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張紙對摺105次,宇宙真的就放不下了嗎?

艾伯史密斯


一、肉眼模式下的張紙實際上能對摺多少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小地特地拿了一張普通的A紙,親自做了一個小實驗,結果發現這張紙對摺到第4次時就已經變形了,再對摺就會導致紙張破損而並非呈現對稱的狀態,因此只能說紙張越薄,對摺的次數(僅限肉眼觀察)越多,但要打破世界紀錄的將3千米長的衛生紙對摺13次,是極其困難的。

二、假設將紙張對摺105次會是一個什麼概念?

如果不考慮紙張在實際對摺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這將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算術題,在以下計算過程中,取A4紙厚度(h)等於0.1毫米(相當於0.0000001千米)。

將紙張對摺後,我們會發現對摺1次時,其厚度為0.0000002,對摺2次時其厚度為0.0000004,對摺3次時厚度為0.0000004,對摺到第39次時期高度值大於赤道周長,而對摺到第42次是則超過了地月平均距離,對摺到66次時則接近太陽系約1光年的直徑(......),其規律是每折1次,其厚度都是被折前的2倍,用公式表示為h=0.0000001*2^n。

通過計算,對摺105次的紙理論厚度為h=0.0000001*2^105=4.06E+24千≈4287.6733光年。而目前觀測的宇宙直徑約為930億光年,也就是說將紙張對摺105次之後的厚度將超出宇宙直徑3.35767E+11光年,相當於超出了361.04%。

怎麼樣,是不是一個不經意的問題就能計算到你懷疑宇宙?實際上,當紙張對摺到102次時,其厚度就已經達到了宇宙直徑的57.63%,而在此基礎上再對摺1次,其厚度就已經超出已知的宇宙直徑15%,約為1071.92億光年。

計算完了厚度,下面小地借題發揮,假如紙被對摺105次,求痕跡有多少?

碼子不易,內容原創內容,圖片源於網絡侵刪!本文首發於悟空問答,嚴禁抄襲,歡迎轉發、關注、收藏或評論!


地理那些事


普通的紙張對摺六七次已經很難,曾經麻省理工學院利用很長很長的紙也只不過對摺了13次。而對摺105次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來看。

假設一張紙厚度為0.1毫米,那麼對摺一次,厚度翻倍0.2毫米,第二次0.4毫米,第三次0.8毫米,第四次1.6毫米。可以看出,每次都是翻倍的增加,不知道你看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感覺有點兒像2^n。

不要震驚,對摺27次,這張紙的厚度已經達到了13公里了,對摺28次,厚度為26公里,緊接著是52公里、104、208、416、832、1664、3328、6656、13312、26624、53248、106496、212992、425984(到這裡時,已經超越了地月平均距離38萬公里)....................

可以看出指數爆炸的威力了吧。

對摺到51次時,總厚度已經超過2.25億公里,而日地的平均距離不過才1.5億公里。

對摺88次,請不用驚訝,不用張大嘴巴。

此時厚度已經超過327萬光年,已經相當於一個Mpc(百萬秒差距=326萬光年)。

對摺到100次,此時紙張的厚度等於0.1毫米乘以2^100了,不用驚慌,請帶上你的毛巾,站住了聽:130億光年。

以下:

101次:260億光年;

102次:520億光年;

103次:1040億光年(超出可觀測宇宙範圍);

104次:2080億光年;

105次:4160億光年。

4160億光年,我們不知道它究竟有多遠,只知道那是無法想象的距離。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科學船塢



一張普通的薄紙張最多可以折9~10次 。並且紙張每摺疊一次,其厚度都會增加一倍。按一般的紙張也就0.1毫米來計算。就是0.1毫米乘以2的105次方。記作0.0001╳2^105米。

0.0001╳2=0.0002,

0.0002╳2=0.0004

0.0004╳2=0.0008

0.0008╳2=0.0016……一直成到第105個2就可以了。最後的出來的答案是=40,564,819,207,303,340,000,000,000,0000米(單位)。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一光年等於9,460,730,472,580,800米。那麼一張紙張摺疊105次的厚度就是4,287,704,773,41光年。也就是大約4288億光年。4288億光年跟宇宙厚度930億光年對比一下,很明顯,前者跟厚一點。

