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法官在审判过程中跳过制定法直接适用民事习惯审理案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heruilive


正常情况下,有法律规定,法官在审判案件时,不会像题主说的那样,跳过法律规定按习惯判决。法官判决案件适用交易习惯是有条件的,并不是随意的。如果法律有明确规定,法官不遵循而按交易习惯判决,如果上诉后改判,他是要承担错案责任的。


吉林省律师陈维国


我国司法实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有法律规定而不适用会导致错误的判决。

错误判决会被上诉程序或者再审程序(规定上的)纠正。

而法官如果故意为之,那可能导致不同的后果。

1、给当事人造成损失。

错误判决而未能及时被纠正,就会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2、纠正后,对司法人员的追责。

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也就是说,在民事审判中,法官故意违背法律做枉法裁判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国家赔偿法》没有将民事错判纳入司法赔偿的范围。


郭广吉律师


法官判案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法律优于法规,法规优于部门规章,新法优于旧法,专门法优于一般法;法律有规定的依规定,法无明确规定的依公序良俗;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有疑义的,依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其次,上述解释都不能满足需要的话,可依通说(包括各种专业辞书);法官还可以依据法律条文作文意解释、法理(法哲学)解释。若遇对案件有重大影响,又不宜擅自做解释的情形,可申请最高人民法院作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最高院解释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申请立法解释;对于国务院作出的行政规定,可以要求其作出行政解释。法官判案不得违反上述原则,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不优先适用法律(此处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而优先适用所谓“公序良俗”,属于违法判案。


崩牙叔


题主所称的民事习惯应该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序良俗‘’属于广义的行为规范。

通常来说,法律规范的制定肯定会充分考量公序良俗,不会与公序良俗发生冲突。

法律也明确规定,在没有相应法律规范的情况下,针对某些损害他人权利的不法行为,公序良俗也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一个法官在正常办案中,在具有法律规范适用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跳过法律规范去适用公序良俗作为定案依据的。

如果相应的法律规范与相应的公序良俗都可以适用本案,而法律规范与公序良俗呈现相互冲突,这种适用规范冲突就应当遵循“上位法优先适用原则”去适用法律规范作为定案依据,否则,法官的判决行为就因为违反了“上位法优先适用原则”而属于程序违法。法院判决书的程序违法是提起上诉的法定理由,一经二审认定,一审判决书要么被发回重审,要么二审直接改判。


不糊涂时涂糊不


你的问题问的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适用。如果制定法是法律规则那么民事习惯就是法律原则。比如公序良俗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法官一旦适用法律原则,依据民事习惯做出审理判决,会钻法律的漏洞或者不合理的行使自由权裁量权,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公平正义。


老刘的后花园


谢提问!我国立法属大陆法系,即依成文法判案,从不存在依民事习惯判案,如果有,就是错案,依法必究。


智慧书法


在大陆法系国家,应坚持依据成文法,做到依法裁判,如果肆意任性裁判,将有损我们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秩序!


议不反顾者


民事习惯也是民法的渊源之一,只有在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或者适用成文法会造成严重背离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民事习惯才得以适用,当然,这种适用一般会上审委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