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帛動人心。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擋不住的寶藏情結

跟寶藏有關的文藝作品,可謂多如牛毛,反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

中的寶藏了,這讓少年的我無數次在陷入幻想。

再後來就是讀《基度山伯爵》時,裡面的基度山伯爵也是因為找到了寶藏,才實現了自己的復仇計劃。在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寶藏也多次出現,像金庸的小說《連城訣》,還有梁羽生的小說《萍蹤俠影》都是圍繞寶藏展開的故事情節。此外,像《碧血劍》《鹿鼎記》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財帛動人心。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擋不住的寶藏情結

錢財動人心

這些藏寶、尋寶、奪寶的情節很好地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同時也便於作者描寫和刻畫人物,表現人性的陰暗面,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寶藏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不僅能引起讀者的興趣,還讓小說中那些本來已經身價不菲的武林高手費盡心力、拼死奪寶呢?甚至為此喪心病狂,失去人性,原形畢露呢?

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一、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

面對金錢,尤其是數量巨大的財富,很多人是擋不住貪婪的慾望的。

我們大家可能聽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漁夫在大海邊救了一條金魚,金魚為了報答他,願意答應他的任何要求。

漁夫的妻子聽說了,先要了一隻小木盆,然後要了一座木房子。

當她看到自己的願望真能實現時,她的慾望開始膨脹了,不僅要當貴婦人,最後還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要金魚親自來伺候她。

金魚生氣了,收回了給她的一切,她又變成了一個貧窮的漁婦。

這個故事形象地表現了人對金錢和權力的慾望是沒有窮盡的。

同樣,中國人在這方面也有深刻的認識。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金錢,人們是寧肯付出生命的代價的,現實生活中這類要錢不要命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在名著《紅樓夢》中,有一首《好了歌》,裡面對錢財有這樣的一句描寫: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這幾句詩道出了世人對金錢無盡的追求,更多的金錢是許多人窮其一生追求的目標。

所以,在武俠小說中,這些本來已經身價不菲、生活優裕的武林高手對寶藏的痴迷,只是出於人性的貪婪,這種貪婪是人的本性,是可以理解的。

就算是我們普通人,面對大量的金錢,能做到毫不動心嗎?

我們現實生活中,不是還有很多人為了尋寶、撿漏、發財而上當甚至送命的例子嗎?這些例子就是貪婪這個亙古不變的人性最好的詮釋。

財帛動人心。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擋不住的寶藏情結

最美麗的顏色

二、人性中的攀比心理。

這些武林高手的確已經很有錢了,但是他們認為自己還不夠有錢,比別人強不到哪裡去,所以需要更多的金錢來壓別人一頭。

他們對金錢的渴求已經不再是生活的需要,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了。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富豪排行榜,雖然沒有富豪說自己對這個很在乎,但是登上富豪榜巔峰的滿足和驕傲恐怕是每個富人都想品嚐一下的吧!

即使富如“二馬”,恐怕他們哪一個也不肯甘居人後,更不願被別人一個個地超越吧?

有很多普通人會說:我要是有個幾千萬,我就知足了。

可是當你真的擁有了幾千萬,你可能就有了更高的目標,你對比的對象恐怕就是那些億萬富豪了,你的人生目標恐怕又要被更遠大的目標,更多的金錢代替了吧!

三、是實現人生理想的需要。

很多理想的實現都需要金錢的支撐。

小到一頓飯,大到購買遊艇和飛機,再大呢,也可以去造福全人類啊!

在這些武俠小說中,有些武林人士奪取藏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的。

在梁羽生的小說《萍蹤俠影》中,瓦剌的漢人丞相張宗周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復國夢而不擇手段地尋找寶藏的。

在金庸的小說《碧血劍》中,溫青青和袁承志尋找寶藏就是為了資助闖王起義。

財帛動人心。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擋不住的寶藏情結

紙醉金迷


總之,對金錢的渴求是人性中最難撼動的部分,這是人的貪婪的本性使然,也是人的攀比心理的一種體現,有時也是實現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標的需要。

財帛動人心。金庸、梁羽生等武俠小說中武林高手擋不住的寶藏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