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你们看来,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什么事最重要?

迷茫的怪盗文


对于育儿最重要的一个事就是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来到这个这个世界上,只是借助于你。我们要坦然的去面对孩子,不管孩子优秀还是高矮胖瘦。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淡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一起成长,在帮助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也在修炼自己的性格。

接下来有几个部分,我要重点的强调一下:

第一,我们必须要勇敢的接受问题,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寻找答案,向一些比较专业的人请教。

第二,遇到孩子一些问题的时候,像不听话,不认真写作业,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做,这个时候停止批评的声音多鼓励孩子教他实际性的行为,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指责抱怨。

第三,多陪孩子。走出去接触更多的人,体验不同的世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第四,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勇敢的,坚强的,坚持的,负责任的,独立的人。性格决定命运。

第五,平时我们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均衡饮食。也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另外,9点之后请孩子上床睡觉。9点至2点,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时候。

加油吧,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多学习多成长。





屈秀娟Ellen


大家好,我是集集喜平,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有一本书值得大家去阅读《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下面是我些些感悟!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初见这本书名,我还真不知道我可以被孩子当做玩具玩耍。所以认真听了樊登老师的领读讲解,觉得自己理解不够深入。那就再听,这第二次的味道完全不同。我们把自己当做“玩具”,让孩子没有拘谨、随他天性把我们当做最信任的对象,玩得不亦乐乎,初为父母,岂不快慰?

我们小时候把泥巴当玩具,虽然父母有抱怨:难得洗衣服哟。但是抱怨归抱怨,毕竟在那个环境长大的孩子都差不多,所以也就顺其自然了。也所以我们穿补丁衣服补丁裤子,也是日常,因为大家都这样。后来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上慢慢长大了,回顾这些不一样其实都仅仅是环境上的变化。

听了几遍这本书,才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孩子的交流远远不止我们自以为那么简单。我们父母过去的很多做法现在看来不科学:看着孩子摔倒了,明明哭得稀里哗啦,甚至都擦破皮流血了,父母口里却说:不哭不哭,不疼不疼。其实这个时候孩子真心需要安慰和将心比心的感受啊,只是孩子不能表达不能描述,只是一个劲地哭泣。其实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更能承受一些问题。现在的我们做了父母更开明、更能反思,会通过很多渠道的知识来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心里特征,让我们的孩子更幸福、更有意义地成长。反过来看,我们那个时候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委屈。

书里谈了很多观点和案例。我非常受用,甚至还有些汗颜羞愧,我实在不合格。当然,做父母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减少和孩子之间的的遗憾和不安!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到您,谢谢!


集集喜平


我是一个二胎妈,很高兴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育儿的核心问题就是爱与陪伴,但爱不是溺爱,而是无条件的、有原则的、温和的,只要父母拥有这样的爱,然后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一、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很多家长可能对爱曲解了,认为爱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什么事都顺从孩子等。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溺爱”,过于溺爱的孩子长大要么叛逆唯我独尊,要么缺乏社会能力,在溺爱下成长的孩子通常很难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那怎样才是爱?

1、无条件的。很多家长会说,爱孩子当然是无条件的,其实不然,只有孩子爱父母才是无条件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身上顷注很多心血,表面看似为孩子好,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私欲”。比如有面子、有成就感等。特别是那些只看重孩子成绩的父母,他们的爱是建立在这个孩子是否取得成就、是否听话、是否按你的意愿行事等。所以,很多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无条件的爱是:只要你努力了,行为端正了,不管你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普通或者平凡,父母依然爱你。而不是与别人攀比,成绩成家里的睛雨表或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等。

2、有原则的。有原则的爱很重要,这种爱是教会孩子如何遵守规则,如何知道底线,无原则的爱是什么事都顺着孩子,那不是爱,那是伤害,试想,一个不知道底线与规则的孩子如何有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他们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什么是原则,什么是底线。

比如,遵守纪律、遵守交通法规,出门不破坏公物,外出不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等,这些都需要父母去给予正确引导。

3、温和的。很多父母都说爱孩子,但动不动就朝孩子大吼大叫,只要孩子没按自己的意思来,就辱骂或体罚,即便你再怎么说为孩子好,口口声声说爱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也绝对不是爱,而是专政。当父母习惯用威严死死镇压孩子时,他们要么变得自悲,要么变得叛逆。

所以,父母应该对孩子耐心并包容,用温和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而不是成天用强硬的手段去“镇压”。

二、什么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父母会认为,天天呆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了,其实不是,如果你在孩子身边却忙着工作,或自顾玩着手机、看电视等。这些都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你有没有在关注孩子,有没有好好陪他们玩个游戏,读一本书等。

高质量的陪伴包括哪些?

