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经常表现出内疚感的人,是不是善良的人?


有位学员在我的课上说,她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有没有伤害别人 ,她也很烦自己这样。

她说周围的人都说她是好人,但她觉得自己内心里其实不是善良的人,比如她看到不喜欢的同事被领导骂的时候,她会很高兴。

但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她又总觉得自己应该要尽力帮别人,虽然内心并不大想帮对方。而且做什么事,尤其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的时候,就常常会觉得对不起别人,但如果要是做了一件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会出现这些感觉。

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学毕业那年,她和同学在同应聘一家公司上班,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她们都打算辞职。她和同学差不多同一时间辞职,她先辞职了,没两天同学也辞职了。

然后,她们又一起去了同一家公司面试。因为两人都在找工作,这个面试是她先找到的,然后她就把招聘信息也给了同学,约着一起去看看。面试完了之后,人力资源部叫她们回去等通知,出大楼后她们还聊天说估计没戏了。

在她傍晚回家的路上,她收到了公司的offer,然后就激动的发短信问一起面试的同学,同学说没有接到电话。她又赶紧安慰说:没事,可能晚点就来电话了。那位同学回复说:唉,算了,第二天又要继续去找工作了。

然后,她就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同学了,她感觉心里好内疚,而且还纠结第二天到底要不要去办入职。

01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些好人。他们经常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总是认为自己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并且表现得非常的愧疚。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愧疚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关系的链接。

比如,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对他人有愧疚时,会对我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我们可能会通过一些弥补的行为来缓解自己的内疚感。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关系还存在,至少是还可以弥补。

这,是正常的内疚感。

但有时候,我们并没有伤害对方,也没有做错事情,却有着强烈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能够为自己带来一些不被意识到的好处。比如,更有价值感,或是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力。

当我们处于内疚的情绪中时,我们可能会自责,但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是有影响力的。起码,这说明了我有力量影响别人,伤害别人。

因为,当我是个影响者的时候,我就不会像受害者一样,只能默默的承受命运的到来。

02

那,为什么要成为影响者?

这,隐藏着深深的羞耻感。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单亲妈妈,既要独自抚养孩子,又要努力工作挣钱养家,经济压力也很大。在大城市里无依无靠,只有一个发小。

但是,她的发小,不但没有怎么帮她,反而还不断的找她帮忙。失恋时找她聊天,没钱时找她借钱,而在她最艰难的时候,发小却玩起了失踪。

这让她很受伤。

她说,发小一直在跟她做比较,一直在跟她’比惨’,这让她没办法拒绝。比如,发小经常会对她说:起码你还有个孩子在身边,我连个男人都没有。

这样的一句话,都会让她觉得,她过得比发小好,这样太不应该了,她就应该多照顾关心发小,所以她没法拒绝发小,哪怕拒绝了也会愧疚得不行,最后加倍补偿发小。这让她痛苦不堪。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于这样的朋友都会慢慢敬而远之,但是,她做不到。

而且,有不少像她一样的人,如果朋友跟你比惨,你就很容易陷入愧疚之中,觉得自己比朋友过得好一些,觉得自己比对方得到更多一些,然后因为愧疚,我们就不断的去弥补、付出,有求必应的用尽各种方式,希望能够让朋友好过一些,也希望让自己内心好受一点。

所以,他们也会吸引到这样的朋友来到身边,对自己进行情感勒索。

因为他们从小内心就有这样的声音:“如果我可以让对方更高兴一点,那他就会对好,就会爱我。”

因为你觉得自己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你的痛苦永远比不上别人的难受。

03

这是生命早期所产生的羞耻感。

譬如,刚刚出生的婴儿,离开妈妈的子宫后,他会感觉到饥饿、寒冷和不舒服,因为他出生后的环境是空气而不是羊水,这两个环境的区别太大了。

对婴儿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同时,这也是一个完全失控的环境。

这种新环境的体验,给孩子带来的不熟悉感,有两个方面:

第一,因为婴儿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从妈妈的肚子来到需要呼吸空气的环境,他的手伸出去,无法再触碰到子宫壁的回弹,这个情况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婴儿得到的回应是,生存环境能够稳定的持续的满足他所需要的一切,包括食物,和妈妈肌肤的拥抱,感受上的安慰等。

