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瀕危動物球蟒被郵寄販賣,最高檢督促郵政部門整治快遞行業

瀕危動物球蟒被郵寄販賣,最高檢督促郵政部門整治快遞行業

快遞企業因驗視不到位,為販賣野生動物提供便利。2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發生在四川綿陽的一起快遞收寄驗視行政公益訴訟案被點名。

瀕危動物球蟒被郵寄販賣,最高檢督促郵政部門整治快遞行業

球蟒 IC 資料圖

野生動物保護屬於檢察公益訴訟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辦案範圍。最高檢指出,快遞企業執行收件驗視制度監管不到位,致使違法行為人通過快遞運輸、買賣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得逞,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郵政部門監管滯後也給快遞運輸販賣野生動物可乘之機。

案情顯示,2018年5月,四川綿陽的王某某從廣東網友處以1850元價格購得球蟒10只,後利用QQ群、微信群等發佈信息,並通過綿陽某快遞公司郵寄運輸球蟒,以每隻300元的價格出售給成都的胡某某、上海的黃某某、濟南的孫某及保山的丁某、呼和浩特市的王某。

2018年7月8日,王某某快遞郵寄的球蟒被呼和浩特市某快遞有限公司發現後移交轄區森林公安局。經鑑定,涉案的球蟒系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的保護動物。

2018年11月,綿陽市森林公安局涪城區分局將王某某涉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移送綿陽市涪城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並將所涉其他犯罪線索移送廣東、內蒙古等地公安機關。涪城區檢察院將該案作為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辦理。

調查過程中,檢察機關發現綿陽市郵政管理局怠於履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其未對轄區內郵政普遍服務和郵政市場充分履行監督管理職責,致使王某某通過快遞運輸、買賣瀕危野生動物的行為得逞,破壞了野生動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2019年3月13日,綿陽市檢察院向綿陽市郵政管理局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建議其及時依法查處涉案快遞公司,並加強對轄區內的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監督管理,開展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執行收件驗視制度專項督查活動。

綿陽市郵政管理局收到檢察建議後,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落實。一是依法立案查處涉案快遞公司;二是開展郵政業安全警示教育培訓;三是開展執行收寄驗視、實名收寄及過機安檢三項制度專項整治活動;四是與綿陽市森林公安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野生動物寄遞管理工作的通告》,督促野生動物資源富足區域的企業嚴格落實收寄制度,並加強野生動物犯罪信息上報,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

綿陽市檢察院以辦理該案為契機,啟動了全市檢察機關保護野生動物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與市公安局、市林業局聯合會籤《關於加強網絡監管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實施意見(試行)》,加強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行為的力度。同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和未檢部門聯合市林業局、西南科技大學開展保護野生動物法治宣講會,並在全市各大、中、小學進行了野生動物保護專題宣傳教育。

“該案系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領域的典型案件。”最高檢指出,一是買賣主體特殊。涉案買受人中有未成年人,違法買賣行為對青少年的侵害影響大;二是交易方式特殊。買賣的交流、交易均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並通過現代快遞物流的方式運輸,隱蔽、快捷;三是交易對象特殊。買賣對象系公眾容易誤認為寵物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球蟒。

最高檢指出,檢察機關在追究違法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郵政部門開展快遞行業專項整治,構建野生動物保護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