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河南“宅經濟”按下“快進鍵”

■河南經濟報記者 馬連華

雲逛街、網上售樓、線上賣車,直播上課……疫情之下,“不要出門,居家抗疫”成為大眾的生活方式,以往需要線下完成的事情幾乎全部轉戰線上。

一邊是受挫明顯被按下“暫停鍵”的線下各行各業,一邊是以線上服務為主大有崛起態勢的“宅經濟”,外賣、跑腿、快遞、生鮮平臺等線上購物需求大幅增長,雲復工、線上教育、網上問診也空前火熱。“宅經濟”像是被“疫情”按下了“快進鍵”,愈發成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線上服務“爆發式”增長

“是取快遞的嗎?什麼名字?”隔著小區大門,四五米距離外的京東快遞員張明因為戴著口罩,需要大聲喊叫才能讓對方聽見。2月23日晚上7點半,張明已經在鄭州市紫荊山南路的花都港灣小區門口等了將近三個小時。

春節以來,張明一直在派送快遞,所以他負責的區域並沒有快遞積壓問題,現在每天上午大約配送150個快件。“一直不讓進小區,只能在門口等,所以派送的有點兒慢。”張明理解非常階段大家買的都是油、米、紙尿褲等必需品,特別希望儘早收到快遞。

疫情防控下,不出小區採購生活必需品,最便捷的就是線上。然而線上下單容易,收到商品則需要其他環節。“22日復工配送,現已派送三天,大概還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基本送完積壓的快件。”韻達快遞的小崔不停地跟前來詢問快遞的人解釋。

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負責人趙澤輝說,當前省內絕大部分快遞公司已復工,但整體運力還未達到日常水平。因為各地疫情不同,不少站點還處於隔離中,不少從業人員還處於返崗前的“隔離觀察期”,疫情防控關鍵期快遞行業開工不能搞大水漫灌,需要科學有序進行。

有人等快遞,有人坐等跑腿買東西。“酵母、十三香、蔥薑蒜,以前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讓別人跑腿買這些生活用品。”疫情發生後,家住鄭州市紫荊苑小區的馬麗娜可謂是“宅得很徹底”,從下單採購日用品,再到代買藥品,“只要線上能下單,還可以在家宅半年。”

UU跑腿CEO喬松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市民無法出門,UU平臺訂單急劇增加,代買口罩、酒精、藥物、生活用品等需求顯著增長。甚至還有因無法出門聯繫不上家中老人的,下單讓跑男幫忙尋找。

除了快遞、跑腿、外賣,一直在奔跑的還有生鮮配送。數據顯示,春節以來僅家樂福鄭州金水店網上訂單銷售則上漲了5倍。“一個上午就是幾百單。從一大清早起,幾乎所有店員都在忙著接單,接完單要在店內或倉庫揀貨。”該店店長楊建華介紹。此外,社區團購也迎來了訂單暴漲的火熱局面,2月1日,永輝超市到家全國服務訂單于春節期間首次突破20萬單,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新需求倒逼線上服務創新模式

“大家購買的水果、蔬菜已送到小區東門,請下樓領取。”孟青是鄭州芳草園小區社區電商吃貨公社2群的負責人,以往群裡日下單量最高40~50單,疫情爆發以後,下單量猛增,最高達150單。孟青坦言:“社區電商剛起步,目的就是解決電商最後100米,這次疫情會讓更多人認識並依賴社區電商。”

疫情防控下,人們對於線上服務有了新需求、新要求,最後100米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了,外賣平臺創新“無接觸配送”、生鮮超市成立專門團隊送貨上門等應運而生。

“我們率先開啟‘無接觸配送’服務,為群眾購買米麵油菜以及藥品等急需物資,同時採購防疫物資進行平價銷售和配送。”在疫情面前,UU跑腿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喬松濤告訴記者,疫情爆發以後,跑腿小哥相對比較緊缺,為了保障醫護人員每天的日常物資配送需求,UU平臺成立了20人跑男突擊隊,專門負責醫院訂單需求,保障醫護人員日常的跑腿需求。

疫情期間,人們紛紛選擇線上平臺下單,各大電商和O2O平臺紛紛獲得一批新客戶和潛在客戶。2月11日,鄭州市商務局下發《關於開展居民生活必需品進社區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大商場、超市、便利店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實施生鮮區域分流和線上分流,組織送菜進社區和集中採購配送。同時,梳理出丹尼斯、永輝、蘇寧易購、蓮菜網等15個線上生鮮平臺的名單向百姓推薦。

生鮮電商早幾年已經起步,一直因為品質、配送等問題發展步伐緩慢。如今,生鮮電商迎來轉機,人們對網購生鮮的需求量甚至已超出了商家的預期和實際駕馭的能力。

蓮菜網負責人胡建強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即使沒有疫情的發生,生鮮電商或互聯網食材配送模式重構也是必然趨勢,“此次疫情只是加速催熟這個行業。疫情中對生鮮外送平臺的使用,將培養一部分人的消費習慣,在疫情過後或將沉澱為忠實用戶。”

傳統線下服務也向線上靠攏

“接單、稱菜、打包,送貨上門,其實速度很快。”鄭州城東路幸福港灣社區的九五便利店是家夫妻店,女老闆陽陽已經轉戰線上,只負責線上接單及團購。“很多人居家不能外出,如果不想辦法,就只能等著賠錢交房租,這就是我們送貨上門的主要原因,現在線上超市下單量已經和線下差不多。”陽陽告訴記者,認為自己的決定很正確。

“我們觀察到,疫情期間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因居家隔離產生了重大轉變,隨之帶來的是其消費方式也急劇線上化,日常基本生活的需求也都要通過同城生活服務平臺來滿足。原本‘互聯網+’滲透率低的領域也迅速開闢出一片新天地,大眾消費觀念將被疫情重塑。”喬松濤認為,疫情激發了用戶對本地生活便利服務的緊迫需求。

傳統的餐飲、旅遊、酒店等行業疫情下受影響比較明顯,復工之路也略顯坎坷。以餐飲業為例,2月11日,鄭州市商務局公佈71家餐飲企業復工名單,恢復營業的餐飲單位禁止一切形式的堂餐,只允許做外賣服務,且在經營過程中要避免人員聚集,做到無接觸接餐、無接觸配餐。為了減少損失,不少正餐企業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及時上線外賣,拓寬營收渠道。

2月15日,省市場監管局下發《關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培訓工作的通知》,組織各省轄市的餐飲商戶參加在線學習培訓,利用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的資源優勢,“線上培訓”“專家在線直播”“培訓後考試強化”,共同探索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食安培訓新模式。

記者瞭解到,復工復產的餐飲企業中部分早就有了成熟的外賣業務,另外一部分餐廳在疫情期間營收為零的情況下,及時開通了外賣業務並正式上線。

疫情之下,催生了不少變革和機遇,中餐、火鍋等傳統線下服務也向線上靠攏,餐飲運營方式也開啟了新模式。業內人士坦言,餐飲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想實現更多門店、更快復工,還需要外地員工返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