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李渊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免死金牌,秦琼为啥连一块都没得到?

小末末末


说起秦琼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他可以说是唐朝开国的一员猛将,而且后来更是位列凌烟阁功臣。甚至在记载当中,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还对秦琼说过,“如果朕的肉对你有用,那么朕就割下来赐给你”这句话。这里也足以见证李渊对他的信任了,但是曾经李渊给17个功臣赐下了20块免死金牌,但是这17个人当中却没有秦琼。而李渊这么信任秦琼,为什么连一块免死金牌秦琼都没有拿到呢?


秦琼加入唐军的晚

李渊在赐给功臣的免死金牌的时候,秦琼还没有在李渊的手下效力,而在这件事情一年之后,秦琼才转投唐军,成为了李渊的手下。所以李渊在赏赐群臣的时候,自然还没有秦琼的事情。


免死金牌对秦琼意义不大

以秦琼的功劳,还有李渊对他的信任,说实话这块免死金牌有没有拿到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这也是在李渊开国之后,并没有给秦琼补发免死金牌的原因。

秦琼贡献非比寻常 地位崇高

虽然秦琼投靠李渊的时间是比较晚的,但是他对李渊打下江山的贡献可是非常大,他也在唐朝的众将当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而李渊更是对他十分宠信,除了赐予他高官厚禄以外,甚至还许诺但凡秦琼有求于他,他一定会答应,所以免死金牌对秦琼来说显得不是那么重要。


以秦琼的受宠程度有没有免死金牌,真的没有重要性。而免死金牌是不是能真的起到作用,还是要看帝王的想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他一定让你死,即使你有免死金牌,最后恐怕也难逃一劫。


历史早知道


因为他有一对儿金装锏就够了!



当年李渊称帝时,曾当众对秦琼说过一句话:“唯叔宝可配金锏上殿,对朕有求必应,哪怕是联身上的一块肉”!



满朝文武听到这句话顿时明白了,这家伙厉害了,而且李渊寓意那对四棱锏可以上打昏君,下打“群臣”……



武德元年,李渊殿封17位功臣,为了表示对他们功劳的“初步”肯定,一出手便是二十块免死金牌,其中三个人分别得了两块:李渊的铁哥们裴基得了两块,李世民的至交刘文静两块,李世民是他儿子,理所当然得到了两块。柴绍、李高迁、长孙顺德、赵文恪、刘宏基、窦琮、刘政会、刘世龙、殷开山、唐俭、武士彟这十一个人各一块,但这些“牌子”的发放人却是秦琼从李渊手里接过来的,而且当时腰里配着那一对儿金装锏。



当最后二块发到秦王手里时,李世民冲着秦琼深深鞠了一个躬(据说李世民行礼时,转手把那两块免死金牌放到程咬金手里)。

大家明白了,秦琼用不着那玩儿意了(程咬金一直与其交好,几次涉险都全身而退)。

而后来也确实证明,刘文静第一个被满门抄斩,接下来的便是赵文恪。



秦琼一生无忧,其后人一直以锏悬庭,世代被加官封爵,一直延承到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

再后来……秦琼的画像成为了庇护门庭免灾的象征。



画像上,秦琼手里用的就是一双金装锏。


骁勇34


李渊曾经给17个功臣20块免死金牌,可秦琼没有,不是说秦琼不够功劳,而是秦琼的待遇比免死金牌还要高,不需要免死金牌的保护,皇帝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李渊颁发免死金牌是在武德二年,唐朝刚建立,当然要封赏有功之臣啦,17个人得到了20块免死金牌,因为有三个人功劳更大,可以免死两次,所以就多发了三块免死金牌,才有17人得到了20块免死金牌。至于秦琼没有得到免死金牌,那是他不可能得到,因为他还在李渊争夺天下的对手李密的阵营里,李渊不可能颁发免死金牌给敌人吧,所以秦琼就没有免死金牌啦!后来王世充打李密,秦琼又投向了王世充,后来李渊干掉了王世充,秦琼带着程咬金一起投靠了李渊,当然你秦琼是后来的,自然就没有什么免死金牌啦!不过没有免死金牌无所谓,秦琼可有李渊赏赐的一对金锏,这可比免死金牌牛多了。李渊非常信任秦琼,曾经对大家说,秦琼就是他的恩人,他无比信任秦琼,甚至要割自己的肉都可以。秦琼可以随便进入皇宫,可以带金锏上朝,要知道官员上朝不准带武器,可秦琼就是能带金锏,这可是独一份啊,多么高的待遇啊!





