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执着于“学区房”,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真的能成才吗?

广漂十八年


住在学区房或学校附近的孩子不会提高任何成绩。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并不会让孩子进步,反之,跟风形势只能说明你没有看清自己孩子到底是哪种人才。盲目跟风是不理性的,当今家长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只要别人干啥,我的孩子就得干啥!所以,认清自己孩子是什么人才水平,还是先看看父母的认知水平能否培养出人才。博士学位的父母不一定能培养出博士孩子。


彩虹糖love


不光是为孩子,更为自己吧,以前我就说要在学校附近买房子,上班忙孩子可以自己上下学。我老公不听,看不上学校周边房子,去年孩子上初一,还有一个上小学,要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还要上班,上下学时间和上班时间还冲突,真是弄得狼狈不堪。两个孩子,这样的生活起码要过10来年。可是他的几个朋友,人家孩子住周边的,孩子自己上下学。顾自己上班就好,生活悠闲自在了很多。悔得肠子都青了。现在他说把房子卖了,再从买,可哪那么容易?


福---败家娘们


能不能成才这个看个体的。可能大部分家长选择学区是为了近吧。我们小区跟学校只有一马路之隔,学校门口又每天都有护苗队,现在娃稍微大点了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学,我在家里阳台目送孩子上学等着娃进学校的刷卡信息。如果是天天让我开车半个一个小时接送娃,自己再上下班,那肯定会很累很累。


等风来1002


不是说非得住学区房孩子才能成才,学区房顾名思义就是离学校近的房子,孩子上学离得近一是安全二是省时间,有条件为什么不选学区房呢?孩子上学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当然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啦。我家没钱但是我也为了我儿子以后上学方便买了学区房,是整个学区里面最便宜的那个楼盘,很多人都说我们买的位置不好,楼层不好,但是我们买房子是为了孩子上学,又不是为了等它升值,我认为能给孩子上学提供方便就值了。


娃娃不哭


住学区房,不是能否成才得问题,而是一个门槛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孩子没有在学龄或者没有过升学的困扰和压力。

别的地方,不是很清楚,就拿我最熟悉的四线城市来说,重点中学,是市区和县里所有人的基本追求!追求到什么程度?

一个中心小学,考入重点中学的比例大约是60%,而划片的学区学位也基本上在60%以上,而重点中学,直升重点高中,比例也在50%以上,不仅仅是考分,包括了划片的升学的名额也在50%以上。

从我们这里来看,小小的地级市,市里的人,为了中心小学,几乎人人要换房或者购买学区房,以便于可以划片入中心小学。而我市今年全省的文理科高考状元,全部在我市,这就导致了别的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跌,而我市依旧在上涨。就因为高考状元的事,我市房价一个暑假就涨了1000均价!!!

就拿我所住的楼盘来说,原来是市里最贵的楼盘,别的楼盘房价在5-6000时,我这里是7-8000,别的楼盘是7-8000时,我这里是1-1.4万。而就我这层楼,两梯四户,平时就我一家住户,只有到了开学季,四户才住满。说明,隔壁都是县里的,只有在开学季才入住,就是为了方便小孩上学。

而我隔壁的楼盘,17年被划片到一个叫3m的学校,即小学初中高中连读的实验学校,就因为新任市委领导的划片政策,在我买现在住的楼盘(15年一万)时,隔壁楼盘在7000-8000,现在已经1.6万均价了。而我所在的小区才1.5万多。也就三年,涨幅为1倍以上,隔壁的楼盘质量和小区和我这个小区,差别不知道有几个档次,但是,就是因为我这个小区是中学学区,隔壁小区是3m小区,价格就差这么多——要知道,就隔着一条十几米的马路。

拿我一个朋友来说,他手头已经有四套房了,明年小孩读小学,为了就读中心小学,他还在上周买了一个40多平的旧房,当我听说价格是2万时,我真的无法想象,那么破的旧区考楼,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拆掉的楼盘,就是2万!要知道,我们市里平均房价才刚上万多一点。

