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庸小说的“魅力”

通俗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其实有点上不得台面,武侠小说,更是通俗小说中的通俗小说,但金庸、梁羽生、古龙诸位先生以他们的力量,把武侠小说抬到了上个赛季末的流行文化中。

特别是金庸,他以武侠小说家中最卓越的文笔、西方电影的架构和描写手法、把家国之思和江湖侠义儿女情长完美结合到了一起,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金庸式武侠小说。他的文笔胜过梁羽生,学问胜过古龙,以至于他的小说,在文学性上,远超其余诸位新派武侠家的小说。比方说,你可以在他的小说中读到琴棋书画、戏曲、相声、评书各类传统文化和技艺,以及街头巷尾中的各式民俗风情,比方说,他把真实的历史脉络穿插在虚构的小说剧情中,一会儿,你会为李岩扼腕叹息,一会儿,你又会为南宋君臣怒发冲冠。


金庸小说的“魅力”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虽然现在我早就不沉迷金庸小说了,但我必须得承认,我写散文、小说时候的语调、笔法,至今还在受早年金庸小说的影响,耳濡目染,一时半会儿改不掉。因为他的语句章法实在是太迷人了,有一种明清古白话的烟水气、书卷味、柴火味儿,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我们既被他磅礴大气的场景描写所震撼,又被他插科打诨的俚语俗谈所吸引,他擅长白描,也擅长气氛烘托,但有时候因为情节太吸引人了,以至于你都注意不到他文字的美妙。

有人说,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只有三个人的文笔有着明清古白话的韵味,一个是林语堂,一个是钱钟书,另外一个就是金庸,很多人之所以要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其他武侠小说区别开来,就是因为他出类拔萃的文笔。


金庸小说的“魅力”


小时候,我们野孩子打架玩闹的时候,没事就演练降龙十八掌、乌龟王八拳之类的,演练的好的还会自称大侠,但我们并不明白什么是大侠。我们一度认为武功最高、本事最大、实力最强的是大侠。但是,任我行、东方不败、欧阳锋、金轮法王、神龙岛主是大侠吗?他们可厉害了!但他们肯定不是大侠。

我们一度又认为那些笑道最后的人生赢家是大侠,那么,浑浑噩噩的狗杂种石破天是大侠吗?自私、好色、贪婪、唯利是图的韦小宝是大侠吗?逍遥自在,油嘴滑舌,和天下人称兄道弟的令狐冲,算是大侠吗?似乎也不是那么靠谱。

直到我年长之后,重读《射雕英雄传》,读到年少的黄蓉和郭靖泛舟五湖,谈论文种和范蠡的故事,年方弱冠的郭靖说:“蓉儿,范蠡大夫很聪明,但我觉得,文种那样明知必死,还要坚持的人,似乎更值得敬重。”黄蓉说:“这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后来我重读《神雕侠侣》,读到年过半百的郭靖对杨过说:“我守这襄阳城,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这时候,我懂得,真正的大侠,只有郭靖那一类人,就像江南七怪和丘处机斗嘴的时候所说的:“荆轲聂政一诺千金,郭解朱家扶危济困,没见过什么时候讨价还价。”

真正的大侠,是没有自己的,是不讨价还价的,他们一诺千金,他们扶危济困,他们为国为民,他们明知不可而为之,他们虽千万人而往矣。就像老电影《蜘蛛侠》帕克的叔叔所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金庸小说的“魅力”


侠客文化,来自于中国的墨家精神,兼爱,非攻,守护弱者,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但在法治国家形成之后,再也不需要侠客精神了,不需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需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不需要劫富济贫,不需要私决正义。

所以,武侠小说在现代文明体系下,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也不会回来了。武侠小说,乃至于热血漫画,都是成年人的童话,长大了,侠客梦就会醒来,更何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我们可以怀念,可以追忆,但不必惋惜。

更何况,金庸本人,也不是一个大侠,他一生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他是个完完全全的实用主义者,家国天下,民族主义,自由主义,都是他的意识形态,但成名、赚钱、拥有话语权,是他的需求和行动。他是个成功的畅销书作家、商人、甚至是个成功的政客,无论左右,所有人都喜欢他。

所以,他是韦小宝,不是郭大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