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金属风暴现在凉了吗?很久没有听到这种武器的消息了?

墨西哥唢呐


金属风暴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一根管子里面塞满子弹,然后用电击发的方式从头到尾依次激发,把子弹射出去。

由于省略了传统火器退壳再装弹的步骤,所以射速要快很多。并且结构相对简单每一根枪管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把很多根管子并联起来形成一起发射达到很高的火力密度。

听上去好像很厉害,不是类似原理的东西咱古代就有了。

“花炮”,原理上跟金属风暴差不多,一根管子里能射好多发呢。

要是觉得不够劲,还有这种多管联装的。

正经点说噢。

金属风暴在原理上,就是个废柴。虽然射速很高但是没有任何意义。

每一根枪管塞满了子弹,由于子弹前后排布,在枪管中加速的距离也不同,所以子弹发射后的初速也不相同,并且子弹的发射药也是弹头自带的,所以发射药装不多,装多了容易炸膛。

初速不同,子弹打出去的落点不同,打不中东西,这个时候空谈射速没有任何作用。而每一发子弹的发射药剂量不多,所以初速不高杀伤力有限。

然后金属风暴那个公司拿这玩意做实验的时候,打的竟然是木板。实话讲,你拿12.7mm的老干妈打半穿燃烧弹都比这穿的多。

那么有什么枪炮对射速要求这么高呢?当然是军舰上的近防炮。

但是转管原理的近防炮射速不低,有4000-6000一分钟这个水平,这个射速完全够用了,而且射速偏高了。美国用的是20mm密集阵,而苏联觉得20mm弹威力不够大,用的是30mm。

30mm的AK-630射速没密集阵高只有2000发每分钟,但是也完全够用。

要是一门AK630不够,那就双联装,AK630M2,射速翻倍,可以和密集阵比射速了。

为了解决金属风暴的弹药初速问题,美国人选择是前面接枪管,也就是说相当于把发射器当成“炮膛”,换弹就是直接换一个金属风暴发射器。结果搞下来比常规自动原理还复杂。


战斗机解说家


金属风暴这种东西,现在已经彻底凉透了。记得当时我头一次听说这玩意还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当年那本地摊杂志唬得我一愣一愣的。这玩意,在那本书上传的神乎其神:其原理不仅可以适应近防炮,也适用于步枪甚至是手枪上。对于那本地摊文对它优点的描述原话,我还记得很清楚:射速极高,甚至在射手没感觉到后坐力的情况下子弹已经发射完毕。

如果仅拿M134“米尼岗”六管速射机枪和它做个对比便知“金属风暴”的宣传噱头所在。作为人类枪械射速的巅峰之作,M134“米尼岗”的最大射速达到6000发/分,相当于每秒发射100发子弹。而金属风暴仅作为宣传所用的数据,便达到了16000发/秒。注意,单位是“秒”!

它若使用在手枪上,会直接将枪管用于装填弹头及发射药。而发射药直接裸露在外,由电极击发。通过特殊的电极可以达到控制射速的效果。在装填时,直接将打空了的枪管丢弃、换上一根填满子弹的枪管。这样看来,是不是很“巧妙”?

其实并不然。尽管它采用的是“模块化”装填,实际上用时还是跟常规轻武器差不多。如果将这个原理用在近防炮上更是能要人命——一次装填发射完毕后,难道要靠人力冲上甲板装填吗?

40mm榴弹型“金属风暴”更是鸡肋得可怕——明明有155mm榴弹炮,为什么要拿“金属风暴”来折腾40mm榴弹?如果碰上战争,全美兵工厂马力全开生产枪弹炮弹一整年恐怕还不够它一个礼拜用的多。

这样的高射速毫无实用性可言。将其作为机载对地大面积杀伤性武器,用大威力航弹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动用这种资源浪费极大的鸡肋武器?若是以舰载近防系统现身,那么要这个一次性武器有啥用?更何况,发射出去的弹丸还有几率作布朗运动——没有膛线,毫无准确性可言。就连本家也不待见,“金属风暴”已经彻底凉了。


堑壕中的大游民


金属风暴(Metal Storm),号称1秒钟打16000发子弹,结果一看,这不就是靠炮管数量堆起来的射速吗?它的发明人,澳大利亚人迈克·奥维尔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这东西中国出1亿美元他都没卖。拜托,这破玩意谁要啊?