也就是說一張白紙張摺疊105次之後的厚度,可以超的上宇宙厚度的4.6倍了。當然了宇宙的大小也許不僅僅只有930億光年,甚至更大。930億光年也僅僅是人類可觀測的範圍了。因為宇宙一直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所以呢?宇宙也在慢慢的變大。

宇宙的從一個點爆炸出生到現在只有139億年的歷史。然而現在宇宙的體積卻是930億光年。可見宇宙的膨脹速度驚人。

喜歡不要忘記關注我們——時間史


時間史


一張紙對摺105次,那麼厚度就是一張紙的厚度×2的105次方,lg2=0.3010, 0.301×105=31.60,如果按一張紙的厚度是100張1釐米,就是10000張1米,也就是10的-4次方米。那麼31.60-4=27.6,就是說對摺105次後,厚度是10的27.6次方米,10的0.6次方大約是4,就是4後面有27個0, 1後面有8個0那是1億,4後面有27個0是多少,你自己能想清楚吧?!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米,也就是40,000,000,000,000,000,000億米,也就是40,000,000,000,000,000億千米或者說億公里=4,000,000,000,000萬億公里,看著就怪瘮人的,

現在推測宇宙直徑930億光年,那麼也就是930億×3600×24×365×30萬公里=879,854,400,000萬億公里,

把二者對比一下,單位都是萬億公里,前者是13位數,後者是12位數,明顯前者比後者大,二者比例關係是40:8.8=400:88=50:11≈4.5

所以說,對摺105就裝不下了,這個說法是靠譜的,對摺103次差不多費點勁剛好裝下,

再說了,根本就不可能對摺105次,對摺5次就是32倍,對摺6次就是64倍,再往上,個人基本不可能,除非運用其他工具!!


warren吳


首先我們要確定宇宙到底有多大。當然這個是很難確定的,這裡我們就以可觀測宇宙直徑作為標準,930億光年。

平時我們都用紙張作為對摺行為,感覺對摺很簡單,甚至會下意識地認為一張紙可以隨意對摺。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只是一般情況下我們對摺時都不會超過5次。

那麼一張紙最多能對摺多少次呢?

純理論分析,只要一張紙足夠長(當然紙越薄越好),就能一直對摺。但是,現實中,普通的紙張對摺6次就很難繼續了。而人們進行過的最多的對摺次數是13次,是美國師生用了4公里的廁紙對摺完成的,整個過程用了4個小時!

不要認為6次和13次相差不大,事實上相差很大,每對摺次數增加一次,就是一次幾何式數量級的增長。

那麼對摺105次後,會是什麼結果呢?

假設一張紙0.1毫米,對摺一次厚度翻倍,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很容易得出結果,就是2的n次方。對摺105次後,總厚度將會達到4160億光年!遠遠超過了宇宙的直徑930億光年,完全可以輕鬆放下整個宇宙!


宇宙探索


如果這是一張能在自然界真實存在的紙。以A4紙為例,厚度0.1毫米,按照指數爆炸的思路,很容易算出對摺105次後的厚度是4288億光年,超出了現有可觀測宇宙的直徑(930億光年),但這其中隱藏著許多陷阱:

一、一張紙不可能對摺105次,姑且不論到了後期怎麼實現對摺(折了多次後,不管什麼材料的紙也會被折破,因為沒什麼東西能承受這種拉伸了),我們假設把紙切成兩半再翻上去摞起來也算對摺,即使如此,還是存在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的難題:

在微觀方面,假設使用的是一張0.1mm厚A4紙,尺寸是210mm×297mm,就算它300mm見方吧,在對摺31次後,其寬度將只有140pm,小於碳原子的直徑(182pm),再對摺一次,寬度將小於氫原子的直徑(106pm),這已經是最小的原子半徑了,如果想再對摺下去,勢必要把原子也切開,這樣無論如何也形成不了化學鍵,這張紙就不可能是穩定的物體,而是化為等離子體,飄散在茫茫宇宙中。

在宏觀方面,很多網友可能沒有想到光速的限制。假設紙當前的厚度是d,將其切成兩半再翻上去,其遠端需要運動的距離是π*d,我們仍然假設紙的初始厚度為0.1mm,並且以光速摺疊,因為任何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所以這已經是最快的摺疊速度。根據我初步計算,對摺105次需要的時間達到了13470億年,這是個什麼概念?根據最流行的大爆炸理論,當前宇宙的年齡是138億年,完成對摺壯舉的時間是宇宙年齡的100倍!

