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人參的杯具


納粹德國就根本沒可能打贏二戰。

首先,打勝仗和打勝一場戰爭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納粹德軍的戰鬥力很強,非常強。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兩線開花,東線德軍迅速吞併波蘭,西線德軍在短短的幾十天內就佔領了法國全境,可以說納粹德國軍隊的戰鬥力世界第一。

但是士兵打仗厲害這並不意味著納粹德國能夠打贏這樣一場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


在希特勒投降前夕,希特勒手裡東拼西湊還能夠湊出兩百多萬的軍隊,而且德軍的王牌部隊中央軍集團也還在。但是希特勒就算還有兩倍於此的士兵,這也是一場必敗無疑的戰爭。

在二戰後期,德國一直在苦苦支撐,就連德軍進攻蘇聯都是被逼無奈的辦法。

為什麼呢?原因就是德國根本理支撐起這樣一場長久的戰爭。

德軍在開戰前夕通過閃電戰確實是打了盟國一個措手不及,可是在英國和蘇聯反映過來的時候,德國軍隊就陷入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地步。

首先,被稱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迅速派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一舉堵死了德國的海上補給線,相當於切斷了德軍的海上生命線。德國軍隊在海上幹不贏英國人,但是戰爭有需要龐大的資源,於是就把目標放在了陸地上,因此,後來的派遣隆美爾出兵北非,和發動對蘇聯的閃擊戰都是處於掠奪資源的目的。

但是更蘇聯人打的時候,德軍資源沒有掠奪到,反而把自己拖入了戰爭的泥潭中,並且在蘇德的戰鬥中戰死了一百多萬東線德軍。

雖然蘇聯人死的更多,但是蘇聯人口基數大,蘇聯二戰前人口有1.6——1.9億人口,而德國戰前只有7000萬,而且還是兩線開戰,後來還加一個北非戰場,本身資源就匱乏,又拖了這麼久的戰爭,在陸上和海上都被限制的情況下,德軍不過是垂死掙扎而已。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看,希特勒都是必敗無疑,人口不足,資源不足,接下來的戰爭還要怎麼打,年輕人都打光了,難道還要小孩子拿起武器來上戰場嗎?

這場戰爭根本就是毫無懸念了,軸心國必敗。


這個歷史很正


二戰剛剛爆發的時候德軍可謂是傲視群雄,先是閃電戰拿下波蘭,隨後又開始橫掃西歐。緊接著又開始攻打蘇聯,奈何蘇聯這塊硬骨頭太難打了,吞掉德軍不少兵力不說,還將德軍大量部隊陷了進去。

後來隨著蘇聯的不斷反攻,蘇軍一路攻打到柏林城牆之下。 隨著蘇軍踹開柏林的大門的聲音,希特勒拒絕投降,隨後舉槍自殺,將這一堆爛攤子甩給了海軍元帥鄧尼茨。

面對數倍於已方的蘇軍,包圍圈中的德軍可謂是孤立難援。

蘇軍在柏林地區有近五十萬的士兵,還配有1.27萬門大炮,1.2萬門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輛坦克。而此時在柏林的德軍全部兵力,包括警察、護衛隊等雜牌隊伍合計只有6萬人。

此時的德國全部兵力也就只剩下三四百萬百萬人,而這三四百萬中水分很大,至少有一半基本都是強徵入伍的平民(包括僕從國的平民),裡面甚至還摻雜著不少婦孺。 更何況這幾百萬士兵還配置分散,有些並不在德國本土,還有很多佈置在匈牙利奧地利,要讓他們回援柏林更是難上加難。

就拿中央集團軍來說,這支部隊自成立以來一直是精銳,但自從德軍開始走下坡路起,這支部隊的人數越打越少。而柏林戰役爆發時,僅存的中央集團軍已被圍困,無法班師回朝。

早期的希特勒這樣部署壓根沒有毛病,他始終在思考如何掠奪別國的領土和財富,處於攻勢,卻沒想到自己終究有一天也會面臨失敗。而現在弱勢就很明顯,盟軍可以將他們逐個擊破。

自從德國的魯爾區被盟軍佔領後,德軍的處境就十分艱難,原本只是伙食供應不足,現在連戰爭最起碼的槍彈補給都開始受到限制。這就意味著盟軍可以將德軍慢慢耗死,畢竟德軍的後勤已經崩潰了,彈藥是用一發少一發,沒了後勤的德軍只剩下被動挨打。