金属风暴设计上其实就是大明九眼十节铳+法国米特拉约兹机关枪的综合体,只是拿来骗骗不懂军事的投资人和散户的,压根没有啥可行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每个枪管里放多个子弹的设计,弹道怎么保证一致?现代火枪火炮内弹道学是非常复杂的,这么设计根本没办法保证弹道一致性,这个没法保证,火力密度就成了伪命题,因为散步是没法看的。第二,这枪号称1秒钟16000发射速,火力持续性怎么办?再装填怎么办?当这是一次性浏阳河烟花?退一万步,如果真的需要这么高的火力密度来覆盖的话,还不如直接用大口径火炮了,费那么大劲加工一堆小弹丸打出去不累吗?


金属风暴相当于法国米特拉约兹机枪+大明九眼十节铳的概念综合

你当你是大号浏阳河?


所以这玩意造出来基本上就是搞笑的。更搞笑的是,这家上市公司已经在2015年破产了。


纸上的宣仔


▲百万射速不过0.01秒

答案是凉了,早就凉得透透的。想想刚发明的2006年,发明者奥维尔如是说,中国给了他超过一个亿,不卖就是不卖,拿中国当托,迅即被美国买去,造手枪造步枪,满是精神,然而只能一时。

▲打坦克

他的“金属风暴”被指就是成功,也是瞬间的功夫,瞬间只有0.01秒,子弹难以为继,更换太费时间,子弹的威力也不济,只当挠了一个痒痒,指望着打航母,说梦一样。

▲发射原理

当发射原理从机械变为电子,电子瞬间被成为无限可以放大的速度,没有威力,枪管寿命也有点跟不上趟,什么样的钢铁架得住它这么折腾?众众论证,它就是一件华而不实的宝器,终于一件也没成功,该公司没能卖出一个亿,反而破产了,亏得一踏糊涂。

▲奥德怀

早年奥德怀若是改变策略,主动来问中国要不要,可能不致如此。研究琢磨不了“金属风暴”,也可以搞点别的,总不致于无人问津,悲摧如此,成为一个笑话,华而不实。瞬间爆发的同时,也意味着毁灭,发射平台最是容易遭致报复,生存能力严重下降。威力不足,体积庞大,射程不远,“金属风暴”的毛病被揭示得体无完肤。

▲精典样式

说到底,技术性能的实现,并不是太难,主要是别出心裁地惹火一时,成就了名人奥维尔,也成就了不卖中国的一个乔段。不明就里的媒体,不少为自已曾经的过分解读而后悔,因此“金属风暴”也是害了不少人的。


魂舞大漠


现在大多数军迷知道的消息都是2012年以前的消息了。

先说说金属风暴这种武器:

这是一款多管的纵列装弹电击发的武器。号称每分钟射速可以达到100万发。

怎么实现的呢?

利用电力击发排放在枪管里面的子弹,使之可以高速发射。

由于一根枪管中的多枚子弹纵列装入枪管,没有普通的枪械的击发、抽壳、装填、复进、闭锁等动作,因此枪管内的子弹可以一窝蜂的倾泻而出。同时,可以合并大量枪管制作一个大型发射器以每分钟100万发子弹的射速进行发射从而形成一个密集的金属弹幕。金属风暴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了。


可惜想象中的金属风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战场实际作用。战场上并不需要暴风雨一样的弹幕,而且这种武器在发射后再装填也十分不方便。因此自从36管的金属风暴在1997年面世以来,取得的订单数量极少。


说他们的几件大事吧:

2001年,这家公司在纳斯达克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2003年,金属风暴公司得到了美国军方的资助去真正的研发军用武器。

在2007年的时候为美国海军交付了一批采用金属风暴原理的对空榴弹发射器。

美国海军是想用这种武器替代密集阵近防炮的,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2010年,这种武器又买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买过去的是一种小功率版本。非洲的这个国家用它装上橡皮子弹用于维持监狱治安。想象下画风也感觉不靠谱吧?

最后巴布亚新几内亚花费了336万美元购买了500把枪和10000根装好子弹的枪管。

就这个东西!

用于监狱治安——雷明顿加上橡皮子弹不香吗?