金锏比免死金牌的效力强多了,因为李渊赐给秦琼的金锏那是有上打昏君,下打昏臣的特权啊!你免死金牌能有什么用,皇帝要你死,最后还是会死,免死金牌也不管用,因为免死金牌是皇帝给的嘛,皇帝要杀你,多少免死金牌也不顶用!刘文静够牛吧,有两块免死金牌呢,最后还不是被杀了,可见免死金牌还真没多少效用。可秦琼的金锏不同啊,你皇帝想杀他,秦琼可以以你是昏君的名义打你没有商量,你杀他,他就明正言顺的说你是昏君,理直气壮用金锏打你,你皇帝还不能反驳,只能有苦肚子里吞,谁叫李渊赐给这么猛的金锏啊,简直就是开挂器嘛,当然秦琼也不会随便打皇帝,皇帝也不会无故招惹他,大家好过就行啦!



李渊为什么如此信任秦琼,那是秦琼对李渊一家有救命之恩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救人性命,当年李渊一家赴任途中,杨广派出杀手杀李渊一家,路过的秦琼救下了李渊一家人的性命,当时李渊妻子怀有身孕,后来生下的就是李世民啦,没有秦琼,李渊一家都死翘翘啦,也就没有后来的李唐啦,李渊对秦琼那真是感恩戴德啊,专门建立庙宇纪念秦琼的救命之恩。当然后来的李世民却不怎么信任秦琼,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排在最末,不是秦琼不行,而是李世民对他有猜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当时秦琼是偏向李建成那边的,虽说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中,但是秦琼是同情李建成的,他感恩李渊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也希望李建成做皇帝,只是世事难料,李世民当了皇帝。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民就疏远了秦琼,没有给他什么重任,秦琼也会做人,既然你不喜欢我,我就老老实实在家做个闲人好了,秦琼甚至装病不上朝,最后得以善终,秦琼的后代一直都荣华富贵,直到唐朝灭亡呢,秦琼自己也当了门神,镇邪守宅,可见秦琼在民众心中声誉还是颇高的,人生做到这点,也算是赢家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李渊曾对秦叔宝说:“朕的肉如果对卿有用处,朕就割下来赐给你。”

一个皇帝对一个武将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武将立下了何等战功。但是为何李渊赐下了20块金牌给17个功臣,却唯独没有给秦叔宝呢?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个时间顺序的。

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正式成为太原地区的军事长官。正是在晋阳这个地方,李渊和他的团队开始图谋天下。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是主要的团队骨干力量,他们几个在谋划起义和招兵买马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再加上柴绍、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的努力,这一年的七月,李渊终于完成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带着招收到的三万人马誓师,剑指长安。四个月之后,长安就被攻了下来,留守长安的杨侑被李渊拥立为皇帝,即隋恭帝,而远在江都的杨广被遥尊为太上皇。

李渊虽然拥立杨侑为帝,但是他的本来目的并不是辅佐杨侑兴复隋室而是准备自己当皇帝,只是当时天下依旧混乱,他也不过只有关中巴掌大的地盘,不宜立刻称帝。

但到了第二年的三月,跟随在杨广身边的骁果军反了,被宇文智及利用,在宇文化及的带领下,他们处死了杨广,将隋朝皇室成员都杀了个干净。消息传到长安,杨侑知道这个皇帝已经当到头了。在五月中旬,杨侑被迫让出了皇位,而李渊在五月二十日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大唐正式建立。

大唐一建立,李渊就开始大赏功臣,定下了一份太原元谋功臣的名单,在必要的赏赐之外,李渊还赐下了“免死金牌”,即恕死罪。

  • 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三人功劳最大,恕二死;
  • 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这十四人功劳次等,恕一死。

这些人都是晋阳起兵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不过这个恕死罪的赏赐和名誉奖差不多,听着好听,没啥用处,毕竟皇帝若想杀你,你就是有一百块“免死金牌”也没有用,这本来就是皇帝赏下来的,收回去都不需要动嘴皮子。

