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杨树如何防食叶虫?

王国衣


在我省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主要是指: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春尺蠖、柳毒蛾、杨毒蛾等,现提出如下防治技术措施,供广大林农应用。

一、防治策略

根据“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主的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危害程度,切实防止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以自然调节为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控能力。适时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和黑光灯诱杀防治,同时加强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保护天敌并发挥其控制作用。

2、中度、重度发生区。采取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仿生制剂压低虫口密度,然后通过增加天敌数量调控害虫种群密度。对虫害特别严重的林分,大面积暴发成灾要采用飞机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零星发生区采用干基打孔注药法及时防治。同时,要注重及时清理虫害木、营造混交林,加强水肥与管理,增强林木生长势和林木抗虫能力。

二、防治技术方法

根据监测调查结果,科学确定最佳防治时机。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较高,所以要重点抓好前两代的防治。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一法兼治多种害虫、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原则。

1、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中的害虫蛹,以减少虫口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卵块或剪除网幕等,可杀死大量幼虫;利用幼虫受惊吓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春尺蠖等雌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树干绑扎塑料布阻隔成虫上树产卵,抓住时机集中捕杀。

2、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前喷施苏云金杆菌(Bt)、病毒等防治。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地面喷雾法应选择树高在12米以下的中幼龄林实施,树木高大的要考虑采用飞机防治。害虫产卵初期,在片林中释放赤眼蜂防治;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林间释放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防治前必须要做好虫情发生期的调查、适时选择老熟幼虫下术前释放周氏啮小蜂。也可应用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3、药剂防治。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对于幼龄幼虫,可采用25%灭幼脲Ⅲ号、杀铃脲等30-40g/亩1000—2000倍液,或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或者用1%苦·参碱1000-1500倍液等植物源药剂喷雾防治。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20%或10%的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配制成3-5倍药液,用药量为2-4ml/250px胸径。注药后要注意封好注药口。

4、阻隔法防治。阻隔法的主要种类:塑料裙法、毒笔法、毒纸(绳)环法、喷毒环法。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采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方法防治。在幼虫上树前,用1:20的阿维菌素机油,在树干上涂3—125px宽的闭合环或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树胸径处绑缚2圈。在实际防治中,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中任意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均可。

(1)塑料裙法:用一定宽度的塑料环绕树干一周,阻止害虫上树取食。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

(2)毒笔法:将触杀性强的农药加入石膏等填加剂中制成粉笔状的毒笔,在树干胸径处划两个闭合环,使害虫上下树时接触毒环而中毒死亡。

(3)毒纸(绳)环法:将纸(绳)条浸入自己制好的药液中制成毒纸(绳),将毒纸(绳)围在树干上成闭合环,害虫上下树时接触毒纸(绳)死亡。

(4)喷毒环法:用小型喷雾器将自己配制好的药液在树干上喷一闭合环,触杀上下树的害虫。

在选用时要注意:(1)虫口密度低度、中度或较高的林分宜采用阻隔法,重度或成灾严重时不用采用此法。(2)所选药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触杀性强,持效期较长,高效低残留,对人、畜毒性较低,价格适中。(3)采用阻隔法防治,必须以当地测报站点提供的虫情,特别是上下树活动规律为依据,准确掌握虫情动态,适时进行防治作业,确保最佳防治效果。如防治面积较大时,应设一定数量的临时观测点,摸清虫情,搞好规划,进行防治。

5、烟雾机防治。使用6HY-25型背负式烟雾机,烟剂载体为柴油,药物选择确定由薰蒸作用较强的80%敌敌畏乳油作为基本药剂,外加触杀作用强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将这两种农药混合溶解后加入到柴油中,高效氯氰菊酯 + DDV + 柴油的配制比例是根据林木疏密情况,按0.5-1:0.5-1:10进行调节施用。

6、飞机防治。在大面积暴发的地区,选择速效、长效性的或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昆虫生长抑制剂等类药剂,在幼虫2至3龄期前,适时组织飞机喷雾防治。





