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论历史地位和贡献,同意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吗?

终南悠然翁


您好

中国够格称为“千古一帝”的不多,个人认为有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唐太宗等。

千古一帝有几个标准:文治武功十分杰出;对后世形象深远;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位期间建立的制度被后世传承;开疆拓土,对民族的形成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等等。

从这几条看,秦始皇是符合千古一帝的标准的。

首先,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国,扩大了国家版图。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互攻伐,人民水深火热。统一六国,也就平息了纷争战争,中国正式进入全新的封建王朝社会。平定南越,北却匈奴。

其次,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统一文字这一件居功至伟,使得全国意识形态趋于一致,文化的趋同,开始了文化大一统时代。

第三,统一全国的车轨,便于全国的交通往来。

第四,开创郡县制,这一制度对后世封建王朝影响最为深远,历朝历代都仿照这个制度。

总之,无论从文化,政治制度,国家版图的奠定,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秦始皇的功绩是伟大的。称为千古一帝不为过。

至于他的过错,也是客观存在,但毕竟还是一位伟大的,对国家和民族有卓越贡献的帝王。



菊花古剑酒


千里万里路,不如读书路。

我是千河,我来回答。

论历史地位和贡献,同意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吗?

众所周知,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朝代,诞生了494位帝王。有的帝王奢靡残暴、压榨百姓,遗臭万年,有的帝王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励精图治,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得以千古留名。不过,要说谁有资格被称为千古一帝,也就只有几位罢了。

首先第一位便是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

开启了中国大一统先河,无论后面到那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无不想着大一统。

秦始皇嬴政,对于秦朝,以法制治国,对于法典,很推崇,所以韩非子在秦朝得到了重用。秦始皇,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注重改革,推翻了以前腐朽的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始皇建立了大统一王国秦朝以后,是以汉族人为主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君主制国家,并且他还废除了各国的文字,统一了文字汉字。

1.统一文字

秦朝统一后,丞相李斯提出“书同文,车同轨”的建议,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下令全国禁止使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小篆作为统一的书体。在此之前,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再到金文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礼崩乐坏,各诸侯国的文字各不相同,这一时期汉字产生了地域性的差异。因此秦朝统一后,急需要一种官方的文字使得全国上下统一,李斯便奉秦始皇的命令制作这种标准的字,这就是小篆。

李斯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亲自写下了《仓颉篇》七章,此后不久,李斯又采用了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官员创作的另外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的曲折回环,形成新的一种书体,这就是隶书。后来隶书就作为官方的正式书体,开始于秦朝,兴盛于汉朝。直到魏晋时期被楷书所替代。李斯的功劳,身在千秋,福泽万代。

2.统一度量制度

最早是商鞅变法在秦国实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应用于全国。

3.统一货币

秦权钱的出现,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象征。

秦始皇兼并天下、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来巩固这个新生的、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政权。其中统一货币,是一系列革新措施中重要一项。

秦王朝建立之前,六国货币形态各异。齐燕使用刀状形货币,韩赵魏行用布状形货币,楚国流通小型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废除各国原用货币,采用“半两”圆钱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从此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式,在中国保持了2000多年,一直到清末民初。

统一货币不但加强了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且也可以从财权、财力上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利用其原来的货币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止地方分离,民族再次分裂。

4.郡县制

文字、度量制度、货币统一的实施都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利的中央达到对地方的完全控制,如果没有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一切都是空话。郡县制的出现,把各地的统治权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使得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有利于国家实力的发展,政令的传达。对国家的统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始皇帝还修建秦直道便利国内交通,也是世上最早的高速路吧,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的贡献和地位绝对是在历史上排在第一位的。

还有俩位,如汉武帝,唐太宗。今天不说了。

今天就到这。

我是千河,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小主千河


秦始皇能够成为“千古一帝”,自然和他的功绩有关。秦始皇执政时有三大贡献。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的人物,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影响深远,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的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赞为“千古一帝”。

统一了中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大概用了10年的时间消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长达500多年的诸侯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上的统一,还包括了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上的统一。在秦朝以前,夏、商、周只是地理上的统一,政治、经济依然处于分裂状态。

开疆拓土: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领土不是很大。夏朝以及商朝的领土只包括今天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区。周朝时东北地区达到了辽东半岛,西北地区达到了陕西南部,往南就是长江流域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先征服了岭南。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全部地区,以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面积超过了50万平方公里。

