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八戒CC
莊子是老子之後傑出的道家人物。老莊思想是唯一被西方哲學家認可的哲學理論。後世雖有研究發揚者,但真正能與莊子齊名之思想境界大成者個人覺的沒有。
莊子思想:充滿著浪漫自由主義情懷,主張絕對自由的人生觀。無己、無名、無我的一種人生境界!這種追求本身就極少人能達到,儒家的建功立業, 包含了流芳百世的功利之心。後世宋明理學,心學亦人以為治,或心以為治。這種價值觀的安放使人本身就有進取而得之。所以研究歸研究,從根本上就於老莊思想產生了分離,彼方不同,就很難達到相同的境界。
就莊子思想而論。老子提倡天下大治,對國家及軍事都有高深的見解,無為化而為,無為而治!這在華夏數次危難之際,多有高士挺身而出,功成身退。所以老子終極境界含有出世之態度。而莊子整個就是出世思想構成的哲學觀,以求心靈最為自由的慰藉!可以是蝴蝶,安可為魚,可以相忘於江湖,跟別人跟世界無關,忘了本我。從初心上這就使後世學者望其項背。引用魯迅先生評價:晚周諸子,莫能先也。
一城一詩
老子、莊子都是道家,如果是按道家來說,應該是列子,老、莊、列,道家三大重要代表。
莊子(本名莊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說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創立了哲學學派莊學,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的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莊子的作品喜歡以引人入勝的方式闡述哲理,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中代表作品是《莊子》。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說的本源來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現今的版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不少都很富有教育意義。
莊子在其書第一篇《逍遙遊》中,就提到過列子可以“御風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練就了一身卓絕的輕功。因為莊子書中常常虛構一些子虛烏有的人物,如“無名人”“天根”,故有人懷疑列子也是“假人”。不過《戰國策》、《屍子》、《呂氏春秋》等諸多文獻中也都提及列子,應該實有其人。
列子的學說,劉向認為:“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呂氏春秋》中說:“子列子貴虛。”
《戰國策》中有:“史疾為使楚,楚王問曰:‘客何與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貴?’曰:‘貴正。’”
張湛《列子·序》認為:“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為表,生覺與化夢等情。鉅細不限一域,窮達無假智力,治身貴於肆仕,順性則所至皆適,水火可蹈。忘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一書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與春秋戰國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列子》可以說是一篇恢宏的史詩,當時的哲學、 神話、、音樂、軍事、文化以及世態人情、民俗風習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現,《列子》保存了神話傳說、音樂史、雜技史等眾多珍貴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沒提倡縱慾,而是崇尚超越一切慾望和外在事物的自由。擺脫某些有形無形的束縛、不拘泥於形式、但要知止。
故書中說:“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有此而求外者,無厭之性。無厭之性,陰陽之蠹也。”
《列子》中的傑出篇章節選
《天瑞》
天瑞,意謂天地之靈瑞,自然之符應,即書中說的“不生不化者”。列子認為,世間萬物皆有始有終,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夠循環往復、獨立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產生與變化的本源,它最初無形無象,歷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個階段,形成“渾淪”,再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的“易”演變為有形的“一”,最終生成天地萬物。
2《仲尼》
列子認為,摒棄禮教和變革社會都不過是顯露形跡的有心作為,唯有保持內心虛靜,才能泰然應對紛紜莫測的時局。
同時,針對凡俗一味糾纏於外在細節,只知運用感官妄定是非的淺陋偏見最終獲得的只是一些生活的淺見,這些淺見並不能讓人進入真正的“道”。
3《周穆王》
本篇皆在宣揚浮生若夢、得失哀樂皆為白駒過隙的思想。列子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瑰麗奇異的畫面,為我們展現了神妙莫測的幻化境界,卻又讓它悔起倏滅,以期證明有生有形者盡為虛無的幻象,終將隨著生死陰陽之變歸於消亡;唯有造化萬物的大道,因“其巧妙,其功深”,才能夠常信常存,無極無窮。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惑於是非,昏於利害”,被新鮮短暫的過眼雲煙所吸引,從而忽略了慣常恆久的實在擁有。
4《黃帝》
本篇皆在論述養身冶物之道。全文圍繞道心與外物的關係展開多番探討,唯有應理處順,忘形養神,才能達到所適常通,遇物無滯的境界。具體而言,修養內在道心。必須”壹其性,養其神”,做到心無逆順,物我兩忘。
5《力命》
本篇圍繞天命與人力的矛盾關係,展開一系列論證。在列子看來天命超越於人間所有道德、強權、功利之上,自為人人所不可企及。它看似無端無常卻與每個人的遣際息息相關,世間的壽夭、窮達、貴賤、貧富都由它來決定。
天命本身並不具備判斷是非、主持公正的獨立意志,也不懷有任何賞善罰惡的目的,它總是“昂知所以然而然”,所以歷史上與現實中才會出現“壽彼而夭此,窮聖而達逆,賤賢而貴愚,貧善而富惡”等諸多顛倒混亂的社會不公現象。
翁子涵
劉文典:“世界上只有兩個人瞭解《莊子》,一個是莊子本人,另一個是我。”
劉文典(1889—1958),原名文聰,字叔雅,筆名劉天民,祖籍安徽懷寧,出生於安徽合肥。現代傑出的文史大師,校勘學大師與研究莊子的專家。原名文聰,字叔雅,筆名劉天民。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國立安徽大學校長、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
大輝boss
六祖慧能吧!不識字作偈成經的,寫了國人著的唯一一部佛經,影響不亞於老莊!無相頌《壇經》都是圓滿自性之流露!
是禪宗經典人物,是國人的驕傲!
拜石明貞
有
其實每個人都是
再說得究竟點 每個生命都是 只是他們不知道 這個道 就是“道”
名者 實之賓也~
順其自然杜科斌
後無來者!
十四阿哥郎春濤
莊子,全世界只有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其文汪洋恣肆、磅礴宏大。其論至高而無頂,至深而無底,至大而無外,至小而無內。揚道家之宏論,開萬世之啟蒙。
國學小師
道家老子,莊子之後,個人認為應該沒有與莊子齊名的人物了吧,後來的人應該是學習與模仿他們的一些道家思想,沒有達到他的道家學識境界與高度,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指導賜教。
搭理的
老莊之後道家基本上就沒再有真的能夠成體系的人了,都是在老莊的基礎之上,做一些很有限的擴展,而且對這個思想對這個哲學的進步意義極小,在西方几乎沒有任何影響,只有老子和莊子西方是認可的。
遠方之樹
很多,,孔子,荀子,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