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农村老人去世,以前乡亲都去帮忙,现在没人帮忙了,以后怎么办?

用户9042146706825


是人都知道,红白喜事家家门前过,沒人能逃脱,在农村尽管现在年轻人在外打工,还有就近的上班族,只要村上有红白喜事就有人通知,接到通知基本都能赶回来参加帮忙的,因为谁都知道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这点道理农村人都懂。


信241706606


你就是一个白痴!乍一看你用自己村的两条事件来展开论题,说得好像真的一样。可事实上完全是瞎说八道!

我也用一个事实说说我的看法吧:

我老婆是去年九月病逝的。当时确实是家族以及邻居们的大部分的人都在外地打工。

在医院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顾虑,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我还真的有些犯了难。大家都在外地赚钱养家,这个事该怎么办呢?后来族人们商量的时候我就说:年轻人都在外奔波劳碌,找到一个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干脆就不通知他们了,咱们多想想办法,简单的把这个事办了就可以了。他们也没有当面反对,就说是依我说的办就是!具体的怎么办这个事不让我再费心。可是到了最后事情的结果真的是让我吃惊和意外啊!我家的这个事情办得不但不简单,而且还相当的隆重!几乎是超越了村里以前的所有的殡事的规模。村子的三分之二的大路上摆满了一百几十个电子门和空飘悼词。

到了正式办事的时候,更令我意外的事情出现了,家族里在外面打工的子侄们差不多都是夫妻两个人同时回来的。二十几对啊!我也不清楚是谁通知了他们。感动啊!想想应该是他们的父母吧!这是其一。

第二就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们(可以说是过去的那种“结拜兄弟”),也都全部从外地赶了回来。并且在帮忙的过程中都抢着干那些比较累和脏的活。又是感动啊!

第三就是我们村里的邻居们,有三十多个人过来帮忙的,也令我从心底里感动啊!

这就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就你所说的那两个事情,我感觉就是:

第一那两个家庭的人平日里对别人家的事情大概是不够热心,以致于到了自己家有事的时候,别人也略显冷漠罢了!

第二就是这两家的家族人口确实少,再加上没有什么朋友吧!

所以我觉得为人一世,要顾全大局,不能只看眼前。简单的说就是平日里你帮人人,有事的时候就会是人人帮你!这里没有什么奥秘,生活本来就是这么简单的!

一点拙见,还望大家理解!


碧水蓝天58920577


在以前农村老人去世,亲戚邻居都去帮忙,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俗话说红事是请的,白事是蹿的,人一躺下,主家鞭炮放完,然后邻居们都过来帮忙了。去亲戚家报孝,糊花圈,撕白布,做棺材,挖墓坑,还有做这么多人的饭菜,人少了肯定是忙不过来的。

这几年生活水平提高了,感觉人情味也少了很多,人老后,都是白事一条龙,花圈 白布 棺材 墓坑,一个电话都搞定了,报孝也不用人去了,都是打电话,各村都有上门包桌的,饭菜也不用操心了,就是太浪费钱了,除了自己一家人和知己亲戚过来慰问下,邻居们过来也都没有什么忙帮了。

还有就是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没有在家,老年人腿脚也不方便,去了也帮不了什么忙,能做的就是去吊个孝,放串炮子都回家了。

至于以后什么样,还要看国家的政策了,现在农村也有很多企业 工厂,国家补助都很大,年轻人可以不用去外地,在家都可以上班,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帮忙。


白云飘飘飘0


你好,我是蔓蔓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农村习俗白事,以前都会有许多的乡亲去帮忙,为什么现在过白事人却少了,没人 帮忙咋办,这个不必担心,随着时间的变化,现在农村人也富有起来了,像现在农村小伙子结婚,大多数都是去饭店,都不在家里办了,在家里还得请人帮忙,还得请喝酒,在家里结婚的话,一般都是头结婚的前两天都开始用人了,要拉桌子椅子,买菜,请厨子,事很多,又麻烦,家里小老,还闹腾不开里,又不少花钱,所以现在都去饭店,在饭店结婚,一天就完事了,简单痛快。我相信以后农村过白事应该也会形成去饭店,专一过白事的饭店,这样也不用找人帮忙干活,大家都方便。




蔓蔓在农村


我们这里只要是上午去世的老人中午就去火化,下午入土为安,就一天,不过现在就是不如以前了,因为上班的上班,不在家的不在家,帮忙的人是比以前少了。离镇有十几里的一个朋友的母亲去年八月里去世,开门那天,(开门就是老人下葬的前一天)我去随礼。到了中午开席了,(主家招待吊孝的亲朋而开的宴席)我发现端捧的(上菜上酒的人)大部分是妇女,我很吃惊。


姚律妹


我们那里也是,现在族规还规定: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族里有人去世了,就必须回来,否则到你家了,没人来理会!我去年就这事回家三四回,老板都不乐意了!我觉得,遇到这事,每家有个代表就行了,没到的就出钱也行。我们家三弟兄,每次都要回来,太不符合逻辑!你们说呢?