戏里戏外一起嗨


背景

杨树食叶虫并不是单指某种害虫,而是一类害虫的统称,包括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刺蛾、杨黄卷叶螟、尺蛾等,这类害虫往往杨树纯林中大面积发生,其中舟蛾类食叶害虫最易暴发成灾,短短几天就可以将树叶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和景观效果。

(上图:被食叶虫吃光叶子的杨树)

防治

对于杨树食叶虫的防治,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早、治小的原则,将食叶虫的爆发扼杀在萌芽状态。为防止杨树食叶虫的发生,最根本的是加强对杨树食叶害虫的测报和防治工作。

  • 1、加强监测

在食叶虫的易发时段,要加大监测频率,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同时有关部门要做好病虫信息发布工作,定期向营林企业、营林户等发布病虫简报,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上图:食叶虫啃食后的杨树叶)

  • 2、人工防治

由于杨树植株高大,因此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越冬或越夏的有利时机,通过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减少越冬蛹的基数,在成虫羽化盛期采取黑光灯诱杀等措施,降低下一代的害虫虫口密度。

(上图:黑光灯诱杀害虫)

  • 3、生物防治

通过增加食叶虫天敌数量,达到生物调控害虫种群密度的作用,如在害虫产卵初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可有效预防食叶虫的爆发。

(上图:投放赤眼蜂卵)

  • 4、药剂防治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压低虫口密度,仿生药剂在使用时把握用药时间,通常虫龄越小防治效果越好。对虫害严重,喷药困难杨树植株,可打孔注药防治。此外,对某些有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利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方法防治。

(上图:杨树林喷洒药物)


结语

杨树的速生性、适应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纯林面积的发展越来越多,杨树食叶害虫暴发的情况不断发生,因此在科学防治的基础之上,改变目前的种植模式,营造混交林,如杨树和楸树混种,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食叶虫害的发生。


老家在农村


一、防治策略

根据“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主的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和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危害程度,切实防止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以自然调节为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控能力。适时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和黑光灯诱杀防治,同时加强害虫种群动态监测,保护天敌并发挥其控制作用。

2、中度、重度发生区。采取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优先使用生物农药、仿生制剂压低虫口密度,然后通过增加天敌数量调控害虫种群密度。对虫害特别严重的林分,大面积暴发成灾要采用飞机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零星发生区采用干基打孔注药法及时防治。同时,要注重及时清理虫害木、营造混交林,加强水肥与管理,增强林木生长势和林木抗虫能力。

二、防治技术方法

根据监测调查结果,科学确定最佳防治时机。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较高,所以要重点抓好前两代的防治。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一法兼治多种害虫、效率高、操作性强的原则。

1、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中的害虫蛹,以减少虫口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卵块或剪除网幕等,可杀死大量幼虫;利用幼虫受惊吓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春尺蠖等雌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树干绑扎塑料布阻隔成虫上树产卵,抓住时机集中捕杀。

2、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前喷施苏云金杆菌(Bt)、病毒等防治。应用生物制剂防治:地面喷雾法应选择树高在12米以下的中幼龄林实施,树木高大的要考虑采用飞机防治。害虫产卵初期,在片林中释放赤眼蜂防治;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林间释放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防治前必须要做好虫情发生期的调查、适时选择老熟幼虫下术前释放周氏啮小蜂。也可应用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3、药剂防治。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对于幼龄幼虫,可采用25%灭幼脲Ⅲ号、杀铃脲等30-40g/亩1000—2000倍液,或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或者用1%苦·参碱1000-1500倍液等植物源药剂喷雾防治。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20%或10%的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配制成3-5倍药液,用药量为2-4ml/250px胸径。注药后要注意封好注药口。

4、阻隔法防治。阻隔法的主要种类:塑料裙法、毒笔法、毒纸(绳)环法、喷毒环法。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采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方法防治。在幼虫上树前,用1:20的阿维菌素机油,在树干上涂3—125px宽的闭合环或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树胸径处绑缚2圈。在实际防治中,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中任意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均可。

(1)塑料裙法:用一定宽度的塑料环绕树干一周,阻止害虫上树取食。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处理。

