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为全面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民政服务对象和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近日,杭州市民政局发布《杭州市民政服务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引》。《指引》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殡葬服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婚姻登记、福利彩票销售和慈善捐赠“七大类”民政服务场所防疫工作共性操作规范和个性操作标准作出了细致化规定,并就进一步加强疫情期间的组织领导制定了六方面举措,全面系统化提升民政服务机构阻击疫情的能力。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下面,我们从共性操作规范、个性操作标准2个方面,来全面介绍。

共性操作规范

(一)

服务环境防护

1

在服务场所显目位置设置明显标识,提示服务对象自觉佩戴口罩等防护工具,注意个人卫生。

2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日通风3次以上,每次20-30分钟,原则上不使用中央空调。

3

每日3次定时对服务大厅、楼道、卫生间等室内环境实施消毒,且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4

每日3次定时使用消毒液进行办公设备、门把手、电梯按钮、电梯间等重点消毒。

5

服务窗口和卫生间等区域应配备消毒液,并设置已使用口罩丢弃专用垃圾桶。

6

暂停举办人员聚集性服务和活动。

7

所有车辆、物资进入机构内均需执行消毒要求。

8

食堂错峰就餐或提供盒饭分散用餐。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二)

工作人员防护

1

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单位报告个人有关信息,如有疫情接触史或旅居史,要严格按照要求,居家观察7-14天不等,每日进行健康打卡,到期经单位确认后方可返岗。

2

所有进入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规范佩戴口罩,自觉接受测温筛查和“杭州健康码”检查,若出现疫情相应症状,按要求进行报告并自行隔离观察或就医。

3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或是与服务人员接触、送院、送车站的,必须佩戴口罩,并勤洗手。

4

进入隔离区开展工作的,执行洗手、消毒,戴口罩,穿隔离服等操作,有条件的加穿防护服。

5

同事之间对话保持安全距离,尽量选择走楼梯上下楼。

6

废弃口罩丢弃于专门垃圾桶内。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三)

服务对象防护

1

1.服务对象必须规范佩戴口罩,主动出示“杭州健康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体温正常及绿码者才可进入服务机构,情况异常人员不得进入服务场所。

2

机构服务对象要配合做好“一日两测”体温监测,凡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服务机构要第一时间按程序向属地报告,并同步向局办公室报告。

3

服务对象应配合所在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尽量保持良好心态,不恐慌、不传谣。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个性操作标准

(一)

养老服务机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机构养老

实施封闭管理,暂停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非机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暂停接收新入住和疫情发生后返院老人,院内老年人除生病治疗等特殊原因外不得出院。

强化内部防护,每日早晚定时测量入住老年人体温。每日提醒或协助老年人做好洗漱、沐浴等个人清洁卫生,保持老年人口腔、身体、衣物、床单及居室清洁卫生。每日居室巡查,观察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暂停室内老年人集体活动,暂停集体用餐,改为送餐至老年人居室。

加强心理慰藉,引导帮助老年人同家属之间利用视频、电话等方式建立联系,引导正常作息、规律生活。对隔离观察区老人给予重点关怀,纾解紧张情绪,争取家属理解支持。

2 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老年食堂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予以关闭,转为电话访问、上门探视服务以及为孤寡、空巢等特殊老人及时提供代购生活物资、代配药、配送餐等服务,依托全市智慧养老平台开展线上关怀援助。

(二)

儿童福利机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机构儿童

实施封闭式管理,暂停所有志愿服务活动、实习和探访慰问。

对机构内有发热等疫情相应症状儿童、新入院儿童、外出治疗返回的儿童,在机构隔离区域进行严格医学观察,提前把控风险,杜绝交叉感染。

规范护理流程,落实卫生制度,坚持儿童一人一巾一碗一勺,减少儿童感染几率。加大儿童医疗救治、日常检查力度,减少儿童感染发生。

重视加强儿童心理调节,通过心理疏导、运动、音乐等方式纾解焦虑恐惧情绪,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

2 社区特殊儿童

做好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因监护人被确定为确诊或疑似病例而监护缺失的儿童的保障工作,落实属地责任,村(社区)儿童主任要掌控情况,将其优先纳入村(社区)疫情防控保障体系。

