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每日優鮮陳冕:不是每一家生鮮電商都在精細化運營,但這就是差距

「有數青年家」是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旗下,具有鮮明特色和廣泛影響的原創商業人物專訪IP。立足CBNData消費大數據,用數據機構視角的消費洞察,碰撞商業領域行業操盤手的經驗觀點。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奏,一張”居民出入通行證“將每日清晨活躍於一線生鮮市場的大爺大媽圈在了家中,也讓天天靠外賣續命的青年一族,掂起了炒鍋,為搶蔬菜拼起了手速,這其中最為受益的,莫過於生鮮電商(點擊可查看CBNData新消費觀察的分析) 。

伴隨大量用戶湧入之後關注度的提升與信心的提振,生鮮電商正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也依舊是眾多玩家前赴後繼的戰場。

一方面,生鮮是高頻需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平均每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率;但另一方面,生鮮電商本身的零售屬性,使得它無法脫離低毛利、高損耗的模式。也正因為如此,從O2O風潮興起至今,生鮮電商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圈地、補貼、燒錢、倒閉,卻似乎依舊沒有“終成定局”。

如果說電商的最後一個堡壘真的是生鮮,那麼出路究竟在哪裡?以本來生活網為代表的O2O+B2C模式、食享會代表的社區模式、每日優鮮代表的前置倉和盒馬代表的店倉一體模式,是否都能實現條條大路通羅馬?競爭的核心,到底比拼的是什麼?

“生鮮零售不只是模式之爭。”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曾公開表示過,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出現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實質上歸根到底可能不是模式的問題,而是是否有堅決採取精細化運營,在全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降本增效,把錢當錢、敬畏每一分錢。

在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此前舉辦的 第一財經有數公開課上,每日優鮮增長負責人陳冕詳細分享了每日優鮮“老帶新”裂變的增長之道,CBNData有數青年家也與陳冕就“精細化運營”進一步探討了生鮮這門生意的生長法則。

每日優鮮陳冕:不是每一家生鮮電商都在精細化運營,但這就是差距

陳冕在第一財經有數公開課做主題分享

CBNData:2019年生鮮電商公認遇冷,而且從火熱到遇冷,週期似乎很短,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陳冕:生鮮是零售生意,零售的業態決定了它是長鏈條、低毛利的,本質上是一個需要長時間耕耘、精細化運營的生意。因此生鮮生意不可能像其他傳統互聯網線上生意那樣快速崛起或大起大落。

我認為“寒冬”其實是偉大公司的“朋友”。春天環境好,什麼創新業態都可以嘗試。而冬天則會檢驗公司的模式、組織能力和戰略能力,把不好的公司淘汰掉。寒冬讓我們更專注地看到自身的“內功”,看到用戶的需求,同時訓練我們自己的組織能力。

生鮮行業的用戶需求是一直都在的,只有長期的組織能力建設和精細化運營,長期深耕供應鏈,企業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長和爆發。

CBNData:生鮮線上化的趨勢是持續的,這個賽道里巨頭和新生力量都在不斷湧入,你們會感到焦慮嗎?

陳冕: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情。每日優鮮從2014年底就開始做了,當一個賽道里只有你孤獨一人的時候,其實是最寂寞、最考驗心力的。而很多的巨頭和創業公司都湧進來,這個市場變火了,反而印證了它本身的價值。而且本質上,生鮮線上化的滲透率現在還非常低,有第三方數據顯示,整體應該是在4%左右,對比3C、服飾等類目,這個線上滲透率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所以市場機會依舊非常大。

首先,在供給側,生鮮對供應鏈的要求非常高。其次在需求側, 80、90後邁入家庭消費階段後,他們的生鮮消費需求才會逐步增長;60、70後又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適應移動互聯網的購物習慣。所以現在生鮮還是一個存量市場小於增量市場情況。

生鮮線上化的趨勢本質上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更多的競爭對手來共同教育市場和用戶,其實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共同觸達目標人群,形成消費習慣。

CBNData:每日優鮮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如何建立競爭護城河?

