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被誉为淑女的摇篮,贵族的温床,它既影响了中国的幼稚教育,还培养了杨荫榆、薛琪瑛、吴贻芳、赵萝蕤、赵寄石等一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女传教士-创办人海淑德

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的前身,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女传教士(献身中国女子教育17年的海淑德),创办于1902年的景海女塾。此前,海淑德还曾在上海创办过一所著名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宋庆龄三姐妹、唐瑛、郭婉莹都是从那毕业的。可惜的是苏州校舍落成之日,她已病逝2年,取名景海女塾,是有景仰之意。

第一任的校长是美国监理会宣教士贝厚德,最初的办学宗旨是专门培养名媛淑女和高素质的优雅的女性。专门培养名媛淑女,学费昂贵。

尽管学费开销不菲,社会名流、富商巨贾依然趋之若鹜。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也以能将女儿送进景海为荣,以籍培养成才。

1917年,改名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由女宣教士亮美兰出任校长。推行中文教学,并重新制定课程,以符合师范生的教学要求。后来,国民政府的规定,教会学校必须向政府立案,校长也要由中国人担任。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专门培养名媛淑女和气质优雅的女性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景海女子师范学生在跳水手舞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1928年,江贵云成为第一位中国女校长,冀与部章相符,将一切规程修订一新,并将学校分为初中与师范二部,由江苏省教育厅核准备案,又改组实验小学与幼稚园,为同等学校树模范。设有音乐师范科、高中师范科、幼稚师范科三个科,并附设幼稚园,后又增设日间托儿所。

为了吸纳更多青年女子入学,转变面向社会上层的办学理念,降低了学校的学膳费,各科也逐渐推行用中文教学。任教的老师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外国教师来华之前,必须先到美国南方的斯卡拉特大学接受一到两年的基督教特别培训。到中国后,他们还须在老传教士的监督和带领下,学习中国话,并接受做传教士的一套培训。

中国老师则基本都是国学造诣比较深厚、有名望的人士,有近代章回体小说家程瞻庐、侦探小说家程小青被聘为国文教员;曾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吴弱男任英文教员……师资力量在当时女校地位比较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教材、教法、设备及儿童活动内容均照搬美国幼儿师范,对中国幼稚教育影响较大。

在苏州,素有“东吴大学多才子,景海女师多佳人”的说法,景海女师培养的大批新型知识女性,如1907年考入景海女塾的吴贻芳,后赴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再如1936年保送景海女师的赵寄石,毕业后成为景海附小的一名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中国式的幼教理论体系创始人之一;还有七岁时就进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就读,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著名翻译家文学家赵萝蕤;第一位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的女性作家、翻译家薛琪瑛;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也都毕业于此。

解放后,景海女中撤并。1951年之后,人民政府接办该校,改名为苏南幼稚师范学校,翌年7月18日,学校师范部并入苏南新苏师范学校,初中部由私立振华女子初级中学接办。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景海女中全部校舍归江苏师院使用,校门搬到了景海女中礼堂西路口,从此天赐庄最东段纳入校区,现还都在苏州大学的本部老校区内。虽然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已经不复存在,但其红楼、绿楼、教学楼、礼堂、八角亭等不仅依然保存完好,而且还在继续使用,与南边东吴大学的旧址建筑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构成了苏州最为壮观的近代西洋建筑群落。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吴贻芳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景海女子师范吴贻芳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1907年,吴贻芳考入景海女塾,后赴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吴贻芳(1893—1985),号冬生 ,江苏泰兴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 1928年受聘于母校金陵女子大学,先后主校23年。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1985年11月10日逝世。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赵寄石

赵寄石,1936年保送景海女师,毕业后成为景海附小的一名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是我国第一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中国式的幼教理论体系创始人之一。

中国大陆幼儿教育界具有很高学术声望的幼儿教育专家。1921年,出生于南京一个牧师家庭,民主开放的家庭氛围,使她享受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也是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风格和谦逊博爱的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后,她被保送进入苏州景海女子师范,毕业后留校,在附属小学和幼稚园工作。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赵萝蕤

赵萝蕤(1912-1998) ,汉族,赵紫宸之女,陈梦家夫人。译书的民国女子赵萝蕤,主要译著有《荒原》、《草叶集》等。她七岁时进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由于家庭教育的的缘故,她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浙江德清人。著名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系。1935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1946年和1948年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云南大学讲师。1949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勃朗特姊妹和美国文学家惠特曼、詹姆斯的研究。译有【美】艾略特《荒原》、惠特曼《草叶集》、朗弗罗《哈依瓦撒之歌》、詹姆斯《黛茜·密勒》,与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

淑女名媛的摇篮-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

杨荫榆

杨荫榆(1884—1938),女,江苏无锡人。她一生坎坷,早年不幸的婚姻使得她终生不再嫁,致力于学术。她曾留学异乡,颇受现代知识的熏陶,学成归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但在治校过程中,因教育理念不同,并屡显独裁之风,最终遭免职。但在抗日战争中,她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最终命丧日寇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