由于根本没有人去买这种武器,在2012年金属风暴就从纳斯达克退市了,同时也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申请了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澳大利亚的说法,其实就是破产保护。


在2015年澳大利亚的另外一家默默无闻的军火公司DefendTex购买了金属风暴的技术专利和品牌名称,接了锅。


现在DefendTex一方面投入技术力量在搞战斗机器人

另一方面还在演泽原来金属风暴的思路在搞战斗机火力吊舱。


很有意思的是DefendTex到现在依旧没卖出去过任何产品,按照原来金属风暴让巴布亚新几内亚购买他们的武器这件事来看,估计DefendTex也是一个澳大利亚土豪被忽悠的结果。


所以说——金属风暴是彻底的凉了。


不过峰回路转的是这样的一件事——咱们的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用的原理和金属风暴类似。


军武数据库


为啥凉大家回答的差不多了,但是很不可思议居然没一个人提到:战地4里出现过这个东西,你可以去里面缅怀一下。Battlefield 4: Final Stand



TrentZhang



金属风暴,是由澳大利亚人迈克·奥维尔(MikeODwyer)发明的世界最尖端武器。该武器发射系统无传统的机械操作部件,主要由装有弹药的枪管、电子脉冲点火节点、电子控制处理器等组成。

“金属风暴”这个名字唤起了人们脑海中金属从天而降的印象。没有机械部件来减缓它的速度。它能以每秒16,000发的速度产生一场金属雨。最快的加特林机枪每分钟能发射2000至6000发子弹。世界上最快的机枪(每分钟1000发)。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金属风暴有限公司(现称DefendTex)开发的金属风暴能够发射数量惊人的弹药。金属风暴也有两种模式。它可以通过将几发子弹排成一条直线来制造一种金属矛——甚至是穿透装甲。此外,它还能制造一堵金属子弹墙,能够拦截来袭导弹,类似于被称为方阵CIWS的舰载武器系统——近距离武器系统。尽管如此,CIWS的射速仅为每分钟4500发。


金属风暴快速开火背后的细节

“金属风暴”使用了“叠加载荷”的概念(也称为“堆叠装药”),即在一个枪管中首尾相连地装载多个射弹,中间装有推进剂。

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旧的火绳枪。期望的目标是能够在不重新装填弹药的情况下从一个枪管发射多发子弹。

然而,这一概念的问题是顺序装药一起发射,而不是一个接一个地发射,这通常会导致枪管爆裂以及武器使用者受伤。通过结合射弹设计和电子发射系统,枪管和弹匣被组合成一个单元,消除了对传统发射机构的需求。

使用电子发射系统,当武器的扳机被扣动时,电子脉冲被直接发送到子弹上,但是金属风暴系统结合了多个枪管,可以同时从多个枪管发射子弹。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6000发的速度发射子弹。

金属风暴1



9毫米堆积射弹机枪(名为“伯莎”)有36个枪管。作为一个原型,它展示了0.01秒的180发子弹的射速为每分钟100多万发。在0.1秒内从高达1,600桶(最大配置)发射,武器系统枪声称最大射速为每分钟162万发,创造了一个24,000射弹的密集墙——事实上,一个金属风暴。

金属风暴2


多发附件枪管下发射器(MAUL)——一种超轻型、电子发射、半自动12口径,可用作一系列武器的附件武器(如M4或者M16步枪)或作为独立的5发武器,它可以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内装满子弹,并且可以重复发射而不需要进行常规动作。

金属风暴3


该公司还开发了(或至少获得了专利)一种微型枪,它带有一条使用电子发射系统的独立发射室带。

金属风暴4

金属风暴还生产了一个半自动40毫米榴弹发射器,每个弹匣有3枚手榴弹,安装在突击步枪下面。虽然每个弹匣只有3枚手榴弹,但据说该系统能够以每分钟50万发的速度发射手榴弹。



早在2007年,该公司就宣布他们已经将榴弹发射器卖给了单位美国海军美国武器实验室。此外,他们还宣布了与著名的美国机器人公司iRobot的谅解备忘录,并展示了一个装备有四管金属风暴40毫米榴弹发射器的机器人,名为“火焰风暴”。

为什么金融风暴没有成功



金属风暴系统并没有特别广泛地使用,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每秒钟这么多发子弹会浪费大量弹药。此外,该澳大利亚公司在2012年进入“自愿管理”,类似于美国的重组破产。

金属风暴首次亮相后,以及被引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快的武器。但最终,如此高的射速只有如此多的用途,比如试图击落来袭导弹。

金属风暴系统也面临着弹匣的限制:如果一个人没有100万发子弹的弹匣,或者手头没有100万发子弹,那么每分钟能发射100万发子弹会有很大的不同吗?

