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能不控制孩子又能帮助他健康成长?

璇子心视界


一个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孩子处于一种什么阶段,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但是也有自我的意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他说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首先你要掌握他的心理,要从他的出发点开看待问题,要做好的引导!第一步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让他说出内心的想法,给他自主的空间!第二步你要问他他选择的方式产生什么后果,可能孩子尝试后会告诉你这样做之后后果是好的还是坏的!第三步如果是坏的后果你就要问他该怎么解决,这个时候他可能有很多想法,你可以做一些引导,让他再去尝试,如果结果是好的就要鼓励他!第四部重新选择的方式他有什么体会,让他觉得你是尊重他而不是在控制他!培养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让他明白自己可以是自己的主体,这样慢慢的孩子会自觉的去做一些事情,同时也会培养好的习惯!强行的控制有的时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因为不光是孩子,我们大人也会有逆反心理!只有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很多事情必须要让他经历,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后果!




紫芸萱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从九型人格的角度,我属于八号人格。这一类型的,控制欲也是比较强的。也就是说,我也自己的控制欲是很明显的。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我是一个需要控制我周围的人或者事物,这样我才会有安全感。因为他们都在我的可控范围内,我能掌握。我觉得,失去了控制,我自己会感到很焦虑。我清楚的认识到,这个控制是源于我自己,是为了满足我自己,也不是我的控制行为是为了他好,会让他更幸福。控制,本就是我们自己满足自己的感觉的。

父母控制下的孩子,可能会成为在以后形成一个懦弱的性格,胆小,不愿担责任,碌碌无为;也可能会很叛逆,逆反心理很强。这两种性格的任何一种,都是不够健全的人格。我不想我的孩子变成那样,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自己想想,这样的行为,他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来应对我。一开始很难,控制的行为是不自觉的。后来慢慢的习惯了,对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我就是这样,知道控制是满足自己的感觉,并不是为他好的行为。知道控制下的孩子后形成什么样的性格,以后有什么样的影响,才停止了我的控制。

也许,停止了我们的控制,他可能会更好更健康的成长。我们给足我们的爱,让他们的内心力量足够,相信他们会健康成长。


郭靖黄蓉升级版


可能每个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会说我这样掏心掏肺的对你好,你怎么就感觉不到呢?我原来也经常这样的对我孩子说,后来我在反思为什么孩子感觉不到我们对他的好,是我们的方法不对还是我们的说话语气不对,都不是,如果我还是个孩子,每天有个人在我面前说这说那,还说是为了我好,可能我也会烦,有句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天天在一起就没什么亲近的感觉,后来我一段时间不理他,你爱干什么干什么,爱怎么写作业就怎么写,爱穿什么衣服你随便,我都不参与意见,他说作业多不想写,我说那就不写,随你的心,老师那说不过去我帮你说,以前可能就是催着他赶紧写,现在他就心里没底了,还是自己默默的写完作业,等他真正遇到什么问题来问我,我才给他说,顺便给他讲道理,他才能听得进去,我们强行给他灌输道理,那是听不进去的!


明时秋野


从题主的问题来看,你是否存在一个困扰:一方面,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不去控制他,孩子可能会长歪;另一方面,你又觉得控制孩子,并不是一种好的做法。因此有些纠结呢?

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目前是一种什么状况,不过总体上有几个原则分享给你。

1、了解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

孩子从出生,到幼儿期,到儿童期,一直到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特点。

认知方面,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幼儿通过感觉、运动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婴儿喜欢把什么东西都放在嘴里尝一尝,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吃这个东西,而是为了感知它,了解它。

3-6岁为前运算阶段,幼儿还没用产生抽象思维,他只能认识具体的事物,你教孩子数数,需要借住具体的实物,比如手指、小木棍等。

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已经产生抽象思维,但还没法完全脱离具体事物思考,所以这时候的学习最好能借助一些模型和实物作为辅助。

12岁以后为形式运算阶段,此时儿童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抽象思维了。

人格方面,有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此处不再详述,如感兴趣可自己百度。

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你就知道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此时教育孩子就不是控制他,而是帮助他了。

2、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或私有物,不是你意志的延伸,他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认识和理解事情的方式。

如果你总是要求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听、去看、去做、去想,他要么会逐渐开始逆反,要么渐渐丧失主动性,成为一个消极被动,没有主见的人。我想这是你不愿意见到的。

那么就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跟你平等的人。一方面是尊重他的独立和自主性,让他按自己的节奏、能力、思维等发展。另一方面是尊重他的人格,这个做起来并不容易。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在公司受了气不敢跟领导叫板,回到家借故跟妻子吵了一架,妻子心烦气躁看孩子在看电视就训斥了他一顿,孩子感到很委屈又不敢跟妈妈顶嘴,看到自家的猫一摇一晃过来,抬脚就踢了过去。所以要警惕,要反省自己。

3、相信孩子

家长总是认为孩子不懂事,需要有人管着他,不然他就可能肆意妄为、无法无天了。

其实就是因为你一开始管的太多,使孩子丧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然后你对他更加不放心,只能越管越多,最后不管不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一开始就要相信孩子,相信他自己知道啥时候该吃,啥时候不需要;知道啥时候冷,啥时候热;知道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不好……

放权给孩子,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在主动尝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于是他越来越自信,愿意去做更多,你只需从旁提供协助即可。

以上但愿能对你有帮助。


云侠心理师


相信孩子

对于你的这个问题,我想请问你两个问题 : 一、父母做什么是你认为的控制了孩子? 二、什么样的成长是属于你认为的健康的成长?