(2)毒笔法:将触杀性强的农药加入石膏等填加剂中制成粉笔状的毒笔,在树干胸径处划两个闭合环,使害虫上下树时接触毒环而中毒死亡。

(3)毒纸(绳)环法:将纸(绳)条浸入自己制好的药液中制成毒纸(绳),将毒纸(绳)围在树干上成闭合环,害虫上下树时接触毒纸(绳)死亡。

(4)喷毒环法:用小型喷雾器将自己配制好的药液在树干上喷一闭合环,触杀上下树的害虫。

在选用时要注意:(1)虫口密度低度、中度或较高的林分宜采用阻隔法,重度或成灾严重时不用采用此法。(2)所选药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触杀性强,持效期较长,高效低残留,对人、畜毒性较低,价格适中。(3)采用阻隔法防治,必须以当地测报站点提供的虫情,特别是上下树活动规律为依据,准确掌握虫情动态,适时进行防治作业,确保最佳防治效果。如防治面积较大时,应设一定数量的临时观测点,摸清虫情,搞好规划,进行防治。

5、烟雾机防治。使用6HY-25型背负式烟雾机,烟剂载体为柴油,药物选择确定由薰蒸作用较强的80%敌敌畏乳油作为基本药剂,外加触杀作用强的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将这两种农药混合溶解后加入到柴油中,高效氯氰菊酯 + DDV + 柴油的配制比例是根据林木疏密情况,按0.5-1:0.5-1:10进行调节施用。

6、飞机防治。在大面积暴发的地区,选择速效、长效性的或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昆虫生长抑制剂等类药剂,在幼虫2至3龄期前,适时组织飞机喷雾防治


长白山晶晶


一、加强虫情监测和预报

  我们要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主要旅游干道、风景名胜区、成片丰产林的虫情监测,密切关注虫情发展态势,做到及时发现灾情、及时报告、及时除治,确保“防早、治小”。

  二、物理防治

  杨树属高大乔木,在春夏期间防治比较费劲,所以越冬(越夏)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人工收集地下带虫苞的落叶、深翻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盛夏期间利用杨扇舟蛾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化蛹期间聚集在虫苞危害的特点,利用高枝剪剪除虫苞,集中销毁成虫。羽化盛期用踏查法、灯诱法、性诱法诱杀等措施,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在成虫羽化盛期7~8月,发动群众捕捉天牛成虫。9月至次年3月进行人工砸卵,挖杀小幼虫,钢针钩拉防治大幼虫等。动员群众于每年3月底前挖树盘收集杨树食叶害虫沙枣尺蠖虫蛹,集中消灭;或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距地面70~80cm处绑扎塑料胶带阻隔雌成虫和幼虫上树。

  三、生物防治

  在天牛幼虫幼龄期利用白僵菌1.5亿孢子/ml悬浮液注孔,麦秸沾白僵菌粉或白僵菌粉和西维因粉混合剂插入蛀道内杀灭幼虫;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还可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公顷50个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8月中旬~9月上旬,应用性诱剂诱杀杨干透翅蛾;保护和招引啄木鸟。

  四、仿生药剂防治

  可用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克、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治。

  五、化学防治

  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时,用树杆注射机注射内吸性杀虫剂40%氧化乐果。按胸径每公分1ml施药。盛夏期间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厘米胸径2~4毫米,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5月或8~9月初期天牛幼虫在树干内皮层下取食,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乐果乳油与敌敌畏乳油(1:1)1000倍液,2.5%溴氢菊酯乳剂3600~4000倍液进行树干喷射,直到有药液流动为止,以杀死树干内幼虫;在7月中旬~8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采用地面、树干、树冠喷洒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50~80ml/亩(300~400倍液)或喷洒40%乐果乳油与敌敌畏乳油(1:1)1000倍液,以毒杀食叶害虫。

  六、涂环和涂绳防治

  在幼虫上树前,用10毫升2.5%溴氰菊酯+10毫升氧化乐果+11千克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厘米宽的闭合环,或利用3倍氧化乐果、5倍久效磷树干涂环,宽度为20厘米,每5~7天涂一次;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

