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子路名仲由,字子路,又称季路,鲁国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是孔子最早的学生之一,因其好勇斗狠,常跟随孔子左右,保护孔子安全,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后,在卫国任职谋生。子路性格坦诚、直率,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因而深受孔子喜爱。然而,子路这样一个勇武之人却死得很惨,他死于因一个“红杏出墙”的女人拉开序幕,又因另一个女人的“红杏出墙”酿成的“父子争国”的宫廷政变事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一、卫国父子争国

公元前492年,卫灵公去世,而卫国的太子蒯聩(kuǎikuì)逃亡晋国,于是卫灵公夫人——历史上有名的南子,遵照卫灵公意愿,想立太子的弟弟公子郢继位,公子郢推辞,于是改立太子蒯聩的儿子蒯辄继位,是为卫出公。

对卫国早有想法的晋国,乘这个机会派人护送太子蒯聩回国争位。南子和卫出公听说了,就发兵阻击,太子蒯聩无法到达国都,只好在戚城先求自保,卫国军队也不再攻击他,于是蒯聩就在戚城附近居住下来等待时机,这样卫国就出现了尴尬的父子争国局面。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二、卫灵公夫人南子红杏出墙

造成“父子争国”局面的起因,还要从南子说起。堂堂卫国太子竟然要出国逃亡,并失去继承王位的机会,都和他父亲卫灵公的夫人——著名的宋国美女南子有关。

南子的美貌和风情万种是很有名的,据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访问卫国,南子与孔子隔帐见面。南子叩头还礼时,身上佩饰发出清脆响声,被外面等候的子路听到了,子路对此颇为不满,怀疑南子与老夫子有一腿,孔子不得不发誓说:“我要是做得不对,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还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认为卫灵公不是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于是离开卫国。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年老的卫灵公对南子宠爱有加,甚至为她召来了宋国的公子朝,殊不知南子在宋国做公主未嫁之时,因为宋国公子宋朝(公子朝)容貌俊美,是一大帅哥,于是便和他私通。两人久别重逢,情意更笃,只是瞒了卫灵公一个人。

有一次,太子蒯聩“出差”经过宋国的野外,有宋国人嘲讽地对他唱小曲,内容十分不堪:“既然已经满足了你们发情的母猪,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漂亮的公猪?”母猪是指南子,公猪是指宋朝,意思是说,已经满足南子,为什么不把宋朝归还宋国。太子蒯聩听了感到羞耻,回国后决心杀掉南子,他对家臣戏阳速说:“你和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时,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死她。”戏阳速同意了。于是蒯聩带着他一起去朝见南子。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南子接见太子蒯聩,太子蒯聩回头看了戏阳速三次,戏阳速后悔刺杀南子,所以没有下手。太子蒯聩频频用眼睛向戏阳速示意,南子觉察到太子蒯聩的脸色异常,知道太子蒯聩要刺杀自己,南子害怕,吓得“哇”的一声哭着逃走了,并高喊:“太子要杀我!”

卫灵公得知后大怒,下令杀太子,太子蒯聩于是逃亡到宋国,卫灵公将太子蒯聩的党羽都赶走。

事后太子蒯聩对戏阳速恨得咬牙切齿,对别人说:“都是这个人害了我!”戏阳速也不服软:“太子是想嫁祸于我!他大逆不道,让我杀死他的母后。如果我不答应,他会杀了我;如果我真杀了夫人,他就会归罪于我。我才不上这当呢!”

蒯聩避居戚城一带,心中自然不甘。卫出公也很尴尬:这江山本来应该是父亲的,现在父亲流落在外,自己做了国君,名分上未免有点说不过去。但卫国既得利益的大臣劝他说,这是祖父的决定,不能违背。于是卫出公逐渐心安理得起来。可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蒯聩在离国都很近的地方住着,不能杀他也不能赶他,卫国的不稳定因素也太大了点。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三、太子姐姐红杏出墙

太子蒯聩在濮阳的蒯聩台住了12年,终于等到了机会,这一年是公元前480年。

蒯聩的姐姐卫灵公的大公主嫁给了卫国的权臣孔文子,被称为孔伯姬。孔家有个叫浑良夫的家臣,是个高大俊美的帅哥,孔文子死后,伯姬寂寞难耐,于是与浑良夫勾搭上了,两个地位悬殊的人成了情人,日久情深,想“修成正果”却难以如愿。

