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王立祥:“疫”中心臟停搏這麼救

【編者按】近日,一段感人又心驚的視頻在網上流傳:一名警察遇到心臟停搏倒地的患者,毅然衝上前去進行心肺復甦,當看到警察摘下口罩對被施救者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場景,著實讓我們揪心不已……疫情之下,人們對心臟驟停和心肺復甦都更為關注。本期《疫線觀察》,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立祥教授解讀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法。

無論何種病因,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內導致的死亡,其前都會出現心跳呼吸停止,醫學上稱為“心臟停搏”(Cardiac Arrest,CA),對心臟停搏患者通過建立人工循環和呼吸的搶救方法,醫學上謂之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實施心肺復甦過程中,一部分心臟停搏患者可恢復心跳和呼吸。

除了人們熟知的胸外按壓法,還有一種緣於胸外按壓禁忌症限制應運而生的腹部提壓心肺復甦(AACD-CPR)方法——通過對心臟停搏患者提拉與按壓腹部,改變腹內壓力使膈肌上下移動,進而改變胸腔壓力發揮“腹泵”和“胸泵”等多泵效應,達到起腹心動、起腹呼吸,建立人工循環與呼吸的目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繼發心髒停搏患者多為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傳統的胸外按壓方法易導致胸肋骨骨折(男性和女性發生率分別為86%和91%)而降低心肺復甦成功率,此時應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技術,既避免了胸肋骨骨折保證高質量人工循環建立,又延伸了接觸患者的距離降低被感染幾率,同時具有腹式呼吸的功能,達到建立人工循環與呼吸並舉之目的。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決戰的關鍵時刻,遵循《之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臨床操作指南》,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急危重症引發心臟停搏的具體情況,應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

A:開放氣道(Airway,A),使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為患者開放氣道時,按壓腹部使腹腔內壓力上升致膈肌上移,增大胸腔內壓力的同時,使氣道壓力瞬間加大,迅速產生較高的呼出流速以排出氣道和肺內儲留的異物,產生海姆立克效應,幫助患者開通下呼吸道,配合清除口腔異物,暢通上下呼吸道。

B:人工呼吸(Breathing,B),使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進行人工呼吸時,提拉與按壓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動,通過改變腹、胸腔內壓力,促使肺部完成吸氣與呼氣動作,達到體外腹式呼吸效應,以利於協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支持,充分提供氧合。同時,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規避了過度通氣,亦可為繼發性心臟停搏患者(呼吸肌麻痺)提供體外腹式呼吸支持。

C:人工循環(Circulation,C),使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進行人工循環時,胸腹聯合提壓進行復蘇,提拉與按壓腹部可驅使動靜脈血液迴流增加,尤其是增加腹主動脈壓的同時,提高了冠脈灌注壓約60%,增加了心排血量,建立更有效的人工循環,配合胸外按壓心肺復甦中的人工循環支持,腹部操作對上身的穿刺、氣管插管等其他相關操作影響較小,充分提供血容量並提高了協同配合效率。

D:體外除顫(Defibrillation,D),使用腹部提壓心肺復甦進行體外電除顫前不需停止按壓,減少了體外除顫時中斷按壓的時間,充分為復甦贏得了寶貴時間。

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與大眾熟知的胸外按壓心肺復甦一樣備受關注。古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救自縊死中就談到二者的應用問題:“徐徐抱解,不得斷繩,上下安被臥之(平臥體位),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頭後仰,開放氣道),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連續胸外心臟按壓)。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伸展胸廓,助以呼吸)。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腹部按壓),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復甦有效後,強調了不可中斷按壓)”。可見,利用胸腹部進行心肺復甦救命自古有之,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生命復甦的偉大貢獻。

現代學者認為,腹部是心臟的第二個家,一是有“血”: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約佔體重的8%,其中80%參與血液循環,其餘20%貯存在肝、脾、肺和毛細血管等,全身循環血量的25%被分配至腹部內臟器官;二是有“氣”:人體有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後者主要通過胸腹之間的膈肌活動參與而完成;三是有“壓”:冠脈灌注壓取決於主動脈舒張壓,而腹主動脈加壓反搏將提高冠脈灌注壓。如此種種,為腹部心肺復甦奠定了基礎。《之腹部提壓心肺復甦臨床操作指南》已經頒佈,在全國近千家醫療機構廣泛應用。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臟停搏這一公共衛生挑戰,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技術是落實中央關於千方百計加強救治工作的指示精神、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役中的利器。

王立祥:“疫”中心脏停搏这么救

作者王立祥,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武警總醫院)原急診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心肺復甦研究院院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主委、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委、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副主委等。中國心肺復甦與中華精準健康傳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復甦學創建者、525+CPR工程與百千萬億平安精準健康工程發起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