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農村吃酒席,如果混進去吃喝,會被發現嗎?

精準三農


在農村做酒席,如果混進去吃喝,一般是發現不了。除非請的客人實在少,只要有十五、六桌以上,主人家一般都忙得不得了,別的親戚也不知道哪一個是他的什麼朋友什麼親戚。

在我們老家,只要是做壽的酒席,就在席間有發紅包,就相當於是回禮,一般是10~20塊錢,按人頭算,只要在酒席上的都有發紅包。

前幾年,有幾個調皮初中生,經常就去人家壽宴上蹭紅包,既吃了一頓酒席,又得到了20塊錢紅包。後來給酒店的服務員發現了,那幾個孩子經常在那邊吃酒席。不可能跟那麼多人都是親戚吧。所以給警告了幾次,他們就不敢再混進去吃酒席領紅包了。從這可以看出,有幾個人混進來吃喝主人是很難發現的。

即使後面主人發現,有人混進來吃喝,主人也不會生氣。因為來者是客,添客不添菜。現在生活更好了,去你那邊吃酒席是看得起你,不吃你的酒席是討厭你、看不起你。





承訊生態種養


前年收麥子的時候,鄰居胡二嫂去喝喜酒,主家是胡二嫂孩子姑姑家的大哥娶兒媳婦,孩子姑姑囑咐她,大哥家住在她家前排,她在門前等她。胡二哥未在家,家裡又忙著收麥,胡二嫂心急火了地趕到後,沒見著孩子姑姑,剛好,她一到,那邊就喊坐席,她就順勢坐了,吃完飯,她到禮櫃桌上完禮,仍不見小孩姑姑來,因惦記家裡麥子,就慌慌張張回來了。她到家沒有多會,孩子姑姑打電話來:二嫂,你怎麼還不來,人家的席快開完了。胡二嫂說:我去過了,沒有看見你,家裡等收麥,我吃過飯就回來了。孩子姑姑說:我怎麼沒看見你?胡二嫂說:我到那就坐席了,人多,你可能沒注意。

不一會兒,孩子姑姑又來電話:二嫂,你上禮了沒有?胡二嫂說:看你說的,我還能去白混吃嗎?

孩子姑姑說:遭了,你找錯門了!

原來,他那莊上有兩家辦喜事,一個前排,一個後排,都在孩子姑姑前邊。

事已致此,胡二嫂只好讓孩子姑姑幫著把禮上了。

事後,這家人聽說這件事,把禮金交給胡二嫂孩子姑,孩子姑不收,笑著說:你們兩家有緣分,就當個親戚走吧。

今年春天,胡二嫂閨女結婚,那家人不但來了禮金,還給買了禮品,兩家真的成了親戚。

農村喜喪事人很多,一般情況下,都交給大支問事,不認識的人很多,有時發生擠席,更難分辨誰是什麼親戚,別說白混吃喝的人,現在人忙,上完禮就走,或者代禮的人多的是。


遙山清風明月


有個多年前離職的同事結婚,請我跟另一個同事去參加婚禮。

去了酒店,找到隨禮接待處,我們倆人剛放下紅包,就聽見外面鞭炮響了,於是趕緊出去看新娘,結果一看是另一家的先來了(酒店當天有三家結婚喜宴),同事的婚車還沒來,抽了幾根菸也沒等到,我們倆人就回酒店找到宴會廳,問司儀我們的位置,司儀得知我們是新郎同事,告訴我們隨便坐吧。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跟桌上的其他人自我介紹,推杯換盞,正熱鬧呢,新郎新娘開始挨個桌敬酒了,我跟同事突然傻眼了:這個新郎不認識!

