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要不要刻在碑上?

杨老师160689346


从古时候起中国就有厚葬的习俗,在家中老人去世之后,会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除了仪式之外,为死者立碑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根据我国的习俗,孝顺儿孙的名字又要不要刻在碑上?其实,为死者立碑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在祭祀时方便找到亲人的墓地


如今我们中国人口数量很多,丧葬所用的土地多是按功能划分的,许多人家都会在同一个地区埋藏死去的亲人。此时立碑就很有必要了,可以让我们在祭祀时比较容易的找到亲人长眠的位置。


第二,根据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碑上刻的字主要分为左中右三部分


中间主要是死者的名讳和他与立碑者的亲属关系。比如立碑者的母亲去世了,就要写慈母家+死者名字。而左边一般则为死者的出生年月、去世年月和生平事迹等信息。最右边则是刻孝子贤孙名字的位置。按照和死者的亲疏关系依次进行排列,一般儿子会放在最前面,依次是孙子、儿媳等人。


第三,设置墓碑可以告诉后人死者的身份和生平的信息,给他们提供一个缅怀先人、追忆祖先的地方


每到清明和年节时,后辈们可以提上供品和鲜花来对先人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其实虽然立碑的目的主要有以上3点,但是在碑上刻谁的名字则主要是由当事人决定的。即使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是会雕刻上儿子、孙子等同一家族人的名字,但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在墓碑上雕刻出嫁的女儿、外孙等关系亲近的亲人。既可以遵循传统,同时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雕刻,名字等形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思念和怀念。


渔经猎史小仙女


亲人墓碑上肯定是要刻上孝男孝女的名字的,我(孝男)爸爸去世后,我的名字就刻上了,我兄弟姐妹的名字,爸爸的儿女、儿媳妇、孙子孙女、外孙子女、孙媳妇、曾孙子孙女等等的名字都刻上去了。刻上这些名字即是习俗也是对亲人的尊重,更是子孙后代的名份。时间久了,后人们将会各自成家立业,远走他乡,墓碑上的文字记录着一家人的亲属关系,若干代人之后寻根祭祖扫墓也便于确认自己的祖宗。


晏阳殊婴


给逝世者立墓碑,无非两种原因,一是墓山坟墓多,清明扫墓时难以找到,立碑能快速找到逝世者的坟墓。二是给逝世者立墓碑,代表逝世者后继有人。墓碑越大,刻上名字越多,说明逝世者后人人口发达。

其实墓碑上刻字有一定要求的,碑文分成三组,左边刻的是逝世者的生辰和去世时间,中间是逝世者的称呼号,比如是男的,刻上“故严公,或故严父,或严祖父加上老大人之墓”,如果是女的刻上”故慈母,或故慈祖母,或故慈太祖母加上老孺人之墓”右边是逝世者的后辈名字,在刻后辈名称时,以逝世者血脉最近的人放在第一位,那当然是儿子,比如孝男,孝次男,然后是儿子的妻子,孝媳妇,再刻孝孙,以此类推,并刻上哪年哪月清明立。

一个墓碑,一定要刻上逝世者的儿子和孙子名字的,除非逝世者没有儿孙,那么要刻上女儿女婿名字的,总之是先刻血脉最亲近的人名字!




yjP香烟有毒


立主碑时,关于孝子贤孙要不要刻上去,不是想刻就刻的,搞不好让后人耻笑。

准确的说是谁要为死者立碑,就刻谁的名字。因为墓中人的名字上方是立碑人对墓中人的称呼,这个称呼就决定了立碑人与墓中人的关系。比如墓中人的名字上方是故慈母,祀名只能写祀孝男或孝女,是夫共妻同立的就写上夫妻名。不能写上孝孙一辈,不然与墓中人的称呼乱套。

现在国家建设之大,涉及坟墓搬迁的多,一定要把立碑人固定下来。不然会闹出笑话。


凝解


导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于杜牧的《清明》。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它也是我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而墓碑是他们寄托哀思载体,承载着生者对逝者无限追思!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直系亲属的子女、媳妇、孙辈、重孙辈都要刻在碑上的,但有的地方有区别,这不是法律或者是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属于民风民俗之类的,没有硬性规定什么的,只能将人情和传统!


