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有什么区别,或是特殊意义?

冯忠泽


朱棣和李世民造反有很大区别也有相同之处,

相同点1、在官阶上,都是一字并肩王。朱棣为燕王,李世民为秦王。

2、都有承继大统的愿望,都是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造反的旗号是:清君侧,但是当时朱允炆是朱元璋正式宣布的皇太孙,且握有实权,削蕃在朱元璋末期实际上也是默许的。

李世民则诬陷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反。但是太子李建成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皇帝接班人,登基是迟早的事,没有造反必要。

不同之处:

1、明朝采取分封制,燕王朱棣早就就蕃燕地,且长年与蒙古作战,握有兵权。唐朝虽然也封宗室子弟为王,但实际上都在京城,天子脚下,并没有实际的兵权,这点和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类似。

2、朱棣是背水一战,朱允炆的使者带领军队已经包围燕王府准备逮捕燕王,燕王侥幸脱身起兵造反。而且是从燕地就是后来北京一路打到南京,艰难可想而知。

李世民的形势没有朱棣严峻,是在不利的情况下主动出击,设伏玄武门,由于是在京城,政变成功的速度快,效率高,损失小。后期逼宫胁迫皇帝李渊承认政变的正面性及太子及齐王谋反的事实。

3、后事处理上,朱棣是亲骨肉,远大臣。朱允炆的后代基本上没有杀,都是废为建庶人,监禁圈养起来,而朱允炆的旧部则基本上杀光,想想方孝孺,黄子澄,景清,铁铉等。

李世民则是远骨肉,亲大臣,太子,齐王所有子嗣也就是他的侄子,侄女。无论年纪大小全部处死,以绝后患。其部下则大部分重用,比如魏征。


南京安护


一个在唐,一个在宋,一个反的是爹,一个反得是侄子。


凡尘8144


明太宗朱棣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人本来和皇位无缘,都是通过造反登上皇位。朱棣和李世民两人都是造反登上皇位,但两人造反的过程,对待家人,造反的原由完全不一样。

0.1路线和对待家人的区别

朱棣在朱元璋时期,被朱元璋分封为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削到朱棣身上的时候,朱棣从北平起兵造反,一路杀到南京,篡位称帝。朱棣篡位称帝之后,对曾经支持建文帝的兄弟进行打压,剥削,但不取其性命。不杀建文帝的儿子,只是将其囚禁起来。

而唐太宗李世民的路线相对较好,简单粗暴。李世民直接买通玄武门的看守,然后带领自己的心腹埋伏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入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之中。等到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到,带领心腹直接将两人杀死。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李世民还命手下直接血洗太子府和齐王府,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

0.2造反的真正原由不同

建文元年,朱允炆开始进行削藩行动,一连削了好几个藩王,每一个藩王的下场都惨不忍睹。好一点的,全家沦为庶人和平民百姓无异;坏一点的便是湘王朱柏,被朱允炆逼到全家自焚而死。对于藩王中军事力量最为雄厚的朱棣,朱允炆在对朱棣动手之前,便在北平城已经部署好一切。连管理北平城的官员都是朱允炆的人。燕王朱棣一旦被捕,下场将会惨不忍睹。

征战沙场多年的燕王朱棣,在自己人生中的生死关头选择了造反,这一正确选择。发动了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成功攻入南京称帝。

唐太宗李世民,一开始便盯住了皇位。在李渊将太子之位封给李建成之后,军事力量雄厚的李世民心有不甘。自知军事力量比不过李世民的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军事力量进行打压。深知李建成用意的李世民,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在玄武门内设伏,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杀掉,夺得太子之位。

朱棣和李世民两人都有着巨大的野心,但朱棣迫于朝廷强大的兵力,一直不敢动手,到了被逼无奈的地步才造反。而李世民则一直都对皇位虎视眈眈,在自己面临威胁之后,手下又撮合的情况下,决定造反。


朱棣造反的时候,父亲朱元璋已经驾崩;而李世民造反的时候,父亲李渊并没有驾崩,李世民还威胁李渊退位。

总结

“自古无情帝王家”,朱棣和李世民都是通过造反登上皇位,但两人的过程都有很大的区别。两人相比之下,朱棣比李世民仁慈不知多少倍。朱棣和李世民两人造反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想要的都是皇位。


永乐解史


你好,我是小夏,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下面来一一分析:

1:二人造反的背景不同,李世民对于唐王朝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王朝建立的过程中,身为皇子的他也不断地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唐王朝建立之后,李渊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在反隋过程中,兄弟二人之间还是没有什么间隙,但建立唐朝之后,二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也就凸显出来。唐王朝建立之后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渊曾经以太子之位允诺李世民征讨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在统一全国之后不但没有实现诺言,而且李世民功高震主,不断受到李建成集团的排挤。李世民集团才发动玄武门政变。