就比如有两块免死金牌的刘文静,不照样还是被下令处死了。刘文静在被杀之前犯过其他的错吗?当然有,那就是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当时李世民生病,将军中之事托付给了刘文静和殷开山,然后这两个人冒险出战,被薛举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军损失惨重,一半以上的士兵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中,然后回师长安后,刘文静被免官除名,或许这一次能算上一次恕死罪。

但到了第二年,刘文静就被处死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过总结一句话就是李渊新帝登基必须要立威。这里就不能用上所谓的免死金牌了。

在刘文静被杀的这一年,秦叔宝刚刚投靠了唐军。而在这之前,秦叔宝换过好几个主子。

617年之前,秦叔宝还是隋军的一员,效忠的是隋炀帝杨广。在李渊谋划晋阳起兵的时候,隋军将领裴仁基因为与监察御史不和而投靠了瓦岗李密。而当时秦叔宝正是裴仁基的手下,一起归顺了瓦岗。归顺瓦岗的秦叔宝因其勇武得到了李密的重用,成为内军的四骠骑将军之一。

宇文化及在江都将杨广处死之后,带领骁果军西归与瓦岗军遭遇,童山之战应该算是整个隋末最惊险的战役之一,两支精锐部队遭遇,李密差点被杀,关键时刻还是秦叔宝救下了李密,重新整合部队才在该战中险胜。

童山之战结束后,瓦岗军得到了片刻的休息,正是在这个时间段,李渊在长安称帝,定下了十七位太原元谋功臣。

还没等瓦岗军休整完毕,王世充就带着他的江淮军来攻李密,结果可想而知,瓦岗军瓦解,李密投靠了李渊,秦叔宝等瓦岗英雄都被王世充或收买或俘虏,只是在王世充这里也没有带长久,五个月之后,也就是619年的二月份,秦叔宝和程咬金一商量投靠了李唐。

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叔宝才成为大唐的武将,并在不久之后攻打刘武周和宋金刚的战役中,于美良川击败了尉迟敬德,促成了后来尉迟敬德的归顺,秦叔宝因此立下大功。李渊很是看重秦叔宝,才说愿意将自己的肉割下来送给秦叔宝。

<strong>


尚宫女史


  李渊没机会赐给秦琼免死金牌,秦琼也没资格受赐。

  隋末天下大乱,到处是草莽英雄举兵造反。谁都想称霸天下,笑到最后的才是王道。唐国公李渊,属于后来者居上。李渊在公元617年才从太原起兵,不过,很快攻入长安,拥立杨侑(杨广孙子)为皇帝。

  公元618年,听说宇文化及干掉杨广了,一帮大臣就撺掇李渊赶紧上台。杨广3月多被杀,5月李渊就废掉杨侑,称帝建国“唐”,年号“武德”。公元618年,就是“武德元年”。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不久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大赏从龙功臣。最大的功臣,就是跟随李渊太原起兵的17人,这就是“太原元谋功臣”。

  太原元谋功臣17人,也分两个等级。李世民、裴寂、刘文静,是最开始鼓动李渊起兵的,属于第一等功劳,各免死二次。其他14人,是起兵时支持李渊的,属于第二等功劳,各免死一次。这就是李渊赐20个免死金牌给17人功臣的由来。

  不过,所谓“免死金盘”就是口号而已。有2次免死资格的刘文静,被抄家斩首;有2次免死资格的裴寂,被流放静州(广西)病死;有1次免死资格的赵文恪,被赐死;有1次免死资格的刘世龙,被流放岭南逼死;另外还有4人坐事免官。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虽然立国,但是只占据一小块地盘,全国群雄格局,诺大的天下等着去征战。这个时候,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在哪里呢?