壞了,一定坐錯地方了,我們倆第一感覺就是趕緊跑,可是來不及了。因為攝影師,新郎新娘伴郎團已經把我們這桌圍起來了。

沒辦法,很尷尬的說明了情況,我們拿出四百塊錢,硬塞進新郎口袋裡,硬著頭皮跟新郎喝了三個酒,才灰溜溜的撤退。

其實,人家並沒有責怪我們,而且很熱情的讓我倆多喝幾杯。


我心渡


本來農民們好客,辦酒席不怕人多,來者都是客,圖個熱鬧圖個喜慶,然而前幾年村裡一戶人家辦喜宴時,發生了混入外人吃喝,最後致使主家損失彩禮錢的事件後,農民們現在辦酒席謹慎多了,基本上不可能再有外人混入酒席白吃白喝。



話說那年我村裡老趙家娶媳婦,老趙家經濟條件還不錯,酒席在村後五星級大酒店舉行,客人們早早接到通知:十月六號舜和大酒店喝喜酒。

娶媳婦真是一件熱鬧的事情,也是喜婆婆和喜公公最緊張忙碌的一天,那天老趙夫妻倆忙成了陀螺,而舜和大酒店裡,有早早安排好的迎接客人的大總管,還有喜主最信任的收禮金兩個女人。

客人們有些是提前把禮金交給了主家,有些是喜宴當天在酒店送上紅包,老趙是礦山中層幹部,因此朋友特別多,那天的禮金有不少是老趙朋友送的,紅包挺大。

客人們陸陸續續坐下後,據說老趙朋友那桌有一個三十幾歲的精瘦男人,挺殷勤的一個人,吃飯期間經常主動給大家添茶倒酒,茶水沒了也不讓服務員添,自己主動去找熱水,來來回回出去了好幾次,老趙朋友以為這是老趙安排陪酒的親戚,而老趙過來和朋友打招呼時,以為這是哪個朋友把自己哥們帶來了一個。

再說那倆收禮金的女人收完了禮金,把紅包全部裝進了一個大書包送給了喜婆婆,畢竟誰都不敢拿著那麼多錢吃飯,怕有閃失到時候徒增煩惱,而喜婆婆當天那腦子就跟漿糊一樣,司儀讓她幹啥她就幹啥,書包經常要隨時找人幫忙拿著。


一開始喜婆婆的親妹子一直好好盯著裝禮金的書包,喜婆婆一撒手,她趕緊接過來,但後來喜婆婆的妹妹以為所有節目進行完畢了,書包不會再被姐姐放下時,叮囑了姐姐一句:你好好拿著包啊。不過姐妹倆坐在一起,妹妹還是能夠幫忙盯著些

酒過半巡時,喜婆婆的妹子起身去了洗手間,等她從洗手間回到喜宴大廳時,喜婆婆喜公公攜帶一對新人正站在臺上,隨著司儀的祝酒詞給所有客人敬酒。敬完了酒之後,喜婆婆下了臺又回到酒桌上。

她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問妹妹:書包呢?妹妹心裡咯噔一下,暗道一聲:壞事了。於是趕緊左右看了看,整桌客人都在,但誰手裡都沒有拿那個裝禮金的書包,於是她問喜婆婆:我剛才不是去洗手間了,你把包給了誰?

喜婆婆的臉刷的一下變白了,她想了想說道:司儀讓我們上臺一起對賓客表示感謝,我把書包隨手丟到座位上了,然後上臺去敬酒。於是姐妹倆分別問了這桌所有客人有沒有看見誰過來拿了包,滿桌大人一個個搖頭表示沒看見,只有一個三歲孩子嘟嚷著:叔叔拿包了。

到後來拿包的叔叔沒被找出來,喜公公突然想起朋友那桌那個不認識的男人,於是偷偷過去看,果然那個人已經離席了,他問朋友:剛才坐在這的那個人是誰啊?朋友們愣了:那不是你安排陪酒的親戚嗎?喜主家這才明白了,這是混進了一個賊。

不過那天喜主家沒有聲張丟了禮金這事,怕影響了客人吃飯心情,只是自家人在心裡懊惱罷了。

後來這件事被村裡人知道了,以後誰家辦酒席,對待這樣的事情非常上心,基本上會提前把所有客人的名字寫下來,落座時,由著提前安排好的陪客來負責這一桌的客人。

吃一塹長一智,農民們辦酒席不怕客人多熱鬧,但那天主家太忙太累,很多事會沒精力負責,因此提前安排足夠的人幫忙看著現場,別混進亂七八糟的人惹事生非。


看農村說農事


農村裡吃酒席,什麼情況都會遇到,至於混進去吃喝的,那肯定是有的,有的會被及時發現,有的會在敬酒的時候發現,而有的吃喝走了也不會有人發現,主要就看實際情況了。


前幾年,記得有一次我們村王叔家兒子娶媳婦,親戚朋友請了上百桌。因為王叔常年在外跑生意,朋友弟兄交往的人比較廣泛,加上自家的親戚,只王叔夫妻兩個請的客人大概有80多桌,兒子和兒媳婦的朋友也就20桌左右。

