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怎样避免自己的书法落入“俗气"?

我自飞扬66


这个问题吧,黄庭坚《山谷题跋》记载:“余学草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何等人,尚且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何况我辈见狭识浅者。

俗有熟俗,甜俗,粗俗,野俗等等之俗。这些俗吧,并不会因为“取法乎上”而能免。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除了信手胡写的,凡学书法的人,没有不知道取法乎上的。但免俗了吗?一个字的答案:难。大写加粗的难。

熟俗,是指被写烂了的“上法”。比如二王,比如欧楷。大家都写一路“上法”,结果没有辨识度,盖住名字都区别不开是谁写的。大家见的多了,熟了,也就无感了,也就俗了。

这算好的。

甜俗,其病在骨,粗,野,是人人尽犯的毛病。关乎艺术见解和功力。这三种俗病不除,书法难臻高格。

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要免俗,就要多看,多临,多写,不断纠偏,勤思博学,才有脱俗的可能。

书法作为艺术,其实是门高难艺术。





快乐书法营


问题:怎样避免自己的书法落入“俗气"?

知俗方能脱俗,竹韵先谈谈对“俗“的认识。

没有自己的风格,过于大众化谓之一“俗”

字形结构,普普通通,给人以司空见惯之感;运笔力度、技巧,和常人无二,平平淡淡;章法布局严守“规矩",一个模板。

只会一种书体,太过单调谓之二“俗”

平生只“攻"一种书体,作品皆为一个模样。一幅便能让人看透“深浅",其他的无需再观。有的人甚至可恰到请别人换体落款,是不是很笨、很俗?!

内容“太烂",全无新意谓之三“俗"。

给人写字,短的一下笔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载物”、“诚信天下”、“上善若水”等;长一些的就是“天居秋暝"、“满江红”、“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好,是被人写烂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优秀的内容不胜枚举,不一定非要写被人写烂的东西。

看重钱财,枉顾法理,追逐“江湖”谓之“四俗”。

一朝把字写出稍微有点样子,就急于换钱。一说卖钱,就开始有了表演的性质,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什么法理规则统统抛于身后,胶尽脑汁大干“江湖书法”的买卖。

文化修养匮乏,缺少创作情感,作品没有意境谓之五“俗"。

因为读书甚少,知识匮乏,对作品内容理解肤浅,章法布局根本无法予以表达,书写也不可能饱含感情,迸发激情,机械写成或弄巧成拙,俗不堪言。

怎么避免以上的俗气?

1、学习前人,潜心临摹,筑牢扎实的基本功,并在汲取前人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2、主攻一种书体,再兼修其他适量书体。各种书体都有各自的特色优点,是可以相互弥补不足的。另外,在无意识的结合融合中,发展创新便有了基础。

3、因为书法的美不是主要给谁看的,而是自我的一种修练和欣赏,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笔,表达你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就够了。别人爱你的字,给几个钱,那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要钻进钱眼里,否则永远看不到书法的广袤天空!

4、多读书,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书法是一种艺术,有高水平就要有高境界。境界是书卷的流露,书读多了境界就有了,有境界的人就脱俗变雅,书随人走,人雅书就雅。


我就是竹韵


题主好。

我是其人,年近50,自16岁练字,至今30多年了,仍没有什么建树。练书法,纯属喜欢。

今天来针对题主的问题说几个我的看法。

书法怎样不俗?

首先,纠正江湖体,远离丑书

说实在的,江湖体,实在谈不上书法。为了避免被喷得研磨在口水里,我就少说几句。说说丑书,书法,不是卖艺,不是博眼球。有部分明明字写得很好,非要弄几个美女、非要弄拖布针管之类的,只是在博眼球。根本谈不上“脱俗”了,这是在对书法的侮辱,强烈抵制!

走正确的练字之路——临帖

一定要临帖,而且是长期坚持的学习。贴是前人留下的精华,临帖,就是学习前人高雅的字,学习前人是怎样去写字,怎样写好的字。在书法界,有一个流传的话:要想学好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至少临一百遍!这话我本人完全赞同。

多读书,读好书

要脱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书法是精神境界,一个的气质和修养,决定了他的字,“字如其人”正是这个道理,腹中有书气自华,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流氓痞子,哪怕再有天赋也是写不好字的。


其人墨坊


一、取舍万殊,不入俗流。写字是学问,少不了临学借鉴,与人切磋。但书法江湖,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有的可学,有的不可学。应取法乎上,写正字,远邪书,以免误入俗流,自陷污淖。当学圣贤,不自降格。