好学校的升学率和划片的名额,是买学区房的人的最大动力。不论多贵,不论房型好坏,也要买。

不知道别的城市是否如此,因为我的小孩已经上大学了,在我们小孩读小学初中高中时,没有什么学区房一说。但是划片的升学率和学位名额一早就存在,大约别的学校升重点高中的名额也就10%不到,而我儿子的学校是45%,尽管不如中心小学,但是特殊的政策给予的升学名额已经非常高了。

而一般的高中基本上每年考上一本的差不多也就10来个名额,而重点中学基本上在300名以内考上一本的把握非常大。而我一个同学,他儿子就是因为考分一样,但是差在学位名额,去了另一个重点中学,今年就只考上二本。

虽然,优秀的孩子,和学区房的关系的确不大,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优秀和我们并没有关系,跟上“大部队”才是重点,一个基本的学位名额和升学率,是基本不变的规律。比如,你在中心小学,就是50-60%升重点初中。重点初中,就是50-60%的名额入重点高中。而重点高中,每年基本上都是300名左右入一本,就是这么简单。这个和孩子是否成材,没有多大关系,就是一个“划线”“划片”问题,就是一个门槛问题。

因此,我回老家后买房时孩子已经在终点高中读书,我也没感受到划片和学区的困扰。但是,从近几年的房价记录和涨幅来看,以及我的邻居平时不见人影开学才入住来看,的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现象。


屠龙刀fei0598


大部分回答都是根本不懂“学区房”的含义。因为不是所有城市划片入学,也不是那么多城市有真正优质资源。看看全国排名100的高中就知道,几乎都集中在十几个重点城市,所以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啥叫学区房。简单的以为,离学校近,教育质量高,就是学区房了。

其实,房价高,被追捧的学区房,是所在城市划片入学,并且有高中名校。而高中名校是少数统招,大部分名额指标到校派给初中。划片入学的城市,都是就近原则,都离得近,所有房子全叫学区房。只有好学区和不好学区。而大家嘴里说的学区房,就是指划片入学城市里的好学区房。

为什么多贵也要买好的学区房呢?前面说了,高中大部分名额都派到各初中。好的初中统招考上几十个,剩下成绩差一点,再上百个指标到校。一半以上都上名高。而差一点,统招挂零,分配的指标一两个名额,还有好多年两个名额也浪费,最后统调再分配给好初中。这个时候家长明白了,只要有钱,成绩跟得上,可以进全国一百名的高中,竞争范围只是所在初中。因为指标到校名额,没外校生源跟你抢。如果100%统招,学区房肯定降温。到时候,PK的就是成绩,不管在哪个学校,孩子自己努力也好,花钱家教也好。现在现状是,没进好初中,在名额只有一两个的学校,努力也是白费了,起点输了


描绘明天


虽然我是搞不到学区房,太贵了,贵的超乎我这等普通人的想象。但作为五年级小孩的家长,我特别能理解学区房的概念。就是走路5分钟上学,与开车半个小时上学,那生活学习质量真的差别太大了。

就像我们出差一样,虽然说也就2-3小时的飞机,到机场需要时间,机场等候需要时间,很多不可控因素在,出不出差,出没出城,心理差别是比较大的。

看上去上学就二三十分钟的差别,生活和学习质量就差太多了。而且是每天上下学呢,对孩子来说,那很可能是宝贵的学习时间,睡眠时间。对家长来说,天天赶着送孩子上学,也是一种压力。

所谓的学区房,就是在名校周围的房子。我们北漂一族,无可奈何的在郊区租房,那是因为实在住不起公司附近的房子,忍耐着上班途中的奔波。但凡有此经历的人,都会感到世界黯淡,每天一次近两小时,上下班3-4小时的路程,真正荒废着时间和青春呀。