于是,伯姬让浑良夫到戚城找她的弟弟老太子蒯聩想办法,伯姬的儿子孔悝这个时候执掌卫国军政大权,相当于“总理”兼“国防部长”。蒯聩觉得外甥有利用价值,于是对浑良夫说:“假如你能帮我当上国君,我封你为大夫,让你‘服冕乘轩’,免你三次死罪,并将伯姬嫁给你。”随后两人立下盟誓。

浑良夫回来与伯姬计议已定,就悄悄把太子蒯聩带入卫国的都城,先藏匿在孔家的菜园,然后让蒯聩男扮女装,混入孔府,直接进入伯姬卧室。几个人吃完饭,痴情的伯姬亲自出马,拿着戈当手杖走在前面,蒯聩带着混进来的5个随从,用车载了一头公猪跟在后面,把毫无准备的外甥孔悝直追到墙角,用现在恐怖分子的手段将他劫持到一座高台,然后用那时候的办法,杀了公猪,强逼他盟誓效忠。按照当时卫国的情况,掌握了孔悝,大约也就控制了局面。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四、子路结缨遇难、正冠而亡

孔悝的家臣栾宁这个时候正准备喝酒,肉还没烤熟,听说发生了叛乱,便派人火速报告孔悝的另一个家臣——孔子的大弟子子路,自己则让人套上马车,装上酒肉,到宫中拉起卫出公,边喝酒边吃肉,向鲁国逃去。

子路是孔子学生中最勇武豪迈的一位,这时候已经63岁了,他闻讯后火速赶到都城,在城门口正好碰上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同样是孔悝家臣的子羔。师弟子羔对他说:“城门已经关闭了,局面已经被蒯聩给控制了,现在大势已去,不要做无谓的抗争了。”

子路说:“我拿了孔悝的工资,就不能逃避灾祸。”于是子羔出了城,而子路便单枪匹马地来到城门下。此时,城门果然已经关闭,恰巧有使者自里面出来,子路便借机入城。来到孔府,守卫大门的人跟他说:“不要进去了,没有什么用。”子路说:“你为了个人利益而逃避孔氏灾难,我子路不会这样,我既然拿了人家的工资,知道他有了灾难就不能不管。”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子路冲了进去,只见孔悝被蒯聩劫持在高台上,他来到高台前,向蒯聩高喊:“太子何必劫持孔悝?即使你杀了他,也会有人接着跟你斗。”说罢欲焚火烧台。蒯聩见势不妙,便命手下石乞和孟黡(yǎn)二人持戈下台,一起来围攻子路。子路身材高大,勇武过人,可惜这时上了年纪,猛虎难抵群狼,一不小心系在下巴上的缨就被砍断了,头上的冠摇摇欲坠,子路叹了口气说:“君子即使死了,冠也要戴正。”于是停下手,置生死于不顾,旁若无人似地将自己的冠缨重新整理好,石乞等人乘机一拥而上,杀死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结缨遇难”。

子路死后,蒯聩为了宣泄被压抑10多年的积郁,也为了恫吓卫国人,残忍地下令将子路剁为肉酱。至此政变成功,蒯聩如愿当了国君。

史海拾趣:为什么孔子在子路死后不吃肉酱

五、孔子不再吃肉酱

话说远在鲁国的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动乱,一句话脱口而出:“子羔一定会逃出来,子路一定会死!”不久卫国有人来报信,孔子听到子路的死讯,站在院子里就哭了起来。

孔子对自己的学生真的很了解,可谓知生莫如师呀!孔子听说子路死时的惨状,悲痛欲绝,之后再也不吃肉酱了。

没过多长时间,孔子一病不起,第二年的4月份便与世长辞了,时年七十三岁。

子路结缨遇难、正冠而亡,可以说是宁死也要顾及礼仪、规矩和尊严。这种死法,令千百年来人们争论不已,有人骂他迂腐到愚蠢的地步,有人则赞其死得堂堂正正、难能可贵。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