  【程咬金】隋朝大乱的时候,610年,程咬金本来也是一个小造反头头,后来归顺瓦岗军李密。【秦琼】最开始是隋朝军官,替隋朝镇压叛乱,617年,秦琼跟着上级裴仁基,投靠了瓦岗军。秦琼、程咬金,就成为李密帐下的同僚。

  瓦岗军与王世充大战中,秦琼、程咬金都被王世充俘虏,二人选择了投降王世充。

  619年(武德二年),唐军征讨王世充时,秦琼、程咬金叛逃王世充,像唐军投降。二人成为秦王李世民部属,从此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说起来,这个哥俩也有“三姓家奴”的嫌疑。

  【尉迟恭】刘武周617年骑兵的时候,尉迟恭就是偏将。619年,刘武周勾结突厥占领太原,掏了李渊家的老窝。宋金刚、尉迟恭一路南下,大败多路唐军,给新生的唐朝带来很大压力。李世民派秦琼大败尉迟恭。到620年,李世民再次大败宋金刚、尉迟恭,宋金刚败逃,尉迟恭献城投降。

  击败刘武周势力,收降尉迟恭,去了李渊一块心病,秦琼功劳很大。李渊赏赐金瓶给秦琼,秦琼客气了一下。李渊就说了一番笼络人心就话:“卿远道来投,立功甚大,要是朕的肉对你有用,都可以割给你。赏赐点金银财货算啥,安心收着便是。”

【很明显,唐朝建国的时候,李渊大封“太原元谋功臣”的时候,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还是唐朝的敌军,错过了“元谋功臣”受封的机会。而且,后来李渊开始打压李世民,这三人都算秦王府的嫡系,李渊也不会给他们太高的地位。】

  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翟长孙四人统领玄甲军,成为李世民手下的先锋精锐。在虎牢关一战中,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立下汗马功劳,一举灭掉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势力。而凭着这份功劳,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也成为天策府中的干将。

  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后来追随李世民参与“玄武门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兵逼李渊,成功将李世民推上皇位。李世民也没亏待他们,秦琼、程咬金、尉迟恭,都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尔朱少帅


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在古代免死金牌是相当厉害的,有人面临赐死,只要拿出免死金牌,就能够免于一死,简直牛得不行。

可是唐朝时期李渊明明曾经赐给17个人20块金牌,为何有很多人拥有两块金牌还最终被李渊处死,而秦琼根本没有免死金牌,还免于一死?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背后又有什么特殊意义,我下边继续分析。


一、李渊为何发免死金牌

在李渊建立唐朝政权之后,为了奖励那些功臣,就分别给一些功劳很大的臣子赐予免死金牌,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三人功劳最大,赐予两个免死金牌;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这十四人功劳次等,赐予一个免死金牌。

这些人拥有免死金牌后,按理来说就可以在危难时刻救自己一命,据说当时李世民的两个免死金牌直接送给了尉迟恭,可见李世民对尉迟恭多么器重。


尽管拥有免死金牌,但是其中很多人依旧作死最后一命呜呼了,比如刘文静拥有两块免死金牌,最后还是被斩首,可悲可叹。

原因就是因为他过于居功自傲,惹怒了皇帝,所以免死金牌也没有什么用了,只能一命呜呼。

由此可见,免死金牌实际上也并不能免死,只要你作死惹怒皇帝,再怎么样也是小命不保了。


二、秦琼为何没有免死金牌

秦琼可以说是李渊的救命恩人,据说当时李渊出现意外,幸亏秦琼当时救了他一命,才得以有后来李唐拥有的一切。


可是即使是这样的救命恩人,为何会没有得到免死金牌呢?主要原因还是在李渊赐予免死金牌的时候,秦琼还没有归顺李唐呢,所以秦琼当然不可能拥有免死金牌。

李渊给了秦琼更加好的待遇,就是说如果需要,可以给秦琼割下自己的肉,这样的待遇,在整个古代历史上,都是相当不得了的。

秦琼这么厉害,在李世民登基后,却没有成为更加厉害的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仅排名最后,就是因为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没有站队正确,当时他没有表明支持李世民,后来李世民没有弄他已经很不错了。


秦琼好就好在自己懂得明哲保身、功成身退,在李世民登基后,自己就称病回家养老,最终让子孙后代得以善终,一直好多代都过得十分幸福。

在历史中,很多聪明之人最终都是选择功成身退,才得以善终,要不然小命不保,一切拥有的东西都会付诸东流。


结语

人生一世,拥有的东西其实不多,我们可以掌握一些东西,可以明哲保身,为自己留一个好名声,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这样何尝不是最好的呢?