最后,几个因素结合起来导致金属风暴没有被采用美国军方。弹药的额外成本、发射过程中的弹药浪费、大量的弹药,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导致金属风暴没有装备。


军机处留级生


金属风暴肯定是凉了,因为它明显点歪了“科技树”,但它未来还是有价值的,但用法可能完全变了样。


投射武器这种东西,两个性能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射程,一个是准确度,要能在尽可能元的距离上准确击中目标。“金属风暴”则完全是另一种思路,在短时间内达成最密集的火力输出。这种思路下,“金属风暴”射程和精确度其实都不怎么样,完全就是以弹药数量压倒一切。



“金属风暴”在近距离和短时间内的火力密度确实惊人,但这个必要依赖强大的弹药基数。当代军舰上的高速近防炮,射速可以达到1万发/分钟,然而全部弹药供应却只能坚持10秒钟。“金属风暴”则更为夸张,射速超过了1万发/秒!而且弹药全部存放于枪管内,基本上几毫秒内就全部打光,根本不存在火力持续能力。


如果将“金属风暴”这种技术用于拦截,那只能祈祷敌人不要派来太多的目标。所以说,“金属风暴”超强的火力密度,其实没有太大必要。



但是,“金属风暴”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它的另一项核心科技是用数字技术控制弹药的击发,这项技术对未来枪械非常有价格。它一方面可以有效辨别使用者的身份,一方面还可以控制弹药的选择性击发,实现弹药更有效率的应用。


目前看来,“金属风暴”的技术很可能被首先用于手枪上,作为一种“数字化手枪”,但和它原本最推崇的“超高射速”关系不大了。(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在世界军事领域的变革中,对于武器的发展和热爱,一直是人们痴迷般讨论的话题。

从几千年前的冷兵器,慢慢朝着“热”兵器不断演进。自从火药的问世,并把相关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此拉开以火药为核心的“爆炸性攻击”武器。

总的来说,军事专家更愿意将武器系统进行代级划分。其中,将点火式武器称之为第一代:例如火铳单兵武器、线拉式火炮等;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机械的深度运用在枪支领域获得十足地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世界级好枪。而这具备自动机械功能的枪械称之为第二代,例如半自动步枪、机枪等。

至于所谓的第三代武器系统,就是被人们曾经热捧的电子式武器系统--例如金属风暴。

金属风暴这个名字想必是“以形代名”,武器一旦开火、发射,那必将如狂风暴雨一般密集,而这个“凶猛般的猛兽”武器,从纸面数据上,确实能够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

相较于人们传统认知中,机械式武器加特林的“喷涌火力”,每分钟最高6000发的子弹射速,已经让人们瞠目结舌。而金属风暴可以以每秒钟16000发的子弹射速进行射击输出。也就是说,10秒钟能够达到16万子弹的火力输出。

对于这样的“猛兽级”武器,美国的军事爱好者在武器库中比对得知,金属风暴的指数级速度无疑是世界上超快的。

凭借着“叠加负载”(堆叠电荷)的技术加持,在单个枪管里,从尾部低端到尾部出口装载的多个特殊子弹,其间装有推进剂。这种触发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机械式枪械,所有才能够达到恐怖的理论射速。

在使用电子发射系统发射子弹时,当武器的扳机被拉动,电子冲击会直接传递到子弹上,连续充电一起发射而区别于一个又一个单次发射,进而实现以每秒16,000发的超快速度进行射击。

在大喵看来,金属风暴简单的概括就是:弹丸设计和电子发射系统(枪管和弹匣)组合成一个单元,无需传统的发射机制。9毫米堆叠弹丸机枪、多发附件底桶发射器、迷你枪以及半自动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在理论数据面前,都是可圈可点的武器。

金属风暴的一系列“所谓高尖端”的武器装备,吸引着全世界客户的目光。传言称,我国曾用上亿元的资金去购买这项武器以及相关技术和人才,但是遭遇了金属风暴公司的拒绝。

而美国军方初期对金属风暴产生极大地兴趣,但在随后的发展中,就彻底摒弃了金属风暴,即使是1秒钟打1.6万发都没用。因为,美军发现有3大问题:

1.所谓的一分钟百万级子弹射速,从来没有实际实现过:噱头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2.弹药的浪费量巨大,呈指数级的额外军费开支,而打击目标几乎没有准度可言;

3.高速发射下依旧存在枪管爆炸、熔化的风险。

综合这几个因素,美军直接选择放弃了这一武器的未来服役计划,金属风暴系统并没有像军事爱好者热捧的那样受欢迎,所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形容金属风暴武器系统再合适不过了。

在极大的缺陷面前,金属风暴已经丧失了国际客户的购买欲望,在曾拒绝我国的购买请求时,大约过了4年时间,也就是在2012年,位于澳大利亚的金属风暴公司便宣告破产,因为入不敷出的缘故,而后来重组就“改头换面”了。

截止到2019年6月,仍然没有见过金属风暴在哪国军队中服役,这就可以看出最为根本的问题所在。


铁杆军迷


不考虑后勤 实用性 造价和维护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