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青岛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

抄底实盘


如果你常年生活在青岛,最近一段时间走在马路上发现少了点什么没有?

没错,天冷了路边法桐的树叶少了,外地游客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多,但是有一样东西消失的更彻底,它们就是以前路边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

大约在一两个月之前,青岛路边的共享单车还是很壮观的,小黄车、小红车、小蓝车交相辉映,随处可见。可是现在街面上已经难寻共享单车的踪迹了,即使偶尔发现几辆,不是损坏的,就是被人上私锁占为己有。

虽然有人说青岛这个城市不适应骑自行车,一是地形崎岖起伏,二是很多路面都没有自行车道。但是不可否认,自从共享单车降临岛城,还是给市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尤其是短途出行,共享单车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交通工具。

小编上个月刚购买了一家共享单车的月卡,这个月快过去了,只在路边发现一辆共享单车,这张卡等于报废了,卖卡却不提供车辆,这算不算欺诈消费者?

针对此事,前不久有青岛媒体曾经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共享单车消失有如下原因。

一是根据《青岛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秩序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城市综合执法人员开始清理整治路边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

二是由于以前摊子扑得太大,各家共享单车公司开始减少车辆在青岛的投放数量,并开始划出停车范围,用户超出范围停车要被收取调度费。

一边清理,一边减量,共享单车就这样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慢慢消失了。

从万车围城到一车难求,共享单车在青岛的这种巨大反差其实颇具代表性,当初风口正盛时,各家共享单车企业纷纷抢占地盘,造成单车无序过量投放。如今风停了,共享单车企业死的死,伤的伤,留下遍地狼藉。


正步向前走


俺们青岛之所以共享单车兴不起来最关键的有两条。

第一,就是很多人都说了地形的问题。青岛属于丘陵地带,多山丘,上下坡多,骑自行车会比较累。

第二,二十多年前青岛也是满大街的自行车,我上学时候同学们很多都是骑自行车的,因为当时经济不发达,人们口袋里也没什么钱买不起汽车,那时候交通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上下学上下班大都选择骑自行车。现在人们富裕了,再加上青岛人本身爱面子爱攀比,看到别人家里有车,自己骑个自行车很没面子,所以宁可走路坐公交也不会再骑自行车,手里有点钱就会选择买车充面子。


啵啰油子


刚在青岛市区工作两个月,对于这个问题感触颇深。我觉得青岛没有共享单车是个必然,一共有多少原因我说不清,估计也没人能说清。但是以下这两个原因,足以让共享单车在青岛绝迹了。

1.没有非机动车道

(这一点真心令人诟病)

青岛真的是我去过的所有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没有非机动车道的。我在黄岛上了7年学,其实一开始是有共享单车的,摩拜、ofo等等,甚至我们学校里面都有停车点。然而共享单车最疯狂的那一阵,大量的单车骑到机动车道上跟汽车抢路,那会的情况就是汽车司机骂骑单车的不守交通规矩,骑单车的抱怨开车的不懂礼让。后来出了几件共享单车被汽车撞了,以及有人不守规矩直接把共享单车停机动车道上,这一下子zf肯定不干了。

2.路况实在不适合少于四个轮的车在路上跑

楼上有人也提到了,我再补充下吧。

毕业后去了青岛市区工作,由于房价太贵,租了个稍微远点的房子,公交一趟10分钟,但是从家走到公交站要15分钟......于是一跺脚买了辆电骡子,哈登上海逆行同款(不提具体品牌,以免有广告之嫌),动力杠杠的。

然而,千算万算还是失策了,没来过青岛的可能真不知道,市区的上下坡之多,令人咋舌,而且坡度都不低。我骑着哈登同款上坡的时候,一个人勉勉强强,载着我对象,只能看到车速在一点一点下降。当然这并非我的车不好,而是新国标真的太......那啥了。

看起来我说的有点跑偏,但其实没有。你想,电骡子都受不了,单车能扛得住?每次上坡的时候你能骑完全程我算你赢,夏天你骑上去了也是一身汗,冬天道路一结冰,没准你就像初中数学里那只井底之蛙,骑上去10米,就要下滑5米。就因为这个原因,在学校里本来买了辆一千多的捷安特,工作了愣是没带过来,直接低价转让给学弟了。

可能还有很多其它原因,但是我相信,光是这两个原因,真就足以让共享单车在青岛绝迹了。


唐岛湾大侠


不是没有,而是和大多城市一样,共享单车公司都撤退了。

最早进入青岛的是ofo和酷骑,但是这两个品牌都出现了重大BUG,比如车胎需要打气,没有GPS定位,锁住之后不拨乱密码还能打开……这让最早几个批次投放的共享单车被大规模免费使用或者弃用。

之后摩拜的高押金让更好骑更安全的车辆抢占岛城共享单车市场,此时的酷骑已经濒临倒闭,ofo垂死挣扎。于是摩拜顺利完成全覆盖,2017年刚刚投放时,大家用车还是比较规矩的。2018年就开始大量出现上私锁的情况,导致公共资源被据为己有,而后更是被大量的骑到封闭式小区甚至单元里。这让有定位的车子都难以被公司回收检修。于是车辆越来越少,旧车、坏车越来越多。再然后摩拜涨价,十几块的季卡也没了,变成30一个月60一季,汽车成本大增,之后骑车的人就大幅减小。