我们自己荒废得起,那孩子呢,说起孩子,有多少人是不堪忍受呀。这个痛苦值可以换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于是学区房就飙升起来了。

住在学校附近的孩子不一定能成才,但不住在附近的孩子,一定要付出更多,是整个家庭的付出。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在住的周围上学,四五线城市或比较容易达到这样的目的,大城市了,人多,好学校少,我们一些人就只能搏傻搏傻的。

但我也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能选择很普通的学校,过着很普通的生活,我们的实力拼不起学区房呀。


财经作家邱恒明


先说下答主情况:曾经在广州一大型机构做过咨询工作,头一年呆在大学城的核心校区,半年后回到了天河区,现在分配到了黄埔区。

教育是一个立体复杂的问题,不像婴儿时期,买好奶粉,纸尿裤,问题就解决了八九成。借楼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1,一个人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受限主要是性格,影响来自父母。很多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会去做一些自己都不理解的东西,搞得自己很浮躁,反而给孩子压力。其实观察下来,在认知领域做到解释得通就行,心态要放好,这个比知识对孩子影响更大。问题是承认了才能解决,既然承认了天花板,那就尽可能接近它。

2,好的学校,它不仅仅是职称更高的师资,背景更强的同学,而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孩子知道跟人的关系还能这么处理,事情还可以这么办。知道原来很多大的难的,以前以为得潜心研究几十年才能出来做的事情,当下就可以做,还可以做得很好。

3,教育难在它不像我们传统做事那样大方向对,埋头苦干总会有结果。它是需要花心思的,是要用心的。不要以为花了几百万买了学区房孩子进了重点学校问题就解决。试问自己能不能做到,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一个常识性的积累?能不能在上完一天班后耐心的讲给孩子?

总结下来,学区房当然要买。而且,我会在家庭可承受的最大范围之内,提供给我孩子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

房子是要买的,但现在入手广州市中心的学区房门槛相对较高,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得起。这种情况下,建议可把目光放到广州东部增城。因为目前广州教育正在向外围倾斜,而广州东部的教学资源也越来越强大,其中增城新塘更是妥妥的学校密集分布地段。

说这里学校密集分布可不是假话,以增城区内比较有名的碧桂园凤凰城云顶为例,据说光是小区内就已有多达12所学校在此围绕,其中项目100米处就有重磅公立名校市二中、区重点小学凤凰实验中学落户于此。

孟母三迁,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且另一方面,要知道,学区房作为一个房产投资溢价是多么的高,自主投资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这,就是我教育机构工作多年得出的感想。


焦点最前线


作为一个过来人,对孩子的教育投资问题,最大的心愿就是接班人,小孩教育一直都是我本人比较关心的。


最近,和身边的几个朋友聊天,中秋节,难免不可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 放假三天,本来计划去外地旅游看看风景,毕竟世界这么大,总要有诗和远方的吗?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其他原因,就没有出游了,家里来了一些朋友,他们从上海过来,这次也是过来广州游玩几日,心想好多年不曾见的大学同学,这次难得一聚,一定要好好去玩一下,看了广州塔,海心沙,带孩子参观了博物馆,随便还去感受了一下夜游珠江夜景,感受广州的发展和变化。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心里很是高兴,同时,也有些压力,在珠江边上,一边喝酒,一边吹着海风,风中有些淡淡的忧伤。一切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是我和我朋友达成的共识。是呀!朋友在上海拼搏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在上海买了房子,虽然,离市区有些远,平时上下班需要一个小时,都说生活不易,冷暖自知罢了。 在谈到孩子教育问题,只听到有一个朋友叹了一口气,眼神中有一丝丝忧愁,说了小孩读书问题。