其次,秦始皇在征服岭南之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北方。北方的匈奴屡屡南侵,成秦始皇的心腹大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令蒙恬率30万大军征讨匈奴。在蒙恬进攻下秦朝收复了河套地区,匈奴被迫向北方的大漠深处迁徙。这也是历史上中国第一次将匈奴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修筑水渠:灵渠在世界上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了,这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兵50万征伐岭南。因为战线拉得太长,秦朝军队的军粮运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朝的战果。为了改变当时的情况,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监御史禄率领民夫在长江水系的湘江与珠江水系的漓江之间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运载军粮。

灵渠修建之后,秦朝军队征服岭南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说灵渠是居功至伟。战争结束之后,灵渠又经过了多个朝代的修正,可以说灵渠文化已经深入人心,长达2000多年。在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灵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国的统治,起着积极的作用。2018年,灵渠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公元前


很多人都认为秦始皇是暴君,实际那都是被史书所污,秦始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上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制度,后世几千年都是按照秦始皇制定的制度运行。首先创制了皇帝制度;其次创制了郡县制,取消了封国,现在我们所用的省市县就是秦始皇一脉相承的。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废除了世袭特权,人才流动活跃起来。

二、疆域上

统一中华民族,统一六国,开疆拓土,北征匈奴,南击百越,把中国打造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经济上

统一了度量衡,统一货币,便利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四、文化上

废除了六国文字,统一使用“小篆”,后又创立了“隶书”,让中华文化大融合,各民族可以方便交流。

秦始皇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秦朝却只经历了十五年就灭国,主要的原因就是秦始皇天马行空的思想做了在当时来看被世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秦始皇修建长城,与匈奴作战,对中华民族的疆域的巩固作用巨大,只是因为国家刚刚经历战乱缺少了休养生息的时间,百姓不堪重负。

秦始皇所做的一切事情是开天辟地的,前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后人也仿照他创立的制度改进和完善。他超越了前人,也超越了后人,换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建立起来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汉承秦制,充分的说明了秦始皇制度的优越性。所以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称号受之无愧。


历史大观园


完全同意秦始皇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是第一个完成中国大一统的帝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秦始皇一生叱咤风云,他励精图治,不仅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还实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修长城等等,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秦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基本政治格局,对后世中国和世界都影响深远。秦始皇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明朝思想家李贽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种说法基本得到后世的公认,虽然汉武帝、唐太宗等皇帝都被冠上千古一帝的头衔,但如果千古一帝只能选一位,无疑是秦始皇。



冀风心语


大家好,我是品读历史者,我来回答。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最后一个末代皇帝溥仪,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过近五百位皇帝,具有开创性的皇帝被尊称为“千古一帝”。那么历史上能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可能在大家的心里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觉得是秦始皇,有人觉得是汉武帝,有人觉得是唐太宗,也有人觉得是宋太祖,正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各领风骚。

按题主要求,我们今天来聊一聊秦始皇,他能被称为“千古一帝”吗?

论历史地位

秦朝以前,统治者最高的称号是王。但是自秦王统一六国后,秦王面对自己的成就,深感“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秦王下令说:

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于是在王绾,冯劫,李斯等人与博古通今的博士们商议后,对秦王说,“以前五帝时,不过统治方圆千里之地,而且周边的少数部落只是时向时离,但是天子也没有办法,现在陛下兴义兵,平定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功业,三皇皇帝也没法与陛下相比,所以请陛下尊称泰皇,自称为朕,命令称为诏。

”但嬴政认为应采用上古帝位号,称“皇帝”,后世继承皇位者以数计,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这样,秦始皇就成为秦王嬴政的称号,皇帝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也就自然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论历史贡献

一.在确定皇帝的称号后,秦始皇为了加强集权,对原来的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进行了变革,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吏都由皇帝任命,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的三公指的是:

  1. 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长,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秦丞相多设左、右二人。秦朝建立之初,分别以隗状,王绾为左、右丞相,后来则有右丞相冯去疾和左丞相李斯。但秦始皇统治时期,不但丞相的任免完全由皇帝决定,而且各项政事的处理,也完全取决于皇帝,丞相并无决断之权。
  2.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同时还要帮助丞相处理政事,在秦朝以前就有御史一职,但只是很低微的一种官职。秦始皇为了牵制相权,加强监察,于是改设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3. 太尉,太尉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事事务,是中央政府中的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在战时有领兵作战的权利,但是没有权利调兵,军队的调动权只属于皇帝一人。