二、字如其人,须写傲骨。书法的底蕴是文化涵养与性格情怀,学书如做人,要入清流、挺傲骨。字要带感情,也当彰品味,落笔铿锵,收笔从容。要不张不扈,不卑不亢,与世无争,内敛持重。如此,方能入上品。

三、清水芙蓉,务去谄媚。花里胡哨的花书不写,故弄玄虚的乱书不写,自欺欺人的丑书不写。写真情实感,写质朴坦荡,笔墨行处,直抒胸臆。力诫矫揉造作之书、强词夺理之书、拾人牙慧之书、哗众取宠之书。


四、不离法门,自在超脱。临帖而不泥于帖,学古而不食于古。不悖原则法度,崇尚个性风格。力避下笔即知结体的摹玩,每书必假古人的教条,作性情文、写性情字,这样才是真实书法、有灵魂的字。

抱庸闲谈。


抱庸詩書


我是一人。什么叫“俗气”?

关于什么是”俗气“,很多人把”俗气“的定义固化了。”常见的字“并不就是”俗气“,”少见的字"难道就是不”俗气“吗?

什么字是落入“俗气”?

在我们当今的书法圈子,或者说学习过了解过书法的。说到“俗气”可能就是指田蕴章的楷书。

现在网络中说到“俗气的字”,有些人自然就觉得是田英章。

我个人并不觉得田英章的楷书“俗气”,千万不要把常见的字直接就等于“俗气”。

俗气:指世俗间的恶浊气息;庸俗;粗俗。不是一个夸奖的词。

较早出现在《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

有一些人对田英章已经到了充满恨意的地步,俗气已经不是庸俗和粗俗这么简单了。而是世俗间的恶浊气息。

那么如果你认为田英章这样的字“俗气”,那么解决“俗气”的方法可能比较难。

那么你可能要向著名书法家张海的字一样,如下图。

或者要向著名书法家沈鹏的字学习,如下图。

一人有感

田英章的字实在是看得太多, 审美疲劳。我不觉得田英章的字“俗气”,但是我也有点有点乏了。

其实字俗不俗是一个伪命题,难道学得人最多的字就是“最俗气”的字。千万不要把见得最多的字,就说成“俗气”。

“华文行楷”是任政先生编辑修订的字体,这种字体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图是任政先生手写的字,已经不是“华文行楷”这种“印刷字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印刷字体,如果手写算不算“俗气”呢?

你认真临习历代著名书家的字,只要你认真写,没必要关心是不是“俗气”。因为经常说字“俗不俗”的有些人,他们的字并不好。

很多人连字都没写好,就说谁谁的字俗,那没有必要。绝大多数的字,没有必要思考“俗不俗”的问题。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12月31日沪。


一人笔记


为了避免自己的书法落入"俗气″,我们临帖范本就选一些高雅的书法作品来临。注意领悟书家的意态情趣,精神层面的领会。

雅在艺术作品中是指美好的、不粗俗的、高尚的作品。

一,古雅的书法。有古典风味。

如王宠《猗兰操》,王世贞评: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

二,典雅书法。庄重而不俗。

如清代梁诗正书法,精致典雅,取法文征明、赵孟頫等人。

三,淡雅书法作品。清淡而高雅。

如弘一法师书法作品,淡雅脱俗。正如他自己所说:"朽人的字所示者,平谈恬静,冲逸之致也。″临写他的作品,注意线条粗细均匀,无多大变化,书写速度尽量放慢。

四,幽雅的书法作品。幽静雅致。

如苏轼《治平帖》,从容幽雅。

行笔轻松自然,行间疏朗。

五,儒雅的书法作品。温和文雅。

如赵孟頫《洛神赋》儒雅清秀,书卷气浓。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有时候真不知道书法的俗气,到底是什么?不过人的俗气经常表现在没有风骨,趋炎附势等等。正所谓,字如其人。由此可以看出,不使得书法俗气,那就需要做人不能俗气,坚持原则,不卑不亢,敢于迎难而上,光明磊落。落实在书法方面,那就是认真临帖,好好读书,勤学苦练,提升技能和思想认识,这样才能保持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免于俗气。







赵富忠笔名破石


写书作画最怕被人说“俗”,那么学习书法如果避免落入“俗气”呢?