按照我們當地的風俗,誰請誰收紅包,也就是收“份子錢”,吃飯呢不分,凡是來人皆為客,安排客人就席的也是自家的親戚朋友。


因為邀請的客人多,除了親戚和少部分朋友之外,父輩的朋友和兒子兒媳的朋友圈都是陌生人,安排入席的人不一定全部認識,所以就經常會發現有部認識的人前來酒席上蹭吃蹭喝。

再說,我們當地農村人都是自辦酒席,地點有的在村子的公房裡,有的就在村子的曬穀場或者空曠地帶,沒有門,很隨意。


開飯的時候,只要約夠8個人一桌就上菜吃飯。我記得當天,就有七八個十六七歲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就來到酒席上,幾個人圍坐在一張桌子上,上菜後自己倒酒、倒飲料喝,添飯、夾菜,和其他客人並沒有兩樣。

如果他們當天不貪杯,吃飽喝足走人也沒人發現,後來,王叔夫妻倆帶著一對新人一桌一桌敬酒,敬到他們那一桌才發現,來吃喝的滿滿一桌人一個也不認識,問他們從哪兒來,他們才支支吾吾地說,是外地來打工的,見請的客人多,想的不會發現,來順便蹭點吃的就走,沒想到喝多了就忘記自己不是來做客的。


王叔一家當時也沒說什麼,還很客氣地敬了他們一杯酒,叫他們吃飽了走人,不要鬧事。後來,那幾個年輕人在眾人的眼光中灰溜溜地跑了。 每次說起這件事情,總會有人議論說,其實,每個村子辦酒席都會遇到來混吃喝的人,聰明的人還會熱情地和其他人打招呼,然後趕緊吃喝,立馬走人,這種還真不容易發現。


當然,請的客人少的,或者一桌一桌敬酒的,始終是要被發現的。混吃喝最多的就是辦喪事的酒席,因為主人家一般都是在家裡守靈、忙碌,而吃飯的地方則在公房裡,這樣情況下,安心來混吃喝的是不會被發現的。

你們村裡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花腰妹


主人家辦事喜事圖的就是樂呵,即使發現了也不會說什麼,下面說下我的親身經歷。

小時候特別調皮,記得有一年暑假,到隔壁村子去玩,正好趕上一戶人家兒子娶媳婦。

本來開始是看熱鬧的,後來開始擺酒席的時候(我們那裡農村酒席都是擺在街上),我看到桌上的好菜就挪不動腿了,當時也不知怎麼想的,就坐在那裡開始吃了。

後來新郎的父親挨桌敬酒,當他看到我時愣了一下,但沒說什麼,因為我們兩個村相隔也就二三里地,大家多少都有點印象。

晚上回家,我把白天的事告訴了父親,差點被父親打了一頓,幸好被母親攔下了,父親沒說什麼,就騎著自行車出去了,一直到很晚才一個人醉醺醺的回來。

後來有次我聽母親說,父親和那人本來關係不錯,後來因為一些事情鬧得不太愉快。

那天晚上父親去了那人家裡送了20塊錢(那時候的禮金是10塊錢的),解釋說白天有事讓我去,結果我忘記把禮隨了。

那人硬留下父親喝酒,兩人冰釋前嫌,又和好如初了。

真沒想到小時候的一次貪嘴竟然成就了一段友誼。


隔壁老王的幽默


多雙筷子而已,熱鬧的,在我們東北不會介意的,還管好呢!我表弟結婚,在遼寧朝陽黑牛鄉荒地村,一進門,看到僱的大師傅團隊,在院的角落,支上大鍋,煎炒烹炸,熱氣騰騰,矮牆哚上有個半大的紙殼箱,裝著半箱子拆開的香菸,我一看是“黃金葉”,10元一包,隨便抽,門房旁邊碼著幾十箱580毫升的“奪命11度”黑松啤酒,院子裡人來人往,川流不息,老人互相寒暄問候,打扮入時的俊男靚女打打鬧鬧,一派和諧景象。

