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

每天拍攝生活趣事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幾百位皇帝,在他們死後都會留下的一座文物,這邊是現在的皇陵。每個皇帝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財力來修建自己的陵墓,譬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自從登基開始便已經在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將自己的陵墓修建的如一座地下宮殿一般。

秦始皇陵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陵墓是當時秦朝的丞相李斯召集了80萬人前來修建這個陵墓,直到秦始皇去世之後都沒有修建完成,直到秦二世繼位之後,秦始皇的陵墓才得以修建完成。可是參與修建了秦始皇陵墓的人都被秦二世給封死在陵墓之中。


因為這些參與修建秦始皇陵的工匠們對於秦始皇陵最為的瞭解,一旦將這些人放出去之後,那麼秦始皇陵墓的蹤跡便不再是一個秘密,就會成為了天下眾所周知的事情,這樣便會對秦始皇陵大大的不利,便會有很多的人前來盜墓秦始皇陵,所以自古修建皇陵的工匠們都會被再墓中給秘密處死。

不過人殉葬之說早在秦朝之後便已經被廢除,當時修建皇陵的人也不會再墓中被秘密處死,而是允許他們出來,可是大多數的工匠都能出來,可是最後一工匠是如何出皇陵的呢?

這其中有這麼一個方法便是自來石,什麼是自來石呢?自來石是一塊人工開鑿而成的1.6米高的漢白玉石條,自來石的用處就是用來自動的關閉墓門。石門門門軸的上下端製作成球狀,又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相同部位,又在地面上打造出一個相同的槽洞,這樣工匠出來之後,這個自來石便會慢慢移動到槽洞上去,徹底的關閉墓門。

這便是古人用來關閉墓門且完美離開的一個辦法,古人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放在現在也很少有人可以想出如此之辦法。


司徒歷史


皇帝下葬後,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怎麼出來?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工匠的智慧!

在很早以前,皇帝下葬之後都是要留下一名工匠在陵墓裡,用作從墓室裡面栓鎖住墓室大門,以防止盜墓賊輕易的進入,而這名留下來的工匠最後會因為墓室裡缺氧而死。當然也有聰明的工匠會秘密地在墓室裡留下個出口,最後從這個出口秘密的溜出去!



後來,為了避免這種殘忍的事情再次發生,聰明的工匠們發明了一種叫“拐釘鑰匙”的工具,這種“拐釘鑰匙”能從墓室外面把墓室裡面的栓鎖落下,從裡面將墓室封閉,這樣一來既避免了工匠們的死亡,又防止了盜墓賊盜墓!

而“自來石”的發明更是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當皇帝下葬之後,從外面關閉墓室大門,墓室裡面的“自來石”會從墓室裡面自動將墓門鎖死,這也避免了工匠們的死亡!


當然,這些工匠都算運氣好的,如果碰到要求殉葬的皇帝,這些工匠的命運就悲慘了,例如: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他的陵墓修建動用70萬勞工,當陵墓建造完畢之後,為了保住陵墓裡的秘密,參與建造的工匠都被活埋進了陵墓中為秦始皇殉葬!


唐古看今


但凡是工匠,就有一門吃飯的玩意,反正是餓不死。

但,作為封閉地宮的工匠,工作總是戰戰巍巍,小心翼翼,因為一個搞不好,就給帝王殉葬了。在歷史上,就有記載,給秦始皇建地宮的工匠,最後就被殉葬了,原因是知道太多了,怕引來盜墓者。

後來,帝王們是不讓工匠殉葬了,但工匠得將墓門設置巧妙,要保證最後一位出來後,墓門上鎖後,很難打開。這如何做到?

