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這是重慶人高勇第一次來武漢。

過去他對武漢的印象是熱乾麵,是黃鶴樓,是長江大橋,但他看到的卻是異常安靜的市區,緊閉的商鋪,空蕩蕩的大街。

整個城市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只有小鳥偶爾從眼前飛過。雖然家鄉重慶的街頭也冷冷清清,但顯然武漢沉睡得更深。

高勇很難過,他把這種心情寫在了日記裡,他希望自己能儘快進入抗疫前線,讓這座城市重現活力。

高勇筆下的抗疫前線,是武漢火神山醫院,他是來做志願者的。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自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這座建設工期只有10天,專門集中收治確診患者的新建醫院,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人們相信,肺部五行屬金,火克金,而新冠病毒懼怕高溫,火神正好能驅趕瘟神。

除了醫護人員,火神山需要大量專業的後勤服務人員。受當地政府委託,武漢市物業管理協會向企業徵集火神山醫院後勤服務援助。

高勇是重慶開州一個住宅小區的物業協管員,疫情發生後一直工作在社區防疫一線。


他所在的公司金科決定組建一支志願者隊伍馳援火神山,並在內部向員工發起招募。

看到消息後,高勇沒想太多就報了名,他覺得自己該去。

高勇今年38,當過16年的兵。2008年汶川地震,一列從甘肅發往成都的火車被困塌方的隧道中,車上載有易燃易爆的危險品。


高勇所在部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施救,隧道內溫度很高,空氣稀薄,隨時有爆炸的危險,他和戰友只能戴著呼吸罩進去作業。

那次救援讓高勇終生難忘,他說,只要國家需要,就會挺身而出。

或許因為有過當兵和緊急救援的經歷,高勇從200多個報名者中脫穎而出,順利被公司選進志願者隊伍。

2月13日清晨,高勇和5名重慶同事一起到達武漢,與從各個城市趕來的同事在駐地匯合。至此,一支13人組成的物業後勤志願者隊伍在前線集結完畢。

在駐地,13名志願者集體宣誓:我自願作為火神山醫院志願者,疫情就是命令,醫院就是戰場,需要就是責任,堅決為武漢打好這場疫情防疫戰。

高勇緊握拳頭,聲音特別洪亮。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2月15日,武漢迎來了今年春節後的第一場雪,氣溫驟降,最低溫度只有零度。

高勇和同事們早上6點起床,6點半集合測量體溫,7點準時乘坐通勤車從駐地酒店前往火神山醫院。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十多分鐘的車程,高勇在沿途基本沒有看到行人,附近的店鋪和小區全部封閉,只有到達火神山醫院附近,才能看到蹲著或坐著吃早餐的醫護人員。

火神山醫院佔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開設重症監護病區、重症病區和普通病區。整個醫院由軍方負責管理,一共有1400名醫護人員承擔火神山的醫療救治任務。

這是高勇第一次進入火神山醫院,看著一隊隊醫護人員匆匆從身邊掠過,高勇一下子就感到了氣氛的緊張,當過兵的他也立馬進入了一種臨戰狀態。

早上8點,志願者領取物質後就要馬上投入到工作。根據任務,金科志願者團隊主要負責火神山醫院非隔離區的消毒、垃圾清運衛生以及秩序維護。

志願者按照崗位風險係數進行了分工,黨員們負責工作量最大、風險係數最高的消殺組以及院區外圍垃圾清運組,其他小組則負責生活區的保潔和秩序維護。

高勇是黨員,又都當過兵,所以就分入了消殺組。

火神山醫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消毒工作的流程和標準要求非常高,高勇深知責任重大,不能出半點紕漏。

從火神山醫院的佈局圖來看,整體呈L形,內部由多個H形的模塊組成,中軸線上設有醫護人員通道,它像一根魚骨,將各個病區連接起來。

隔離區與非隔離區有通道相連,因此志願者的防護等級與醫護人員幾乎是一樣的。

消殺組工作量非常大,每天白天要消殺兩次,做到責任區域全覆蓋,無死角。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第一天工作,高勇一邊消殺,一邊熟悉作業區的情況和路線,身穿全副武裝的防護服,半個小時下來,就全身溼透。

高勇統計,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消殺組每天要使用接近50桶消毒液,一桶有40斤,累計行走5萬多步。

他在第一天的工作日記裡寫到:“肩膀有一點痛,但我還能堅持,希望戰勝疫情的那一天早一點到來。”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第一天下來就累得夠嗆的不只高勇。

