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口述: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王風賀教授

整理:交匯點記者王宏偉

2月22日是我44歲生日,那天我從南京來到武漢,跟“十三太保”中的其他12位會合。每天,我和夥伴們在知音湖邊距離病房不到5米遠的地方,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做著一項光榮而艱鉅的工作——焚燒醫療廢物。

一線救援日記 |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2月10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接到部固體司領導指示,為確保醫療廢物得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控制疫情源頭,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安全,可組織設備隊 伍馳援武漢。能在疫情危急時刻被選中,緣於我們研發的一種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車,醫療廢物,它能以1100度高溫把高危的醫療廢物付之一炬,避免醫療廢物轉運處理過程中出現病毒擴散。

第一批來的小夥伴比我早了一週。2月15日,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南京中船綠洲環保有限公司和合作單位安徽廣通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馳援團隊攜帶3套裝備奔赴武漢,分別到黃陂、江夏和新洲協助處理醫療廢物,至17日已經形成日10噸醫療廢物的能力。我是南京師範大學的一名教師,團隊集結的那些天忙於準備開學,因此沒能隨隊前往。

19日21點,收到武漢市環保局工作聯繫函,商請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車用於火神山醫院醫療廢物焚燒,徵詢我是否願意以研發團隊成員的身份前往武漢,參與決戰火神山。

一線救援日記 |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去,肯定要去。10年磨一劍,團隊歷經10年研發出第三代焚燒車,現在有機會技術報國抵抗疫情,義不容辭。尤其參與火神山攻堅戰,能助一臂之力,當仁不讓。籌備馳援武漢時建的“十三太保”微信群裡,13個人去了12個,大家來自不同的單位,既有相識10餘年的老友,也有還未曾謀面的夥伴,現在我要歸隊了,這次我們熱血同行。

怕,肯定也怕。火神山解放軍接管的戰疫醫院,是武漢一線的最前沿,病毒那麼可怕,就連具有專業防護知識的醫生、護士都會感染甚至殉職,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病毒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這時候,最大的勇氣和安慰來自家人和同事。妻子說:“咱們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國家有難,有需要一定要去,給孩子打個樣。”出發前的幾天,她四處奔波幫我籌集物資。兒子今年中考,他跟我一樣是個直男,不善言辭,但每天都會幫我整理物品,裝車卸車。學院褚惠萍書記幫我從學校協調來30只KN95口罩,學院王國祥院長見面時把他實驗室僅存的一盒手套送給了我。

出發前一晚,因為心中有牽掛和顧慮,我只睡了三四個小時。第二天早上,妻子給我煮了一碗麵條說:“生日快樂,等你回來再給你補上蛋糕吧。”兒子給了我一個擁抱:“放心吧老爸,我能管好自己的學習。”

一線救援日記 |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2020年2月22日,全年最“二”的日子,我在生日當天的一大早,開著私家車直奔火神山,成為一名孤單但不孤獨的逆行者。日行千里,當天下午五點多見到了小夥伴們。這座10天建成的大型醫院是中國速度的見證,院區內秩序井然,井然得有些肅穆。同時我的內心也極為忐忑,在戰友的幫助下,笨拙的光穿防護服就花了20多分鐘,幾天下來,最大的本領就是學會了穿這種衣服。

一線救援日記 |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第二天,我們就成了火神山火力最猛的隊伍。醫學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65℃的環境中經過30分鐘就會被徹底殺滅,而我們是用火焚燒可能攜帶病毒的醫療廢物。焚燒車長17米,焚燒爐就裝在車上,醫療廢物扔進第一個燃室噴油燃燒後,被送進第二個燃室再進行一次1100℃的高溫燃燒,最後尾氣系統對廢氣進行無害化處理以符合排放標準。我們一個小時能焚燒4桶垃圾,每桶大約240升,6個人分成兩班,每天工作八到十個小時。為了優化焚燒效果,我在南師大黃鳳良教授協助下利用兩個晚上的時間研發了焚燒過程在線檢測系統,併成功調試運行。