連續的征戰讓普通德國人也產生了厭戰的情緒,如果再繼續頑抗下去,說不定德國最後的青壯年都將死傷殆盡,而希特勒的死亡也是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希特勒一死,讓他們的信仰開始崩塌,他們開始更多地為自己思考。

再從民族仇恨來看,因為早期德軍對蘇軍的大肆屠殺造成了很嚴重的民族情緒。這次反攻的不少蘇軍都是帶著復仇心而來,他們在進攻柏林時絲毫不帶有一絲憐憫。他們要為死在德軍手裡的同胞報仇,所以這座城市的文物古蹟和平民、婦女遭到了蘇軍的無差別破壞和屠戮。

1945年4月12日,那時候最終的柏林會戰還沒有正式發起,當希特勒聽聞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死訊時,還曾經一度抱有幻想,希望德軍能防守住奧得河和尼斯河防線,可惜兵敗如山倒。到了20日清晨,白俄羅斯軍隊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已經抵達柏林近郊,當天就開始向柏林城內開炮轟擊。

一直到22日,希特勒還在幻想柏林城不會被蘇軍突破進來,但兩三天後,柏林被徹底合圍,守軍已成甕中捉鱉之勢,希特勒才徹底斷了念想。剩下的就是考慮自己和愛娃的終極歸宿了。

27日,蘇軍攻進柏林市區,希特勒堅決駁回了總參謀部的突圍建議,雖然這個建議有軍事成功的一定可能性,但希特勒的自尊心決不允許自己再受到煎熬了,30日下午,希特勒與結婚僅一天的愛娃雙雙服毒自殺,為了保險起見,服毒同時,還朝自己的太陽穴補開了一槍。

蘇軍所到之處如沙漠蝗蟲過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希特勒正是因為不願看到這一切,情知納粹已徹底迎來了滅亡的一天,才會義無反顧的開槍自盡。

沒了希特勒的德軍只是一盤散沙,精神領袖的死亡,讓德軍再也沒有了戰鬥下去的慾望。當天晚間,蘇軍就把紅旗插到了國會大廈之上。


歷來現實


希特勒是在1945年的4月30日自殺身亡的,在之前死去的,還有他的夫人愛娃女士。

後來,通過投降人員的統計,德國投降時的兵力還有250萬人。

在很多人看來,二百多萬人完全有一戰之力,為何希特勒不血戰到底?德軍真的打不贏嗎?

確實打不贏,否則希特勒也不會自殺了。下面,我們就聊一聊德軍打不贏的原因。

德國能打的軍隊非常少,而盟軍數量遠遠多於德國

德國宣佈投降時,兵力還有250多萬,但能打的只有100萬左右。

而盟軍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超過了1000萬,僅蘇聯紅軍就有600萬左右。這1000萬左右的部隊中,能打的絕不會少於四五百萬。

盟軍是德國軍隊的四到五倍,這樣的情況,德軍基本沒有勝算。

有人可能會反駁,德國的戰鬥素質很強,雖然人數少了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戰勝啊,畢竟,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太多了。

道理是對的,但德國何止是人少?

德國的資源遠遠不如盟軍

從美英蘇等國聯合對抗德國開始起,德國的命運就註定了。

蘇聯人拖住了德國戰車,而美英等國發動了大聯合,把德國在外的資源供給給斷了。德國是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特別是缺乏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在戰爭狀況下,德國的其它物資供應也捉襟見肘。

因此,就算是德國人想堅持,缺了資源情況下,也很難堅持住。

二戰,看起來是疆域的爭奪戰,其實是資源的爭奪戰。沒有了資源,德國靠什麼拼命?

因此,資源是個大問題。

德國人並不團結

雖然只有250萬軍隊,但德國內部其實很不團結了,這是事實。

之前,德國內部因為刺殺希特勒一案,很多高級別軍官都被牽扯了進去,隆美爾就是其中之一。

希特勒並不是容克貴族出身,而德軍參謀部,確是有大量的容克貴族們在控制。雖然,希特勒後來專門成立了所謂的嫡系部隊“黨衛軍”,但黨衛軍並不都是忠臣之輩,在蘇聯的攻擊下,大部分黨衛軍都投降了,只有10%左右的希特勒死忠以死相拼。

德國在蘇聯三大戰役敗北之後,德國內部就開始有了不和諧的聲音,因為感覺希特勒的步子邁錯了。

一個不團結的德國,實在不是盟軍的對手,希特勒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就算把這250萬的軍隊控制起來,也是沒有結果的。

希特勒在最後一刻才放棄的

希特勒並不是早早自殺了,他一直在指揮著德國各級系統。但是,潰敗無法避免。從蘇聯撤的時候,就再也控制不住頹勢了。不撤又如何?

