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长江航运总医院急诊医生:在抗疫一线工作,我不敢也不能回家

“其实我比较担心他们,老婆怀孕了,都快要生了,我却病了,还是传染病,不能照顾她,搞得她一个人在家。在抗疫一线工作,我不敢也不能回家,希望疫情早点结束。”2020年2月27日,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黄宇城在和字节跳动医务人道救助基金志愿者沟通时说道。

黄宇城(化名),是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主治医生。在长江航运总医院工作已经四年了,2020年元旦期间,黄宇城按照医院安排,支援急诊120救护车工作。

长江航运总医院的急诊120救护车值班是三班倒,每一班的医生要值班24小时,然后休息换人。

长江航运总医院急诊医生:在抗疫一线工作,我不敢也不能回家

图:战斗在一线的长江航运总医院急救120医护人员

元旦之后,作为急诊120救护车上的医生,黄宇城感觉出车量明显增多了。以往每天出车也就十来趟,但元旦之后,每天的出车量都是二十趟甚至更多。

从值班开始,黄宇城感觉接到的病人中,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的病人开始增多。在黄宇城值班的过程中,接诊的这类病人超过一百多人,每天超过10人。

第一个让黄宇城产生警觉的病人是汉口的,1月6日快半夜,黄宇城和同事接到了120急救出车任务,病人家在汉口一个小区。到达病人家里之后,发现只是一个发烧的病人,但是病人要求要去武汉协和医院。当时黄宇城和同事虽然觉得这个病人有些小题大做,但也认真做询问了病史并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在之后几天的值班中,遇到越来越多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的病人,黄宇城和同事们开始觉得情况不太正常。

1月23日前后,作为急诊120救护车上的医生,在反复多次接诊、转运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后,在1月23日开始咳嗽症状,当时只是干咳,并没有发热症状,加上当时工作非常忙碌,黄宇城并未在意。

1月25日,大年初一,黄宇城当时仍然在120急诊救护车上值班。在出了几趟车之后,当天中午黄宇城开始感觉到胸闷,并且有轻度的呼吸困难。“我是不是感染了?”黄宇城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新冠肺炎。

中午1点出完车回到医院后,黄宇城立即进行了肺部CT检查,CT片子显示左下肺有磨玻璃结节,诊断的医生建议短期复查。

之后几天,黄宇城的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越来越重。

1月29日,黄宇城再次到医院复查肺部CT,结果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感染灶,考虑病毒性肺炎。之后,经长江航运总医院呼吸科及感染科专家会诊后,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临床诊断型)。

黄宇城不是同事中第一个被感染的,在他之前,1月10日就有一名护士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住院了。

虽然1月6日就已经开始接到一些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的病患,但当时无论是医院还是普通老百姓,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传染性都没有太多了解。

“当时一个救护车上大多数工作者都不戴口罩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黄宇城说道。

这期间,长江航运总医院已经逐渐感到了疫情的严重性,开始加大对医护人员的防护力度,但是当时N95口罩、防护服严重不足。

1月2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公布了武汉市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长江航运总医院起初是61家发热门诊之一,2月15日又被设为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之一。

现在,长江航运总医院只收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人,仅开放发热门诊。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医院的防护级别逐渐提到了最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也强了很多。

这让返岗多天的黄宇城心中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

但在黄宇城心里,最担心的还有一个人:“我更担心家里人,老婆怀孕了,快要生了,我却病了,还是传染病,不能照顾她,搞得她一个人在家。”

“现在又在抗疫一线工作,我不敢也不能回家。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黄宇城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1月26日开始,由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母公司字节跳动,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2亿元人民币(2月20日,为了确保因抗疫而确诊感染的医务工作者都得到资助,字节跳动宣布追加捐赠人民币5000万元,将基金总额提高至2.5亿元)成立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字节跳动医务工作者人道救助基金”已经全面启动运行。

截至2020年2月26日,基金已经为三十一批共996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资助。其中951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感染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人获资助10万元;15位因抗击疫情而不幸殉职的一线医务人员,每个家庭获资助100万元。黄宇城医生是第十九批收到基金资助的医护人员之一。

申请方式

2.打开今日头条、抖音搜索“字节跳动医务救助基金”

长江航运总医院急诊医生:在抗疫一线工作,我不敢也不能回家

基金介绍

往期资助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