我們這次帶隊是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科技處副處長張勝田研究員,他曾參與過5·12地震和3·21響水爆炸環境應急處置,經驗豐富。火神山小分隊的領隊是廣通汽車董事長徐際華,一位退伍老兵。10年前我參加江蘇科技鎮長團,在丹陽與他相識,焚燒車項目就是從那時起步的。10年來這家民營企業沒拿過任何項目經費,投入上千萬元進行項目開發和三次技術升級,這次他又帶著員工親自來到一線。

火神山上不分老總、員工和教授。在現場,我們一個戰壕作戰;回到賓館,我們在一個鍋裡吃飯;我們還把自己的安危託付給彼此,每天上下班,我們互相檢測體溫,互相監督穿脫防護服,在脫離汙染區時互相噴灑消毒水,這是一種生死與共的情意,“為國為民”此時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激盪在內心的情懷。

在火神山,我們的安全有最大程度的保障,消殺制度非常嚴格,出火神山大門時,會有專人為我們全身噴消毒液,脫掉手套和防護服後,衣服上再噴一遍消毒液。出醫院大門走到我們的車前,大家會對膠鞋再噴一遍消毒液才換皮鞋。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接觸過這麼多消毒液,繁瑣和嚴格的消滅措施不僅保障了我們的安全,也讓我們安心。不過眼前的場景仍然讓我非常感慨,我曾在一條信息裡對兒子說:“到了這裡才能體會到,連自由呼吸都是一種奢侈。以前那些普通的日常生活,背後是無數人的服務、付出甚至犧牲,我們再也不能視作理所應當。”


我們“十三太保”攜帶的6套醫廢處置裝置,除在火神山組服役外,南京中船綠洲副總經理陳紀賽帶隊負責黃陂區某醫療廢物處置點;另外4臺也將分別在青山區和新洲區開展醫廢處置。出於安全起見,隊員們每人單獨一間房間自我隔離。我們還成立了前線臨時黨支部,每天晚飯後,支委和委員在樓下的小廣場上戴著口罩交流和佈置工作。

疫情是場災難,促人反思。剛來火神山時心情挺沉重的,但這幾天大家的心情都在好轉,因為在操作之餘,我們看到出院的人每天都在變多。第一天我只偶爾見到一兩個人出院,漸漸地變成一批一批往外走,這兩天能看到最多七八個人一起出院,今天看到新聞,火神山27日有76人出院,春天正向我們走來,一切苦難即將成為過去。

一線救援日記 |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前天早上,我進醫院大門時,正好看到兩個護士送一位老奶奶出院,三個人有說有笑。那場面讓我眼眶溼潤,我對她們說:“加油!”她們也對我說:“加油!”我們都看不到彼此的臉,但是很奇怪,帶上口罩之後大家的心反而更近了,近得沒有一絲隔閡。

防護服上的字表明,她們只有十八歲,在我們學校就是讀大一、大二的年齡,現在卻衝在了治病救人的最前線,而且她們還在笑著。徵得她們的同意,我幫她們拍了一張照片留念,一問才知道,她們來自南京。這真是太巧了,我告訴她們,我也來自南京,是老師,就在院區燒醫療廢物。在醫院病區,她們有一個公用的手機,我加了這個微信,把照片發給她們,並且留言:“迎來送往,感謝天使還在人間,祝福他們一生平安。”一個小時後,手機上有了回覆:“謝謝啦!也同樣向你致敬。”

一線救援日記 | 1100℃焚燒醫療廢物,火神山裡我們火力最猛

無數的人,匯聚成全國援助湖北的浩蕩隊伍,我們也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支。這些從遠方來的人,都在為國家、為他人而奮戰,有屬於自己的榮光,這些名字應該被記錄下來。所以,請允許我響亮地喊出我們“十三太保”的名字: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張勝田、鄧紹坡、吳國歡;

南京中船綠洲環保有限公司:陳紀賽、周浩、王小峰、陳良義;

安徽廣通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徐際華、尚通文、吳三朋、湯新超、奉福起;

我,是南京師範大學王風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