  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我市杨树食叶害虫并未造成较大灾情,但隐患还是存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除做好预报预测和综合治理的同时,我们应大力营造混交林。引进、推广抗虫免疫树种和抗天牛杨树品种,大力栽植落叶松、油松、侧柏、云杉、臭椿、国槐、杜仲等免疫树种,引进推广抗虫杨树品种或利用伐根嫁接抗虫优良杨树品系(如毛白杨、河北杨)技术和萌芽更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自身稳定性和抗虫能力。


飞水流年


一:杨树防食叶虫10种方法

1、人工防治。

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扎塑料布等方法阻隔成虫上树产卵。

2、加强虫情监测和预报

我们要安排专人,负责辖区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主要旅游干道、风景名胜区、成片丰产林的虫情监测,密切关注虫情发展态势,做到及时发现灾情、及时报告、及时除治,确保“防早、治小”。

3、物理防治

杨树属高大乔木,在春夏期间防治比较费劲,所以越冬(越夏)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效果非常明显,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人工收集地下带虫苞的落叶、深翻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盛夏期间利用杨扇舟蛾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化蛹期间聚集在虫苞危害的特点,利用高枝剪剪除虫苞,集中销毁成虫。羽化盛期用踏查法、灯诱法、性诱法诱杀等措施,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在成虫羽化盛期7~8月,发动群众捕捉天牛成虫。9月至次年3月进行人工砸卵,挖杀小幼虫,钢针钩拉防治大幼虫等。动员群众于每年3月底前挖树盘收集杨树食叶害虫沙枣尺蠖虫蛹,集中消灭;或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距地面70~80cm处绑扎塑料胶带阻隔雌成虫和幼虫上树。

4、生物防治

在天牛幼虫幼龄期利用白僵菌1.5亿孢子/ml悬浮液注孔,麦秸沾白僵菌粉或白僵菌粉和西维因粉混合剂插入蛀道内杀灭幼虫;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还可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公顷50个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8月中旬~9月上旬,应用性诱剂诱杀杨干透翅蛾;保护和招引啄木鸟。

5、仿生药剂防治

可用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克、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治。

6、化学防治

在春季树液开始流动时,用树杆注射机注射内吸性杀虫剂40%氧化乐果。按胸径每公分1ml施药。盛夏期间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厘米胸径2~4毫米,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5月或8~9月初期天牛幼虫在树干内皮层下取食,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乐果乳油与敌敌畏乳油(1:1)1000倍液,2.5%溴氢菊酯乳剂3600~4000倍液进行树干喷射,直到有药液流动为止,以杀死树干内幼虫;在7月中旬~8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采用地面、树干、树冠喷洒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50~80ml/亩(300~400倍液)或喷洒40%乐果乳油与敌敌畏乳油(1:1)1000倍液,以毒杀食叶害虫。

7、毒环和毒绳防治

在幼虫上树前,用10毫升2.5%溴氰菊酯+10毫升氧化乐果+11千克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厘米宽的闭合环,或利用3倍氧化乐果、5倍久效磷树干涂环,宽度为20厘米,每5~7天涂一次;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 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我市杨树食叶害虫并未造成较大灾情,但隐患还是存在,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除做好预报预测和综合治理的同时,我们应大力营造混交林。引进、推广抗虫免疫树种和抗天牛杨树品种,大力栽植落叶松、油松、侧柏、云杉、臭椿、国槐、杜仲等免疫树种,引进推广抗虫杨树品种或利用伐根嫁接抗虫优良杨树品系(如毛白杨、河北杨)技术和萌芽更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分自身稳定性和抗虫能力。

8、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厘米胸径2-4毫米,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9、营造混交林

从营林措施入手结合更新采伐,营造混交林,如杨树和楸树混种,杨树和桐树混种,以片状混交林为宜。

10、灯光诱杀

在7月上旬至下旬均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二:杨树食叶害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

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由于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杨树病虫害的发生非常普遍,特别是杨舟蛾类、杨黄卷叶螟、杨白潜蛾等食叶害虫。

1、杨白潜蛾

1.1发生特点:杨白潜蛾属鳞翅目桔潜蛾科,是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对杨树幼苗、幼树危害大。

