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疫情面前,请问农民种哪种药材合适?

手机用户62781916778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种植过药材的都知道,种药材相当于赌博,全靠对市场的判断以及运气!

首先就药材种植来说,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土质环境合适与否是一方便,更要考虑到市场供需价值环境!

因地制宜,药材有几千种,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当地土质,有的药材就算种植出来,里面含的药性,也不一定达到国家标准,达到符合人体入药的标准。所以在选择药材时,不要听别人怎么说,多赚钱,如果当地有种植户最好,可以借鉴,没有借鉴的一定要慎重考察市场,就算别人今年挣钱,明年你跟风种植,也不一定,因为市场变化太快,跟风太快。举例,2017年种植白术的都知道,基本亩产万二八千没问题。所以我们2018年跟着种植了20亩地,一亩地投资3000元(包含地租700元),这还不算后期人工采摘费用,总共下来七八万。因为白术药材比较费人工,除草基本全靠人。我们的预期目标是20万收入,结果只收了四万多元,赔了三万多,不要说挣了。2018年白术药材是近几年价格行情最低迷的一年,行情跌到谷底。白术喜欢阴凉的坡地,怕太阳暴晒,怕雨水淹没。尤其是水淹,只要雨后一定发病害,水淹就死。太阳暴晒这块本就不适合中原地带,因为伏天光照太多温度高。

技术这块,药材并不像我们种植粮食作物,好管理。只要风调雨顺,都会有个好收成。每种药材都有自己喜欢的温度,湿度,土质等气候,而且好多药材都不能打药除草,基本全靠人工。就拿白术药材来说,同一块地5年内只能种植一次白术,不能重茬,重茬基本绝收。白芷药材,同一块地,也不适合重茬,都会影响收成。

市场行情,开头说了,种中药材就像赌博,同一种药材基本5年一个轮回。比如今年白术跌到谷底,三年内最好别再考虑种植白术,三年后就要看你的个人眼力了,就看你能不能哪年大赌一把,要么全盘皆输,要么一夜升天成为所谓的爆发户。

个人建议,在没有雄厚资本的前提下,中药材种植尽量选择一些,近年来市场行情比较稳定的品种来选。比如“金银花”属于一次投资,终身收益的,近年来市场行情比较稳定,基本亩产价值八千以上。但有一点就是采摘花期比较费人工。如果当地人力资源比较紧缺,不要考虑大面积种植,根据个人情况定。还有就是药食二用的药材,比如无花果种植,成熟的果子可以鲜食,口感很好,营养价值高,市场鲜果20一斤左右,而且好管理,产量高,还可以制作无花果干。不成熟的果子,可以入药。

以上是个人观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人人田小蔡


首先你在农村种植中药材首先把握几个原则,药材不是用来吃的粮食,种中药材只要是用来销售卖钱发家致富的,对农村种植户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种植技术不是很高(技术门槛),资金投入不是很大,市场需求大(便于销售),收益不错。

就目前国内市场中药材的需求是处在上升阶段,过去野生的原材料远远不够市场需求,有些个别品种遇到特殊年份更是价格一路高升,就如非典那年的金银花就是典型案例。现在疫情之下一夜之间爆红的双黄连,网上抢购几度出现断货,那么原材料也是随之一路高走。

那么我们在农村究竟种植什么中药材好?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药材市场大概情况,国内市场名贵药材有人参、石斛、三七、雪莲花、川贝母、野山参、冬虫夏草等,这些药材由于其生长对气候环境要求高、生长周期长,稀缺性明显,且药材一般用于直接加工成滋补品销往消费终端,毛利空间较大,但只有大型企业具备优势。目前云南省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区域,2017年云南省中药材产量为130万吨,约占国内中药材产量的30.6%,云南主要种植三七,但是因为市场价格问题从最早的火热也跌落到低谷。中药材种植分布范围很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药材,正所谓地道药材,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选品种。

但是中药产业的大形势向好,中药材市场由于受人口增长、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对中药产品需求成倍增长,消费市场需求加大,加快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

目前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首先是产业发展将愈加规范化,随着GMP、GSP、GAP等的实施,中药产业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已有大幅度提高。其次企业更注重品牌的发展,大型企业集中技术、人才、资金发展有特色的大品种。再有就是各方资金向中药行业聚集,中医是我们的国粹,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国家对中药行业的发展导向和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了投资者对中药产业的利润预期,提高了产业吸引力,行业规模会逐渐增加。

知道发展方向就能判断大趋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基地加农户模式,或者组建种植合作社等形式,有一定规模也能得到当地的政策扶植和帮助。

目前国内种植的中药材重点的品种有:人参、三七、川芎、大黄、山药、山茱萸、水飞蓟、太子参、元胡、丹参、天麻、半夏、白芷、甘草、地黄、当归、麦冬、连翘、附子、金银花、枸杞、党参、板蓝根等。