在三宫下秦朝还设有九卿(但是数目不止是九),分掌朝廷和国家的不同行政事务,分别受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领导,并直接听命于皇帝。秦朝的九卿主要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與马的太仆、掌刑辟的廷尉、掌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客、掌宗室的宗正、掌谷货的制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的少府、掌列候的中丞、掌皇后太子家的詹事。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行政机构,是秦朝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是绝对听命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关,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维护统一,实行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措施。

  1. 统一文字。汉字产生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急剧变化,各地文字的形成和读音都有所不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当时,同样的字,不同的国家往往写法不同。这不但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各地人民间的交流,而且给秦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21年发布“书同文”的诏令,规定以秦国小篆为统一书体,与小篆不同者全都废掉,为了在其它六国推广小篆字,秦始皇命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书写《仓颉》、《爰历》、《博学》3篇,作为文字范本。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2. 统一货币。币制的不统一,严重阻碍了各地商品的流通及统一国家的财政收支。所以,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项:首先将铸币权收归国家,禁止地方和私人铸币,对于私自铸币者,不仅没收其所铸钱币,还要拘捕和严惩私自铸币者。其次,明确规定货币种类,秦朝的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黄金属于上币,铜钱属于下币,铜钱的圆形方孔钱,上面铸有“半两”的字样,每钱重十二铢。再次,废除原来六国使用的布币、刀币、铜贝等各种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等充当货币。秦始皇统一货币,消除了各地区间的币制上的不统一状态,秦王朝制定的圆形方孔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的基本形制,沿用了两千多年。
  3. 统一度量衡。度量衡是商品交换中所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国家收取赋税的重要标准,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其他六国的度量衡器。具体措施是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全文刻在新制作的度量衡标准器上。这样既可以提供更多的标准器,又可以宣传秦始皇的功绩。统一后,秦朝的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度;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桶(斛)为单位,也是十进制;衡制方面以铢、量、斤、钧、石为单位,进位是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维护中国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三.开疆拓土,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南伐越族,北击匈奴,并通西南夷,不断开疆拓土,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在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很早就有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越族。越族部落众多,而且部落差异很大,又称作“百越”。依据其分布地域不同,可分为于越、闽越、瓯越、南越、西瓯等八部分。在大规模征服岭南的军事行动中,秦军习惯于在中原开阔地区做战,不习惯于在岭南的密林中作战,在加之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南方河流纵横交错刑拘,面对这种情况,不知所措。为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派监御史禄负责开凿灵渠,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重要作用,灵渠的建成保障了秦军南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秦军于公元前214年攻占岭南,并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基本上统一了岭南。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
    灵渠的建成,即使到现在,对航运、农田灌溉,仍然起着重大作用。
  2. 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军渡过黄河,大规模进攻匈奴,头曼单于难以抵挡,只好北移,蒙恬乘机率军,占领了高门阙、阳山、北假等地。秦朝一方面在这些地区设置44个县,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还大量迁徙刑徒,并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匈奴贵族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河套地区的广大人民在很长时间内有了安定的环境。这对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巩固抗击匈奴取得的胜利成果,秦始皇又开始修建秦长城。长城作为古代军事建筑工程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明代思想家李贽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是这样称誉的:“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总结:

虽然秦始皇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严重摧残了文化的发展,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贡献还是大于他的过失的!

“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谢谢您的阅读。


品读历史者


加关注,不迷路!

论历史地位和贡献,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后人评价古人,无非是从功过两个方面,虽然,我们看到的历史或多或少含有史学家个人情感的成分,但是对于基本的史实,还是能够确定的。

先来看秦始皇的功劳:

一、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军队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标志着春秋战国几百年来诸侯割据,战乱频生的局面到此结束,从那时起,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建立,给在战争中挣扎的老百姓一个喘息的机会,让老百姓的生活得以安定,和平的局面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封建时代的到来

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称自己为“始皇帝”,对此,后人嗤之以鼻,认为老嬴这是自卖自夸,可是,三皇五帝都是传说中的人物,说到底不过是部落酋长这个层次的村干部,只是被后人当做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腾,神话了而已。事实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也不知道。反而,秦始皇的结束了奴隶社会,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这样的历史意义,是不是就像清王朝的覆灭,共和制的到来一样?

