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俗语: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为什么?

农村闲人搞野


农村有句俗语,叫“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跟大家一样,在初念到这句俗语的时候有点蒙,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够。后来查了下资料,原来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这样的,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要我们可以吃着肉,喝着酒,口里念着佛,也不要吃着素去骂人。

从深层次来讲,就是劝诫一个人,不要去做伪善的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这么伪善,一边假装吃斋念佛,一心向善,一边却在暗中算计别人,试图从别人手中夺取财产。

而还有一些人,虽然整天吃酒喝肉,看起来好像对佛祖大不敬,但是他所做每一件事情从内心来说,都是向善的,从来不做坏事。你可以说他表里不一,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对得起天地良心。

素口骂人者内心是极为丑恶的,让人厌恶的,他在佛祖面前许下的一切都是假的。这样的人早晚会现形,会被世人所唾弃,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假仁假义之人。我们在生活中还是会经常遇到这种人的,表面上对你很好,其实内心无比肮脏,接近你的动机不纯,一旦达到目的就跑得无影无踪。

老祖宗试图用这句俗语告诫后人,做人要做一个好人,这个“好”不是表面现象,而是内心的感受。我们不要去做一些表面文章,让别人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而是要用心去感受。

同样是在一家单位,为什么有些大大咧咧的人特别受大家欢迎呢?就是因为他内心纯净,也许说话不是那么注意,但是总是在以诚待人,以心换心,这一点在当代社会尤其难得。同时,老祖宗还告诉我们,做人千万不要做两面人,伪善人,纵然能够一时风光,早晚都会被别人抛弃。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这句俗语也给年轻人上了一课,告诉年轻人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朋友。交朋友应该选择那些心直口快,能当面给你指出各种缺点,能让你有所进步的人。这一点普通人也许还能做到,往往是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无法做到。

因为位置不同,大权在手,往往他们周围的人都是一些会拍马屁的人,结交这样的人,是得不到任何有用信息的。相反,听到的可能都是一些不实之词,自己的眼睛被完全蒙住,看不清世事。

“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说起来有点远了,读起来也比较难懂,因为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深奥。但是确实字字珠玑,告诉我们的其实是人如何与人交往的基本道理。人活天地间,不可能是孤独存在的,必须和人打交道,怎么打交道,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好人坏人也许你可以瞬间区分开来,但是谁的脸上会写上好人坏人的字样呢?你就得从他们日常的言谈举止上去把握,去判断,去分清善恶。如果你能够锻炼到这种程度,那么你就具备了在社会上独立行走的能力。要不然,就再去把老祖宗留下的俗语好好地温习一下吧。


小小嬴政


农村俗语:"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从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我们宁可吃肉喝酒,但是也要心中有佛,但是吃素念斋的却有的骂人。

我们往深层次剖析,这个农村俗语的意义非常深刻耐人寻味。这里所指的"荤口“,是我们普通百姓,因为我们平常酒肉不分家,没有什么吃喝忌讳。虽然我们不刻意去戒口,但是每时每刻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心中有佛在。

那么农村俗语"不可素口骂人",他的意义就是,每天吃斋念佛的人,却张口骂人,这是万万不可的。这就说明他们平常吃斋念佛知是表面现象,内心无比丑陋,口是心非,不是一心向佛,在古代封建思想社会里,这些人是"伪善者"和“伪君子",:会遭报应的。

所以农村俗语:"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是告诫后人,我们可做酒肉穿肠过的善良的人,也不做假人假义的伪君子。因为平常有些人打着修行为善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做些下流之事或者利用人们对佛的敬仰到处行骗,这是他们对佛的欺骗和不尊,会"遭天谴“这是封建迷信说法。

老以辈告诫我们子孙后代,不要拘泥于形式主义,只要我们心中有佛,心中有善,不吃斋念佛又有何为,而那些成天吃斋念佛的以为就是修行人,如果不真心修行也只是无用功。


徐国华


虽然是农村俗语,但是农村往往并不庸俗,反而是需要仔细的品,方能领会其中的含义。就像这句【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农村俗语,要是老人说给别人听,真是给对方留足了面子。

农村俗语就像农村人一样朴实,这句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的俗语,要是换做现在的话说:就是宁可真小人,不可伪君子。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很多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农村俗语是如此的朴实,骂别人是伪君子,说的也很是委婉。