希特勒死前,蘇聯和盟軍已經包圍了德國柏林,當蘇聯的坦克開了進來,當國會大廈被蘇聯佔了後,希特勒知道,徹底地敗了。

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會有什麼結局呢?軍事審判,死刑,一定是這樣的。希特勒挑起的戰爭,死傷無數,讓歐洲生靈塗炭,希特勒犯有不可饒恕的戰爭罪。同時殺了600萬左右的猶太人,這是嚴重的反人類罪。

希特勒知道,與其在屈辱中死去,不如自行了斷,少受屈辱。於是,希特勒自殺了。

1945年四月底的德國,兵力有250多萬,但已經沒有了一戰之力,一是盟軍軍力高達千萬,二是德國沒有資源支撐了,三是德國內部並不團結,四是蘇聯攻破了柏林,攻佔了國會大廈,希特勒再也沒有了機會。


藍風破曉


1939年,德國率先在歐洲燃燒起來了戰火,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軍隊以閃擊戰突襲了歐洲列國,使得歐洲大半領土在短時間內被德軍所佔據。在德國領土不斷擴大的同時,德軍人數也在不斷上漲。在波蘭戰場時,德國投入的兵力是一百二十萬。而到了法國,德軍人數就上漲到了二百五十萬人。等到德軍準備入侵巴巴羅薩的時候,德軍人數達到了五百五十萬,而這才是德軍一半的兵力。德軍的總兵力數在一千萬左右。儘管德軍人數眾多但卻架不住正義國家的聯合反擊,德軍在東線和西線戰場上連連失利。尤其是在東線戰場,儘管德軍打的非常頑強,但是卻怎麼也戰勝不了強大的蘇軍部隊。畢竟,蘇軍的抵抗意志實在是太強了,他們根本不畏懼死亡。據當時有人統計說蘇軍士兵的生存時間只有二十四個小時,而軍官的生存時間僅有七十二個小時。視死如歸的蘇軍士兵把德意志軍隊長久以來的那種榮譽感和士氣都被打得蕩然無存,所以德軍只得是連連後撤。


1945年,蘇軍一路高歌猛進打到了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窮途末路的希特勒還想負隅頑抗。柏林每一處建築都成為了德軍抵抗的堡壘,每天都有人死在慘烈的戰爭之中。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去世,這更加堅定了希特勒堅守柏林的信念。只不過自負的希特勒他沒有想到,羅斯福的逝世對於柏林戰事其實並沒有任何影響,柏林最終還是陷落了。希特勒不願意接受審判,在安排完後事以後希特勒選擇自殺。希特勒雖死,但德軍至少還有三百多萬部隊枕戈待旦,對盟軍來說這依然是個很大的威脅。但出人意料的是這三百多萬人卻放棄抵抗,直接投降了盟軍。為什麼德國人選擇投降?他們難道真的打不贏了嗎?

事實上德國能夠堅持到1945年已經是強弩之末,如果繼續堅持下去其打贏的機會是微乎其微,幾乎是沒有勝算的。首先德軍的兵力還是不足。要知道在戰爭後期盟軍的數量是德軍的兩倍還多,也就是說每一個德軍士兵需要面對兩個以上的敵人。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這怎麼能打得贏?

退一步講德軍雖然還有三百多萬的部隊,但是他們也都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按照希特勒的指示被分散在各個地方。希特勒之所以採用分兵策略是因為他想的只是德國怎麼樣去佔領和掠奪別的國家,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國土會被敵人所佔據。分兵是兵家大忌,弄不好就會被敵方分而治之。這就像人的五根手指一樣,五根手指聚攏在一起才能形成鐵拳,要不然就只能等待對手來給你一根根折斷。所以說即使德軍還有三百萬人那也沒用,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處在了盟軍的各個包圍圈內,如果不投降,等待他們的就是被消滅。而在二戰後期有關於盟軍和德軍的對峙態勢也能夠有力地印證德軍分兵給己方造成的影響無疑是災難性的。