在《有一种天使叫妈妈》中提到,一个孩子快要降临人间,他说他除了唱歌和微笑什么都不会,他害怕、恐惧,上帝说会派一个天使照顾、教他,这个天使的名字就叫——妈妈。

当你回答了上面的两个问题之后,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去找相关的书来看,了解各个阶段的孩子的发展特点,6岁前的关键期、7—14岁学习能力的建立等,孩子需要引导,需要我们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只有我们真正的懂孩子、有方法,才能更好的帮他建立独立完整的人格体系。

不要想着找一个方式就能解决问题,即使这个方式别人家的孩子适合,你家的也不一定适合,毕竟孩子都是不同的的独立个体。



心理咨询师伊华


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也是个孩子的妈妈,我来回答吧。

一开始,真正完全不控制孩子是不可能的。

孩子从肚子里生出来之后,刚开始根本没有生存能力,除了吃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控制,不全方位照顾他,安排好他的一切,小宝贝根本活不下去。他唯一的权利,就是会自己吃,不需要大人把乳头塞到他嘴里,硬塞进去他会吐出来。

孩子慢慢大一点了,会自己吃饭,自己走路,不需要抱着,也不需要喂着,这就是长大,摆脱控制的过程。

养孩子,是个父母逐渐放下控制的过程。

从全方位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天天的,一年年的,慢慢长大到完全不需要父母照顾,自己就能照顾自己。

他会自己吃饭了,会挑选喜欢的食物了,会自己盛饭,会做饭,会出餐馆吃饭,会自己去餐馆。

他会走路了,会自己跑出去玩了,会骑车了,会坐车了,会开车了······

他有想法了,开始有主见了,

如何放下控制?信任。

信任孩子已经长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有这些能力了。放下控制,他就慢慢在跌跌撞撞中长大了。或许会吃点小亏,但是总要长大。如此,孩子会越来越多的长大。

越不信任,不信任他自己会吃饭,他就永远不会自己吃饭,到了十几岁,还是不会自己吃饭。

更可怕的是,因为你觉得他没有能力,照顾不好自己,他往外探索世界的心,就被关起来了。这份对好奇的欲望,没有了。毕竟他照顾不好自己嘛。等他再大一点,你让他出外,他都会拒绝。错过了最想长大要自由的年龄,你给他自由,他也不愿意长大。

然后,没有欲望的人,你让他咋努力,咋有内在驱动力。

在各个年龄段逐渐放下控制,信任孩子会照顾好自己,是家长要做的。当然,如果发现不对劲,孩子根本照顾不了自己,不到忍无可忍父母也不要急着插手。很多时候,他们为难一下,也就啥都会了。

静待花开,就是这个意思,既不要急着让孩子长大,也不要总觉得孩子没长大。

先说这么多吧。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


你好,我是一名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奶爸,应该说比较适合回答本题。

我比较喜欢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总结了二十条她的育儿理念分享给大家:

1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影响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因为孩子早期的主要学习是模仿父母,所以父母责无旁贷。

2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未成年时期大体可以分为12岁之前的依恋期,12-18岁叫青春期,依恋期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关键期,同时也是父母最不能缺失的时期。而青春期需要一些社会的参与。

3

以性格为核心的人格,影响了人的一生,尤其是45岁生活的关键,所以人格教育家庭要重视。

4

一个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孩子,如何指望他成年之后会对这个社会善良呢?

5

孩子三岁之前,最好由母亲亲自抚养(父亲则是三岁之后开始重要)。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无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依恋是最早的情感现象,健康的依恋关系是父母抚养孩子的情感资本。

按现代人生活的实际情况,职场女性最好不要把孩子彻底丢给老人抚养,至少需要做到利用工作后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也是很有意义的。

6

有一种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的人,还有一种人平和大度,前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亏欠的,后一种人早年的抚养一定是非常到位的。

7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8

孩子成长过程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一定让他活得快快乐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在逼孩子,这种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到后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9

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的东西不能给他,怎么办?做到四个不要:一不要骂;二不要打;三不要说教,这个时候说什么孩子都听不进去,在他耳边的都是噪音。第四,你不要走开,他闹给家长看 ,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温柔而坚定的拒绝。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家里已经有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辆小汽车,我不走。这时候,父母就一定要对他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把他抱起来抱回家,不要打不要骂,也不要管他,任他闹。抱回家把他放进卧室,因为卧室没什么危险,把门一关,一个人来管。

10

未成年人的很多问题是滞后问题,比如当你发现孩子已经很难教育了,其实问题发生在很早之前。

11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话有时候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得。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