當然,我們可以等到地老天荒,但13470億年後,宇宙是否還存在?這是個問題。

二、即使能對摺105次,厚度達到4288億光年,宇宙依然能放得下它。因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前面說過,可觀測宇宙的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而根據哈勃定律,在距離我們144億光年處,宇宙膨脹速度已經達到光速,再遠了就超過光速了(宇宙膨脹是一種空間膨脹,超過光速並不違反相對論)。而根據前面的計算,我們對摺時,厚度增加的速度是光速/(0.5*π),大約是光速的1.57分之一,就算增加速度達到光速,也追不上可觀測宇宙的膨脹速度,所以說,可觀測宇宙容下這張被折的面目全非的紙是毫無問題的!

最後,不要忘了“不可觀測宇宙”的存在,其直徑達到了23萬億光年,在它面前,區區4288億光年,真的是滄海一粟!


人馬座A


數學課本在講到數列的時候有一個故事,大意是數學家和皇帝下棋,數學家贏了後和皇帝要麥子


具體數量是第一個棋格放一粒麥子,第二個棋格放兩粒麥子,以此類推直到把棋格用完為止,最後計算出的結果具體是多少我忘了,反正比當年我國的小麥總產量多得多,所以說指數增長是極其恐怖的一件事,類似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叫“複利”,傳說當年沈萬三就是被朱元璋用複利搞破產的。

目前的實際宇宙大小我們並不清楚,只知道可觀測宇宙是一個以地球為中心半徑465億光年發球體,這個球體的直徑是930億光年,也就是說每秒三十萬公里需要930億年才能從一端飛到另一端。


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一張紙可以對摺103次,但好在我們可以假設

一張厚度為0.1毫米的紙對摺10次後厚度會達到10釐米,第11次就是20釐米,第12次就是40釐米,第20次後這張紙的厚度就會達到105米左右,第21次210米,第22次420米,第30次後107374米,第40次後11萬千米,在這個基礎上再摺疊兩次,這張紙的厚度就能超過38萬千米的地月距離。

超過地月距離就意味著這張紙厚度超過了一光秒,此後只需要從一光秒開始翻倍就行了,第50次摺疊之後厚度達到6光分,84次摺疊後厚度達到20萬光年,已經摺出銀河系了。

對摺100次後紙張厚度會達到133億光年左右,已經和宇宙的直徑處於同一量級了,只要再對摺三次,厚度就能超過可觀測宇宙直徑,進入到更廣闊的未觀測宇宙中。

也就是說從第103次對摺之後,可觀測宇宙內就塞不下這張紙了,第105次對摺完畢後這張紙的厚度會達到可觀測宇宙直徑的4倍以上,也就是大概3600多億光年。


宇宙觀察記錄


一張紙摺疊105次,就算摺疊後的面積只有1平方米,大約需要與100萬個地球重量相當的紙,假設一張A4打印紙的厚度大約是0.104毫米,就以0.1毫米,感覺很容易摺疊計算,但是我們平時肯定有過這種經歷,一張紙摺疊六七次就很難摺疊了,這是因為沒摺疊一次,紙的厚度,都是成幾何倍數增長的,假設真的重疊了105次,那麼紙張的厚度大約會達到一個難以想象的長度—4000億光年,就算摺疊後的面積是1平方米,那這張紙的重量會達到5.6*10^27噸,大約相當於100萬個地球的重量。


喵搞哦


不請自來,我們都知道一張紙折不了這麼多次。紙能夠折多少次,與紙的面積無關,但與紙厚度有關。正常的普通紙也就能折7-8次,藉助機器大概可以折9-10次。


題目如果忽略這個問題,那就是存粹的數學題,好多人已經答過了。我呢就從材料和力學的角度,分析下為何紙最多也就能折7-10次。


1、紙的參數

普通的A4紙,210mm×297mm,厚度約0.104mm。去年,我曾對紙杯用紙做過一些實驗,測得了一些數據,如下圖。假設是正交各向異性,得到兩個彈性模量分別為1065MPa和563Pa。在這裡,為了更加簡化,認為紙是各向同性的,彈性模量取其平均值:634MPa。此外,紙的泊松比根據文獻資料取0.34。平均斷裂應力為19MPa。