1.2发生规律:杨白潜蛾成虫产卵于叶正面,与叶脉平行排列。每个卵块2~3行,每行2~5粒,卵极小,肉眼不容易发现。每雌产卵23~74粒,卵期6~7d。幼虫孵化时,从卵壳底部咬破叶片,潜入叶内取食叶肉,使被害处形成黑色虫斑,常由2~3个虫斑相连成大斑,致使叶片枯焦脱落。老熟幼虫从叶正面咬孔而出,于叶背面吐丝结“H”型茧化蛹。

1.3防治方法:用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喷雾;氧化乐果等内吸农药1:10倍液打孔注干;灯光诱杀成虫;扫除落叶集中焚烧。

2、杨小舟蛾

2.1发生特点:又名杨褐天社蛾、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发生时常将成片杨树的叶片吃光,是危害比较严重的杨树食叶害虫,是主要的防治对象。

2.2发生规律:杨小舟蛾成虫白天多隐蔽,夜晚交尾产卵,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片表面或背面,呈块状,每块有卵300~400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幼虫孵化后,群集叶面啃食表皮,被害叶呈箩网状。稍大即分散蚕食,将叶片咬成缺刻,残留粗的叶脉和叶柄。

2.3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0.067%、10%的氯氰菊酯0.033%~0.050%、2.5%的溴氰菊酯0.025%~0.033%等药液喷雾防治。其他方法可参阅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

3、杨扇舟蛾

3.1发生特点: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危害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尤其是当年的新植杨树,整株杨树的叶片常被吃光。

3.2发生规律:杨扇舟蛾成虫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静栖,夜晚活动,有趋光性。越冬代成虫出现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每个卵块数量不等,一般为9~600粒,每雌可产卵100~600余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上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可将全叶吃尽,仅剩叶柄;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0%左右,越冬代幼虫老熟后,多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树干旁、粗树皮下或表土内结茧化蛹越冬,其他代老熟幼虫在树叶上结茧化蛹。

3.3防治方法:

3.3.1人工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诱杀;利用卵成块状和初孵幼虫的群集性,组织群众人工摘除卵块和虫苞;秋冬季节清扫落叶和翻耕林地,消灭越冬虫蛹。

3.3.2喷雾防治。对于一至三年生的小树可在每代幼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用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加2.5%溴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或用0.2%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等喷雾,或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杀,效果均很好。

3.3.3注干法防治。对于三年生以上的大树或树高超过10m的大树,可采用打孔注药法防治,在杨树胸径处用打孔机打孔,然后用20%久效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型农药10~50倍液灌注,胸径有几厘米就注几毫升药剂。此法杀虫效果好、安全,对天敌、环境副作用小,并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刺吸类害虫。

3.3.4烟雾法防治。对于5行以上的林带或成片林中,可用烟雾机在无风的清早或傍晚放烟防治,药剂可选择氯氰菊酯、敌百虫等。

4、杨黄卷叶螟

4.1发生特点:又名黄翅缀叶野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常群集树梢,将树梢叶片吃光,一般的喷雾方法很难防治。

4.2发生规律:杨黄卷叶螟成虫产卵于叶上,中脉两侧最多,呈块或条状。幼虫孵化后,喜危害嫩梢幼叶表皮,并吐出白色黏液涂于表面,随后吐丝缀叶或将叶折叠,藏在其中取食,幼虫长大后群居取食。

4.3防治方法:在幼虫期3龄前采用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喷雾或采用氧化乐果、久效磷1∶10倍液打孔注药;灯光诱杀成虫。其他方法参考杨扇舟蛾的防治方法,效果良好。

5、黄刺蛾

5.1发生特点:又名洋辣子、刺毛虫、毛八角等,属鳞翅目刺蛾科,主要危害杨树叶片,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影响杨树生长。

5.2发生规律:黄刺蛾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初卵幼虫群集啃食叶肉,3龄后分散取食,可将叶片吃光。

5.3防治方法:黄刺蛾幼虫对药剂抵抗力弱,可在幼虫期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 000~3 000倍液喷杀,效果均好;人工灭茧;灯光诱杀成虫。其他防治方法可参阅上述的杨扇舟蛾的防治技术。


鄉村古月


如何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一、人工防治:根据初龄幼虫在叶片上吐丝结茧、群集习性,及时摘除虫苞,集中销毁。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二、喷雾防治:对2~3龄幼虫,可以喷25%灭幼脲Ⅲ号1000~2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2000~3000倍液、阿维菌素6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敌杀死6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等进行防治。

三、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以上三种都可以除掉食叶虫,希望可以帮到您!