一會開席啦!由於我們是遠地來的,多年沒回老家,安排到屋裡,一碼是不鏽鋼的鐵碗,當時是初六,天氣未暖炸寒,啤酒🍺倒出了,半液體狀,小時的朋友不停來敬酒,一口一碗,牙都快冰炸了,渾身發冷,一會酒勁上來了,臉又通紅,好喜歡這種感覺啊!太爽啦!這種喝酒的感覺,比平時去大飯店喝酒感覺根本不一樣。

東北人喝酒,別說認不認識,只要喝上,就都認識了,而且一次就熟了,下次在飯店遇到,都主動打招呼,來,到我這桌整點,誰還在乎你多喝那點酒?


青島來一箱


感謝大家。

現在大家一般有什麼大喜事了,都會辦個酒席,邀請親朋好友過來聚一聚。

在農村的話,大多數都是請人來做的流水席。因為自己辦比去酒店辦要划算,有些地方交通也不方便,人多還要租車,辦個酒席就是圖個喜慶嘛,所以自己辦也熱鬧。

但是自己辦的話,難免會有人來蹭吃蹭喝。雖說之前隨份子時也有登記,但也很難察覺出來,有些人在外地安家、工作。幾年都難得見一次,能認識幾個就不錯了,更不用說那些遠房親戚之類的,恐怕都沒見過。

其實就算被主家認出來了,一般當時也不會說什麼的,因為辦完酒席基本上都會剩下許多菜,除了親戚各自帶一點之外,其餘的只能自己留著慢慢吃,實在不行要麼餵豬或餵魚。

但是那些混吃混喝的心裡面不羞愧嗎?如果是生活困難倒是情有可原,如果僅僅只是為了一頓飯,我覺得就沒有那個必要了。。





小胖影記


農村吃酒席,如果混進去吃喝,會被發現嗎?現在農民辦宴席,根本就沒有混進去吃喝的人。

對於這個情況,我是比較瞭解的,因為村屯的大事小情,紅白事寫人情帳,基本都是我的專利,因為我的字寫的還可以。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看的:

現在農民生活都過好了,一般家庭如結婚,升學、過生日、買樓等等都會舉辦宴席,招待親屬近鄰及四面八方的朋友客人,少則10了桌,多點100桌左右。

個別家庭場面是非常大的,我參加一個朋友的宴席,擺了300多張桌子,場面相當驚人。那麼,現在有沒有人趁人多,混個飯吃呢?可以肯定的說,正常人跟本沒有去混飯吃,因為叫人家發現了,這人丟不起。

但另有例外,我們村有個智商較比正常人低的人,30多歲,獨身。毎當村裡誰家有紅白事,他保證一大早第一個就去了,幫東家幹這幹那,一忙就是一天,而且從不隨份子,紅白事不完他是不會走的,他的目地就是湊熱鬧,圖個吃喝,他不管到誰家,東家都挺高興的,因為舉辦宴席,也不差他一個人。

現出,農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都有較高的素質和覺悟。混飯吃過去有,現在根本就沒有,因為混吃喝不僅丟人,丟面子,而且還突破了道德底線和做人的良知。


沙塵暴5478


農村吃酒席,如果混進去吃喝,是絕對不會被發現的。

如果說去農村混吃酒席會被發現,我相信他一定是沒去過農村,不知道農村吃酒席的具體情況。

可能各個地方不一樣,我就說說我們這邊的情況。

不管是喜宴,還是喪宴,人流量都非常的大,至少至少有二三十桌客人。

這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農村吃酒席,一般會連續吃上三輪之後才結束。

我們不說多的,就說一桌六個人,二十桌議論就是120個人。

這些親朋好友裡面,辦喜事的人有幾個認識,五個裡面認識兩三個已經很不錯了。

剩下的都是親戚的家屬,平時根本沒見過面。

像這種情況根本沒法認誰是誰的親戚,誰是誰的朋友,陌生人混進去吃飯誰知道?

再者說了,農村有幾個人會去混宴席吃?

就算被認出來,農村一般不會說什麼,反正辦事的時候菜多得吃不完。

最後吃不完的,主家會挨家送,或者餵豬,沒必要搞得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