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视为一个东西,从而把两个概念混用,有时用前者指称后者,有时又用后者指称前者。其实,从理论上严格划分起来,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什么是审美知觉呢?让我们先谈谈什么是日常知觉。传统心理学认为,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这种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但知觉又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品质。它比感觉更加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在知觉的时候,头脑中产生的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感觉到的各种属性的综合物,如房屋、桌子、树林等。知觉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现实的科学的反映。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审美知觉

审美知觉呢?它既与日常知觉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相同处在于,它们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同样包含着选择、解释作用和某种程度的主观色彩。不同处在于,审美知觉除了上述一般知觉的主观性而外,还含有审美趣味、欣赏习惯、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因素。所谓审美知觉也就是审美主体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对象时所产生的知觉形象。如同是一棵树,木匠看到的是木料的价值,植物学家看到的是树的科学特性,而画家看到的是它的形状、形相、风姿。而且不仅仅是这浮表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这形相外貌与主体情感的联系,也就是说审美知觉着眼于事物的情感表现性。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审美直觉

《秋思》(马致远)里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事物”不同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形状,在现实领域里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但在审美的知觉里,它们都与某种心绪、某种情感通,具有相同的情感表现性质,都可作为某种心绪、情感的载体,所以诗人大胆地把它们排列在一起,从而抒发了某种审美情绪。所以伴有审美情感体验,是审美知觉与日常知觉的最大不同。什么是审美直觉呢?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所得到的直接的审美感觉。同时又可以解释为审美主体通过客体的感性形式对其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思维能力。人在欣赏审美对象时,美的形象作为复合刺激物作用于人的视、听感官,引起神经系统兴奋,然后经过心理整合作用,得到审美对象的完整形象,获得美感,这往往是在瞬间完成的。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听感官

例如面对一轮明月,视网膜上出现了一个明亮较洁的形象,同时心理上伴随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感体验。这便是审美知觉。倘若心理活动并没有就此而止,审美主体从月亮中看出了纯洁,看出了寂寞和清冷,并伴随产生强烈的美感,这便是审美直觉了。看到“枯藤、老树、昏鸦”等,感觉到一种情绪的涌动,感觉到它们有一种统一的情感色调,这大体上算是审美知觉。如果能从中悟出凄惶、孤寂、漂泊、伤悼、怀恋、思乡、羁旅之苦等等意味,感觉到一种弥漫的悲苦凄凉的情绪氛围,这就算是审美直觉了。审美直觉阶段已超越了对一个个单个形象的情绪感受,而上升为一种“抽象”的无限深远的精神体验。由此可见,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是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感知方式和审美体验。两者都不离感性,但后者从感性进入理性,更空灵更深远。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空灵深远

例如面对一轮明月,视网膜上出现了一个明亮较洁的形象,同时心理上伴随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感体验。这便是审美知觉。倘若心理活动并没有就此而止,审美主体从月亮中看出了纯洁,看出了寂寞和清冷,并伴随产生强烈的美感,这便是审美直觉了。看到“枯藤、老树、昏鸦”等,感觉到一种情绪的涌动,感觉到它们有一种统一的情感色调,这大体上算是审美知觉。如果能从中悟出凄惶、孤寂、漂泊、伤悼、怀恋、思乡、羁旅之苦等等意味,感觉到一种弥漫的悲苦凄凉的情绪氛围,这就算是审美直觉了。审美直觉阶段已超越了对一个个单个形象的情绪感受,而上升为一种“抽象”的无限深远的精神体验。由此可见,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是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感知方式和审美体验。两者都不离感性,但后者从感性进入理性,更空灵更深远。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审美体验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非常注重审美直觉的作用。他说:“直觉,不管它的构成多么单薄与不可捉摸,不管它的形式多么不可思议,唯独它才是判断真理的标准。根据这条理由,它应该为理智所接受,因为,在理智能捉取这一真理的条件下,只有直觉才能够使真理更臻完美,从而感受纯粹的快乐”。他认为,只有直觉才能触发美感,发现真理,判断真理。所以他在自己的小说《追忆流水年华》里,没有情节的连贯性,他写了众多的人物,描写了许多场面和事件,又常常使用意识流手法插入各种感想。

审美知觉与审美直觉常常被人们把两个概念混用

审美直觉

尽管没有连贯的情节与故事,但仍能使人从中悟到表现社会人生的深度。小说里有许多精彩的对于直觉的描绘。例如,“一种甜蜜的感觉像巨浪似地向我扑来,仿佛没有任何缘由。它立即使我完全漠视人生的盛衰荣辱,使人生的困厄变成无害,使人生的短促成为幻梦……这种强烈的愉快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它同茶和点心的滋味有关……显然,我所寻找的那种真实(童年的回忆,随之而来的感觉)并不在茶和点心的滋味里面,而在我的心中。”这种能使审美主体忘记人生盛衰荣辱等等的感觉,无疑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精神活动,是审美直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