一,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那么取法乎下,就要得其下下了。学习书法要临帖,法帖的选择一定要学古人而不要学习今人,取法低下了,那字就俗在根上了。

有的人说了,今人书法就一点都不能学吗?当然也不是。今人书法难在选择,当今很多书法名家,写字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人是真写的好,有的人出名可能是因为人生际遇不同,工作环境不同,造成了名气比水平高。例如你很有机缘拜了一个在书法圈很有名气的书法家为师,那你以后的路子就会通顺很多,即使书法水平一般,在书协混个一官半职也不是问题,名气也自然水涨船高。但于书法初学者来说,你很难分辨谁的书法是好是坏。

而古人的法帖已经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无数人的验证,水平高下已经无需我们再去分辨,你只需找来自己喜欢的认真学习就可以了。

还有些人,一味追求当今名家的书法风格,今天学沙孟海,明天学启功,后天又学林散之,学其 书艺是假,妄想成名是真,结果最后邯郸学步,怎能不俗。

二,太熟易俗

董其昌曾经这样评价赵孟頫的书法:“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虽然董其昌对赵孟頫的书法认识有问题,但是书法“因熟而俗”确实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书法学习规律是:生—熟—生,我们一开始临摹古人法帖是生的状态,要入帖,但是很多人入帖之后就出不来了,如果不能跳出古人窠臼,虽然圆熟无暇,难免落入“俗”套。

很多书法名家,一生临池不缀,到了晚年还在临帖,人生古稀之年,书艺还在精进,就是因为一直在追求这个“生”字。书法由生到熟是学习的过程,由熟到生是创新的过程。书法风格只有创新,拥有自己的面貌才不容量“俗”气。

但是也要警惕的是很多人不临古帖,自以为是,号称要写出自己的风格,信手挥洒,最后写得一手圆滑的江湖体,这种书法更是“俗气”。

三、哗众取宠

有些书法家打着创新的旗号,受西方美学思想影响,把书法创作搞成了杂技,或者是行为艺术,下笔时运气扭腰,装腔作势,墨汁四溅,狂怪粗野,结果是满纸江湖气,俗不可耐。这些人自诩为书法之先锋,其实如跳梁之小丑,什么“丑书”、“吼书”、“竹书”、“射书”、“盲书”等等,可以说一个比一个俗,而这些人背后更是打着各种艺术家之光环,对大众影响更是恶劣,可谓“大俗”。

四,缺乏学养

书法除了“字内功夫”更需“字外功夫”的濡养,回顾历史上那些大的书法家,无一不是有学问的大家。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低下,书法格调很难高雅。翻翻书法史,文化修养低下而被称为“书法家”的人几乎没有。

当今很多人搞书法多为名利二字,为了参赛、参展,竟然还搞出了什么国展体,不同地域的人士,为了参见国展,天天想着评委的口味,为了参展获奖而写出的书法作品,何来高雅之谈。

学习书法,如果能避免以上问题,潜心学书,增加自己的学识、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字如其人”反映在书法作品之上,自然格调高雅,否则最终免不了个“俗”字。


翰墨今香


如何让自己的书法作品不落入“俗气”?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

一个书法家当他的基本功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技能技巧都会变得娴熟自如,这种熟有可能生“巧”,但绝大多数人则是由“熟”入“俗”。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可见俗书是多么的可怕!

而当下俗书的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一是“无法无天、闭门造车”者,就是完全视古法于不顾,下笔便是“自由体”,毫无功力却到处吹嘘;

二是确实练过,但仅得古人形态皮毛,但为了那点皮毛扭捏作态、做作讨厌;

三是有一定功夫,但一味迎合俗人口味,满纸媚态,妞妮妖艳,毫无个性。

这三种俗,是当前最常见的俗,大家一一对照,就明白了。特别是第三种人,大约永远也无法理解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精神境界,“竹”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

《荀子·儒效》中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不学问,就是没文化,言而无文,说的东西没有内涵;无正义,心中缺乏价值标准和坚守。正是这样的人,最容易把钱财、利益作为人生终极追求,这就是俗人。这样的人,放在今天,就是俗称的“土豪”。

书法中,不是同样存在这种现象吗?书写者读书少、不读书,错字连篇,作品缺乏内涵,点画没有质量,附庸风雅,或者一味追求市场效应,把书法作为牟利的工具。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

既然知道病根,当然“俗”还是了治的。那就是读书、读好书、读更多的好书。这是不二法门,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是无心斋,专注于书画艺术品的鉴赏、收藏,欢迎同道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谢谢!


无心斋手稿研究


书法脱俗还是要从临贴中来,不跟随时风对自己喜欢两三家贴子深入学习,长时间临习,从对临到背临再意临,熟透于胸并把二家贴,最多三家溶到一起并加上自我个性形成个人风格,平常还多读书对古典文学艺术深入了解以拓宽思维。能诗善画使自己有文人气象,特别能有学术专著尤为佳,即正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创作出的书法作品自然脱俗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