那么立主碑时,孝男孝孙的名字还是要刻在碑上的



其一,是为了让别人好辨认这是谁家的墓,万一有迁墓的适宜,好找到是谁家。


其二,是为了让后人祭拜的时候知道自己的亲属有那些,方便后人追溯谱系亲人。



碑文的名字排序也是有讲究的,根据辈分的不同以及长幼等等,都会划分出不一样的顺序,那么碑上的名字顺序怎样排呢?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详解。

碑上名字顺序排列一

1、辈份:

有三种情况,长辈、平辈、晚辈。其排列顺序是,有晚辈的就不要以平辈的名誉立碑,有平辈的不要以长辈的名誉立碑,往生者既无后辈有无平辈时,才以长辈名誉立。

2、次序:

主要是往生者晚辈,其排列顺序是:

次序:子→女→孙男→孙女→曾孙男→曾孙女→选孙男→玄孙女→以此类推,

3、长幼:

只在平辈之间,儿子和儿子排在一起,女儿和女儿排在一起,排列次序,如:先长子(最左),再次子,而后三子,以此类推。女儿也是一样,从长女开始,再次女,而后三女。

孙辈以年龄最大的为长孙,(长子的儿子,不一定就是长孙,孙辈的长幼排行和父辈是没有关系的)然后依次排列,

4、特殊:

继子应该排在,儿子的后面,女儿的前面,寄孙女,应该排在孙女的后面,外孙男的前面。

碑上名字顺序排列二

1:最常见的排序

老大靠主碑文最近,离主碑文越远越小。

要注意,儿子是按年龄大小排列的,但孙子辈、曾孙辈、玄孙辈中的老大、老二等是按房头来确立的,不是按年龄确立的。年龄再大,如果是幺房,也要排在后面。

2:姓名,

写在墓碑中心部位。这里称“中榜”。为尊敬长辈,过去加了许多尊敬的词,如父亲称考、显考,母亲称妣、显妣,男子加公、府君,女子加氏、孺人。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男左女右。

生卒年月日,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年月日能写齐全最好。因为日久年深,户口注销,传来传去,隔几代要找到先人生卒年月日,则十分困难。

3立碑人

包括子女、亲友、团体,都应写在碑的虎边,即右边。其子女应全部写上,已故子女可在名字周边加框。仍是依辈份长幼,自左至右排列。也有不愿流露姓名者,可写子女敬立或叩立、百拜敬立。

总结:通过上述碑上的名字顺序怎样排,我们可以学习到该如何才能对碑文子孙名字进行排列了,学会后就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碰到这类知识,也能知解一二了。


路之意


墓碑是我国丧葬文化中的一种,为何存在墓碑呢,其实首先是利用墓碑来确认死者是谁,第二就是子孙利用墓碑来对已故先人的一种怀念,通过墓碑的形式来让自己的后人了解墓碑背后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对先祖缅怀纪念的表达方式,没有墓碑几代过后基本上就不知道坟墓是谁家的了,坟墓中的人在家族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有了墓碑就很容易的解决了这些事情,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至于一无所知,立墓碑其实也是特别有讲究的,从墓碑的大小以及材质还有撰写的格式和内容都是有一整套规矩流传下来,并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就可以立碑刻字,所以对于立墓碑基本上都是有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来进行,而碑文的内容是需要立碑人定,格式由专业刻碑人来做。

墓碑真正成型流传在民间是在汉朝以后,墓碑的格式和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因为这些都是按照传统文化来进行,所以格式内容几乎都差不多,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墓碑的书写内容丰富,包括风水,籍贯,姓名,身份,生死的时间,子孙,立碑人,安葬或者重葬的日期等等内容,可以说内容极为的丰富。


首先是风水情况要写在墓碑的左边也叫做龙边,因为四大神兽青龙为左,籍贯一般都是一些移民逃荒躲避战乱远离家乡的人死后墓碑上才会写上,本地地人的墓碑上不用写籍贯,正常来说籍贯都是写在墓碑左右两边中的一个显眼的位置上就可以,姓名写在正中间的位置,也叫做中榜,如男子用显考,女的用显妣,然后是姓名,姓名的后面男的加上公,府君,女的加氏,孺人,字数的多少根据特殊情况定。

出生年月日和死亡的时间,一般写在中榜的两边,有男左女右之分,也就是死者是男的,那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写在左边,死者是女的,那出生和死亡的日期写在右边,接下来就是本题目的核心问题,就是立碑人,其中包括子女和孙辈家属成员都要写上,格式是按照长幼辈分来排序的,要写在墓碑的虎边,也就是右边,后背子女孙辈都要写上最后就是立碑的时间也要写上,写的位置在虎边也就是右边位置。