而朱棣造反的原因: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为了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大举实行自己的削藩政策来削弱各王的实力,而朱棣又是诸王中实力最强的,所以在政策上来说针对朱棣的政策很多,朱棣自知难以从中斡旋,而且自己的势力比较强劲,被逼造反。

2:二人造反的社会影响不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可以说是一场皇家内部的势力争夺,并没有波及到平民百姓,当场李建成、李元吉被射杀,政变结束,可以说此次政变是没有什么伤亡的,直接参与的人也均为双方高层,对下层社会来说,只是领导人员的变更。而朱棣的造反于公元1399年北京起兵到1402年攻破南京,战役整整持续了四年之久,波及了中国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双方之间的反复拉锯战斗都对当地的社会经历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二人造反的历史意义:李世民发动造反,改变的是唐朝的继承者位置,并不是推翻帝王的通知,他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朱棣造反是直接推翻建文帝的统治,直接改变了明朝今后的政治走向,而他上位之后,不断地加强集权统治,慢慢的将中央集权推向的顶峰。

个人认为二者的造反都是皇室内部的权力争夺,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以上三点。纯属个人意见,谢谢。


夏家说史


李世民本身就是唐朝最重要的开国功臣,没有之一。他在唐朝的立国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无人可以取代,所以李渊只得为他创造了一个空前高的职位“天策上将”来表彰他的功勋。但唐朝最重要的奖励——太子之位却交给了功劳远不如李世民的李建成。所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争端几乎是必然的。

而在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中,李渊的态度则一直是拉偏架。因为他自己心知肚明太子的能力和功劳远不如秦王,所以在斗争中多是袒护太子。玄武门之变之前,秦王与太子已经是势同水火,不共戴天。甚至还出现太子想要毒杀李世民未遂的事情。而且在长久的斗争中,由于皇帝态度的偏向,秦王党已经陷入了绝对被动,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李世民如果再不发动政变,下场一定会非常惨。

而朱棣的背景更惨,他甚至连跟对手唱对台戏的资格都没有。

在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深感藩王威胁之大,锐意削藩,将天下的藩王一个个都削掉。而被削掉的藩王们,几乎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因为他们都被皇帝安上了罪名,要么投入凤阳的监狱,更惨的甚至被赐自尽,家破人亡。

朱棣本来并没有造反的打算,可是到后来,天下削藩削到只有燕王朱棣最后一个强藩,躲都躲不开。建文帝派来抓朱棣的人都到了门口,将他的王府团团围住。朱棣实在是退无可退,才放手一搏决定造反的。

而靖难之役之所以成为中国空前绝后的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主要是因为朱棣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建文帝朝廷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朱棣的靖难成功,其实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郑ZYZY


半斤对八两


朵朵佬爷


大家伙,我是诗涵果果。

朱棣和李世民的造反在小果看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朱棣属于真正的造反,李世民虽然弑兄逼父,但是严格的说,李世民不能算造反!

明朝是中国古代由汉人建立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创建者朱元璋从草根起家,参加了农民起义,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击败各路义军,成功登基。朱棣作为朱元璋分封的燕王,极有才干,朱棣的封地就在现在的北京,也许是北京城的龙脉风水保佑了朱棣,让他可以成功推翻自己侄子的统治,建立以自己意志为帝国的大明朝!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则是因为他对权力的渴望太大,大到了他可以杀死自己的太子哥哥,长期在外作战的李世民手握兵权,与早已脱离战场主持朝政的李建成不同,李建成仁厚宽容,很有儒家之风,但是李世民狠辣果决,为了当上皇帝,即使是自己的亲哥哥,也能义无反顾的狠下杀手。

那么朱棣和李世民同样是造反,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小果说李世民严格意义的说,不能算作造反呢,请各位小果慢看写来:

一,朱棣是真的造反

朱元璋在位时,对长子朱标非常喜爱,但是由于朱标的早逝,爱屋及乌的朱元璋选择了长孙朱允炆来继承他的帝位,这也是封建王朝为了避免皇子对皇位的争夺而规定的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传统,对于建文帝几位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叔叔们,朱允炆的担心与日俱增,最终终于下定决心削藩,收取叔叔手中的权利。失去了兵权就像没有了牙齿的老虎,感到害怕的朱棣自然不甘束手就擒,选择了造反!