其次,德軍面臨著的不僅僅是人員的問題,還有後勤上的問題。在戰爭後期德軍的後勤補給已經很緊張了,前線的軍需官不得不一次次地降低德國士兵的供給標準。德國後勤緊張的原因不在於沒有糧食,相反德國的糧食產量足夠供給平民和士兵使用,但麻煩的地方在於德國境內糟糕的道路狀況。除此以外,德軍素來喜歡閃擊戰。閃擊戰講求速度,故而在後勤上德軍是能少帶就少帶。對自己的盲目自信使得前線德軍將士缺衣少穿,而運輸補給又不能及時到位,所以德軍在東線是一敗再敗。到了後期盟軍轉而攻入德國境內,德國的魯爾工業區隨之也淪陷了。作為德國工業的支柱地區,它的淪陷標誌著德國軍工體系的崩潰,前線的將士們將無法得到正常的彈藥補給。所以說在德國後期子彈是非常緊俏的,他們使用槍支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節約子彈。而戰爭往往就是打消耗的,德國既然消耗不起了那就註定了其戰爭最後失敗的命運。所以當盟軍的飛機大炮在狂轟濫炸之時,德國士兵只有挨炮彈的份兒。

最後,我們都知道希特勒是德意志帝國的精神支柱。在德國士兵的眼中希特勒是不可戰勝的,元首必將引領他們走向勝利的遠方。所以說只有希特勒才能夠將全體德軍士兵聚攏在鷹旗下。隨著希特勒的死去德國士兵心目中的神被擊垮了,德國士兵已經沒有了鬥志,再戰鬥下去也只是無用功。此外我們要知道的是德國民眾在希特勒死後已經不願意抵抗了,這是典型的財聚人聚,財散人散。當初希特勒也正是依靠戰爭當中掠奪來的財富才換取到民眾的支持。在二戰期間,德國人的生活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有了升高,帝國內部百業興盛。據說當蘇聯軍隊抵達柏林近郊的時候,仍能夠看到不少的酒吧仍在營業之中。而現如今帝國的戰爭只能夠帶給德國民眾以災難,他們的生活質量已經大不如從前,故而他們也就不想打下去了。所以說當希特勒死亡的喪鐘敲響之時,德國民眾這時候才從睡夢之中被喚醒,故而這場戰爭也隨著德國民眾的覺醒戛然而止了。


木劍溫不勝


我是莫地方,我來回答。

窮途末路軍隊,戰則必敗。

柏林戰役作為二戰收官之戰,此戰並無懸念,可蘇軍還是付出30多萬人傷亡代價,才順利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不久,德國統帥部簽訂無條件投降書,第三帝國完成歷史使命。

希特勒當初還有足夠部隊,可已走向末路

中央集團軍,捷克斯洛伐克近百萬中央集團軍,實力強勁,布拉格攻勢中給蘇軍帶來一定威脅。

南斯拉夫、挪威、波羅的沿海有近百萬大軍,可這些軍隊局勢都不樂觀,投降早晚之事。

德軍雖有一定兵力,可都沒法支援柏林,自身都難保。

德軍戰力強勁,為何全打不贏

法西斯原本就不是正義之戰,失敗是必然的。

1、希特勒雖有足夠部隊,可後勤給盟軍切斷,失去相關戰略資源,德軍部隊很快就轉不動,一支失去戰略資源部隊很快就轉不動,只能失敗。

2、二戰末期,德軍優秀將領缺失嚴重,軍隊沒有優秀指揮官,戰鬥力自然不強。

3、柏林戰役末期,德國失敗已定,加之希特勒柏林戰役自殺,德軍失去精神領袖無心戀戰。

4、希特勒自殺後,雖然當時的德軍還有幾百萬士兵,但是面對強大的英美、蘇聯軍隊,當時的德國最高統帥鄧尼茨認為已無翻盤機會,德軍只能投降,再戰無意義。

5、意大利投降,德意聯盟瓦解,德軍歐洲孤立無援,在戰無意,只能投降方為上策。

綜合所述,一直失去戰略供給部隊很難有大作為,加之軍心、人心、大勢已去,這個時候就算神仙也難於扭轉敗局。


莫地方


只要摧毀他的指揮中心,摧毀指揮中心所有的人和設備,摧毀絕大部分上層指揮官,軍隊中下層的不用管,他們不過是服從命令而已,不過是會動的木偶,他們沒有人會願意戰爭的,軍隊人數再多也沒用


