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縣管校聘政策馬上就要鋪開了,誰知道具體是如何實施的嗎?

作文島


“ 縣管校聘”在當前非常火熱,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利弊方面。一個事物是否能夠長期存在,主要看它是否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規律。只有不斷更新和變革新事物,新事物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歷史的實踐證明,社會是發展中的社會。優秀的機制可以節省社會資源,合理優化社會結構。

首先,我們來看看“縣管校聘”的理解。

“縣管校聘”最早是在2014年國家出臺《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中提出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均衡教育資源,特別是教師資源。“縣管校聘”顧名思義就是由區縣政府統一管理,學校進行聘任的一種輪換競聘制度。這樣很多優秀的教師就會產生流動性,防止優秀教師集中在某一所學校,均衡教育資源。

其次,“縣管校聘”的實施問題

教育部發文已有23個省份明確“縣管校聘”的實施路徑。

中國網記者瞭解到,“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主要做法是“五個堅持”:一是堅持聚焦問題,形成改革共識。二是堅持統籌協同,形成部門合力。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創新管理機制。四是堅持強化配套,系統開展改革。五是堅持以人為本,確保隊伍穩定。

然而在“縣管校聘”的實施背後卻存在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問題:

  • 如何保證公平?在實施的這幾年中,一些地方校長權力無限增長。在競聘的背後卻存在一些濫用職權的人,他們不談“教學成績”、不看“個人努力”、不問“教學困難”、不管“教學成果”,只看關係重禮品。“四不”校長無疑是教育的蛀蟲,也是坑害教師隊伍的害群之馬。在這一環節中“縣管”如何確保管理到位?

  • “縣管校聘”誰在動?“縣管校聘”實施以來,未見到“名師”“骨幹”等這些教師的流動,然而流動的卻是一些年輕教師。很明顯,這個流動就出現了一個檔案是否流動的問題。從一個文明單位到一個農村小學,無疑在工資福利上會產生天壤之別

  • 如何防止教師“妻離子散”?很多教師工作穩定後就會考慮結婚買房生子,而這些都會考慮距離。有個老師,房子就在學校的對面,“縣管校聘”後被分到了離家30多公里的地方。這個老師沒有車,只能留宿學校。這樣不僅影響夫妻關係,而且對自己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房子流動起來,問題可以解決,畢竟縣城到農村的距離有點遠。

  • 落選了怎麼辦?一些老實樸實的教師在競聘中往往不會左右逢迎,更容易落選。歸根結底,他們的“不會辦事”成了落選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愣頭青”教師不是教學能力差,就是喜歡挑領導的毛病。歸根結底,他們的“刺頭個性”成了落選的另一個原因。落選之後進行繼續教育,教育合格才能上崗。這個繼續教育有沒有嚴格的標準呢?

  • 人員流動對教育的影響。在這裡我要說一點,每個學生需要穩定的環境。頻繁的更換老師,對學生的成長不利。一般,班主任都是從一年級開始接任,幾年的情感是別人無法體會的。他(她)對自己的學生都已瞭解,並熟知其性格等。更換老師,學生需要適應很長一段時間。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對學生才能把握,對學生反而不利。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教師同事的情感就淡了很多。

總之,“縣管校聘”有利有弊,我在這裡主要說了幾個問題,主要是方便進行探討和學習。怎麼克服這些存在的弊端,才能讓制度更好,讓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101個王老師


什麼是縣管校聘?簡單解釋就是:

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國家對教師實行縣管校聘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將“學校人”轉變為“系統人”,突破教師屬於某一學校的狀態,讓更多的教師能夠流動起來,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藉此讓發達地區的優秀師資能夠向落後地區傾斜,讓教育資源分佈能夠更加的均衡。“縣管校聘”改革的緣由是為了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既為廣大青年教師提供展示自我、參與競爭的平臺,同時也激活了機制,凝聚了人心,必將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雖然“縣管校聘”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些許問題,但從政策本身出發,讓教師流動起來,尤其是讓城內的優秀師資向偏遠的鄉村流動,實現縣域內的師資均衡,進而促進整個義務教育的均衡,是一個可行的思路。從宏觀上來看,這樣的政策,意義非凡。




鄉村女老師


要了解具體如何實施,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縣管校聘。

什麼是縣管校聘?