1、关注。我们通常边干着活边看着孩子,孩子有些会叫妈妈过来,我跟讲什么什么,很多家长的做法是,不停下手上的工作,边做边敷衍了事地回答孩子。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停下手中的工作,专心去聆听他们的话,哪怕10分钟,孩子都会无比的满足。

2、不要忽略。很多家长会让孩子看电视自己看手机,表面看似在陪孩子,其实你却是在忽略,你们之间可能都没有过好好的沟通交流,都彼此沉浸在电子世界里,这样的陪伴不是陪伴,真正陪孩子的是电视不是你。所以,在孩子身边,父母尽量不要看手机,跟孩子好好玩个游戏,都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去很大的影响。

3、做到坚持。其实要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做到坚持很难。很多妈妈信誓旦旦说,我每天要坚持给孩子读绘本,坚持陪孩子学英语等,但通常执行一个三五天就松懈了。其实父母自律,孩子也会跟着自律,他们会跟父母一样,学会如何养成习惯与坚持,这点非常重要,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工作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到坚持。比如,每晚固定绘本时间、固定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等。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受到重视与父母的爱。

三、结语

总之,父母只要做到爱与陪伴,我觉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爱,这种爱会让他们有安全感与归属感,一旦他们有了安全感与归属感,这个孩子就会有自信,并且有独立的人格品质,这种品质对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基础建立好了,接下来再来谈学习就容易多了。

我是熊好,两孩子的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熊妈碎碎念


在我看来,育儿的核心就是要处理好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好了关系,才知道进退的尺度在哪里。

一、孩子和父母是独立的个体

王菲曾在综艺中被问:会不会想帮女儿找一个理想的父亲?

她直接回答:我觉得即使我将来会找到伴侣的话,也是我的伴侣,她有她的父亲啊。

孩子不是父母希望的延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父母可以给予意见和引导,但不能替他们生活,他们也不应该为父母而活。

父母也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唯一寄托,没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过度地干预和关注孩子。

有了孩子,父母更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看电影、约会、节日礼物,更应该有。

二、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空间

做父母的,不能不给孩子喘息的空间,也不要放大自己的牺牲,无条件压缩自己的空间。

清华大学的格非教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父母是最好的父母?

来自世界各个顶级的心理专家、医生、学者、作家,都一致认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60分的父母指的是,既不对孩子不管不问,对孩子的关注也不要超过60%。

三、学会适时放手

《囧妈》在这个不能出门的春节播出,更让人觉得感触良多,看小番茄那段简直令人窒息,我又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父母。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也曾提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我看来,做父母的要学会的,就是慢慢放手,接受孩子从对你全身心依赖,到慢慢独立的过程吧。


山佳阿姨


一、环境\r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育孩子的基础条件。\r

当婴儿还在母亲的子宫里,他的大脑已经在学习和吸收环境所带来的信息。著名的“吮吸”实验测试,当孕晚期当母亲每日对着胎儿读特定的故事,孩子出生后便能够区分熟悉的故事和陌生的故事;区分母亲的声音和陌生女人的声音。甚至子宫的其他环境,例如母亲的心跳具备安抚作用;胎儿会适应熟悉的刺激等。\r

因此,即使在子宫中,胎儿已经开始学习,记忆和关注了。\r

二、婚姻\r

良好的家庭环境离不开良好的婚姻关系。\r

我们经常说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但是极少父母懂得这种“爱”应该是什么样的形式发出。不是妈妈为了你放弃喜欢的工作失去了自我或是爸爸为了你努力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这样的爱,不但对孩子造成负担,还严重的影响的婚姻关系。\r

想象一下,如果爸爸哪怕每天很晚回家,依然亲吻一下妻子和孩子,依然体谅全职太太的妻子在家里的辛劳,周末全家一起做愉快家务。感受到丈夫的爱,妻子脱离社会的焦虑不安得到缓解,正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样充满理解和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就能够具备良好的同理心。我记得网络有句话: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相爱。\r

