主要產品是碳酸鋰。這裡劃個重點,主要原料還是泰利森的鋰礦石。2007年鋰鹽因電池業的發展而價格高漲,但08年金融危機後,鋰鹽價格大幅下滑。由於原材料比較剛性,供應商又很唯一,結果就是毛利率從29%下降到22%,扣非後年淨利潤3000來萬。當時的天齊鋰業在基金經理的眼裡,就是相貌平平的加工製造企業,收入利潤一般,而且已經是國內行業老大了,天花板明顯,剩下的競爭對手都是國際巨頭,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天齊鋰業在招股書中提到了兩大風險:
第一個是原材料有斷供的風險,且短期內沒有可能解決。
第二個是鹽湖鋰產品競爭風險,因為鹽湖鋰鹽成本遠低於固體鋰鹽,因而如果有人在國內技術突破,對天齊鋰業是致命的。
很多招股書寫風險,都是走個形式,誰也沒真正花力氣去鏟雷。但是天齊鋰業很不一樣,後面的10年中,他們在求生欲的驅使下一直走在排雷的路上。
截胡洛克伍德,蛇吞泰利森
上市之後,天齊鋰業的營收不溫不火,不出意外應該是個歲月靜好的故事。轉折出現在2012年8月,前面提到的洛克伍德宣佈以每股6.5加元的價格收購泰利森(總計7.24 億加元約50億人民幣)。聽到這個消息的天齊鋰業直接原地起爆,泰利森是礦業公司,只出售礦石不做加工,與下游的天齊鋰業沒有競爭關係,但是洛克伍德不僅是鹽湖鋰陣營的寡頭,更是鋰鹽加工巨頭,一旦收購完成,不僅招股說明書中的風險會變成事實,中國的鋰資源也會被外國人捏住蛋。國內鋰礦、鹽湖質地不穩,對進口鋰礦依存度極高,主要來源就是泰利森。所以不管從公司層面,還是國家層面,天齊鋰業必須行動,用蔣衛平先生的話來說,“只能背水一戰。”
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是這樣的:
中方選手天齊鋰業:資產總額不到16億,營收不到4億,淨利潤0.41億,市值50億左右。
加方選手洛克伍德:資產接近400億,年收入150億左右。
標的方泰利森:資產總額21億,營收9.3億。
2012年8月23日,泰利森董事會批准洛克伍德的協議,只待3個月後股東大會批准,留給蔣先生和天齊鋰業的只有3個月時間。怎麼辦?我們現在都是事後諸葛亮,不過,即使從事後看,蔣先生和他背後團隊的操作也是也是精彩絕倫。
攔截
首先為了搶時間也為了繞開上市公司繁瑣的程序。控股股東天齊集團通過香港在澳大利亞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文菲爾德,然後文菲爾德先在多倫多交易所買了泰利森9.99%的股票,超過10%要舉牌公告,所以9.99%是上限。接著在場外交易購買10%,文菲爾德總計持股泰利森19.99%,這個比例足夠在股東大會上阻礙通過洛克伍德的收購協議,為後面爭取到了時間。
加價
隨即,文菲爾德向泰利森提出收購要約,加價1加元,以7.5加元一股,摺合47.56億人民幣收購剩餘的80.01%。此時,洛克伍德是有機會修改報價與天齊鋰業競爭的,不過洛克伍德認為天齊鋰業不能最終兌現比自己資產大得多報價,因此放棄了競價的機會。最終,泰利森接受了文菲爾德的報價,於2012年12月簽署協議並公告終止之前與洛克伍德的收購協議。
夥伴
收購協議簽了,截胡成功。對於買了19.99%股權的蔣先生來說是更大的挑戰是如何支付剩下的45億。2012年12月12日,在控股股東簽署收購協議的同時,上市公司公告了非公開發行的預案,擬收購控股股東手裡的泰利森股權,這下市場都明白了,原來是玩資產注入啊,預期形成了。當然,收購程序複雜時間漫長,這就是畫了個餅,遠水解不了近渴。
但是畫的餅引來了重量級的新夥伴,國家隊中投公司以合18億人民幣增資文菲爾德獲得35%股權。有了國家隊的加持,A股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置入資產的預期,貸款也就順理成章,從瑞士信貸、工商銀行等組成的銀團獲得4.3億美元(約合27億人民幣)。中投加貸款,45億人民幣,搞定!
雙贏
至此洛克伍德認輸,不過蔣先生做出驚人之舉,將泰利森49%股權轉讓給洛克伍德。2013年11月,洛克伍德以5.243億美元溢價受讓了天齊集團和中投分別持有的文菲爾德14%和35%(合計49%)的股權,天齊集團持有文菲爾德51%的股權,中投完全退出。
至此,洛克伍德與天齊共享泰利森的鋰礦資源,中投獲利退出,而天齊鋰業既化解了危機,又通過轉讓股權賺了一把,大家都很開心。出售股份獲得的資金用於2014年收購銀河鋰業,為何?有了礦,還得變成碳酸鋰銷售出去才是收入利潤,而銀河鋰業在張家港建成了中國第一條全自動碳酸鋰生產線,有了這一步,未來的騰飛才真正有了保證,而這一步的關鍵是資金,畢竟27億的貸款是要還的,中投最終要退出的,洛克伍德的5億美元來的正是時候。
尾聲,2014年2月天齊鋰業完成非公開發行募資30億,5月完成交易,泰利森並表,天齊鋰業實現了從加工到資源的第二次飛躍。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到2018年,收入62億淨利潤28億,天齊鋰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鋰業巨頭。
閱讀更多 天閱財經觀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