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心灵鸡汤和经典著作,你认为哪个对你人生更有帮助,为什么?

隔壁诗人


做为一农村没文化的人,我认为不管是心灵鸡汤或是经典著作,只要对生活中为人处事有好的启发就好。



陕西安康农村人熊出没


经典著作对我的人生更有帮助,我认为经典著作有两方面的好处,同时心灵鸡汤最致命的一点就在于容易麻痹自己,让自己迷失人生的方向。


经典著作对人生任何阶段读都有启发,无论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都能得到提示,对我们解决困境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经典著作对我的人生帮助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自幼饱读文化知识,才能支撑起他伟大作品的完成。


高尔基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小学时代阅读经典名著。那个时候性格内向,也和其他同学玩不过来。一次偶尔的机会碰到了书籍,我便开始疯狂读书,现在想想自己现在很多的行为动作和思想变化等,都得益于当初读过的经典名著。


而现在我也保持着一定的经典阅读量,因为你不知道以后曾经读过的那一本中的那一句话可以帮到你,这就是书籍的魅力所在。


所以,读经典从做人、处事原则、以及人生的大智慧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经典著作是我们很好的精神食粮,细细品味会让我们获益匪浅。

看看现在疫情期间,很多的人闲在家里很是无聊。衍生出了很多的自制娱乐项目。偶尔娱乐一下也还好,但在我看来,这样其实浪费的是自己珍贵的生命,一个人精神上的空虚,他就想要得到外界的刺激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然而,一种更健康也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式就是读书。读书为何很多人坚持不下去,是因为真正的阅读是反人类的,需要用大脑去思考这是很累的,所以大部分人不会去阅读。


《追风筝的人》


而当你安静的坐下来,细细品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就开启了和伟大作者的对话。给我精神上感触最深的还是《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一部关于人性救赎讨论的书籍。


综上所述,阅读帮助了我解决了人生的一系列困境,也从精神上得到了慰藉。


鸡汤对我的伤害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鸡汤,确实以前的我大概高中的时候,压力相对大一些也喜欢看鸡汤文,毕竟给自己的打气嘛。可是后来想一想这非常的不好,容易导致自己的懈怠。


心灵鸡汤漫画


每次遇到问题,习惯性的阅读鸡汤来麻痹自己。而缺少了向上努力的斗劲。而经典正好相反,经典是作者把自己的对生活的思考整理成文,把他放到了作品中向你展示,你思考消化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换一种说法,经典著作有一定的生活指导意义,或者是精神上的指导。


我是@成长伴书行 喜欢的朋友点赞支持下,长期分享好书思想精华,欢迎关注,谢谢!



成长伴书行


心灵鸡汤无毒,但是没什么用,都是些正确的废话,对你人生什么用也没有。

心灵鸡汤有些什么特点?

1.心灵鸡汤式的文字,大多是弄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然后把一些名人成功的故事拼凑到一起,算作论据,把自己的观点证明一下,当然语言优美一些,读起来不费劲,甚至带点诗情画意,用貌似的深刻的道理把大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但是转过身来,才突然发现,讲的那些道理其实爷爷奶奶早在我们穿破裆裤的时候就讲了的,正确不正确?正确?有用吗,没用,那些成功人士离我们有多远?他们创业发展、成就人生的环境、机遇、个人才能等等,对芸芸众生、复杂斑驳的人群来说,有什么关系?

2.心灵鸡汤大多把名人名言拉来一大堆,也是东拼西凑,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为你指点迷津,放下那些文字,才发现,那不过就是悬在空中的格言、警句、箴言,我好好坐下来也能弄出几句来。

3.心灵鸡汤把古人的故事拿来说自己的道理,就是为我所用的“歪批”,典型的栗子就是于丹说《论语》,叫作“歪批《论语》”。她的“歪批”准确吗?也没毛病,但是从她那里来的《论语》就不知道那个《论语》了,是于丹味的。对那些对《论语》没有认知的人来说,哦,《论语》原来是这样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样鸡汤,你喝吗?

敢问那些制作心灵鸡汤厨子们:你把你们所写的那些东西悟透了吗?你们讲的有些道理自己信吗?