岁月如歌44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办法和力量,不需太操心。

我很小的时候,生产队还没有解散,当肘国家有什么工程需要民工劳力时,各村各生生产就会派出去许多青壮劳力,修路建水库等等,尤其是冬季农闲时,出人更多。后来生产队解散了,各干各的,当时有些人担心,以后这些公派的活没人干了,因为大家各吃各的,不需要工分了。

后来事情发展证明大家多虑了,市场调节,工程外包,又快又省,大家托关系才能揽到活。

回到你的问题,现在每个村上都出现青壮年外出打工,村上留守人员不多,谁家过个红白喜事,帮忙的人,事情不太好办,其实近些年有市场眼光的人也看到了这一点,镇上有专门为这些事服务的商业组织,有流动餐车,一切就餐事宜各包了,也有灵车,专门拉棺材,不需多人去抬。因此好多事都解决了。只需要至亲好友送别就行了。


凡人锁事


以前老人去世,很多乡亲帮忙。现在没有了,以后怎么办?

以前村子里人很多,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忙。而且村子里的人大都是沾亲带故的。现在很多人外出工作,生活,人越来越少了。而且现在的人情都越来越淡薄了。加上总有一些帮忙不得好,因为帮忙惹祸上身的事更让人愿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而以后怎么办?个人觉得再往后去葬礼要从简了,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奶奶过世了只让我们一家人去送了一下。而且有很多的丧葬礼仪我们年轻人已经懂得不多了。往后本来亲戚子女就少,过世了也就自家儿女抱着骨灰盒送一程了。


土豆那么圆


我们家是住在农村高山上,别看我们这个小小村子,二十多户人家,做事情算是配合得相当默契的,还是跟原来的样子没有多大的变化,是过去的老习惯,从我记事时候起就是这个样子,在上个世纪末村子里老了人,如听到了炮竹三声响,基本都是自告奋勇地去出事地点,男人们做一些需要准备的东西,女人帮忙烧饭,无须指派,都很自觉,等到第二天附近的人都来了,找一个人写一下帮忙的名单,进行分工,在由东家为托一个安排招待来往的客人,支客师进行分配,把名单贴在墙上,大家看了就会各就各位做自己被分配的事情,几乎都做得有条有理。擦桌的擦桌,摆凳子的摆凳子,女人烧饭呀,蒸饭,洗菜各负其责。另外八大金刚被安排在山上整理墓地,把要用的材料准备妥妥当当就够了,农村老了人,只要过闭日子没什么不合,一般放置三天就要火化了,等最后一天由八大金刚抬着逝者上灵车并送上山放进墓里,就算没事了。其它在家里忙的人员还要把东西收收完毕,才算完成任务。


用74992046978


在农村老人去世,到场“帮忙”的人多,一是风俗,二是风气。

风俗是人老离去了,常理事的和本家子侄,二话不说该安排干什么干什么,而其他较远家族和乡亲到场,晚辈去磕个头,平辈鞠个躬,带上刀火纸,礼钱从几十年前的到2元到如今的50元100元略表心意,超过100的属于亲戚挚友或欠情分的,礼节完事问有活干就留下,没活干走人,到出殡那天再回来观察情况。

风气不是风俗,风气并不是从亲情出发,它是看热闹,说风凉话,挑拨离间起哄,副作用很大。听说有人去世,尤其是老人去世,有些专业奔丧户前去,指手画脚的说一通,丧事办的越隆重越好。这些人不帮忙办事,是帮忙花钱,帮忙吃饭。一人打头全家停火来吃,学生放学直接到聚餐的地方。真到干活的时候,人不见了。祭拜未完供品不翼而飞,口袋装满背走了,这些多份供品鸡鱼肉果糕价值不菲。老人入土了第二天还要再摆几桌,叫“谢忙”。收丧礼不足一万,花去二万还多。这是2011年泰安的姑姑去世我亲眼目睹的事。事后我听了死者的子女心声,风气是这样,他们没办法怕让人说。治病花钱那么多,收礼欠下情,丧礼没想到又花费这么大,几年肯定缓不过劲来。丧事没完,兄弟妯娌矛盾就出现了。

有的网友说提问者是白痴,我到认为提问者是出题考我们,我评论这个担心太痴。现在时兴厚养薄葬,没人来均巴不得,谁高兴花钱花到刀把上?打个电话,子女有几个算几个,在火化场遗体告别和出殡一块进行。生前来往的亲友通知一下告别,超过两年不来往的一律不通知。最多十来个人完事。

不是当年大锅饭的时候,人都忙个人的了,闲人没人管闲饭。治病火化墓地费用高,再弄个没用的排场,不是白痴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