加强网格管理,对社区特殊儿童要全面走访,落实专门联系人,对儿童实行一人一档、一日一问、一日一报管理。

若发现儿童基本生活困难、监护养育缺失或不当,在1个工作日内落实临时救助措施并启动强制报告机制。

支持社区特殊儿童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生活和学习,对因身体残疾等原因外出困难的儿童家庭提供代为送菜、代买生活学习物品等服务,对确需外出的社区特殊儿童提供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其外出安全。

(三)

殡葬服务机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严格落实“白事”从简要求

推行丧事“免费全程代办”服务,各公墓除预约办理落葬业务外,其他业务暂停办理。

实行“两暂停”:暂停守灵厅、告别厅等场所使用;暂停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实行“两简化”: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白事”简办、缓办;减少送葬人员人数,每个丧户不得超过10人随同,并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测量。

2 严格落实特殊遗体处置要求

服务对象中有确诊或者疑似疫情患者遗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殡葬管理条例》《殡葬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遗体处置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民办发〔2020〕2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工作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89号)等法规条例相关规定,由殡仪馆妥善处置。

暂停办理遗体外运业务,暂不接收异地死亡的遗体运回杭州。

(四)

救助管理机构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做好站内疫情防控,对受助区域实施严格封闭式管理,除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市县民政部门工作、第三方监督员外,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2

救助管理机构在受理登记前增加一次预检流程。所有进站人员都需测量体温,换戴口罩。

3

受助人员按“分室管理”原则妥善安排。对新入站人员安排在与其他受助人员分开的观察区域食宿,观察期间每日测量体温不少于2次。入住后申请杭州健康码,按绿、黄、红分类要求进行管理。

4

加强滞留人员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发现体温异常人员一律送定点医院诊治。

5

离站前工作人员需对受助人员测量体温,存在发烧、咳嗽、气促或疑似疫情感染情形的受助人员不得办理离站手续。

6

对需由家属接领、体温正常的受助人员,联系家属时必须询问接领人健康状况和外出史,确认无发烧、咳嗽、气促且没有到过重点区域及无相关接触史的,方可通知其来站接领。家属来站时需测量体温,体温正常才可入站办理接领手续。

7

对受助人员户籍地属于疫情严重地区或家属居住在疫情严重地区的,暂停护送返乡。

8

疫情防控期间,在辖区内发现杭州籍流浪乞讨人员,由户籍地镇街落实管控措施;非杭州籍流浪乞讨人员,由发现地的镇街落实管控措施,先在属地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时间按疫情发布要求确定,隔离结束,出具有关证明送救助管理机构。

(五)

婚姻登记场所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暂停婚姻登记办理

关闭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和结婚颁证仪式。已预约办理婚姻登记的当事人,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通知其取消登记。

2 紧急情况确需办理

对进入婚姻登记场所的当事人、特殊群体的陪同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详细记录姓名、身份证号、体温、联系电话以及进入和离开登记场所的时间。若有发热等症状的,劝导其延期办理。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前往登记的,其他陪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场所。

定时对婚姻登记接触性设备、仪器进行消毒,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3 恢复运行管理

推行登记预约制。科学均衡设置预约对数、预约时段,分批分段登记。做好现场人员指引、分流,避免人群扎堆。

提前登记预审,通过传真、QQ、电子邮箱等群众不到现场的方式,进行材料预审,缩短现场办理时间。

研判登记高峰日,引导错峰登记。

(六)

福利彩票销售场所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全面暂停销售点营业,暂停各类福利彩票销售、开奖和兑奖等业务,让彩民不聚集,不扎堆,不逗留,切实保障彩票从业人员和彩票购买者的安全健康。

2

恢复运行后,从业者承诺自行健康监测,不得带病上班;购彩者必须佩戴口罩进店,如发现疑似症状者,销售员应要求其离开并向属地部门报告;彩民不得在店内长时间逗留。

(七)

慈善捐赠场所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1

工作场所严格执行消毒措施,所有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

所有捐赠物品严格执行消毒要求后再行分配。

3

劝导爱心人士尽量通过网上捐赠、邮寄捐赠等形式奉献爱心,减少现场捐赠。

撰稿:办公室

零感染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是有教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