心灵鸡汤大行其道的原因很简单,碎片式的,短小精悍,读起来方便,不费时间,也不费脑子,看过就扔,无毒无味。

所以,心灵鸡汤没用。有用的还是经典。

经典著作是那些学养深厚、悟透历史与现实、人生与命运的智者,在丰富的阅历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的智慧的结晶,精神资源的宝库,她的内涵与外延是我们所咀嚼不尽的,她所提供的思考、启迪、认知对我们来说的取之不竭的。


音准不准


从心灵鸡汤的泛滥,到无人问津,这的确是人们发现自我的一段旅程。我认为,文学作品对于我来说就像一个个和蔼的老师,他们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而心灵鸡汤就像“毒药”,它暂时麻痹了我的视听,在这之后却感到了更大的空虚。

心灵鸡汤是一种“兴奋剂”。

常见的鸡汤,总是喜欢把生活中的苦难说的很随意,降低其重要性。


初看觉得特别正能量,瞬间精神满满,好像打了“兴奋剂”一般。但是“兴奋剂”是有副作用的,是会“过劲儿”的。当你重回到现实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许许多多的账单的时候,你发现那篇心灵鸡汤并不能给你哪怕一点点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感心灵鸡汤的原因。

兴奋过后就是无尽的空虚。

传统文学也不都是生涩难懂,相反,它教给你的不是“一切都会过去”。

心灵鸡汤总是喜欢告诉我们:一切都会过去,从而淡化现在的痛苦。

其实这一点并不正确,当你读到《许三观卖血记》,你会发现苦痛根本不会过去,它只会变本加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快乐虽然存在,可它总是寄居在痛苦当中。当你读到《一个人的朝圣》,你会发现一个人的旅程绝对可以想通很多事情,有人行了“万里路”,发现了人生命的真谛,这份真谛恰恰是痛苦的,但又是苦中带笑的,读完这本书,真希望自己也可以徒步627英里,去想通自己的生命真谛。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但是在这之后,你会想明白一件事:人生本就是痛苦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既然压力一直都会存在,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而不是用任何文字麻痹自己。

从别人的生命中看到自己。

我们会读很多很多流传到现在的文学,不管是名著也好,小说也罢。他们用着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给我们描述一幅幅画面。

而这画中,正是你自己。

没有什么比“顿悟”来的更让人开心了,其实顿悟不是什么难事,你每读一本书,都会有几次顿悟的时刻,这个顿悟,正是作者传达给你的。

我喜欢在读书的时候,真真切切的代入人物的心境,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就是书中人。

当我体会到了他的痛苦,体会到了他的挣扎,我会感谢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不会再自暴自弃,不会再轻易放弃。这就是真正的文学带给我的帮助。

读书真的是个好习惯,希望你也有。

我自认为是喜欢读书的,虽然至今并没有读过太多,但我依然觉得那是我这一生的财富。

读书让我从别人的生命中看到了自己,也让我明白了太多太多。我心存感激当初读过的每一本书,因为他们真的是我最好的“老师”。

希望你也可以尝试去品尝文字,那真的比“无用”的心灵鸡汤更让人开心。


最后,我们之所以一开始对心灵鸡汤“上瘾”,就是因为活不好这一生。我们在之后又开始嫌弃心灵鸡汤是因为发现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真正的文学著作是不同的,它可以告诉你生命的真谛,不过需要你读到才可以,或许你可以尝试着活好这一生。


闻香书坊


何谓“心灵鸡汤”?鸡汤是裨益滋补的,有温度、有味道,营养丰富,能提高免疫力。顾名思义,“心灵鸡汤”无非是看了让人暖心,对心灵对精神能起到一定抚慰作用的或智慧或感悟的语句和文章。都说是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策划创作的畅销书《心灵鸡汤》开启了“鸡汤型”的文创表达方式,但最早创造“鸡汤文体”的应该算是我国先贤孔老夫子吧,其《论语》的语录体传承至今已经2500多年了。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大凡有价值有营养的“心灵鸡汤”一定能扶正祛邪,取材一定真材实料。 譬如:

  • 跌倒了自己爬起,不要指望身边的人搀扶,即使擦破了皮、受了伤,也要自己忍受,自己疗伤。没有跌倒,没有真正的长大。
  •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那么你注定永远是个弱者。
  • 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原本为了消除困惑、缓解焦虑,获取精力量,不能因为缺乏基本的免疫功能和鉴别能力,饥不择食,错把“迷魂汤”“毒鸡汤”视为灵魂膏药,岂不是越补越虚?