陳冕:現階段有沒有競爭對手並不會太影響我們的步伐,我們依然專注鍛鍊自己組織能力和精細化運營能力。因為零售非常考驗一個公司的這兩種能力,它本身利潤低,即使波動幾個點也會帶來經營結果上的極大區別,甚至是生與死的區別。

所以不論是談論模式還是壁壘,核心還是在於我們能夠把運營做到多精細,我們能夠多敬畏每一分錢,讓生鮮的供應鏈效率越來越高。

零售這個行業是需要時間的,不是說有很多的錢砸進來,這個市場就瞬間爆掉。它的鏈條長,需要長時間深耕,我們的商品需要採購,需要在幹線做冷鏈運輸,需要在大倉做分揀,需要在微倉做倉儲,做供需的管理預測。市面上每一家生鮮企業都在這麼做,但是做的最大差別就恰恰在於這個長鏈條的每一個環節的精細化管理,這個需要團隊、組織的深耕,需要時間。

CBNData:精細化的管理是要靠什麼?人,數據,還是技術?

陳冕:第一是團隊的組織能力和文化,是不是足夠敬畏每一分錢,是否有足夠強的執行力。第二是技術,我們能不能把所有的環節都閉環,把所有的數據、流程都閉環,把所有的數據都線上化、系統化、智能化,通過算法去實現供需的預測、智能派單等等,這些也非常重要。

但其實團隊和技術是同樣重要的,既需要一個團隊艱苦的深耕,需要團隊組織文化上的專注,同時也需要重視對技術的應用、技術與產業鏈各環節的深度結合。

CBNData:社群運營以及裂變對於每日優鮮的增長幫助有多大?

陳冕:每日優鮮的小程序整個2019年MAU漲了6倍,這也證明了社群運營及裂變的潛力。現在大部分用戶的注意力還是在微信上的,但是怎麼挖掘這些用戶是值得我們探索的。我們希望深入地研究微信的特點和規則,結合社交關係去做獲客。

CBNData:CBNData《2019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指出了Z世代和下沉市場 這兩大潛力增長人群,生鮮領域是否也看到了這個趨勢?

陳冕:每日優鮮的用戶目前主要是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一二線城市工作強度大,時間緊迫性高,因此這種到家的業務還是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短期內我們還是先專注在一二線城市,做極速達模式,一二線城市的生鮮賽道還遠沒有飽和,我們會繼續在一二線城市主力的中心區去做深耕和覆蓋。而在3-6線的腰部城市、下沉市場,我們主要通過社交電商每日一淘來做觸達。

從代際來看,每日優鮮的用戶主要還是80後、90後,女性居多。但60後、70後也有明顯的上漲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消費人群正在發生代際的變遷。在我們的品類裡,像水果,它的消費層會更年輕,像蔬菜肉蛋,消費年齡層就會更大。

目前整個生鮮的主力消費人群的確是年齡偏大一點。我們要重點服務好他們,比如每日優鮮近一年多來一直在做的“平價菜”,還有我們從19年2月開始推出的極速達的活鮮。同時我們也會做好年輕世代用戶的觸達和拓展。一個年輕的消費者現在買水果,但之後他也會完成品類的遷移,去買蔬菜肉蛋等等。

CBNData:您看好2020年的生鮮消費市場嗎?

陳冕:其實我們不是那麼在乎短期的市場。我們第一還是專注在用戶的長期需求上,專注用戶的變化,做80後、90後的核心用戶,做好他們的留存和復購;同時也做好60後、70後的拓新,來實現我們穩步的增長。我們還是要把自己的組織能力修煉好,把精細化運營的內功修煉好,把供應鏈能力修煉好,去為更多的用戶去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這才是2020年的主線。

策劃 | CBNData有數青年家

作者 | 劉笑笑、遲騰

如有采訪需求,請後臺留言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