三個字:頂門石。

說起頂門石,不得不說老祖宗們還是很有智慧的,在墓門後面設置一道獨特的裝置,在最後一位工匠出來,墓門緩緩關閉,再也不能從外面打開,除非炮轟。

這個獨特的裝置,就叫“頂門石”,也叫“自來石”。將這塊石頭立到墓門靠墓裡那一側,離門大概有1--2米的地方,讓頂門石底部在一個凹槽裡面,隨著墓門關閉後,有工匠通過裝置慢慢把頂門石拉近,最後頂住墓門。

此後,無論如何也打不開墓門了。這是工匠們偉大智慧的體現,更是為了自我保護設計出的絕招。

自從有了頂門石之後,工匠們再也沒有被殉葬在墓裡了。中山靖王劉勝的墓,被挖掘之後,就看到了頂門石。

總之,後來頂門石就成為了王侯將相墓室的標配了。當然,主要就是為了防範盜墓者。

另外,為了防止盜墓,在墓門口設計通道,放置很多的大石頭,讓盜墓者無法穿越重重石頭,打開墓門。

當然,到了近代之後,盜墓變得容易了,因為炸藥出現了。無論多麼牛逼的墓,只要官方想挖開,就沒有做不到的。而私人盜墓炸墓,那是違法的。

只是,那種缺德事,現在政府不組織去挖掘罷了。對於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墓地損害,國家允許進行搶救性挖掘。僅此而已。

(地宮工匠)

還是現在好,身有一藝,不怕吃不上飯,也不怕受到生命危險。這才是工匠們應該有的待遇。


藍風破曉


古代皇帝是一個朝代的最高統治者,而他的墓地也是在他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操作,雖然許多皇帝都在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他們希望江山永固,自己永遠活著,但是,長生不老之術未免又太過於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皇帝們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開始了自己墓地的建設,因為他們覺得活著的時候風風光光去世了,也得風風光光。


不管皇帝是壽終正寢還是抱病而亡,皇帝死後都由他的後人來主持葬禮並下葬,那麼皇帝墓穴中的最後一名工匠是怎麼出來的呢?

皇帝下葬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金銀珠寶,陪葬物品,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所以皇帝墓穴裡的最後一名工匠,按照常理來說,就是封死在裡邊兒,因為這名工匠他知道皇帝鎖門之地,而且對裡面的東西數目一清二楚,萬一引來盜墓賊怎麼辦?

對於這一點,那些皇家人士早就想到了,所以最後一名工匠是沒有出口的,就等於所以皇帝陪葬在裡邊,或者說去世以後,把他的屍體弄出來另埋他處,對於這一名最後一名工匠來說,他其實早就知道自己的命運命該如此,但是無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只能聽之任之 ,但是有的工匠還是比較聰明的,他在設計之初就給自己留了後路,比如他們在封鎖墓門的時候會藉助其他的物品或者是方法,把墓門先固定住,他們首先會在兩扇木門上進行打孔,然後再把一種拐釘鑰匙套在門石條上!

他們在關墓門的時候會輕輕的移動抵住門的石條,然後墓門就會慢慢的打開了,接下來他們就可以逃離了,當墓門完全關閉之後他們再把拐釘鑰匙慢慢的向前拉,最終整個墓門就完全鎖死了。這種辦法是那些木匠們比較常用的一個辦法,但是後來這種方法被皇室得知了,因此這些工匠還是難逃一死。畢竟一旦木匠們這樣做了,那就代表著皇陵的門形同虛設,這是極不安全的。

總結:古代的工匠雖然聰明,但是由於出身低微,一直被那些皇帝貴族操縱著,所以自己也沒有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利,一般聽之任之,他們這麼做的目的也實屬無奈,但是也有例外,據說是為慈禧太后修建墓地的最後工匠就逃了出來,後來被孫殿英所恐嚇收買,最終找到了,進入慈禧太后墓穴的方法。最後大肆挖掘,此事在當時影響很大。


佳寧說歷史


皇帝下葬後,修建陵墓的工匠往往有兩種下場。一種是修建陵墓的人包括工匠會被殺死,成為皇帝的陪葬;另一種則是皇帝仁慈工匠們能夠活下來。

歷史上,秦二世胡亥、成吉思汗、慈禧都殺害了修建陵墓的工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贏政在出巡途中於沙丘駕崩,兩個月後秦始皇棺木運回咸陽,在臨潼下葬。然而根據制度,秦二世胡亥下令,秦始皇的所有後宮女人全部殉葬,而胡亥也沒有放過當過給秦始皇修陵墓的工匠,凡是參與修建陵墓內部的工匠也都全部殉葬,古代殉葬制度真是一點人性都沒有!