中立20190117


當時的德軍地面力量基本上分為幾部分,一部分是莫德爾的魯爾區的德軍,幾十萬人,已經深陷重圍,最後莫德爾自殺,其部大部分投降英美,另外一部分在東普魯士的庫爾蘭半島,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堅守柯尼斯堡,最後被蘇軍殲滅,但堅守時間確實夠長,另外一部分就是柏林守軍,基本上是各路殘軍的集合,二十幾萬左右,還有一部分在意大利,規模也算比較大,但距離本土太遠,無法回援,最後投降盟軍,剩下的分佈在丹麥,挪威,最後向英國投降,希特勒曾經幻想能救援柏林的溫克的集團軍,僅僅是紙面上的


小康足已


希特勒自殺有兵有什麼用,各地部隊彈藥給養沒有,缺少彈藥打啥,汽油也短了,坦克開不動,飛機上不了天,大炮無彈,光拿根燒火棍的人有什麼用,


手機用戶71090105702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戰役正式打響。250萬蘇聯紅軍在英美盟國數十萬大軍配合下,向駐紮在柏林的100萬德軍發起了最後一戰。

雖然這場戰役的勝負毫無懸念,但蘇軍付出了數十萬的巨大傷亡,才終於打贏了柏林戰役。蘇軍攻佔了帝國議會大廈,戰爭狂魔希特勒自殺身亡。一週之後,5月9日,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委託德軍統帥部代表凱特爾,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宣告了第三帝國徹底滅亡。

那麼,在希特勒自殺的時候,德軍還剩下多少部隊呢?有沒有機會翻盤呢?

當時希特勒手裡的全部家當著實不少,還有二百多萬的德國部隊,但他們都是隻能苟延殘喘、窮途末路了。

在捷克戰場上,還有大名鼎鼎的中央集團軍,總兵力將近一百萬,實力不可謂不雄厚。德國投降後,這部分德軍還給蘇軍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在南斯拉夫國內有四十萬德軍還在拼死抵抗,但局勢也不樂觀,正處於南斯拉夫抵抗組織的打擊之中。

在北歐的挪威戰場還有30萬德軍,他們也被挪威游擊隊和美軍打得暈頭轉向,惶惶不可終日,投降是遲早的事。

在波羅的海沿岸約有二十五萬德軍;在已經投降盟國的意大利,德國B集團軍仍有部分殘餘。

除了德國陸軍,德國空軍還有將近2000架飛機,其中不乏一些性能極其先進的飛機,比如說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實戰的火戰機ME262,當時德軍手裡還有這樣的飛機400多架。

而德國海軍仍然有一個“狼群”——200多艘U型潛艇在潛伏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水域。

實事求是地說,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在歐洲的首屈一指的,他們在蘇德戰場把蘇聯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蘇德戰爭前期,蘇聯軍隊被德軍吊打,每戰必敗,每個戰役動輒都是數十萬傷亡,數十萬被俘。

即使到了僵持階段,蘇聯人跟德國交手中也很少打出較好的戰損比。

不信你看看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衛戰雙方的傷亡就一目瞭然了。被稱為蘇軍粉碎德軍進攻勢頭的莫斯科戰役德軍傷亡50萬人,蘇軍卻付出了85萬人傷亡的代價,而且德軍是在缺乏燃油和補給的情況下,客場作戰取得的戰績。

既然德國軍隊這麼能打,為什麼還節節敗退呢?

說穿了,就是蘇聯人太多,實力太厚,累死你都殺不完。另外,法西斯政權本身不得人心,其邪惡性質讓其註定失敗。

既然希特勒在自殺前還有那麼多部隊,他為什麼沒有機會翻盤呢?

首先是燃油供應不上,後勤補給被掐斷。

凡是戰爭,都講究後勤供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人都知道。二戰中德國到蘇聯打仗,補給線太長,全靠車輛運輸。但車輛要使用燃油的,沒有燃油車隊寸步難行。

現代戰爭不是冷兵器較量,用的是坦克、裝甲車和飛機、火車。德國的閃擊戰靠的就是機動性很強的裝甲集群。

可是德國最短缺的,偏偏就是燃油。

德國的自己貧油,自己的燃油供應全靠羅馬尼亞,這是他唯一的石油來源。世界各地的燃油要經過大洋,但強大的英國海軍控制了海上運輸線,一滴油也不好運到德國。

不過希特勒還有一個指望,那就是蘇聯的油田;希特勒進攻蘇聯,還有一個如意算盤就是能佔領蘇聯的大油田。

可是斯大林在德軍到來之前,把油田設施都炸燬了,能轉移的設備都轉移了,希特勒通過蘇聯油田供應燃油的美夢落空。可是當時德國人一點也不慌,畢竟還有羅馬尼亞大油田。雖然不能全部滿足德國需要,但也勉強夠用了。

