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庸小說的“魅力”

通俗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其實有點上不得檯面,武俠小說,更是通俗小說中的通俗小說,但金庸、梁羽生、古龍諸位先生以他們的力量,把武俠小說抬到了上個賽季末的流行文化中。

特別是金庸,他以武俠小說家中最卓越的文筆、西方電影的架構和描寫手法、把家國之思和江湖俠義兒女情長完美結合到了一起,創造了獨一無二的金庸式武俠小說。他的文筆勝過梁羽生,學問勝過古龍,以至於他的小說,在文學性上,遠超其餘諸位新派武俠家的小說。比方說,你可以在他的小說中讀到琴棋書畫、戲曲、相聲、評書各類傳統文化和技藝,以及街頭巷尾中的各式民俗風情,比方說,他把真實的歷史脈絡穿插在虛構的小說劇情中,一會兒,你會為李巖扼腕嘆息,一會兒,你又會為南宋君臣怒髮衝冠。


金庸小說的“魅力”


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雖然現在我早就不沉迷金庸小說了,但我必須得承認,我寫散文、小說時候的語調、筆法,至今還在受早年金庸小說的影響,耳濡目染,一時半會兒改不掉。因為他的語句章法實在是太迷人了,有一種明清古白話的煙水氣、書卷味、柴火味兒,亦莊亦諧,雅俗共賞。我們既被他磅礴大氣的場景描寫所震撼,又被他插科打諢的俚語俗談所吸引,他擅長白描,也擅長氣氛烘托,但有時候因為情節太吸引人了,以至於你都注意不到他文字的美妙。

有人說,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只有三個人的文筆有著明清古白話的韻味,一個是林語堂,一個是錢鍾書,另外一個就是金庸,很多人之所以要把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其他武俠小說區別開來,就是因為他出類拔萃的文筆。


金庸小說的“魅力”


小時候,我們野孩子打架玩鬧的時候,沒事就演練降龍十八掌、烏龜王八拳之類的,演練的好的還會自稱大俠,但我們並不明白什麼是大俠。我們一度認為武功最高、本事最大、實力最強的是大俠。但是,任我行、東方不敗、歐陽鋒、金輪法王、神龍島主是大俠嗎?他們可厲害了!但他們肯定不是大俠。

我們一度又認為那些笑道最後的人生贏家是大俠,那麼,渾渾噩噩的狗雜種石破天是大俠嗎?自私、好色、貪婪、唯利是圖的韋小寶是大俠嗎?逍遙自在,油嘴滑舌,和天下人稱兄道弟的令狐沖,算是大俠嗎?似乎也不是那麼靠譜。

直到我年長之後,重讀《射鵰英雄傳》,讀到年少的黃蓉和郭靖泛舟五湖,談論文種和范蠡的故事,年方弱冠的郭靖說:“蓉兒,范蠡大夫很聰明,但我覺得,文種那樣明知必死,還要堅持的人,似乎更值得敬重。”黃蓉說:“這叫‘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後來我重讀《神鵰俠侶》,讀到年過半百的郭靖對楊過說:“我守這襄陽城,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這時候,我懂得,真正的大俠,只有郭靖那一類人,就像江南七怪和丘處機鬥嘴的時候所說的:“荊軻聶政一諾千金,郭解朱家扶危濟困,沒見過什麼時候討價還價。”

真正的大俠,是沒有自己的,是不討價還價的,他們一諾千金,他們扶危濟困,他們為國為民,他們明知不可而為之,他們雖千萬人而往矣。就像老電影《蜘蛛俠》帕克的叔叔所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金庸小說的“魅力”


俠客文化,來自於中國的墨家精神,兼愛,非攻,守護弱者,摩頂放踵,以利天下。但在法治國家形成之後,再也不需要俠客精神了,不需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需要有怨報怨,有仇報仇,不需要劫富濟貧,不需要私決正義。

所以,武俠小說在現代文明體系下,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金庸、古龍、梁羽生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也不會回來了。武俠小說,乃至於熱血漫畫,都是成年人的童話,長大了,俠客夢就會醒來,更何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我們可以懷念,可以追憶,但不必惋惜。

更何況,金庸本人,也不是一個大俠,他一生左右逢源,無往不利,他是個完完全全的實用主義者,家國天下,民族主義,自由主義,都是他的意識形態,但成名、賺錢、擁有話語權,是他的需求和行動。他是個成功的暢銷書作家、商人、甚至是個成功的政客,無論左右,所有人都喜歡他。

所以,他是韋小寶,不是郭大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