而那些仁慈的帝王,而那些封閉地宮的最後一位工匠,自有過人的辦法出來,他是從外面封閉地宮,這就是墓門防盜機關設計—自來石。

古人在長期的觀察與實踐當中,發明了一種可以從裡面自動鎖住墓門的機關。當皇帝下葬後,所有人撤出墓地,只留下最後的工匠來關閉幕門。

當工匠從外面把墓門緩緩關閉的時候,門後的自來石由於自身的重量而落下,由於設計這時候會剛好卡在門後的卡槽裡面,把木門死死地頂住,這樣就可以從墓門外面封閉陵墓大門,工匠也活了下來!

這種自來石是天然的石頭,呈長條狀,一般是兩邊寬中間窄,高度約1.6米,重量大約在幾百斤左右,因此用他來鎖住的墓門很難打開。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考古學家挖掘明定陵時,有兩扇1.8米寬,3.3米高的石門,大門關著,從門外面並沒有任何鎖子或者門栓住東西,但是石門推不開,之後,專家用手電筒從門縫裡看到石門是被一塊石條給頂住了。

知道了原因,經過專家幾次實驗,專家用鐵絲繩套加木板才打開石門,石門打開後,專家一研究才明白,古代工匠先把石門的門軸上下端做成了球狀,然後在石門中間門縫位置鑿了一個凸起的槽,最後在門內地面上距離石門不遠處再鑿一個洞,最後一名工匠出來前,會把自來石放到門內地面的槽洞上,然後讓它慢慢地傾斜,當關上石門後自來石就會順著球狀軸移動到石門的石槽內,從而工匠就從外面徹底的關上墓門。

如此巧妙設計的自來石,保住了工匠的命,也讓睡在帝陵裡面的皇帝能夠安心的享受地下的榮華富貴,畢竟帝王的陵墓都是有很多金銀財寶的陪葬品,而這些陪葬品歷來都是盜墓者對帝王陵墓不斷盜掘的原因。

清末民初時孫殿英盜慈禧太后的陵墓,最初挖掘四處亂挖,找不到墓門,之後,找來了當時修建的工人,對他嚴刑拷打加上威逼利誘,搞清楚了墓道門的位置,但是他沒能手工打開墓門,最後只能一包炸藥炸開了墓門!

古代工匠用他們智慧發明了很多墓門機關,自來石只是其中之一,他們用這種巧妙的設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為盜墓者製造了不小的麻煩,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點贊致敬!


南山居史


答題者:理科男讀歷史。

自古以來,皇帝都會給自己建造死後的住所,也就是地宮。而建造地宮首先需要設計地宮圖,其次便是招工人。

古代時建造地宮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抓來的,或者是死刑犯,其實沒有人想為皇帝建造地宮,因為建造地宮的人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

畢竟這是皇帝死後的住所,為了避免有人洩露地宮圖,前來盜墓,打擾皇帝休息,因此在地宮完成後,就會讓這些設計地宮、建造地宮的人殉葬。

沒有人想死,這些建築工人更不想死,他們都有家人,而且幾乎都是家中的頂樑柱,所以他們在建築地宮的時候,都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讓自己能夠逃出地宮。

這個後路就是“自來石”,也就是漢白玉石條。先將地宮門的門軸上下兩端做成球狀,然後再在石門中間做一個凸起物,石門不遠處的地面上做一個槽。

最後一位出來的工匠,會把這個“自來石”放在地面上的槽裡,出去後,這個“自來石”就會慢慢傾倒,從而關閉石頭。

從這點我們也能看出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無論是多麼難得問題,他們都能夠迎刃而解。


理科男讀歷史


想多了,不要說封閉地宮之後的最後一個工匠怎麼出來,就是最後一批工匠都出不來,他們都埋在裡面了。

一些小說當中的記載

之前的時候很好奇,也或許是年少無知吧,看過很多的小說。都是類似於墓葬當中的,甭管是皇帝的墓葬還是親王的墓葬,裡面總是危機重重。

當然那些小說可能無形當中誇大了某些情節,讓人看了之後總是覺得後背發涼。

以至於在年幼的時候看那些小說都會有陰影,關上燈之後感覺前後左右都是人,床上床下都是人。

但是那些小說當中,無一例外對於整個墓葬當中的所有工匠都有著極其嚴格的約束,那就是進去之後別想出來了。

不管他們是怎麼進去的,反正最後莫名其妙的給他們關了起來,關起來之後呢,他們這一輩子也別想出來,有可能三五天就餓死了或者渴死了。

所以一些非常有能耐的工匠,非常有智慧的工匠,他們在修建整個墓道的時候會給自己留一個後門,那個後門可能有幾里之遙,然後通過那個後門就可以悄悄的跑出去。

為什麼工匠們都不能出來?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工匠們為什麼都不讓他們出來呢?他們出來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呀。