來自湖北宜昌的志願者傅慶伍負責外圍生活區的垃圾清運,來火神山的路上,他信心滿滿,覺得一身力氣再累也不怕,沒想到第一天就被密閉的防護服“殺”了一個下馬威。

作業中,傅慶伍需要提著垃圾上車、套袋,再給垃圾桶表面擦拭,消毒,一套動作下來,背上就開始冒汗。他一天需要清運30多桶垃圾,感覺自己像一個移動桑拿房。

雖然乍一看,志願者的工作和常規保潔、消殺工作區別不大,但穿上防護服後,工難度會成倍增加。

從2月15日正式進入火神山算起,這樣的工作日常,高勇和同事們已經重複了10多天。如果說剛開始還略顯生疏和忙亂,現在已經越做越順,遊刃有餘了。

志願者還會增加“自選動作”。


比如,最近院區的樹木開始落葉,而清掃落葉並不在指定的工作範圍中,但志願者們認為按照專業物業要求,落葉也要清掃。於是,完成“規定動作”之後,他們又花時間專門進行大面積的落葉清掃。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高勇說,醫護人員很辛苦,要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安全、整潔的環境。

我在電話裡問過高勇一個問題,在火神山工作有沒有害怕?

他說,剛到火神山的時候,還是有點害怕。但手裡接過防護服穿上的那一刻他就不再害怕,因為責任感戰勝了恐懼。更為重要的是,志願者接受崗前培訓時,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做好自我保護。

在高勇眼中,同事們都很優秀。


比如隊長陶從文,家就在武漢,但還是義無反顧地來到了火神山。他對工作要求非常嚴格,要求大家每天必須高標準完成任務。

還比如團隊裡唯一女性志願者鍾德勤。


這個重慶女人很不簡單,跟男同事一起幹髒活累活,從無怨言。同事去幫忙,勸她休息,她就來一句“你們男人可以幹,我就不能幹了邁?”

雖然大家都是第一次在一起工作,但高勇打心裡佩服他們。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除了金科志願者團隊,火神山還有另外幾支物業公司的志願者團隊。他們有的負責夜班消毒和垃圾清運,有的負責給醫護人員送飯,還有的負責物資保障和調度。

在特殊時期的特殊地點,高勇很少和這些同行們說話,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也不知道彼此名字,碰見了就互相點下頭,幫忙搭下手。

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來到同一片天空下,心中藏著樸素的力量,而這種力量總能讓時代向前。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駐地酒店的夜晚靜悄悄。

高勇每天吃過晚飯後都會寫日記,記錄在火神山的工作點滴,等疫情結束後回重慶與家人分享。

有天晚上,老婆打電話來說兒子感冒了,高勇有點揪心。出門上前線,最牽掛、最擔心的就是家人。

好在去醫院拿了藥,兒子漸漸好轉,他心頭懸下的石頭才落了地。

從2月12日從重慶出發算起,高勇已經離開家半個多月了。按照任務計劃,志願者團隊要在火神山服務至少一個月,任務結束後還要在駐地酒店隔離一段時間才能返回重慶。

高勇有點想家了。

這場疫情阻擊戰還沒有打完,他還得堅持。高勇很清楚,火神山是抗疫主戰場的主陣地,這裡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跟死神賽跑。

在火神山工作了十幾天,高勇近距離了目睹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裡的每個人都在無私付出,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自信。

2月22日下午,火神山醫院71位患者治癒出院,這也是火神山醫院收治患者以來,出院人數最多的一次。

高勇在這一天的日記裡寫到:春天已經悄悄刺破了黑夜裡新冠病毒肆虐的武漢,這道光亮即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他堅信,疫情很快會過去,武漢的春天即將到來。

這一刻,我覺得高勇是最牛逼的詩人。

也許有一天,大家會忘了高勇這樣的普通志願者,但火神山的路燈一定會記得他們。

我在火神山做清潔:6個重慶人在火神山的日與夜

此刻的火神山,此刻的武漢,此刻的湖北,就像一列滿載希望、奔向未來的列車。

這列車上,有專家教授,有醫生護士,也有很多普通的、渺小的,不被人注意的名字。

比如,高勇和他的5個重慶老鄉:

高勇,男,重慶開州人。

易炳偉,男,重慶開州人。

宋小平,男,重慶涪陵人。

李揚,男,重慶涪陵人。

鍾德勤,女,重慶涪陵人。

張洪,男,重慶南川人。

截止2月25日,重慶已經派出了17批醫療隊共1606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抗疫一線。

和高勇他們一樣,我們在重慶守望,等你們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