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庄子之后还有与庄子齐名的人物吗?

朱八戒CC


庄子是老子之后杰出的道家人物。老庄思想是唯一被西方哲学家认可的哲学理论。后世虽有研究发扬者,但真正能与庄子齐名之思想境界大成者个人觉的没有。

庄子思想:充满着浪漫自由主义情怀,主张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无己、无名、无我的一种人生境界!这种追求本身就极少人能达到,儒家的建功立业, 包含了流芳百世的功利之心。后世宋明理学,心学亦人以为治,或心以为治。这种价值观的安放使人本身就有进取而得之。所以研究归研究,从根本上就于老庄思想产生了分离,彼方不同,就很难达到相同的境界。

就庄子思想而论。老子提倡天下大治,对国家及军事都有高深的见解,无为化而为,无为而治!这在华夏数次危难之际,多有高士挺身而出,功成身退。所以老子终极境界含有出世之态度。而庄子整个就是出世思想构成的哲学观,以求心灵最为自由的慰藉!可以是蝴蝶,安可为鱼,可以相忘于江湖,跟别人跟世界无关,忘了本我。从初心上这就使后世学者望其项背。引用鲁迅先生评价: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一城一诗


老子、庄子都是道家,如果是按道家来说,应该是列子,老、庄、列,道家三大重要代表。

庄子(本名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是《庄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说的本源来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现今的版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不少都很富有教育意义。

庄子在其书第一篇《逍遥游》中,就提到过列子可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似乎练就了一身卓绝的轻功。因为庄子书中常常虚构一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如“无名人”“天根”,故有人怀疑列子也是“假人”。不过《战国策》、《尸子》、《吕氏春秋》等诸多文献中也都提及列子,应该实有其人。

列子的学说,刘向认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不竞,合于六经。”《吕氏春秋》中说:“子列子贵虚。”

《战国策》中有:“史疾为使楚,楚王问曰:‘客何与所循?’曰:‘治列子圄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

张湛《列子·序》认为:“其书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为表,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仕,顺性则所至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

《列子》一书深刻反映 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 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没提倡纵欲,而是崇尚超越一切欲望和外在事物的自由。摆脱某些有形无形的束缚、不拘泥于形式、但要知止。

故书中说:“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有此而求外者,无厌之性。无厌之性,阴阳之蠹也。”

《列子》中的杰出篇章节选

《天瑞》

天瑞,意谓天地之灵瑞,自然之符应,即书中说的“不生不化者”。列子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够循环往复、独立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产生与变化的本源,它最初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形成“浑沦”,再自“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演变为有形的“一”,最终生成天地万物。

2《仲尼》

列子认为,摒弃礼教和变革社会都不过是显露形迹的有心作为,唯有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泰然应对纷纭莫测的时局。

同时,针对凡俗一味纠缠于外在细节,只知运用感官妄定是非的浅陋偏见最终获得的只是一些生活的浅见,这些浅见并不能让人进入真正的“道”。

3《周穆王》

本篇皆在宣扬浮生若梦、得失哀乐皆为白驹过隙的思想。列子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瑰丽奇异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神妙莫测的幻化境界,却又让它悔起倏灭,以期证明有生有形者尽为虚无的幻象,终将随着生死阴阳之变归于消亡;唯有造化万物的大道,因“其巧妙,其功深”,才能够常信常存,无极无穷。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惑于是非,昏于利害”,被新鲜短暂的过眼云烟所吸引,从而忽略了惯常恒久的实在拥有。

4《黄帝》

本篇皆在论述养身冶物之道。全文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展开多番探讨,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适常通,遇物无滞的境界。具体而言,修养内在道心。必须”壹其性,养其神”,做到心无逆顺,物我两忘。

5《力命》

本篇围绕天命与人力的矛盾关系,展开一系列论证。在列子看来天命超越于人间所有道德、强权、功利之上,自为人人所不可企及。它看似无端无常却与每个人的遣际息息相关,世间的寿夭、穷达、贵贱、贫富都由它来决定。

天命本身并不具备判断是非、主持公正的独立意志,也不怀有任何赏善罚恶的目的,它总是“昂知所以然而然”,所以历史上与现实中才会出现“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等诸多颠倒混乱的社会不公现象。


翁子涵


刘文典:“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了解《庄子》,一个是庄子本人,另一个是我。”

刘文典(1889—1958),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祖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大辉boss


六祖慧能吧!不识字作偈成经的,写了国人著的唯一一部佛经,影响不亚于老庄!无相颂《坛经》都是圆满自性之流露!

是禅宗经典人物,是国人的骄傲!


拜石明贞


其实每个人都是

再说得究竟点 每个生命都是 只是他们不知道 这个道 就是“道”

名者 实之宾也~


顺其自然杜科斌


后无来者!



十四阿哥郎春涛


庄子,全世界只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文汪洋恣肆、磅礴宏大。其论至高而无顶,至深而无底,至大而无外,至小而无内。扬道家之宏论,开万世之启蒙。


国学小师


道家老子,庄子之后,个人认为应该没有与庄子齐名的人物了吧,后来的人应该是学习与模仿他们的一些道家思想,没有达到他的道家学识境界与高度,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指导赐教。


搭理的


老庄之后道家基本上就没再有真的能够成体系的人了,都是在老庄的基础之上,做一些很有限的扩展,而且对这个思想对这个哲学的进步意义极小,在西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只有老子和庄子西方是认可的。


远方之树


很多,,孔子,荀子,韩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