三、亲子关系\r

良好的亲子关系源自于理解、尊重。\r

假设有个采访实验,当我们要求母亲描述孩子时,A类母亲会从孩子的情绪、欲望、精神生活和想象力来描述;B类母亲会从身高、体重、兴趣、成绩等来描述。我们把A、B两类母亲区分为擅长“将心比心”和不擅长“将心比心”。不擅长“将心比心”的父母会将儿童做出让人恼怒的对父母不利的行为单纯直接认定为故意敌对,从而忽略了儿童行为背后的诉求是否合理。\r

如果幼儿的行为总被照料者认定为恶意,他们也会将他人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行为不加思考就认定为恶意,这种发展出敌对归因偏差的儿童,有可能会产生反社会行为的风险。\r

[来看我]育儿烦恼可以私信fancy爸比诉说哦[来看我]





fancy爸比


一,爱

对孩子满满的爱意是核心,也是基础。如果没有爱,不存在育儿这件事,更别谈核心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学习如何爱、怎么爱,才能在正确的育儿路上走下去。如果有人发出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声音,对不起,不敢苟同。那些动不动就把孩子打个半死的,稍微不顺心就语言暴力的,我不觉得他们有爱。对待孩子的态度千万种,严重的就不想在这里说了,怕被删除答案,但网上一搜虐待亲生儿女相关话题比比皆是、触目惊心。

二,育儿知识

有了基础,才有方法。不知道何为正确的育儿,就算你再爱自己的孩子,也很容易变成溺爱,甚至畸形的爱。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科学的、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育儿知识,只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才不会走弯路,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三,尊重

亲子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并不会成为朋友,所以足够的尊重并不是低三下四试图成为朋友,更不会让孩子成为溺爱的牺牲品。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独立的特点和个性。每次面对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先问问自己会不会对其他人也这样。对领导忍气吞声,对朋友充分理解,对长辈尊敬有礼,为啥对孩子就破口大骂?这是恃强凌弱。

四,理解

当我们做父母的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感受到父母的严厉?有没有因为父母的呵斥压而变得敏感胆小?有没有被冷嘲热讽毫不关心的语言压的喘不过气?甚至有没有遭到过父母的毒打?怎么到了我们当父母了就忘得一干二净?有人说之所以也变成这样是因为培养孩子太难了,正因如此懂得了自己父母的难处,然后美其名曰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如果这些真的有用你真的成为他们想教育成的样子了吗?充分理解孩子是最好的育儿角度,过去已经过去,学会理解才会让你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在这面前,教育的再好也没用。

五,做好孩子平庸的准备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平庸的,不要企图望子成龙。如果孩子才华横溢出人头地,那是上天对你的馈赠,不要以为是你的功劳,如果平庸也不要责怪孩子。成功了贪天功为己有,失败了都怪孩子身上未免有些不要脸。孩子的身心健康、素养、道德才是你需要关心的。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成熟的心智就不会太差,不然清北自杀的那些孩子是成功还是失败?育儿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不要目光短浅的只顾眼前。

最后我想说,孩子爱父母远胜过父母爱孩子。不要自恋的意淫父母多么高尚,自己编出一些什么“爱子心切”、“伟大的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天下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父爱如山”之类的话。爱孩子的语言很多,可孩子什么都不会说的时候,你注意到他看你时的眼神了吗?多么纯净不沾染任何私欲和杂念的爱意。





sam的爸爸


您好,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作为有着多从业幼教领域的博士生,我谈谈我的看法。

育儿的核心理念肯定是不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不至于走偏,至于什么快乐教育、带孩子见世面、打孩子等等方法都只是辅助。

撇开遗传的问题不谈,受父母环境影响几乎可以说占到能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70%以上,所以,对于您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正确的育儿观和育儿方式。

首先,幼儿时期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会成为怎么样的人,父母正确的的教育实在太重要了!我总结了一套框架,核心就是“打一棒子给颗糖。”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恩威并施,一味的纵容使得孩子走上不归路,而过于严厉又会逼走孩子或亲子关系之间产生裂纹。我建议您学习一下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幼儿心理,从而把控他,使用肢体语言和话术来管制他。对于孩子皮,不听话,你第一方法是要去诱导、引导他走上正确的做法,使用话术这方面,我文章写过,这里篇幅限制就不过多赘述了。