而且古代的時候,一些皇帝他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口碑,都希望能夠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帝,所以他們很多面子工程都會做的,對於一些人該寬容的就寬容了,哪怕一些文臣站在他們面前,指著他們的鼻子罵,他們也會笑臉相對。

之所以這樣,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石匠他們掌握著一個機密,這個機密就是古代皇帝的墓葬,他們的一點一滴,他們的左邊,右邊任何一邊的機關。

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皇帝的墓倒是有很多機關的,這些機關就是為了保證讓一些盜墓人他們進入這些墓葬當中之後,能夠起到一個隔離作用,讓他們死得不明不白。

可是這些機關也好,這些陷阱也好,有一個人知道的,或者是有一批人知道了,他們就是工匠或石匠。

如果把這些人放出去的話,他們隨隨便便的畫一張圖,告訴那些有某些想法的人,這個地方不能去那個地方,不能去你這樣這樣或者那樣那樣就進來了。

那簡直是後患無窮,而帝王們也不願意自己死了之後再讓別人頻繁打擾,所以乾脆就來了個一鍋端。

只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恐怕帝王也不會想到有一些工匠在設計好整個帝陵之後,趁著別人不注意,悄悄地又挖了個小路,然後趁著小路跑了出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自古以來,幾乎每位皇帝從登基開始就在建造自己的陵墓,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秦始皇陵,關於秦始皇陵我們至今都沒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皇帝下葬自然會有無數陪葬品,這些陪葬品放在如今都價值百萬,為了避免有小偷去偷陪葬品,皇帝往往會命令工匠在設計時增加無數機關。而且為了保證這些機關不外洩,皇帝下葬時這些工匠們也會成為陪葬品,永遠留在地下,這樣就沒人知道陵墓內的構造了。所以古代的工匠大部分都是陪葬的,幾乎沒有能夠出來的。


不過也存在一種說法,工匠是可以從墓穴中出來的。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的明定陵中存在一種特殊結構,這種特殊結構保證了最後一個工匠能夠從墓穴中出來。之所以會讓工匠從墓穴中出去,首先是因為明朝有個固定,皇后和皇帝一定要葬在一個墓穴中,因為不知道皇后和皇帝誰先去世,不論誰去世了,都需要將這個們關上再打開,就需要一個瞭解門開關的人。再者是因為工匠的手藝需要流傳下去,如果工匠們都殉葬了,那麼江山社稷所需的工匠人才也會大大減少。


所以為了保證工匠們能夠出去,在明定陵中發現了一種“自動門”的裝置,這個自動門的原理非常簡單。在石門上和地上都有兩條縫隙,在地面的縫隙上有一塊石頭,如果石門完全關閉的,這塊石頭恰好能夠抵在這兩個縫隙上,從外完全打不開石門。那麼工匠是怎麼從這樣的裝置中走出去的呢?

工匠在出去前不會完全關閉石門,將石門半開著,然後把巨石壓在石門上,等到工匠出去後,巨石會隨著石門的關閉,滿滿地往下滑,直至上下兩端都恰好卡在縫隙中。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工匠們因為知道自己要殉葬,所以在建造陵墓的時候,還打造了一個秘密通道,確保他們自己能夠逃出去。關於這一種說法,在清朝慈禧太后陵墓建成之後,有一位叫做姜石匠的人從陵墓中逃出來了,併成為幫助孫殿英進入慈禧太后陵墓的引路人。


以史正衣冠


很高興回答您的提問,我國古代皇帝下葬,除了秦朝時期的工匠們會被迫殉葬以外,之後的一些帝王下葬都不需要工匠殉葬了,而且他們封鎖墓門的方式也很特別。

皇帝下葬當天,除了扛夫,還有高舉旗傘的引幡人,拿著燒紙和旗幟等的儀仗隊,負責唸誦經文的和尚道士和奏哀樂的樂器隊,最後跟著的是皇室宗親和所有官員,聲勢極為浩大,這些人要走到陵墓的臺階才停下,最後由扛夫和封鎖墓門的工匠們進入陵墓裡,給皇帝下葬。

那麼下葬以後,最後一個工匠又是怎麼出來的?