朱棣是在朱允炆登基为帝后,选择了起兵,这个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大明朝有了既定事实的君王,也就是建文帝,朱棣作为君王的臣民,想要推翻朱允炆的统治,这就是造反了,而且是毫无反抗根据的铁定事实!二,李世民发起的玄武门之变和造反的定义不同

李世民在羽翼丰满以后,对李建成日益稳定的太子之位感到害怕,一旦李建成登基,作为争夺皇位的李世民,恐怕没有什么好下场,这就是李世民最担心的事情,也是他的幕僚坚定支持他杀掉李建成的原因。但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样都是李渊的儿子,做皇帝的还是李渊,李世民在杀掉李建成以后,只是留给了后世腹黑的评价,他并没有杀皇帝,即便是胁迫李渊退位,也不构成造反的事实,更多的属于家事的范畴。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李渊虽然在当了皇帝以后又生了几个小王子,但他们的年龄和实力无论如何对李世民构不成威胁,年龄越来越大的李渊只能默认李世民为接班人,难道他舍得将李世民杀死,把李家的江山拱手送人吗?

总结:虽然朱棣和李世民的性质相同,但是本质意义却不一样。万幸的是不管朱棣还是李世民在登基以后,都成为了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帝王,励精图治和开疆扩土,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也算是一大福利!


诗涵果果


朱棣和李世民有造反很大区别

1.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为李唐建立天下立下了悍马功劳,可以说李唐大部分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李渊建立唐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窦建德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这是玄武门之变的一个导火索,经过长期的斗争,李渊的偏袒下,功臣集团无罪被贬,太白经天李渊的猜忌愈加严重,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2年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李世民造反是被逼的,李世民有战功,有威望,再加上被陷害,这样的造反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合理,也就是有理由。

2. 朱棣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造反的,大明都是朱重八自己打下来的,朱棣没有战功,但朱棣有野心,建文登基后,他更加暴露了自己野心,打着靖难旗号造反,最后当上皇帝,可以说是言不正,明不顺,这是真正的造反,为当时士大夫不屑,比如方孝孺,铁铉等始终没有向他低头。

比较发现,李世民造反和朱棣造反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是否有功,是否主动,原则上看李世民的造反更加合理,更能被接受。








一蓑烟雨任平生jkl


朱棣造的是他侄子的反,李世民是造的他爹的反。

朱棣是被动造反,李世民是主动造反。

他们的造反,都是开创了一代盛世。


乾坤看世界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通过造反而成为皇帝的,可是,他们两人造反的过程和原因都不尽相同。下面来分析一下李世民和朱棣造反的区别。


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大唐的江山是他打下的。李世民对于大唐的建立功不可没,让李世民来继承皇位应该算是民心所向的事情,可是他的父亲李渊只让李世民做一个上将,未曾有将他立为太子的想法,李渊要立的太子是李建成。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他们的关系不好。倘若让李建成当了皇帝,李世民的日子会过得很艰难,所以,李世民不会让李建成成为皇帝的。

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多数朝中大臣和武将们都支持李世民,因此,李世民造反成功的几率相当高。李渊是个优柔寡断的皇帝,起兵的决定都是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才执行,李世民十分擅长行军打仗。李渊为了保住李建成,逐步剥夺了李世民手中的权力,李建成还想杀了李世民。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不起来造反,他可能就没命了。

李世民得知李建成要杀他,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斩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李世民知道李渊会因此而惩罚他,所以,他直接冲进皇宫,逼迫李渊禅位。

朱棣出生时,明朝政局稳定。在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时,朱棣曾想过要造反,可是当时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朱元璋的手中。虽然朱棣有这种想法,可是,面对手段高明的朱元璋,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朱元璋让自己的儿子在封地做藩王,还给了他们实权。朱棣也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因此朱棣是不会反朱元璋的。朱棣后来之所以会造反,是被朱允炆逼的。

朱元璋去世后,各藩国的势力越来越大,这让建文皇帝感到不安,朱允炆怕他们会威胁到自己。因此,朱允炆开始削藩,他想将所有藩王都削掉。这些被削掉的藩王下场凄凉,都家破人亡。

朱棣本无意造反,可是朱允炆的削藩将他逼上了绝路。当朱允炆派来的人将朱棣的王府包围起来时,朱棣别无选择,所以,他打算放手一搏。朱棣的靖难之役能成功,跟他的军事才能和朝廷的错误决策有很大关系,朱棣的造反是想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从李世民和朱元璋的造反事件中我们看出,造反也是需要时机的,如果不是被逼上绝路,也许没人敢做这种事情。我国古代流行立嫡立长的继承制,这种制度害死不少人。也许,皇帝们只是想保证皇室血统的高贵,可是,并不是所有嫡长子都是有能力打理朝廷大事的人。因此,没有能力的嫡长子都有可能被赶下皇位,有能力的皇子会取而代之。倘若古代立储君能看重能力,那就不会有那么多流血事件的发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