2、摺紙的層數

把一張紙對摺,是一個彎曲的過程,我們可以用殼模型進行分析。不過在這裡,為了簡化問題,視為一維梁問題。即:一張紙簡化為一條紙,然後不斷對摺。如下圖。

假設對摺後,上下層都緊密貼合,不存在打滑現象。那麼經過N層摺疊後,這跟梁的厚度為t*2^N,長為l/2^N。t取0.1mm,l取100mm。那麼,厚度和長度隨N的變化趨勢如下:橫座標摺疊次數,縱座標厚度和長度。

從上圖可知,當摺疊了5次以後,厚度的尺寸將大於長度的尺寸。這時候很難繼續摺疊了。 如果是平面問題,由於是平面可以大概多一倍的摺疊,所以當折完第7次的時候,第8次時,厚度已經超過了另2個尺寸。


這也是為什麼紙最多可以折7-10次的原因。實際摺紙過程存在打滑,所以數據在9次左右。


3、摺紙應力分析

隨著次數的增加,紙已經不能用歐拉梁的假設進行計算了。不過在這裡,為了簡化問題,仍然採用歐拉梁假設。

如上圖所示,經過N次摺疊後,繼續摺疊,上層受拉,下層受壓。顯然,當上層拉伸過度,超出了拉伸的斷裂應力,上層紙張被撕裂。歐拉梁的應力計算如上圖,其中M為力矩,W為抗彎截面係數。


隨著厚度的增加,W的值變小,想要讓最大應力達到斷裂應力,力矩M必須足夠大。這也是厚度增加後,很難摺疊的另一個原因。藉助於機器,我們可以克服這個原因。


為了簡化問題,我們已一維梁為模型,經過7次對摺後,尺寸變為12.8mm*6.25mm*12.5mm。利用對稱性,長度取一半。模型如下,此模型僅供參考,不作為精確的數據計算。由於長度太短,實際上不適合選用梁單元,而應採用三維實體單元。

計算結果如下。在載荷10Nm的彎矩下,內部已經產生了最大150MPa的應力,大大超出了紙張的承受能力。所以早就斷開了。


4、總結

如果不考慮摺紙次數,本問題就是純數學問題。實際上,摺紙也是力學問題,通過計算,我們發現:隨著厚度的增加,厚度方向將會超過長度方向,且將紙折彎的外載將越來越大。


所以,摺紙不能超過7-10次的原因如下:

1)厚度方向將超過另外兩個尺寸;

2)折完後,尺寸變小,所需的外載變得更大;

3)厚度過大,摺痕處易破裂。



回答一些同學的疑問,為何要這樣回答本問題。

1)拋開實際情況,本問題已經有很多大佬給出了準確的答案。

2)本問題實際上並不存在,而我的回答就是給出了“不存在”的三個原因。


力學Nerd王小胖


在不考慮物理實際的情況下,如果一張0.1毫米厚度的紙張,將其對摺105次,那麼最終厚度會達到驚人的4.1*10的24次方公里,也就是大約4288億光年,這將近是目前可觀測宇宙直徑的4.7倍。

實際上,這就是一道指數爆炸問題。

紙張的厚度每摺疊一次就會翻一倍,因此厚度公式=0.1毫米*2的n次方(n為摺疊次數)。

照此算來,只需摺疊27次,就能超過珠穆朗瑪峰;

只需摺疊42次,就能超過地月平均距離(38萬公里);

摺疊67次,就能超過奧爾特雲(最大半徑一光年);

摺疊69次,就能超過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4.2光年)

但這裡的意義更多體現在數學方面,畢竟在客觀世界,是沒有能夠這麼多次摺疊下還能保持不破裂的紙張。

但回過頭來,即便超過了可觀測宇宙的直徑,那也不代表貫穿了整個宇宙,因為可觀測宇宙僅僅是整個宇宙的一部分,但整個宇宙又有多大呢?目前還不能肯定回答。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