三、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版图

自古以来,一国之君最高荣誉莫过于开疆拓土,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原本六国的土地尽数划归大秦旗下,按理说也该好好休息,享受人生了,可要不说嬴政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呢,吞并六国尚不满足,又北击匈奴,南取百越,不断开疆拓土,不仅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还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版图。

四、统一意识形态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分封行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从那以后,七国人使用一样的文字,说一样的话,用一样的计量单位, 坐一样车轮距的马车,遵守同样的礼法。秦国不仅仅通过武力征服了六国,而且通过这样意识形态的统一,让所有人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都是大秦的子民,再也没有了七国之分。这种制度,文化的凝聚和统一,要比武力征服难得多,更珍贵的多。

五、修长城,通运河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对于中原政权来说,就是个强盗加无赖,没吃的没穿的就来抢一把,杀几个人,你不理他他就继续抢,你来打他他就跑,你一撤军,他又回来了,机动性非常强,让人头疼。为了防止少数民族犬戎的侵袭,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希望据敌人与城墙之外。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民夫都会被累死、饿死甚至病死,人数不下十万,这也成了所有人攻击始皇残暴的借口。可是,不妨想想,面对这样一个无赖邻居,打又打不死,不打又恶心,除了修个墙防着他,还能怎么办呢?修长城,死人,可能能管几千年,不修,死的人更多,而且还是年年死,你要是皇帝,你修不修?至于修灵渠,那更重要了,运河沟通水系,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要不然南征百越时,部队的粮饷武器运输问题如何解决?总不能让士兵扛着米袋子去打仗吧?

其他的,不再一一表述。

至于秦始皇的过,想来无非是焚书坑儒那点事,且不说焚的什么样的书,坑的是什么样的儒,就单从加强统治这方面来说,哪个朝代还不干点思想道德建设的事?历朝历代文字狱死的人,可比秦始皇坑杀的人多得多。只不过,历代的统治者怕被后人诟病,干着当失足妇女立牌坊的事,秦始皇对此表示无所谓而已。






徽州大司马


千古一帝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后人用此代指秦始皇,此语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

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煜芹趣说历史


秦始皇与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并称为千古一帝。拿秦始皇的评价和另外三个皇帝相比感觉秦始皇的差评是非常多的,甚至有人觉得秦始皇不配被称作千古一帝。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我认为秦始皇不仅是千古一帝,还是古代所有帝王的典范。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皇帝

秦始皇的历史地位是所有皇帝无法比拟的。因为皇帝这个名词还是出自秦始皇。秦始皇用了20多年的时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自称为皇帝,也算得上是万皇之宗了。

二.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

秦始皇时期,匈奴蠢蠢欲动,总是骚扰秦国的边境,妄图从边境打开突破口以对中原地区发动进攻。公元215年,秦始皇为了消除北方匈奴的威胁,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军队一路上势如破竹,迅速攻下了河套。

经过此次战斗,匈奴再也无力抵抗,头曼单于被迫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退到阴山以北的漠南一带游牧。

秦始皇为了防止匈奴对边地的骚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长城。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秦朝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一条从临洮(甘肃岷县)一直到辽东碣石的万里长城。这条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秦始皇统一了一系列的标准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由于地域的不同,因此七个国家的字体,货币,制度等都不相同。

秦始皇当上皇帝后制定了一系列统一的政策,如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把小篆当作国用文字等等。可以说秦始皇制定的这些措施成为后代皇帝得一个典范。

总结:秦始皇虽然做了一些昏庸的事,比如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累死了大量的劳动力,花费大量的人力和金钱去修建豪华的陵墓。但是秦始皇总体来说还是功大于过,因此称其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小生子讲历史


秦始皇嬴政,为秦庄襄王和赵姬所生,十三岁继承王位,上位后出掉了长信侯嫪毐和权相吕不韦,平定了秦国的朝堂,重用李斯,白起等人,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对我国古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政治上,秦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封建社会,这在当时是跨时代的进步。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上废除原有的分封制,改郡县制。

2.经济上,实行车同轨,统一度量单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实行书同文,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使得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4.军事上,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万里长城,确保了中原的稳定。

可以这么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多个大一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对后世王朝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嬴政也因此觉得自己功高三皇,盖过五帝,所以称自己为皇帝,又因为他是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所以称为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真乃千古一帝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