历史很多时候十分有趣,我们在看历史人物的时候,应该看清楚明白一些东西这样才能最终得以善终!



嗔痴历史观


注意一下年份:


根据《唐会要卷四十五功臣》和《旧唐书列传第七》记载,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八月六日,大封功臣,一共发了二十块免死金牌:尚书令秦王李世民(2块)、右仆射裴寂(2块)、纳言刘文静(2块),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宏基、都水监赵文恪、右屯卫大将军窦琮、卫尉少卿刘政会、鸿胪卿刘世龙、吏部侍郎殷开山、左翊卫大将军柴绍、内史侍郎唐俭、库部郎中武士彟、骠骑将军张平高、左骁卫长史许世绪、左三统军李思行、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每人一块。

再看一下秦琼那时候在干啥,为啥没有金牌?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9月,瓦岗军刚刚击败宇文化及,但是也是元大气伤,瓦岗抗霸子李密却因为胜利飘了,对部队下属越来越差,也不修筑防御工事。这时候王世充来攻击瓦岗寨,大破李密,李密战败逃跑,投奔了李渊。秦琼被俘投降,被王世充封为龙骧大将军。

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因为不耻王世充奸诈的为人,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唐,被唐高祖李渊安排到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职。李世民授予秦琼马军总管的职位。

也就是说,李渊发金牌的时候,秦琼还跟着李密混呢,李渊怎么可能跑去给秦琼发牌子,莫不是疯掉了么?


水一白聊历史


唐高祖李渊确实是送出去了整整20块免死金牌,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秦琼一块都没捞到。

当然,这并不是唐高祖李渊对秦琼有看法,而是此时的秦琼包括程咬金还没有投靠大唐。

据记载,唐高祖李渊刚刚登基称帝,就大封功臣,这些可都是真正的开国功臣。而秦琼和程咬金整整一年之后,才投靠李渊,并且来的李世民麾下。

所以,秦琼、程咬金想要获得免死金牌,只能靠唐太宗李世民了。

实际上在隋唐时期,丹书铁券已经非常的常见,很多开国元勋,甚至少数民族的首领,都能够获得丹书铁券,并且成为了一种荣耀的象征。

但是,不是有了丹书铁券就能够为所欲为的。

丹书铁券也有很多的限制,虽然能够免死,但是限制很大,其中有一条就是“卿恕九死,子孙三死。”

如果是本人拿着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九次,如果是子孙后代拿著丹书铁券能免死三次,这些都会在丹书铁券写得清清楚楚。

拿着免死金牌被杀的,也不在少数。

丹书铁券虽然能免死,但是对于一些罪大恶极的,不在此列,据记载“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古代皇帝经常会大赦天下,一些犯人因此得以逃脱升天,但是有十种罪行不在“大赦”之列,就是人们所说的十恶不赦。

十恶不赦包括:谋反、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所以犯了谋反、大逆两个罪行的,就不要想着拿丹书铁券保命了,就算是有免死金牌也没用。

秦琼和程咬金也没有用上丹书铁券,活的也非常的潇洒。

反而是被李渊赐予免死金牌的刘文静,虽然是李世民的好朋友,但是依然被满门抄斩,整整抄了两次,实在是太惨了。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李渊的确曾经给过17个人免死的恩赐,这17个人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他们统称为“太原元谋功臣”,是李渊在建立唐朝后,给从太原起兵时起,帮助他建国的主要功勋之臣的优待,其中以秦王李世民为首,包括裴寂、刘文静这两大开国宰相,还包括后来进入李世民凌烟阁的长孙顺德、刘弘基、柴绍、唐俭、殷开山、刘政会等,武则天的亲爹武士彟也在这17个人之中。

也就是说,所谓的免死金牌只有唐朝开国功臣才有,当然,免死金牌并不能真正免死,开国才两年,李渊就杀掉了有免死恩赐的刘文静,明朝的朱元璋杀掉的有免死金牌的功臣更是太多太多。