最近,令他很是头疼,失眠了几个夜晚,他和他妻子,都是外地的,在广州打拼了多年,好不容易,找了亲戚朋友才筹够了首付,买了两房一厅,很久的小区,根本没有好的学校配套,当初就是图个上下班方便,谁会知道,这几年广州一直向东发展的这么快,当初看不上增城新塘,觉得太远太偏,现在地铁13号线已经通车,听说今年九月份穗广深轻轨准备通车,未来将连通九轨交汇,交通越来越便利,发展真的挺快的这几年。 听到朋友的忧愁,不知道孩子要不要送回去老家读书,在广州读书成本这么高。我和朋友听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大家相视看了一眼,都在酒里,一口干了这杯。


晚上,在回来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看了外面的风景,确实,可以理解,平时都忙于工作,小孩都很少陪他,看他一天天的长大,如果他不在我身边长大,一定会有所遗憾。我看身边的妻子一眼,说了声谢谢你,这么多年,真的辛苦你了。妻子,这么多年一直鼓励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当初决定买大楼盘,大配套,看中教育配套,15年在碧桂园凤凰城买的房子,小区确实住着很舒服,孩子在这里读书,在家里有妻子照顾,在学校有老师教育孩子,在外可以放心地打拼自己的事业,给爱的人一片天地。 我不敢说,为什么一定要买学区房,只能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最爱的人,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是一个人的担当与责任,这样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好男儿。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深深的感动着我,环境改变人的差异。


前几日看到一篇文章,是一项调研,高考的状元,都是来自哪里的多一些。据不完全统计,很多高考状元都是来自大城市比较多,有些人会说寒门出贵子,不错,可是,又有多少是寒门出来的呢?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本事就不均匀。上次参加学校的一个活动,有一个校长曾经说过,在中国好的教育资源从来都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好的教育资源很稀缺,这或许就是大城市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一直都有人说过,人的一生,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他人而活,这或许是幸福的另一种诠释! 赞同1


空中的皓月


很重要。有条件就买,买得越早越好!没条件就好好教育孩子,辅导班择校出国等等必要的时候都用上。千万不要听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不买房的没孩子的不了解教育现状的亲戚朋友的话。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资源分配问题。优秀的资源是有限的。没错,狼多肉少,这个现实你得正视。抛开孩子自身的资质,看一看买学区你能得到什么。首先是一栋升值空间大的房子。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中有什么投资比投资房产更稳定?学区房更是好卖好出租。其次,除了好的硬件,名师,还有良好的教育软环境。教育不单单是考多少分数上什么学校,而跟它相对应的综合人脉也要考虑进去。你跟你老公给孩子创造的叫家庭环境,这是固定不变的。变量是你的大环境。你的邻居,你孩子同学,校友,甚至孩子同学的家长......学区房可以帮你筛这个环境。有能力跟你买同一学区的家长你觉得素质会比你差到哪里?孟母都知道三迁,你和你老公都受过良好教育,这道理不用我多说。好学校和差学校的区别在哪里?不是个体而是整体,不是特殊性而是一般性。你认识的xxx在读书无用打架斗殴惹事生非的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考上了名校,确实很可贵,因为100个孩子里难有一个这样的,那99个都做了分母!在有些环境差的学校,孩子不混成小流氓,平安长大都是奢望。身为父母,想让自己孩子在一个学风醇厚师资优良的好学校跟家境相仿的孩子交往,不需要分出额外精力去辨别环境,就跟着中等程度轻松养成学业,难道有错吗?再说,现在中国已经出现论阶层固化的现象,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同学,校友,同学的家长,其实也是孩子的人脉来源之一。你去看看你所在城市的既得利益者,企事业单位大大小小的领导家的孩子们,在哪居住在哪儿上学。你猜,他们会不会买学区会不会择校?最后,你要是认定非学区能比学区做得更好,你孩子天异禀赋,那你完全可以做那个百分之一。如果没条件,那就好好赚钱,给孩子择校。学区房不是必要条件,但是个加分项!有,也不代表家长可以一劳永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