害人的“心灵鸡汤”是有的。如今的“心灵鸡汤”有娱乐性和戏谑化的倾向;同时,有人将“心灵鸡汤”作为一种符号或者通过赋予商品意义进行消费。

下图是不是“迷魂汤”呢?难道真的什么都可能?就算不择收手段,也有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的时候。况且能不择手段吗?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每个人都有空虚、孤独、焦虑的时候,“心灵鸡汤”给了人们一定的抚慰作用。但是这对过度嵌入互联网世界的人只是起到了暂缓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心理危机。实质上,有些人对于“心灵鸡汤”并非是真实需求,励志效果也是昙花一现,这些人更多的是在压力下选择品味“心灵鸡汤”做为快捷方便的逃避方式。

下图是不是“打鸡血”呢?“为梦想无所谓”?要知道,心无敬畏毁了多少人啊。

看不出下面的“鸡汤语”有什么营养

  • 喜欢靠在你的忧伤里,你的忧伤像月光,既凄美,也浪漫。在你的忧伤里,我感受情长,我愿在你的忧伤里沉醉永远;喜欢躺在你的思念里,你的思念是阳光,会温暖,有方向。在你的思念里,我不再孤单,我要在你的思念里搁浅千年。
  • 做任何事,不是最聪明的人成功了,也不是最笨的人成功了,而是最愿意勤奋学习的人成功了;做任何事,不是做得最快的人成功了,也不是最慢的人成功了,而是最相信自己的人成功了。
  • 话说好听的人,心往往冰凉。嘴上没一句好话的人,心地却很善良。人前很会做人的,背后总有算计。人前不会做人的,才是正直。

下面这个图,是不是“毒鸡汤”呢?

有些“鸡汤文”以人生赢家的身份,站在道德高地,洋洋洒洒、侃侃而谈,貌似正能量满满,读了,醍醐灌顶者有之;愧疚自责者有之;心潮澎湃者有之。但不出三天,却必定然并卵。 毒鸡汤是非常害人的,甚至有很多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颗毒瘤。

真正有益的“心灵鸡汤”一定不是思维单人、偏执的,字里行间经得起品味,充满着人生智慧与生活哲理,沁人心脾、润物无声。

“心灵鸡汤”也并非都是浅薄和无聊的,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倘若嗜好有害的“鸡汤文章”而不知觉,迟早会成为阿Q第二。兼听则明,不如放弃不痛不痒、清汤寡水的“心灵鸡汤”去选读一些我国的国学经典和世界名著,还真的可以丰富知识素养、培养道德情操、启迪生存智慧,这可不是“迷魂汤”。


丙寅易学


还记年少的时候,我还特别喜欢读一些心灵鸡汤。这些鸡荡总是告诉我们要学习坚持,要学会勇敢,要敢于尝试,勇于面对挫折。我不能回答这些鸡汤有没有用,但至少它也曾经给我带来过安慰和鼓励。现在有无数的人说鸡汤有毒,它真的有毒吗?


心灵鸡汤都长什么样子?

鸡汤大致可以分为本类,第一类,好喝,第二类,无味,第三类,有毒。

第一类的代表就是像《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穷苦屌丝翻身记。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是出身卑微,然后通过自已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看完之些故事,我们都会受到很大的激励,悢不得一天24小时都要努力。照理说这不是挺好吗?好什么,估计第二天你忘记了昨天的激情了。这些方法缺乏可实践性。

第二类是《哈佛家训》、《成功路上你要懂得的100的道理》等。

这类鸡汤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科学家做了个实验,总裁有钱不幸福,亿万富翁如何烧成的,大师说。这些故事大多比较短,很简单粗暴的方式向人们灌输成功的法则。为什么说这种无味,因为这此东西没有什么价值。这些故事通常利用人的逻辑缺陷,达到启迪人生的目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例子。