至于秦琼,他在唐朝开国时还没有投靠唐朝,还是唐朝的敌人,先是在瓦岗寨,后来跟着王世充混,然后才投奔李渊,被李渊安排更着李世民打仗立功。

不过,秦琼有没有金牌都无所谓,因为李渊是真的对他好,一个是秦琼能打,在前隋军队中就很出名,二个是他投奔唐朝时是阵前投靠,连老婆都没要,全丢在王世充那没管(后被王世充所杀),李渊很感动:“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这么肉麻的话就能说出来。

秦琼在李渊执政的武德年间是混到比较好的,跟着李世民屡立战功,李渊又优待他,官越做越大,勋位都做到了上柱国、翼国公,而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魏征等这些排位比较高的,在当时地位都没他高,长孙无忌已经和李世民是亲戚,才混了个县公的爵位,其他的大多不入流,能跟他比肩且差不多同时投唐的大概只有程咬金和徐世绩。

有李渊的看重,有没有那个所谓的免死金牌就真不重要了,也是因为李渊对他有恩,所以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到底参加没有一直有争议,从秦琼在凌烟阁上排名最后来看,他应该是没有参与的,否则以他的战功和本来就比较高的官职和地位,没可能落到最后的,因为对李渊的感激和忠心,他是不会参与对李渊有任何伤害的政变或军事行动的,至少在李渊执政时期,他无金牌胜似有金牌。


孤寡老人讲历史


秦琼的功勋可不是一字两字那么简简单单说得清楚的,作为被两朝帝王李渊和李世民以礼相待的元帅,两任帝王的宠信早已经胜过所谓的免死金牌以及后来的丹书铁券。

但是秦叔宝并非是没有得到,而是秦叔宝错过了领取免死金牌的时机。同时后期李渊对于秦叔宝的过分优待,显得颁发免死金牌会侮辱秦叔宝,况且秦叔宝在大唐所享受到的待遇早已经用不着免死金牌,所以这个时候免死金牌完全失去了该有的效果。

公元617年,镇守太原的主帅李渊联合李世民等人上演了一场“正义之战”,趁着天下局势大乱,李渊打出的旗号是“保护隋朝江山”开始以太原为根据地起兵。太原地区物资雄厚,再加上李渊手中的一群谋士,仅仅四个月便杀到长安。虽然说李渊率先占领长安,但是李渊不敢称帝,毕竟这个时候先称帝者必定是首当其冲之人。

李渊拥立杨侑为帝,尊称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不久宇文家造反谋害隋炀帝,杨侑自知局势,主动让位,李渊登基建立唐朝。而李渊丝毫没有忌惮功臣的心思,17个人颁发了二十块免死金牌,可谓是大气。

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刘文静三人功劳最大,恕二死;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柴绍、唐俭、殷开山、刘世龙、刘政会、赵文恪、武士彟、张平高、李思行、李高迁、许世这十四人功劳次等,恕一死。

而这个时候的秦叔宝还在李密的麾下,也就是站在了敌方的阵营中。李渊就算是再看重秦叔宝,也不可能千里迢迢的送上一块金牌。所以,这一次机会秦叔宝便是错过了。之后王世充攻打瓦岗,秦叔宝转投王世充麾下,而王世充乃是无能之人,最后带上程咬金投了大唐。

虽然说秦叔宝错过了李渊的免死金牌,但是秦叔宝所享受到的待遇可是要比李渊的三个亲儿子的的待遇还要高。

李渊允许秦叔宝带金装锏上殿,要知道朝臣面见之时武器都是需要上缴的,而且金装锏上打天子,下打昏臣,规格待遇实在是太高。甚至李渊亲口说过,对于秦叔宝是有求必应,如果可以的话连自身的肉也可以割送。

免死金牌的规格固然是高,但是那又怎么样?刘文静倒是有两块免死金牌,不还是没有保住性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其实不就是要的帝王的心思。所以免死金牌到底能不能发挥出作用,也得视情况而定。但是秦叔宝就不一样了,虽然没有免死金牌在手,但是李渊的宠信完全可以可以抵上多块免死金牌。而且若是李渊不死,安全可以想像凭借着李渊对于秦叔宝的宠信,秦家能够富庶百年之久。

因而,免死金牌什么的,在唐朝初期就是个形式,该来的杀身之祸还得来。只有像秦叔宝这般赢得了帝王的心思的人,才是得到了真正的免死金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