出口比较大的品种有:西洋参、天麻、石斛、沙参、三七、人参、麻黄草、菊花、姜黄、黄芩、黄芪、黄连、枸杞、甘草、茯苓、地黄、党参、当归、川芎、半夏、白术、白芍等,出口上千吨的有沙参、人参、菊花、黄芩、黄芪、枸杞、甘草、茯苓、地黄、党参、当归、川芎、白术、白芍等。

在药店销售最多的中药品种主要有: 决明子、丹参、三七、三七花、黄芪、党参、当归、绞股蓝、银杏茶、生山楂、菊花、胖大海、麦冬、金银花等等。

个人建议种植初加工比较容易的品种,种植药食同源的品种,种植需求量大的产品,个别冷门品种虽然价格高但是要考虑市场需求行情和需求量。

还有中药材讲究地道性,越是最具地道的产地的价格可能会好,而且销售不是问题,所以结合你当地的资源,看看什么中药材是本地的特色,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

疫情之后我猜想更多的会注重健康和保健意识,所以将来有些药食同源的会有一个需求上升,还有就是抗病毒类的品种会有一个上升,这都是大趋势。

因为不知道提问者准备在哪个地区种植,所以只能结合市场情况给以上参考意见,希望能有所帮助!

 

 











定位生物


疫情面前,请问农民种哪种药财合适?

据我所知中药材品种很多,有一年生、两年生、三五年生的。种植什么药材,要到中药材市场去考察,盲目种一些中药材是不可取的,药材多了是草,少了是宝,如果你盲目种植中药材没有销路就亏本了。

2015年春我地农民李大奎听别人介绍说种白术亩收入可达万元,他种了五亩,结果收获的白术卖不掉,原来市场饱和了。五亩地如果种棉花、玉米还能有几千元收入,他这年亏大了。望农民在种药材时,一定要到药材市场了解行情,如果对中药材行情不了解,你千万不要种植中药材。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作为种植户最为关心的就是种什么?种出来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钱?这三个问题是农业种植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一个山区农村人,我根据我们山区种植行业的现状给大家提几点意见,疫情面前种什么可以参考这两方面:1、一些收购价格比较稳定且历年来收购量稳步增加的中药材;2、药材收购站告知的哪些常见的中药材比较紧缺的;3、不适合种植成熟期较长的中药材,建议种植当年收获的中药材。

首先说明一点,药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人中药材喜欢跟风,就好比今年疫情,一些种药材会因为疫情而奇缺,从而导致大量种植户种植,这就会造成种的人多了,疫情过去之后,这些奇缺药材就会因为产量太大而造成销售不出去。所以切勿跟风种植。

那么作为农民来说种哪些中药材比较合适呢?

收购价格稳定、历年来收购量稳中有增或者收购量变化幅度不大的中药材。

拿我们皖西大别山区来说吧,有这4种中药材收购一直比较稳定,其一是天麻,其二是茯苓,其三是山茱萸,其四是黄精。天麻的价格一直在12元左右,黄精的价格一般在4元上下,山茱萸的价格一般在1.5元上下,这几种中药材在我们大别山区历年来价格比较稳定,收购量也比较大,不存在卖不出去的现象,所以也最受山里人喜爱。

药菜收购站推荐的中药材

像我们山区,一个镇上有很多家药菜收购站,每年去卖药材的时候,都会推荐种植一些比较紧缺的药菜,一般药材收购站推荐的比较有保障。

最后不适合种植成熟周期较长的中药材。

比如说我们山区有一段时间农民疯狂种植重楼,很多人天没亮就进山寻找重楼苗,结果地里的重楼还没有成熟,价格就从400多元一下降到100多元,更有很多人花重金购买了大量的重楼苗,结果还没上市,就已经亏损了。

总之种植中药材不要盲目种植,种那些比较常见收购价格和数量比较稳定的中药材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妥地做法。


醉美皖西大别山


金银花,金银花的药用价值很多,但现在我们这边的野生金银花以经很少了,都被种桉树的糟蹋了!以前一市斤干花卖十多二十块钱,去年到五十左右一斤,听以前收花的放话出来;一斤会涨几块,不知道真假。

我都准备去挖些种到自已家地里了,不知道迁插能不插活。



乡土缘生态


2008—2019年,增长最快的10个品种分别是艾叶、三七、阿胶、决明子、桔梗、茯苓、火麻仁、广藿香、板蓝根、人参和枸杞子。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民众日常保健需求意识增强,上述品种通过多种产品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消费量剧增。

因此,近20年,生产适合普通民众使用的药食两用品种,收益最为稳定可靠,销路也容易得到保障。


奕帆影视


疫情是阶段性的发生,不能以目前新冠病毒流行,作为种什么药材品种的依据。

如决定进入中药行业发展,我说点看法供参考:

1、可选择生命力强,土壤要求不高,保存时间长且能升值、容易种植的品种"艾草“。

2、艾草每年可收割3茬,每亩/每茬1500斤左右的产量,按照去年8角/斤的鲜艾价,收入不错。

3、如遇市场行情差,可存放3年,其间遇高价可出手,种植户选择空的较大。

4、专一发展,可做产业链延升(艾条、艾绒等),投入少,易操作,市场前景广阔。

5、艾产品功能強大,无任何毒副作用,适应人群广,老幼皆宜,跟据所流行不同疾病,合理配穴艾灸,增强人体的自愈力和抵抗力。

古语云:针之不到,药之不及,灸之。久年之病当寻3年陈艾等等。

武汉新冠疫情会唤起人们的保健意识,艾是中药里的全能冠军。

6、种植有基础经验后,可增加种植其它药材品种,稳步发展。


艾到吉至


因受双黄连事件的影响,中药材的价格迎来了上涨。就拿主要成分金银花来说,各大药店的存量被抢购一空,其价格也从200元每公斤上涨到了280元每公斤,很多商贩也下乡收购,谁家手里没卖掉的金银花,都卖出了高价。

要知道2019年的金银花行情低迷,那些品质差的根本就卖不掉,商贩的收购积极性也不是太高,谁曾想因为双黄连,金银花的市场完全改变了。预计今年的整体行情还会变好,毕竟目前各大药店已经空了。

连翘的价格也会迎来大涨,作为双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也有着和金银花一样的销售行情,只是2019年的连翘价格就非常高,华北地区的干旱天气,让连翘的收成大减,农民的亏损很大,商贩也提高价格收购,这次的疫情再次助力了连翘价格的增加。

此外,柴胡、黄芩等的收益也比较高,今年应该会有好行情。




农村小七妹


羌活是常用的草药,使用历史悠久,近几年中药材种植很火,在我国迅速发展,不少人也通过中药材种植致富。羌活是以根茎入药, 有很高的栽种效益,具体种植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羌活是常用的草药,使用历史悠久,近几年中药材种植很火,在我国迅速发展,不少人也通过中药材种植致富。羌活是以根茎入药, 有很高的栽种效益,具体种植方法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羌活

1、选地整地

育苗地应选阴湿、肥沃、质地疏松的棕色森林*为宜。移栽地应选*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为好。质地黏重、低洼积水的*地不宜种植。于种植前深耕,耙细,整平,施足底肥,做高畦,畦宽1.5m,畦长视地形而定。

2、繁殖方法

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育苗、根茎繁殖、移栽。每年8月底和9月初采收种子,清除杂质,晒干,将种子和净沙以1:5的比例掺匀拌水,湿度为60%~70%,进行冷处理,待翌春播种。根茎繁殖一般将带有芽的根茎,切成3cm的小段,按种子育苗的株、行距开沟,将根茎放入沟内,覆*,镇压。移栽一般在4月上旬,将整好的畦上,按行距30cm开沟,将种栽按株距15cm排放沟内,然后覆*,略露出芦头。

羌活种植方法

3、田间管理

羌活幼苗怕光,应搭棚遮阴,苗前期不宜除草。长出真叶后结合中耕除草,同时追肥,以人粪尿、厩肥为好。多雨季节,注意排水,以免积水造成根茎腐烂。冬季倒苗后可培*越冬,一般能自然越冬。每年追施1次磷肥,每667㎡100kg左右,经常除草,花蕾期应摘去花蕾,以利养分供根部生长。

4、病虫害防治

羌活病害较少,如若发现按常规方法防治。害虫主要是黄凤蝶幼虫咬食叶片,防治时,用菊脂类农药杀灭。地下害虫用辛硫磷杀灭。

5、采收加工

羌活一般于播后2-3年的秋季9到11月份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收。由于羌活产地多潮湿,采收后药农常就地用明火烘烤导致挥发油含量下降,且极易烤焦而影响药材质量。羌活以晒干或低温烘干为好。步骤是去掉芦头去净泥*,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出售。

羌活种植技术

羌活功效强大,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因此是中药材中不可缺少的,种植前景还不错,要是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考虑。关注远方58,私信送福利!谢谢大家




远方58


问疫情面前,农民种什么药材合适。我们农村有这个说法,不要想解手了,才想起来找东西搭厕所。说明干什么事,准备工作太晚了不行,太晚了,再做什么准备都白搭。现在疫情来了,才问农民种什么药材合适。种药材是否要个过程,从种到收,再制成药,经过药检审批,临床试验,事成之后,疫情还存在吗?再则,种什么知道吗?专家知道吗?问农民种什么合适,真不想回答朋友提问,只是今日还未答题,那怕进不了头条首页也要答一下了。病毒这东西,还是研究直接用什么细菌去杀死它比较快,如还要种中药材,然后再提炼,总会墁一步,所以问农民种什么中药材还不如去问专家用什么菌去杀病毒。再有提前问,未雨绸缪,尤其种中药材,到想解手再去买材料建厕所,怕是要误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