其实荤口念佛,就像电视剧里的《济公》所以展现的一样,做到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就是一个好和尚。而素口骂人,就像《西游记》里偷唐僧锦斓袈裟的金池主持,虽然嘴上是吃斋念佛的和尚,但做的却是偷鸡摸狗的勾当,这就是伪君子。举这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为让大家更清楚的明白【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这句俗语究竟是指什么样的人。

其实农村老话不仅是说给别人听,也是说给自家人听,告诉自己的后人应该有怎样的处世之道。所以这句俗语也是农村老人告诉后辈做人不要拘泥于形式,要是只做表面功夫,很容易就让人看穿,心口不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并且总是注重于表面功夫,会容易让人迷失自己,因为一张面具戴久了,到最后连自己原来是什么样子都会忘记。

总结,就是一句简单又朴素的农村俗语,却能让人从中解读出不一样的理解。真是很佩服创造出这些农村俗语的人,让农村俗语话糙理不糙,通俗又易懂,以及同样一句俗语,却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步。最后问一下大家,关于【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这句俗语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桑叶功效


荤口念佛和素口骂人是说了两种不同的事。

荤口念佛指的是形式,虽然念佛者破了戒,吃了荤,但内心是虔诚,心存敬畏。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内心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的。鲁智深既喝酒也吃肉,但他内心向善,对外做到除暴安良,嫉恶如仇,为今人所赞。如来曰,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说的就是我们要重视内在的,事实真相而对外在形式可忽略不计了。

素口骂人,却指的是内在,有的人道貌岸然,内心险恶。外表随和,内心阴暗。这类人装模作样,一幅谦谦君子样,装给别人看的,而现实中却是心胸狭窄,心地阴暗,自私自利之人。现实中这样的人更让人厌恶。

荤口念佛也不对,既要念佛,皈依佛门,就应该尊佛教,相较素口骂人,我们宁接受荤口念佛也不接受素口骂人。骂人甚至害人与道德相悖,令人生厌。

粗略之见,不成体系,望指正。





君夫Lk


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这是一句有关说人品德修养的俗语,是教人如何做人,做好人的,这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家教,社会阅历识见很有关系。

佛讲慈悲,有行善积德心肠,佛不主张杀生作恶。人有七情六欲与佛不同,人是吃素又吃荤,但要做好人,必须有法讲法,要重形象,吃荤可以,骂人却不对。宁可,不可是有选择性,偏向性,注意技巧的。人吃荤杀生了,就不应再有什么不满,再骂人怨人,应多学佛,善发慈悲。人学佛吃素了就不应有佛之心肠,不表露下满而开口骂人,这是做人大忌。

做人要重形象,讲面子。当然,更应有内涵品质。成不骄,富不奢;谦受益,满招损。学会留余,低调做人,默默做事,特别忌得意忘形,盛气凌人,骄扬跋扈,自满自大。得罪君子尚可,得罪小人灾祸立至。做人修己,就要先修心掩口,一边做善,一边骂人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树德汉硕


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真心念佛,心中有佛的人,有戒律,不食荤,(肉),若是吃荤,会破戒!但佛心向善,而且也没有私心杂念,普度众生,而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心里却阴暗的很,总是想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占为已有,贪腐成性,把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净干些见不的光的勾档!所以说: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


天山桐姥1


你好。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1谦受益满招损: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无论说话做事,都不可太过,今天你可能风光无限,明天也许就是,落魄寒酸。
2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保持低调,说话和气,不盛气凌人,不对别人颐气指使,待人宽,对己严。做事情,高调一点,集思广益,用大家和团队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
3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君子胸怀宽广,对他人的误会或是不解,只会讪讪一笑,不会埋怨记恨。小人心胸狭隘,一点小过,小错,都会给你放大处理,甚至会十倍,百倍,偿还给你




综上所述,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须知祸从口出,无论说话做事,多过过大脑,学会智慧做人说话,才可以让我们成为人人都喜欢的,情商高的成功的人士



小胖城老杨


因为佛经都是劝人向善的。荤口素口皆是如此,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讲素口的人强多了。


实惠老哥


●(個人觉得吧,从1定程度上或者从很大程度上讲)其实也就类同于“宁做真小人、莫做伪君子”的意思罢了。


ELGAE


骂人,得罪人,现实报,不好过,麻烦;念佛,在心中,虽沾荤,心有佛,自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