婴儿被满足、被安抚的记忆,就会积累下来。他就能够完整的经历,从非常恐惧焦虑的状态,回归到平静状态的体验。

然后他会把完整的过程,内化到自己身体里,内化到自己的精神层面。所以,这个过程,会使得婴儿对养育者充满信任。

第二,这会使婴儿在下次遇到类似感觉的时候,充满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功能,也是一个人的情感容受能力,它属于自我功能的一部分。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就比较能容受得住自己情绪的风暴。他能允许自己难过,对自己的难过没有额外的恐惧和担心,他也相信自己会慢慢恢复平静。

这也是科胡特说的,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的站在那里。这就是一个比较健康完整的核心自我,而这个核心的自我,就是来自于孩子对父母的内化。

这个部分,也是孩子长大以后自尊和自信的基础。他对自己有完全的接纳,因为他的妈妈对他有完全的接纳。

但是,如果相反,这种失控的不舒服的状态持续的时间太久了后,他就会逃避。因为持续了很久,他哭了很久,比如说,没有人来照顾自己,没有人回应的恐惧、愤怒,焦虑等等,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迫害。同时,他也厌恶,想逃避这些感觉,但他又逃避不了这些感受。

这种感受会把他淹没,这种对父母彻底的失望而带来的深深的羞耻感,会动摇婴儿对自己存在的意义。这就会让一个人体验到,没有存在的感觉,以及没有我可以存在下去的感觉。

04

有位来访者对自己的描述是:“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好,我妈妈才不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就是生命中最早期的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是灵魂之殇。

心理咨询师黄小茉说:这种生命早期的羞耻感,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自我憎恨倾向。严重的自我憎恨,其实就是在代替妈妈憎恨自己,他把这部分内化成了自我憎恨,所以在成年之后,往往就会表现为必须完美。

所以,他们也会经常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或是’伤害’了别人,就因为他不是个完美的人。所以,他们会通过愧疚与自责,来找回一点掌控感和力量感。

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有没有伤害别人的背后,其实是担心,我做了什么事情,别人可能都不闻不问的低自尊和羞耻感。

因此,我们就由此建构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以此来对抗羞耻感。这仿佛就是在对自己说:我很好,我能影响别人,我在照顾别人。

因为在想象层面,觉得自己对别人很有影响力,对别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是做出’伤害’这个行为的那一方,我有能力伤害对方,我对整件事的发展是有掌控力的,所以我也要在事情中承担全部的责任,包括对方的那部分。

所以,他们自己过得拮据的时候,朋友借钱他们就借了;自己也想得到照顾的时候,朋友难过他们就觉得自己有责任了。

他们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好人的形象,其实内心却在流着血说:“你看我对你这么好了,你们是不是可以也来照顾我一下?”

这就是那些从小懂事、听话、善解人意的孩子,建构起来的理想的自我形象。因为,只有照顾了他人的感受,他人才可能会来安慰我,才会来给我喂食,才会来照顾我。

所以长大后,自己总是要先满足别人,才能够去满足自己,或是自己才能够得到满足。

总是容易对他人愧疚,也许是,总希望能得到爱的回应。


Dihge


首先是肯定的,经常内疚感的人是善良的人。但经常内疚的人他最主要的是自我反思能力强,是个有思想的人。

善良人的特质就是会替对方着想。在利益面前能够因同情或者心软而不计较得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豁达的人,有格局的人。善良是人的品质特质。

内疚的人,是说明能够认识到自己有做的不对的地方的人,这是一个健康的人最优良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人群里最稀缺的思维方式,这也是所有矛盾不能得以解决所缺乏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换位思考。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内疚了,不内疚,就意味对自己做出的事情认为是对的。有多少人,一辈子不服软,不认错,自己全对。特别是婚姻里,有的人永远认为自己是那个正义的一方。有多少年轻人还不知道自己有错误,领导,长辈说一句,有一万个理由证明自己没有错。

所以,如果说善良是人的本性之一,内疚就是做人的能力。因为有这个能力,人才能做到善良。当然善良不一定都来自内疚。它俩不是并列的关系,但因内疚导致善良是成立的。


舍得与自由


经常表现出内疚感的人和这个人是不是善良是没有关系的。因为:

1.内疚是人的一种情绪,常常表现为对他人的亏欠感。主要情绪成分是对自己的失望和怨恨。

2.善良是人的品格。善指的是人的行为符合符合客观规律,良指的是人的行为符合社会价值。

所以善良的人通常不会做让自己内疚的事情,而常常会内疚的人可能并不会善良。

比如,人家找你帮个忙。你也答应了,可是这件事情对于你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可是对他来说却很重要。由于某种原因,你疏忽了,没有帮到别人的忙。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尽管你很内疚,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评价为你的行为是善良的。因为你答应了,却不去努力实现。

善良的人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你的请求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可以拒绝你的请求。如果我答应了,那么就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这个就叫一诺千金。

如果不在我的范围内,而我也需要托人,那么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事情的进展状态,方便你造做决策。

善良的人应该是这种表现。

有时候我们曲解了善良的意义,所谓怜悯心,不愿别人受伤害,没有恶意,我们把这个叫善良。

善和行为有关,良是对一个人价值观的评价。因此我们总是说做善事,秉善行,上善若水。良就是良好的品德,人要致良知,要有良心。


博睿迪


你好,我是东北-老盛

问题常表现出内疚感的人,是不是善良的人?

这个问题如果倒过来问,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善良的人会内疚,并不一定是做错了什么,他们也会为没能力或是没时间,给他人更大的帮助而内疚。


常内疚的人不见得就是善良的人,假设这个人经常会伤害到他人,或者经常做错事,注意是经常。也就是说他在内疚之后,还是继续去做伤害他人的或错误的事,这样的人怎么可以称为善良的人哪,

如果真的是善良的人 ,那么他在伤害过他人,或做错事后,除了内疚,他还会做出补救,做出改变,避免再伤害到更多的人。做事也会更加谨慎。


有内疚感是好的,但也要分情况,如果不是自己的错,还一昧的内疚,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善良,但不能软弱。对不合理的事情,要敢于说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是高素质的体现,也不是善良,是伪善。正是这种人助长了一些坏人的气焰,让好人越来越难做。

善良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修养。我们不需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善举,只要能在别人需要我们的 时候,力所能及的伸出我们的手,这就是善良了。

现在我们宅在家里,不给国家添麻烦,不造谣不传谣,就算没有捐钱捐物,能对前线的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们,说一声加油,这也是善良。

我是东北-老盛,喜欢请关注我,您举手之劳的一个关注与点赞,对我都是莫大的帮助与鼓励。万分感谢。


东北人老盛


世上没有恶人,也没有善人,因为善恶一念间,只问心无愧,开心最重要,圣人说: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人不容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 人不助我,是我无为;我不助人,是我无善。




永恒不灭体


愧疚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关系的链接。

比如,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情对他人有愧疚时,会对我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导向,我们可能会通过一些弥补的行为来缓解自己的内疚感。这种感觉,会让人觉得关系还存在,至少是还可以弥补。这,是正常的内疚感。但有时候,我们并没有伤害对方,也没有做错事情,却有着强烈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能够为自己带来一些不被意识到的好处。比如,更有价值感,或是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力。

当我们处于内疚的情绪中时,我们可能会自责,但同时也会感受到,自己是有影响力的。起码,这说明了我有力量影响别人,伤害别人。

因为,当我是个影响者的时候,我就不会像受害者一样,只能默默的承受命运的到来。


潘多拉效应


最起码他不是个恶人。一个懂得内疚,谦卑的人,心底都比较善良。表现出内疚,说明他在忏悔,在悔过。这是有良心的人,可以放心的交往吧。


雷格拉蒂


我认识这样的一个人,经常心怀内疚,有些事情甚至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她也许善良,但同时她有性格缺陷,沉默内向,多愁善感,在某些事上爱钻牛角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很容易在抑郁的路上越走越远。不知这两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


thewalker232


善者不与所有人为善、恶者也不和所有人都恶。人性本恶,偶尔的善良也许是不关乎利益;但是这世间人忙忙碌碌的都为了利益,能保留的纯真天性有多少?


美洲虎888


这个问题我感觉,内疚是因为做错了事情,对别人造成了伤害,你经常会伤害他人吗?你是强者吗?所以强者思维就是教育他人,弱者思维就是内疚!因为实力不强!要强起来,不要示弱!内疚感就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