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掀业内热议

日前,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资深媒体人陈桥生所著《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在业内引起热议,他通过追溯岭南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标示出唐前岭南文化的真实高度,颠覆了人们对岭南的某些固有偏见。

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掀业内热议

抱着好奇开起研究之路

“岭南”这个概念,长期以来是身处中原者对南土的指称。陈桥生总结“岭南文化”是在中原文化的主导下,岭南这块土地上开出的奇异之花。

“研究岭南文化,起源于对谢灵运的人生最后三个月在广州经历的好奇。”陈桥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文学史料中并没有提及过谢灵运“诏于广州行弃市刑”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而现在广州海珠很多地名中,却一直留存着谢灵运的踪迹,如广州中山大学的康乐园,取自谢灵运字“康乐”;广州的客村,取自谢灵运小名“客儿”。抱着这样的好奇,2013年起,陈桥生在博士毕业论文《刘宋诗歌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关于谢灵运等岭南流贬文人的研究。

陈桥生在研究中发现,整个岭南文学对于唐前的系统研究几乎空白,更多研究都是从唐代韩愈开始的。“但其实,通过大量阅读,我发现,岭南第一名相张九龄的山水诗风格,很大程度上是对谢灵运的继承和发扬。”

他表示,为证明这个论点,耗费了大半年精力,因为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期间写不出来一个字,“后来我通过仔细比较两人的作品,进行大量的阅读,最后欣喜地找出了这一条发展脉络。而且,从这一条脉络中,正可以见出岭南文明是如何在与中原文明的交融发展中,逐步汇入华夏文明的浩荡进程中。可见谢灵运对于岭南文化的影响之大,而这在之前的研究中一直是被忽视的。”

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唐前岭南文明的进程》一书掀业内热议

陈桥生

填补唐前相关研究空白

“岭南文化的研究有个弱项:只管生孩子不管取名字。”岭南文化大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表示,岭南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不太重视历史,不太热心推广,“反而很多入粤的学者来研究岭南文化,也出了很多成果。”这一点和陈桥生有些雷同,陈桥生从江西入粤,跳出了地域的限制,立足当代去研究唐前岭南文化。

广东教育出版社原社长卢锡铭表示,陈桥生对唐前岭南文化研究的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突破了岭南文化研究现有的格局,同时也拓宽了未来的研究视野。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黄树森认为,“该书的学术贡献不仅填补了唐代以前的相关研究空白,同时书中提到的观点‘自证与交流’非常重要,彰显了一种学术自信。”

“唐前是岭南与中原交通格局形成的时期,国家南北主力交通线由西向东推移,明显推动了岭南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举例表示,以往学者很少关注这一点,但陈桥生则发现岭南学术中心先于两晋时期在广信一地崛起,晋室南渡之后,南北大动脉迁移到北江-大庾岭-赣江-长江-南京,于是岭南的始兴(今韶关)在南朝迅速崛起,成为岭南政治和学术的重要枢纽,甚至后来出现张九龄这样的宰相级人物。这一视角对后续研究深有启发。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