有一个人从悬崖掉落刚好掉在了一颗树上,他在树上待着等人来救援。但是直到第五天还是没有人来,他便想试着跳下悬崖碰碰运气,结果摔死了。就在他刚跳下去二分钟,救援队就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坚持。这样看的好像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同样是一个人从悬崖掉落到一颗树上,他也在树上等待着救援。也是一样等到了第五天也没有人来救他,这个人没有跳,而是在等待救援。但是一直没人来救他,结果被死在了树上。当人们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据地面才不到5米。

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定要勇于尝试。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可笑,但是鸡汤文确实就是这样,没有任何价值。

第三类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像在网上很火的一些文章:《致LOW逼》、《致屌丝》、《我为什么支持男生打游戏》。为什么说它有毒,因为读这些文章的人通常都是渴望认同。而且不读起来让人很爽,完全不费脑子。这些文章有一个特点是非黑即白。像《我为什么支持男生打游戏》,喜欢打游戏的人一看,哎呀太好了,我就是爱玩游戏,虽人都不理解,文章写得真对。这些文章没有严谨的认知态度和正确的三观,多是为满足人们的情绪需求,缺乏理性。

综上所综,第一类鸡汤少喝,第二类不喝,第三类坚决不喝。


小微爱故事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需要辩证地对待

心灵鸡汤对于处在轻微迷茫期的人来说就像轻微感冒需要氨咖黄敏胶囊一样,可以有效把病症扼杀在萌芽之中。

但是对于有一定病症的中重病人,简单的感冒胶囊是不能治病的,如果不认真对待,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危及生命。

心灵鸡汤只要不是有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治愈处在迷茫初期的人的心灵的,甚至可以为一些人指点迷津,瞬间开化!毕竟,鸡汤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

名著的深意更有重量,一般人在短时间内是不能消化的,虽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知识层面未到一定程度的人就是读万遍和第一遍初相见也差不到哪里去!而且名著一般都是历史积淀,几代人读出来,共同认知的名著,其重量可见一斑。

拿红楼梦来说,多少红学专家倚着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大展文学宏图,至今也没统一思想,也没研究透彻。

突然想起在电视剧《欢乐颂》里邱莹莹事业爱情受挫拿着成功学的书自我陶醉打气的时候,安迪好心指出问题还被怼了回来,气的安迪说“不与傻瓜论短长”,这时候的邱莹莹就是中了心灵鸡汤的毒!

二者各有妙处,不可胡乱评判

心灵鸡汤也有点醒梦中人的作用,名著的意义更长远,内容更深邃。

我们只能各取所长,适时而用!


折羽的雁


我认为经典著作对我的人生更有帮助。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他早已经受住了无数的人的检验,大浪淘沙始见金。

在经典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世间一切你想看到和了解的东西。只可惜截止目前为止,我们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从来记不住历史,同样的错误永远会时时刻刻不停地发生。

不管是经典还是心灵鸡汤,我们都需要仔细去阅读和了解,泛读以及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我们是永远学习不到任何一本书的知识的,只有扎根于自己大脑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我虽然爱心灵鸡汤,但是我更爱经典。

不管怎样的书籍,我反对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要么不读,要么就真正的用心的认真的去读,随着作者的思绪起舞,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


孟加拉国之善良的野狼


鸡汤是一种碎片化阅读

本身是有道理的

而且往往就是经典中的只言片语

或是直接作为名言警句

或是粉饰美颜以合事宜

因其片段的性质

与心灵只是一时契合

看过便忘诸脑后

经典是宏观的整体

有完整的思想框架和丰富内容

是大师思想体系的综合表达

如今经典并不难得

难得的是静下心去阅读

得来容易也就不加珍惜

都知道阅读经典好

却多是明日复明日的拖延

想阅读的总能挤出来时间

茶余饭后睡前都能利用

不想阅读的也总能找到借口

往往是把经典翻开

手里刷着小视频




梦蝶也逍遥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心灵鸡汤是去痛片

鸡汤味美,为心灵专门配制,有对心灵的迎合,有对心灵的抚慰,有对心灵的叩问,如同去痛片,初嚼有苦的味道,随后可止心痛头疼,让人觉得心里舒服,甚至上瘾!

经典著作是维生素C

经典著作,初读无味无感,久读,会觉得生命中注入了一种活力。让人心里觉得舒服,让人浑身有力量。

综上,于我,经典著作比心灵鸡汤更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