第一種是利用自來石

工匠事先在陵墓門內放入一塊巨大的石頭,當皇帝的棺木被抬入陵墓,要封閉墓門時,工匠就將門外和巨石等重的物體撤掉,這時運用槓桿原理,門內的大石頭就會滾下來,剛好封住了墓門,利用槓桿原理,工匠們會在墓門上安裝機關,當他們關上門以後,門就會自動從裡面鎖死。

第二種運用封門石

工匠在墓門裡面設計一個斜坡,斜坡的凹槽處放著一個石球,當工匠關墓門的時候,凹槽處的石球一受力,就會順著斜坡滾下來,正好卡在門上,就能夠把墓門牢牢鎖死了,這個辦法在宋元時期被運用得最多。

第三種拐打鑰匙

到了明清時期,工匠們設計出了特別的鑰匙,叫“拐打鑰匙”,工匠們封鎖墓門時,先把一扇門關上,然後在外面撥弄條石,讓條石傾斜移動,最後死死卡住兩扇門,人們從外面就再也打不開墓門了。

所以,在工匠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下,很多負責封鎖墓門的工匠都能夠順利出來,而不用殉葬。


舊時光老影像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在封建時代,皇帝非常重視陵墓的修建,一般在新皇帝登基的那一天就開始計劃建造帝陵。我們看盜墓的小說或電影,那些古代的墓不但很難進去,而且還設置了重重機關。

如此嚴密的陵墓,當初封閉地宮的時候,最後一位工匠是怎麼出來的?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答案就是:最後一位工匠是走出來的!

有些人會想,《史記》上不是記載秦二世為了不洩露秦始皇墓裡的機關,把工匠都封閉在裡面陪葬了嗎?《資治通鑑》裡不是記載,在修建齊獻武王墓的時候,不也是把工匠都殺了,防止機關洩露嗎?

這些史料記載都只是記載,目前還沒有考古證實!如今考古發掘過的古代陵墓,並沒有發現為了封閉墓門而將工匠囚禁陪葬的現象。

古代的陵墓為了防盜,確實下了不少工夫。比較早的有周朝時期的墓,他們為了防盜,將棺槨做成石頭的,這是比較低級的一種防盜方式;到了春秋時期,墓主們開始在墓室周圍放置大石塊,為了增加整個墓的堅固程度,也有利於防盜。

西漢時期的時候,漢文帝“以北山石為槨”的思路影響了後來的君王,也在歷史上掀起了一股“鑿山為墓”的浪潮。這樣墓是堅固了,但墓道和墓門依然是一個隱患,於是工匠們就開始在墓道上填塞巨石。西漢魯恭王的墓裡就發現了19塊巨大的石頭用來填塞墓道,這重重巨石在古代用手工鑿開那可是一項大工程!

用大石堵墓道雖然堅固,但也費時費力,後來古代的工匠們就發明了“頂門器”。這是一種機關,當關閉墓門的時候,頂門器就會倒下把門頂住,門就推不開了。中山靖王劉勝的墓就是這樣的,他使用的頂門器是銅做的,而且在關閉墓門後,墓門與牆之間還用鐵水封死,這樣盜墓賊基本上就無從下手了。

結束語

古代修建帝王的陵墓都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最快也要幾年,最長的有幾十年,在這期間不可能只用一批工匠。如果皇帝要殺工匠,那該殺哪一批呢?如果殺最後一批,工程永遠也完成不了啊,誰不怕死呢?

其實皇帝陵墓裡的機關並不多,而且帝陵都還有地面建築,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皇帝的墓,根本不可能隱瞞。工匠們完成了地下工程以後,還有大量的地面工程等著他們來做,基本上建造陵墓的都是徵來的勞役,或者犯人,還有就是俘虜。如果要殺害工匠,那勞動力會越來越少,工程也很難完成了,這並不是皇帝想要的結果。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