当然,当你的引导失败时,如果是原则性问题,您必须要采取强制方式,使用“家长权威”去压迫他,甚至说说“威胁”他,把打孩子作为最后手段,当然我并不是很建议这么做,尺度您要自己把握视情况而定。

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母婴新视界


育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

首先,是孩子的健康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孩子,一定要健健康康的成长。所以,家长平时照顾孩子一定要用心,给孩子吃好、喝好,增加孩子营养,还要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第二,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强壮的体魄,精神层面也要提高,这样才能提高孩子认知和修养,培养孩子一个很好的性格,不妨给孩子多买些绘本,报个早教班,家里播放着早教音乐,晚上给孩子讲个故事,无形中开拓孩子大脑思维。

第三,是父母的陪伴和榜样问题,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缺席,父母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样的孩子才没有孤独感,才能有依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大,要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必须有好习惯,榜样的影响潜移默化,但是深刻。我家孩子一岁左右,看到父母都往垃圾桶里扔垃圾,我们没教他,他自己也会习惯性的往垃圾桶里扔垃圾。



发卡姐姐


育儿的核心,我看到很多人说学习育儿理念、健康和学会尊重等等,其实这些,是育儿的基础,不是核心。

育儿的核心,是育己,是家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能够传承宝贵的家学,在良好环境和习惯的长期熏陶中,滋养身心。这世界上的生存哲学、某领域的成功要素,根本就不是你上网能免费搜到、交学费能学到的内容。杰出的、有领悟力的家长,在自己的赛道拼杀中悟出的道理,就会传给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

家长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我讲个段子,希望你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一个小男孩指着班上成绩最好的女生说:“爸爸,你看,她好厉害,是我们班的学霸!听说在外面补好多门课程呢。” 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喔,她长大以后,会到爸爸的公司来面试的。”

问题来了,当大家都卯足了劲,在育儿的赛道上竞争,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奥数班的时候,孩子在里面上课,家长在外面玩手机。这时候操劳忙碌的你,是否有底气说:“我在终点等着这些孩子们,欢迎他们长大了来为我打工。”


欣姨说


转自网络:

关于育儿,各位父母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而本身由于父母的教育背景、职业、 人生价值观、 教育观等的不同, 对孩子教育的定位和目标也存在差别, 甚至可能 是天壤之别。 有的父母是想培养一个将来的“名人”孩子, 有的父母是想培养一 个能功成名就的孩子,而有的父母则重在孩子性格禀性脾气为人方面。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教育理念起着极关键的作用,这决定着父母的教育定位。教育理念不同, 其育儿的方式方法必然不同, 在实际的育儿行动中其表现也 必然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 有的父母将很小的孩子全权交给爷爷奶奶带养,自己只负责赚钱, 他们的教育理念是赚尽量多的钱为孩子提供最优的物质条件,也为将来孩子能够上名校或出国留学作经济准备; 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会自己长大,用不着太操心; 有的父母给孩子在假期或周末安排大量的所谓特长特技班,其理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都是教育理念的不同表现。

有的父母会为自己的一些做法说出一大堆的理由, 或者说是难处, 做任何一件事 当然是有理由的,也必然各有各的难处。比如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不赚多些 钱将来怎么给孩子提供最优的条件。 但如果细想一下, 不难发现, 这些理由和难 处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在我看来,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是要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 有的人可能 会说,我也想啊,但孩子不配合啊。那你试着自问一下,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孩子 身上?你是否从孩子尚在娘肚子里就开始了你的亲子关系之旅?至少是否从孩 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培育你和孩子之间的良好亲子关系?你抱过几次孩 子?你陪孩子玩过几次?跟孩子说过多少话聊过多少天?那怕孩子尚处在婴儿 期还不能说话,其实她已经可以交流了,只不过那是“婴语”。给孩子洗澡、抚 触,这些从出生就开始要做的事, 你做了吗?你坚持了吗?亲子关系不是一句空 话,也不是等到孩子有了问题时才想到要做, 那太晚了。 与孩子的互信和良好亲 子关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想要教宝宝学汉字的看过来~安利这款非常好用的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将识字当做游戏,让宝宝轻轻松松学会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