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为中国航天奉献一生

<strong>“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创造中国的多个第一。

从古至今,月亮一直在中国人的心中是神秘的,永远蒙着一层面纱,想让人一探究竟。古人的诗文中常常有月亮这个意象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现代人的浪漫情怀不输于古人,他们仰望浩瀚星辰,对太空充满向往。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此举更是激发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月球美好向往;他们发送各类月球探测器和飞船,当然之中也有属于中国的足迹。

中科院院士、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三巨头之一的孙家栋,在1929年2月出生在辽宁瓦房店,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工程学院,因其在中国航天方面做出的贡献,他被公认为“卫星之父”。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为中国航天奉献一生

一力担当,是他对祖国复兴重任的担当。

孙家栋自幼学习成绩优秀,受社会环境影响,孙家栋十分擅长俄语,也因此被作为人才应征入伍;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情况下,孙家栋和其他29位军人,一起到苏联空军学院学习。在学校他刻苦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重要领域工作。

<strong>1967年是孙家栋命运的转折点,他被任命为中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师负责人。

当时人造地球卫星只有超级大国掌握着核心技术,我们有的科研人员连卫星是什么模样都没有见过,并且当时大国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对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的研究更是雪上加霜,国内可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当时也不太具备研制条件,因此孙家栋的压力十分的大,但在当时的环境来说确实已经到了研制卫星的时候,他抗住了压力,决定担起这个责任。

他带领团队实地检测,研究实验,还参与了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工作

,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使人造地球卫星满足多项要求,人造地球卫星的设计也在不断修改。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为中国航天奉献一生

当时的情况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没有人知道卫星具体长什么模样,一切都靠孙家栋及其团队慢慢摸索。他们没有先进的工具和优质的研制条件,但他们有雄厚的学术基础,一腔热血和对国家,对任命的责任。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举国震惊,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振奋的喜悦之中,最兴奋的莫过于孙家栋,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应有的成就,他觉得自己无愧于国家与人民。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孙家栋想到的是国家,是人民而不是他自己,他说卫星在天安门广场飞过的时候是他最感动的一刻,但是我也想说那也是我们最感动的一刻。

其后,孙家栋陆陆续续又参与了其他几次航天工程的建设,他为中国航天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其中有失败,也有成功,他把每一次失败变成成功的基石,为他的成功做出铺垫。由于热爱,他把一生奉献给了航天事业,因为责任,他勇敢担当重担。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为中国航天奉献一生

永不停歇,是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由于孙家栋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他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所以他也参与了许多航天飞行器的设计。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放在月球上的时候,孙家栋也有他的太空梦。孙家栋被任命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那时他已经年过古稀,一次又一次的重担交在他手上,他依然不负所托地完成了。

<strong>因为热爱这份事业,他也乐在其中。

从中国太空时代的开启,到进一步的探索,这些都离不开孙家栋的身影。可以说他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航天,他的一生都离不开中国航天。现在我仍记得在别人都沉浸在发射成功的喜悦之中时,他却泪流满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却为航天事业流过三次泪,如果不是热爱,他又怎会如此。

他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自己与祖国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收到了这么多的荣誉之后,他依然不忘初心,他在决定担起重任之前,也从未想过自己因此会得到什么。因为从未想过获得多少名利,他才会沉下心去,默默在背后奋斗数十年,才会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才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有太多像他这样的科学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建设事业,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可以是这样的人,我们可能达不到他们那样的成就,但我们也可以把祖国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奋斗,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