这些是普通老百姓的墓碑的写法,而古代的一些帝王的墓碑写法和老百姓的区别非常大的,帝王的墓碑有自己特殊的书写方式,民间不可以模仿,有权势的人一般不只是有墓碑,还会在墓穴里面写上墓志铭,其实就是一块讲述墓主一生重要事迹的碑文,这些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以上的墓穴才有,普通人是没有这些的,现在的墓碑刻写其实就是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格式写的,代表的是一种缅怀情意。


无法超越的足迹


刻石铭文为已逝先辈立墓碑,一是为了保护坟莹,二是为了让后人对逝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若干年后的子孙们寻根问祖提供明确的依据。

墓碑的碑心主要铭刻逝者的名讳,如:男碑写“显考x公xx老大人之墓”,女碑写“显妣x母x氏老太君(老孺人)之墓”。若女的是识文化的,就写“老孺人”,属文盲的写“老太君”。名讳右边写两行,一行写逝者的生辰,一行写已故时间,格式为:生(卒)于X年X月X时。左侧写孝男、考媳、孝女和孝孙的名字。碑心两侧支撑碑帽的叫碑柱,碑柱上要铭刻上“墓誌”,墓誌的体材是夹叙夹议的半白话长短句散文式韵文,以介绍逝者身世、歌功颂德为主线。先叙述逝者的简介,然后诉说逝者的人生遭遇、功德,最后抒发儿孙对逝者的的歌颂。墓誌的基本写法如下:

盖闻流水有源,草木有根。追溯我祖,源远流长,祖籍南京应天府,誌铭者乃xx先祖,第x支系,x代世孙也。时光推移,历史变迁,大清之末,移居xx(地址名),共和国立,又迁xx(地址名),忆思x公,可谓贤夫慈父。衣冠之年,与某府之女,芳名xx,盟结连理,生儿育女,苦度时光,爱妻护子,勤劳简朴,乡邻和睦,厚道善良。赡养父母,门庭增光。抚儿育女,饱经风霜,教导儿女,积极向上。含莘茹苦,操劳奔忙。喜看今朝,子孙盛昌,门庭兴旺,传承遗风,前辈恩泽,山高水长。愧为儿孙,无以报偿,刻石铭文,以表寸心,千古颂扬!


道静71198315


凡碑都有碑阳和碑阴,碑的正面叫碑阳或碑厅,碑的背面叫碑阴,碑阳是刻亡人名讳和立碑人姓名丶立碑时间的,碑阴是刻碑文(亡人生平功德)的。碑阳正中刻:故显(先)考X府君XX之墓,右面刻:公元XXXⅩ年Ⅹ月X浣谷旦,左面刻:孝男XⅩX敬立。因古有重男轻女丶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朿缚,所以立碑人只刻男不刻女,现在男女平等了,新立的碑,立碑人都有刻上儿和女的,但因碑名为:故显考(妣)ⅩⅩX,考为父,妣为母,这是为父或母立的碑,故而立碑人只能刻上儿或儿和女的姓名,不能再刻其他辈分的姓名。有的刻上孙子丶儿媳丶女婿姓名的,这是不合情理也是失格的表现。


奇疆6688


这个很讲究,孝男孝孙肯定写,地方风俗不同。我们湘西写三代,包括孝侄,即逝者的侄儿男女侄孙。最关键的随着社会关系复杂化,不好写。比如,儿媳离婚了,但有孙子,所以不能不写,而儿子有继婚了,新儿媳也要写,所以要针求前儿媳意见,还有如果亡者女儿离婚了有后,也要针求对方意见,如果女儿不幸去世了有后,女媳重新结婚了,还要针求对方意见,并且在称呼上叫陪女,另外还有义子义女亡者如果有也要写。总之孝名越多越好。显示子孙兴旺。走遍全国。数我们湘西在这方面作得最全面最好。


张传林


在我们这边农村,这个是肯定要的,必须要的!

在我们这里在立主墓碑时,不光是要刻墓主人的名字,他(她)的子孙后代,孝男孝孙、儿媳、女儿、如果有孙女婿的话,都会刻上!现在主人的墓碑都比较大了,以前穷的时候有好多祖上的墓碑就是一块小的圆石头,上面刻不了多少,还有些年代久远的墓碑就是一块小石头,上面有些什么都没有刻,就只能听上辈说是祖上谁的墓。

现在都是大墓碑了,还有好多是好几块雕刻好花型的石头拼成型的,它的墓碑面上大,可以刻好多碑文,所以就把自己的子子女女孙孙都刻上去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们后代为了更好的缅怀一下去世的亲人!特别是后代多的家庭分大了,也可以更好的让每次去上坟的时候记得一家人得走的跟亲热更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