在以往,大家都知道一位老師,只要受聘於某所學校,可能就會一直待在這所學校任教!但是在實行縣管校聘制度後,老師們不會再僅僅侷限於某個學校內任教,而是在一定時間內會被強制交流到轄區範圍內的其他義務教育學校任教!

教師將從過去的某一所學校內的“學校人”轉換成轄區內義務教育系統內的“系統人”角色!說得通俗一點,教師降成為學生們的“共享老師”!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縣管校聘主要針對的是公辦中小學的教師,而私立或者說民辦學校並不在管理範圍之內!

那麼縣管校聘是如何操作的呢?簡言之,縣管就是老師的編制、工資等由縣政府進行管理,而招聘就是學校去負責聘任自己需要的教師!這裡重點所要說的是校聘程序,老師們會面臨著校內競聘,學區內競聘,縣域內競聘依次三個環節,如果三次都沒有競聘上的話,又不服從調配,這部分老師就只能停崗培訓,待有合適的崗位後再去競聘!

至於具體實施細則,每個省、市、縣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都會出臺本地的實施方案,想了解可以關注本地的教育部門官方網站。


家有初中生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針對“三農”領域中的農村教育,尤其是鄉村教育中,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明確指出,要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有計劃安排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支教。 一時間“縣管校聘”這個詞語上了熱搜,成了人們議論的焦點問題。

國家為實施鄉村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建設,專門提出了“縣管校聘”的教師改革機制,意在把城鎮過剩的優質教師資源重新優化組合,調整分配到偏遠的鄉村學校,推動鄉村學校的發展,提高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守護好鄉村學校,不讓家門口的學校消失。只有重視鄉村教育,才能有鄉村教育的發展,才能推動整個農村教育的大發展,才能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理解“縣管校聘”呢?說到底也就是一種管理教師資源的一種策略而已,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2008年2月,我們這裡就開始在全縣大張旗鼓的推行實施“縣管校聘”,只不過當時的提法不一樣,那時叫做“競聘上崗”,也是專門針對校長和教師競聘崗位實施的。剛開始在全區九縣推行實施,後來由於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沒有執行下去,最後在2010年3月由於主管領導出了問題,“競聘上崗”最終以虎頭蛇尾的形式宣告徹底失敗。

其實“縣管校聘”和“競聘上崗”只是提法不同而已,都是先由縣上領導直接任命教育局長,再由教育局聘任校長,最後再由校長聘任學校教師。對於學校競聘失敗的教師,再自行聯繫到其他學校競聘再上崗,如果再次競聘失敗,就待崗分流,最後直至下崗失業。但是“國家提出“縣管校聘”並在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推行實施教師的管理模式,不僅激活了農村教師流動的管理機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農村教育,最終目的是為支援鄉村教育教學管理服務,不是為教師服務的,所以才有那麼多的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不喜歡,就好比阿里巴巴花費巨資研發的釘釘app一樣,是為企業管理的老闆服務的,不是為員工服務的

對於“縣管校聘”的教師流動體制改革,作為教師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中央一號文件已經吹響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流動體制改革的號角,打破城鎮優質教師資源的優化再組合,對多餘的教師資源再分配勢在必行,作為被改革流動的教師喜憂參半。

“縣管校聘”管理機制彰顯的優勢,“縣管校聘”能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的學校用人體制。 通過“縣管”可以讓更多熱愛教育、有教育情懷,獻身鄉村教育的優秀校長湧現出來。只有真正想幹工作,想幹事情的校長,才能把學校辦得更好,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通過“縣管”可以把優秀校長的教育教學管理資源交流到其他兄弟學校,帶動全縣教育事業的大發展。