再后来ofo等公司出现了无法退押金或者需要排队的情况,摩拜也出现了用户大规模退押金的情况。某宝之后搞的小蓝车情况也类似,而且出现更晚,投放量更小,还没等普及就赶上共享单车公司倒闭潮,加之此时大家对于共享单车已经心有余悸,所以也只能告别市场。

另外一个因素,青岛是著名旅游城市、外来务工人口大市,共享单车投放的主要区域就是市南市北,而这两个区域全年有几百万流动人口。有些游客骑完车直接把车丢在景区,要知道这些地方连个烟头都看不到,那么到处都是自行车的结果就是会被城管收走。于是共享单车公司经常被约谈,而且要定期缴纳罚款才能取回被没收的车辆,这大大增加了共享单车的投放成本。最后这些公司终于因为长期入不敷出而纷纷撤离。

这种情况不只是在青岛,在全国所有城市都类似,目前依然有定点投放共享单车的城市已经不超过10个,其他都是公司撤离时的漏网之鱼,有个几百辆残存,也已面临消失。


城市发展报告


作为从一个小城市来到青岛这座著名旅游城市的大学生来讲,一开始确实挺纳闷的,想着为什么最应该设置共享单车的旅游城市居然没有共享单车!

相反,在我家那做十八线开外的小城市里居然上线了共享电动车,一个那么小的城市却又电动车的出现。

但是综合分析一下,这样的现象倒也有一定的原因可寻:

1:基于青岛这边的地势,就算再最繁华的市南区路也并不平缓,相反确是很多的坡,上上下下的于共享单车来说并不会非常的方便。

2.青岛更多的在于闲逛之时,突然眼前出现的一个小咖啡店或者一个小杂货店,让你可以花上一下午的时光好好品味,那么单车倒并不很必要。

3.青岛的旅游景点还算较为紧凑,例如八大关,鲁迅公园,奥帆中心,中山公园,海水浴场,海底世界等,都非常近,并且通常有公交直达,相比之下,单车却并不很占优势。

4.人流量呀!人流量太多了,并且青岛向来没有非机动车在路上行驶的传统,人流量一多,本就不好管理,若是还要加上单车的行驶,景点可能就没有那么的好看了…

所以啊,一座城市有没有单车的投放都一定有它自己的原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旅游,好好的开心!

祝大家在青岛玩的开心~








山栀茶儿


青岛经济发达,几乎家家有车,瞪着个自行车,对青岛人来说,真是很狼狈很丢人。 青岛人也比较豪爽,好面子,没人愿意去丢这个人的。真有事干脆打车就得了。 不像别的很多城市,那么抠唆。 自行车是时代淘汰的,就是淘汰的。 其他的客观理由,其实真的都不是理由。


实话实说能咋地


青岛交通布局不平衡,出租车问题更多,电动车极少,又没有共享单车,甚至就没有设计非机动车道。在青岛出行、尤其是外地人到青岛旅游(自由行)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打的是非常困难的,司机是选择性拉人。在新区乘公交太难,没有共享单车,基本靠走路。给人的感觉,城市很美很大气,但市场化程度似乎太低,很不方便。问了当地人,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曰,道路上下坡多,搞过,但撤出了。实际上就是有共享单车,在哪骑呢?当然开车者出行比较爽快,人少,横窜马路者少、非机动车少。


米米80635345


青岛是典型的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坡道和弯道多,城区大部分道路设计坡度都超过国家规范要求,不具备自行车骑行的天然条件。在这样特殊的地貌环境下,市民骑自行车的频率较低,可能很大一部分人还不会骑自行车。这就导致那些共享企业在青岛投入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因此没有将青岛列入重点运营城市范围,在市区共享单车很少见甚至没看见是很正常的。

直白的讲共享企业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由于青岛特殊的地形,导致这些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那么当然就把共享单车撤走了。


We卟1様


小妮去青岛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事情,马路上基本不怎么会看到共享单车,当小妮亲自逛了一下青岛之后,真切的体会到为什么没有共享单车。

首先从地势上来看,青岛多起伏的地面,上坡下坡来回变缓,假设骑车的话会很消耗体力,没有像山东其他城市,骑车起来相对会方便一些,青岛平原地区基本很少,所以不适合推广或者使用共享单车;


从交通上来说,青岛的交通很便利,青岛的地铁将青岛各个区之间都相通,地铁的速度能够很好的满足要外出的人;青岛的公交车线路很完善,将你想要去的地方都贯穿起来,即使是第一次来青岛旅游,也能够通过app查找路线,可以把青岛都逛一遍,青岛的交通真真不是盖的,单车的速度不快,相应的生活在快节奏的青岛,单车的速度是会被淘汰掉,没有需求自然而然共享单车就会很少;

青岛没有共享单车是各方面因素形成,人们的出行方式的不同,当地人们的地理环境、交通发展速度造成的影响。


小妮讲山东


青岛多是山路,上坡多,根本骑不动。很多年前有个真实的笑话:青岛自行车厂因为没人买自行车都倒闭了。另外青岛不大公交系统非常方便便宜,更何况有了地铁更便利了。

共享单车在青岛是没有市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