12

我的孩子高考前,她当时很痛苦,怕考不上对不起我,我说没问题孩子,就这些钱,你考不上你想开店,我把这钱给你做启动资本,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

13

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到后来承受力就越好。除了他可能暴力一点,有些事情容易暴力,但他绝对不会有天有地,遇到挫折就去跳楼自杀。尤其家里有儿子的,一定要苦着养,千万不要照顾太周到。逆子很多时候是百依百顺造成的。

14

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呢?很重要一点,就是几个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6岁时候说不行,他大不了在地上打滚,可是你等他12岁再说不行,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

15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一点体力之苦。

16

二胎家庭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怎么办?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大的身上,不要放在护小的上面。

只要发生争执,比如吃的,你可以对老大说这个吃的是你们俩的,你来决定怎么分,如果他都吃掉了,没关系,你就看着他。下次你还交给他,在这个过程中他就知道了爸爸妈妈挺在乎我的感受的,既然我决定,我也不能亏着弟弟妹妹,这样老大就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了。

17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功在于他的自信,孩子学习很重要,但是不是唯一。老师有一个分数线有一个任务,作为家长,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全面发展。分数是老师管的,父母要管的是孩子你上学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你什么。

18

要让孩子“参与”到家中的大事,不管他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中的大事都要告诉他,听他的意见,让他做一点没有坏处。

19

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和家庭背景,孩子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孩子最大倾诉者,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观察孩子最好的朋友的行为,是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如果交的朋友不太好,你也可以问问孩子认为朋友的优缺点,表达你的意见就好。

20

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的问题,有的时候你用什么方式教育,他就用什么方式对你。你尊重他,他就尊重你;你不尊重他,他就不尊重你。

这20条经验如果能够消化吸收,化为己用,相信你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我是心理奶爸,常年免费分享各种心理、公考和育儿的相关经验及资源,欢迎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和困惑,我们一起讨论!


心理学奶爸的视界


最记得在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面或者刚出生的时候,母亲总是默念,我的宝贝,妈妈对你没有什么要求,就希望你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所以什么才是快乐和健康的成长,情绪上的快乐,身体上的健康。一开始以为应该不算很难吧,后来才发现,我的天,这是好困难,好复杂,让我们好焦虑哦。

而且渐渐地,这个快乐,还很复杂。学习快乐,和家人/小伙伴,甚至再想多一点,和未来伴侣相处快乐;这个健康,还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得心理健康,每个阶段还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不是要都顺利度过了才叫健康,这挫折教育似乎不能没有,又不能过度了,否则现在都说创伤了怎么办?

家长处在种种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对于孩子同伴间比较的焦虑,对于社会大环境就是很焦虑未来孩子如何立足等等各种焦虑下,所以家长想所谓的控制,在自己的看护,扶持下成长的行动当然在所难免。先允许自己有这部分吧,否则同时也会又因为自己做不到不控制的焦虑而焦虑了。

纪伯伦写过一首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仅以此诗回应家长。而我想说的其实是,家长也许先放过了自己,才能放过孩子。当放过自己,变得没那么焦虑的时候,也许所谓的怎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答案都在你心里。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芋圆Emily


你好,我是心理领域创作者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在不控制孩子的基础上帮助ta健康成长,这个话题,我分两点来阐述。

以下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首先,控制孩子≠孩子就能健康成长。这两个观点是没有因为,所以的。而且,越是受控制长大的孩子,可能心理健康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2.如何使孩子健康成长。

•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父母的关系占据很大的比重,父母的关系越不好,带给孩子的影响更大。很糟糕的婚姻环境,还不如双方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小。

•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把ta当成小大人来看,多倾听ta的想法,把自己多放在ta的角度看问题。蹲下来和孩子进行交流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引导孩子让ta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写作业,学习是ta自己的事情,完成不了,那么ta要承担责任。而不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来替ta承担责任。

•肢体沟通有时比言语沟通更能够事半功倍。经常抱抱孩子,摸摸ta的脑袋,拍拍ta的肩膀。

•经常鼓励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说正性的话,而不是负性的。而且不要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对比。就好比,孩子拿我们和别的父母做对比,说:谁谁谁的爸爸妈妈就特别好。

•引导孩子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好事情。带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祝你生活愉快。


森旅迷了鹿D


这是我的经验和理解。

 

首先,孩子健康成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控制不等于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被控制着长大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心理不健康。

 

其次,不控制并不代表给孩子绝对的自由而没有规矩。不控制意味着充分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尊重孩子的需求,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把父母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也需要温和而坚定的给孩子制定规矩让他能够适应社会。

 

最后,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控制孩子呢?当我们想要控制孩子时,往往会觉得只有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做,我们的心情才会变好,我们想让孩子对我们的情绪负责,而真正能为我们情绪负责的只有我们自己。另外,控制我同自我价值有关。只有当我们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时,我们才会有了不需要去控制别人的勇气。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自我价值不会因为别人的肯定、褒奖、支持、赞美或者安慰而得到提升,我们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需要通过控制别人的行为,来得到借来的价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