通過“校聘”校長可以發現和聘用更多年輕優秀的教師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給他們創造更多的選擇、交流和發展空間,讓更多的教師安心的在教育的大舞臺上盡情的揮灑自己的教育才華,從而贏得更多人的尊重和羨慕。同時也可以激勵更多的人奮發圖強,熱愛教育,為鄉村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縣管校聘“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 “縣管”會進一步導致教育腐敗的滋生,好些基層校長和教師為了不帶課,會想方設法的花重金、託關係要當個大一點的校長,而校長一旦聘任上,基本就是終身制,當的不好的校長,至少也要當個十年八年的才換任的。

校聘後,校長有一言九鼎的權力,教育局將會被架空,校長掌握著教師的生殺予奪大權。校長可隨意對自己不滿意或者自己不喜歡的教師,進行打壓予以不聘任或解聘,校長不但有教師的使用權,還管理著教師的人身依附權。教師的正常調動申請,都要受到校長的恐嚇威脅,沒有校長的簽名,調動是插翅難飛,只要校長簽了名的,便是有去無回,不成功便成寇。教師競聘上崗導致教師無法安心搞教學,想方設法的搞關係,關係搞不好,今年在這個學校工作,明年不知又要到哪裡去,一天惶惶不可終日,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教師的人格尊嚴也受到極大的傷害,嚴重挫傷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校聘後,由於教育局對學校教師編制實行一刀切,按照學校學生人數走,不按照學校實際班級情況,使得部分老教師可能被學校淘汰,被分流到其他學校待崗、上崗。如果再次被其他學校淘汰,直接面臨著下崗失業。教了一輩子書,把大好青春年華無私奉獻給教育事業,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沒想到竟然會落到這步田地。被學校淘汰了的人還能當老師嗎?人格和尊嚴都被踩到腳底下了,就連學生可能都看不起老師了,還怎麼面對學生,教育學生呢?老師難道比釘釘還可恨嗎?

校聘後,被落聘,被分流,被待崗,被淘汰,最後直至被下崗,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呢?誰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呢?教師隊伍體制改革的初衷是是為了發展,發展是為了教師隊伍的穩定,穩定才能安居樂業,只有尊師重道,老師才有尊嚴,才會有職業幸福感,然後才能成就自己的教育事業。

中央在“三農”領域突出短板中,針對農村教育尤其是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全面推行“縣管校聘”,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初衷是好的,但是,好多地方的農村學校會把改革教師的這本經給念歪了。教師要幹好教育教學工作,需要的是穩定和發展,再穩定,再發展,而不是對教師工作的擾亂和製造不必要的恐慌和心理傷害。

“縣管校聘”的教師隊伍改革,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在農村教育中,需要更多鄉村一線教師默默的堅守和付出,鄉村教育的發展,沒有配套的激勵機制是不行的,不是對教師強制進行頻繁的競聘輪崗就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提不上去,教書育人的穩定性得不到保障,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改來改去,最終是瞎折騰,“縣管校聘”需要再三斟酌,慎之又慎的實施。




其正色


這麼多一線教師反對,反對無效,誰這麼任性,要把中國教育搞亂。。。


用戶3843346951


知道。我們這個小縣城。去年開始了。


粵西筱城


不知道是聘編制內的教師還是解除所有編制,重新聘。如果全部解除編制,年輕人不會為了這點工資受這麼多限制,肯定都想著蹭年輕出去闖一下,等到了五十歲再回來應聘。


輕描淡寫升級版


本想一輩子安心服務於鄉下基層教育,借縣管校聘,機會來了,我也心動啦,不再安心,一心總想往城區學校擠,省級優秀市級骨幹,在城區應該我立足之地吧。


長草顏20


如果幹兩三個把月又不幹呢?你用牛繩綁他去上課嗎?如果課堂上伏臺一大片呢?你又如何聘老師?


青松傲雪350


"教育企業化"必定是死路一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