农村盼盼


随着气温回升,5月份,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面积将会增加,其他林业病虫害也将进入高发期。杨树食叶害虫主要种类有:春尺蠖、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黄卷叶螟、杨白潜叶蛾、柳毒蛾等。

     现将常见杨树食叶害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人工防治

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扎塑料布等方法阻隔成虫上树产卵。

2、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每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每毫升、阿维菌素600O-8000倍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亩3-4个放蜂点、放蜂量3-5万头。

3、化学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打孔注药防治。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O厘米胸径2-4毫升,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药口。利用害虫上下树,用1O毫升2.5%溴氰菊酯加1O毫升氧化乐果与11千克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厘米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在幼虫期喷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量为1.2kg/hm2)或喷施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克、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





臭咸鱼翻身的那天


一、人工防治:根据初龄幼虫在叶片上吐丝结茧、群集习性,及时摘除虫苞,集中销毁。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二、喷雾防治:对2~3龄幼虫,可以喷25%灭幼脲Ⅲ号1000~2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2000~3000倍液、阿维菌素6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敌杀死6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等进行防治。三、打孔注药防治:利

如何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一、人工防治:根据初龄幼虫在叶片上吐丝结茧、群集习性,及时摘除虫苞,集中销毁。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

  二、喷雾防治:对2~3龄幼虫,可以喷25%灭幼脲Ⅲ号1000~2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2000~3000倍液、阿维菌素6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敌杀死6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等进行防治。

  三、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m无敌小番茄m


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指发生普遍的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尺蠖、舞毒蛾和杨毒蛾。

目的是对主要杨树食叶害虫防治以下:

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对于春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可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绑扎塑料布等方法阻隔成虫上树产卵。

2、Bt等生物防治

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生物农药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亩、青虫菌乳剂1-2亿孢子/ml、阿维菌素6000-8000倍。高大的片林,如有机场条件,可考虑利用飞机防治。

片林和海防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50个/hm2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hm2。

3、仿生等药剂防治

灭幼脲为主的仿生农药喷雾防治。20%灭幼脲Ⅲ号25g/亩,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仿生药剂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药时间,虫龄越小越好。

4、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杀虫双水剂。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5、毒环和毒绳防治

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利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方法防治。在幼虫上树前,用10ml 2.5%溴氰菊酯+10

ml氧化乐果+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树胸径绑缚2周。


茅市农民菜鸟


杨树食叶类害虫的防治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舟蛾、杨黄卷叶螟、刺蛾、金龟子等。杨树从幼苗期到成材期均受上述害虫危害,取食造成叶片缺损或吃光。但在幼树期,受害后对生长和存活影响较大,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下面来看看如何防治杨树病虫害吧?

1.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喷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喷雾树高在12m以下中幼龄林,用药量Bt200亿国际单位每亩阿维菌素600O-8000倍液。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即在害虫产卵初期,每亩3-4个放蜂点、放蜂量3-5万头。

2.化学防治。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打孔注药防治。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杀虫双水剂等。用药量为每10cm胸径2-4mL原药或1倍稀释液。注药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药口。利用害虫上下树,用10ml2.5%溴氰菊酯加10ml氧化乐果与11kg废机油混合,在树干上涂3-5cm宽的闭合环;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杨树胸径处绑缚2周,效果良好。在幼虫期喷15%灭幼脲烟雾剂防治(药剂和溶剂混合比例为1:1,用药量为1.2kg/hm2)或喷施20%灭幼脲Ⅲ号,每亩25g、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

3.人工防治。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震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对于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虫上树产卵。

以上是佰佰安全网小编介绍的如何防治杨树病虫害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虫害防治的知识,那就继续浏览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