可是盟軍不給德國人留活路,他們明白掐斷了德國的燃油供應就是扼住了希特勒的喉嚨。斷了德國的油路,就是斷了納粹的活路,等於自己增加了千萬大軍。

於是,一場掐斷德國油路,轟炸羅馬尼亞油田的行動開始了。

1942 年夏天,6 月 12 日,美國空軍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發動了首次進攻。

1943 年 8 月 1 日,美國第 9 航空軍重新發動進攻,178 架 B-24 從利比亞起飛長途奔襲普洛耶什蒂油田,投下300多萬噸炸彈,發射了12.5萬發炮彈。

美軍於 1944 年 4 月 5 日開始,美軍從意大利本土發動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新一輪進攻。

1944年6 月 10 日凌晨,美軍第15航空軍在英國空軍的配合下,又進行了 11 次護航嚴密的大規模高空轟炸行動。

經過一系列打擊,羅馬尼亞和德國的輸油管道和煉油廠幾乎悉數被毀,羅馬尼亞的石油生產能力下降了八成%。

所有的軍事專家都承認,美軍對羅馬尼亞油田的打擊,是二戰的轉折點之一,也是納粹走向滅亡的轉折點。

沒有了燃油,德國不得不用馬車來運送軍火和補給,

沒有了燃油,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德軍幾十萬大軍每天只能吃100克食品,最後不得不靠草根樹皮和皮帶維持生命。

沒有了燃油,解圍的德國裝甲集群在靠近戰場中心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不得不拋錨,眼看著自己的軍隊被蘇軍消滅。

沒有了燃油,德軍甚至連作戰最基本的武器彈藥都沒有。

這時候的德軍別說希特勒指揮,讓拿破崙和孫武來指揮,都註定要失敗。

在柏林戰役之前,希特勒的軸心國集團已經瓦解,德軍在歐洲孤立無援。

德軍在戰場上處於不利局面,他的豬隊友趕快倒戈。

1944年9 月 12 日,希特勒的盟友羅馬尼亞簽訂了正式停火協議,並按照協議規定掉轉槍口把矛頭指向了德國。

1943年7月墨索里尼被解職,10月13日意大利對德國宣戰。

如此一來,德國即使還有百萬或者更多的軍隊,他們還有翻盤希望嗎?


小約翰


打不贏是肯定的。因為當時在西線盟軍已經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已進入柏林中部;東線蘇軍已大軍壓進,兵臨城下,對柏林形成東西兩面夾擊的態勢。此時,納粹德國戰敗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但此時,希特勒儘管還握有300萬軍隊,但依然也不可能扳回敗局了,那為什麼這樣講呢?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德軍的兵力。希特勒在自殺前已經進入了二戰的後期,盟軍已經進入了反攻階段,蘇軍已經攻入柏林城下,並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了對柏林的總攻,柏林會戰開始。那麼,當時希特勒手裡還有300萬可指揮的兵力,難道真的打不贏了嗎?300萬兵力聽起來確實很多,但實際上,這些兵力大都分散在東西南北四個佔領區,而這些佔領區的德軍,大都被盟軍所牽制著,而真正守衛柏林的德軍也就只有80多萬。其在武器裝備上有:戰機3000多架,火炮10000多門和坦克1000多輛。

其次,看蘇軍兵力。蘇聯軍隊總數有3個方面軍、250萬人。擁有6000多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40000多門火炮。這只是進攻柏林方面的軍隊。柏林會戰前夕,蘇軍總兵力已經達到1000多萬。

再次,看盟軍方面兵力。諾曼底登陸,盟軍投入了四個集團軍,39個師,12個獨立旅,各種兵力300萬人。武器裝備上:戰艦9000多艘,戰機13700多架。這300萬人只是用在諾曼底登陸的兵力。然而,當時盟軍總兵力實際上已經達到了2000萬。

總之,在二戰後期,儘管希特勒還有300萬軍隊,但不管在軍隊數量,還是在武器裝備上,德軍根本沒辦法和以美英為首盟軍2000萬兵力和蘇聯1000多萬兵力相抗衡。況且在柏林會戰期間,只是朱可夫帶領的250萬軍隊攻打柏林,而實際上,以美英為首的盟軍也早已趕到了柏林附近,只是雙方事先有約定,由蘇聯軍隊攻打柏林,而美英只是觀戰罷了。

所以說在這種形式下,希特勒以區區的300萬軍隊,想重新扳回敗局是不可能的,最後也只好選擇自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